5 琥珀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 琥珀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6 15:5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琥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琥珀》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是与自然、科技有关的科普类文章,它们共同指向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因此教师要在四年级上册“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多角度提问,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琥珀》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推测”的定义为“根据已经知道的事物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本文正是科学家根据琥珀的样子和内部形态,展开合理想象,编写的一则生动有趣的故事,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本文是根据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中《玻璃棺材》一文改写的。课文以讲故事的方式,将原本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动形象的想象和科学严谨的推理相结合的行文特点,从而感受语言的文艺性与思维的严密性。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并尝试用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等方法进行解决。
2.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后,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这个过程,并且理解作者推测的依据,感受到作者思维的严密性。
3.学生能够体会到文章语言的文艺性。
【教学重难点】
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后,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这个过程,并且理解作者推测的依据,感受到作者思维的严密性。
【教学准备】
1.《跑跑镇》绘本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师:今天,王老师想先带你们去个小镇逛逛,好不好?这个小镇名叫跑跑镇,镇上的居民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喜欢奔跑。
图片
他们跑着跑着,难免会发生一些危险。你们看,一天,小猫,哒哒哒……小鹰,哒哒哒……跑着跑着会发生什么呢?
生答。
2.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咣”变成了一只猫头鹰,是不是很有趣?
接着,一只黑熊,哒哒哒……一只白熊,哒哒哒……会怎么样呢?
预设:熊猫。
师:你的依据是什么?
预设:根据小猫和小鹰碰撞变成它们的结合体,我觉得白熊和黑熊的碰撞会变成熊猫。
师:说得真是有理有据。那公主,哒哒哒……海豚,哒哒哒……会变成什么呢?
预设:美人鱼。
师:反应很快,还能说出理由,给你个赞。同学们,像你们刚刚这样有依据的猜测,就是推测。(板书:推测)
师:那么根据这块琥珀(出示图片),我们的作者又推测出了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五课。齐读课题——《琥珀》。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引入跑跑镇绘本,极大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对“推测”一词有了深刻的理解,为下一步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提出问题,尝试解答
1.师:面对这样一块美丽的、珍贵的琥珀,你们有没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呢?说到提问题呀,我们不妨回忆一下,在四年级上册的策略单元中,我们学习过如何提问。针对一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提问题呢?
预设:我们可以从内容、写法、启示等方面进行提问。
2.师:现在,请大家带着我们的方法,默读课文,用铅笔写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师:你们把自己最想问的问题写出来了吗?(相机提问)
预设1:文章中有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师:文章中确实有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你们读完文章,有没有发现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都跟什么有关呢?
生:琥珀。
师:所以这些词语说明琥珀的形成时间怎么样?
生:很久。
师:你们看,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我们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板:联系上下文)
师:谁再来分享一下自己的问题?
预设2:琥珀是什么?
生1:通过课前预习,我知道了琥珀是由松脂演化而成。
生2:通过课前查阅资料,我知道琥珀有很多颜色。
师:课前,王老师查阅了一些资料,看看你们能不能提取到关于琥珀的关键信息?
师:现在,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了吗?
生答。
师:你们看,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我们对琥珀就有了更深的认识。
预设3:琥珀是怎么形成的?
师:这个问题,你们觉得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吗?
生:不能。
师:那我们就暂且把这问题留下来。
预设4: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师:同学们,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的方法,会解决你们提出的一部分问题,但还是会剩下一些你们不懂的问题,比如:琥珀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这些问题,恰恰是能够帮助我们去理解文章内容最有价值的问题。
三、探究核心问题,感受语言生动
1.师:我们首先来看看“这块琥珀是怎么形成的?”答案其实就藏在在我们的语文书之中。请大家默读或者小声读1-1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琥珀形成过程的句子。
生交流分享。
2.师:根据我们画出来的句子,同桌之间先互相讲讲这个过程吧。
3.师:有没有同学想来说说琥珀是怎么形成的?
生答。
1.师:说得很完整而且非常形象,掌声送给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师:你们看,我们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又解决了这个问题。那我们这节课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是什么呢?
生:查资料。
3.师:这次呀,你们看看课后的阅读链接,来说一说琥珀是怎么形成的?
生答。
4. 师:同样是在描写琥珀的形成过程,这两个选段读起来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你们更喜欢哪种?
生答。
5. 师:这篇文章不同于以往科学文章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语言非常生动,作者将原本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变得让人非常容易理解了。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中的“阅读链接”,指导解决问题的另一种方法——查阅资料。运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初步感受到了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6.师:大家都知道,琥珀的形成一定是要经历漫长的岁月和时间的,作者一定不是真真切切地看到了这块琥珀是如何形成的,但是他却在文章当中用一个生动的故事为我们讲述了琥珀的形成,他是如何做到的呢?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7. 师:几万年前的详细情形,作者是亲眼所见吗?那作者是从什么推测出来的呢?
预设:作者是从那块琥珀推测出来的。
8.师:是呀,那块琥珀是作者真实所见的是真实的,而当时的详细情形是推测出来的,是作者的想象。(板书:真实 想象)也就是说,作者的推测是有真实依据的。而这个真实依据就是那块琥珀。那这块琥珀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谁来读?
出示内容: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9.师:你们能不能从你这段话中,提取一些关于那块琥珀的关键词?
预设1:琥珀是透明的。
预设2:琥珀里面有蜘蛛和苍蝇。
预设3: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10.师:这块琥珀透明、完好无缺,所以能够看见琥珀中,小虫子腿的四周能够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作者也据此推测出当时它们在黏稠的松脂里挣扎的场景。
像这样,根据真实的科学依据进行的推测,文章中还有很多。我们来找找看吧!
11.小组合作学习1-12自然段,联系琥珀的形成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根据什么推测出了几万年前故事的详细情形?
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联系琥珀的形成,理解了作者推测的科学性,用“根据……想象……”的句式进行了表达练习,突破了重难点。】
12.师:原来这个故事中,所有的情节都是有迹可循的。我们就这样读,把真实和想象联系起来,才会发现原来所有的真实的细节都能在详细情形中想象到,这就是推测。除了这样有科学依据的推测让我们感受到了文章语言的科学和严谨以外,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这篇文章不同于以往的科学文章,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的生动,那你们能不能来说一说自己认为描写最生动、最形象、最有趣的句子呢?
预设1: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
预设2: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预设3: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预设4: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粘稠的黄色泪珠里。
交流主要内容:体会动词和修辞手法。
13.就是这样的动作,就是这样的心理,让文章充满趣味性,既然如此生动有趣,不如让我们把它演绎出来吧?
生配乐演读。
【设计意图:学习科普类的文章,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一定的科学知识,还要指导学生感受语言的文艺性,通过朗读、品析、体会语言的生动,学出“语文味”。】
四、拓展延伸
1.师:谢谢你们的演绎,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就是这样有意思,科学遇到文学,科学就不枯燥了,文学就愈加精彩了。那么能够写下这样文章的作者是谁呢?
2.师:他就是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琥珀》这篇文章就是选自他写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我们来看看书的目录吧,这本书的第一章为我们介绍了故事的主人翁乌拉波拉博士,他是一个怪老头,为孩子们讲了很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你们看,有小水点的故事,太阳请假的时候,风暴四兄弟等等,单是读一读这些故事的题目,是不是就非常有趣呢?
3.师:这本书中,作者用非常生动的语言,以童话故事的形式把原本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讲述给你们听,非常符合你们的阅读口味,因此这本书也被称为科学的童话集。学完了今天的这篇文章,我们来看看,它是选自书中的哪个故事呢?
预设:玻璃棺材。
4.师:对了,就是玻璃棺材。当你学习了文章,了解了琥珀的特性以后,再来看看柏吉尔起的这个题目,是不是非常生动有意思呢?同学们,大自然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深奥的科学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究,而这本书中就蕴藏着很多你们想知道的关于科学知识的答案,课后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探索、阅读。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设计意图:本节课在完成了课文教学目标后,有效地拓展了阅读,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