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前221-前207)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末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夏
商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BC2070
BC1600
BC1046
BC771
BC770
BC476
BC221
秦朝
BC207
BC202
BC206
秦朝建立
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
西汉
时空坐标
我们先来了解下秦朝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使中国历史由早期国家时期进入到封建国家阶段,由贵族政治过渡到官僚政治;
——由于中央政府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边疆与民族治理等政策的完善,使其疆域面积不断扩大,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与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建立与发展。
——但由于秦朝统治者采用的“法家”思想过于死板苛刻,暴政不断,最终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直接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古
代
中
国
你跨越远古而来
一、如何走向统一
一个屌丝的逆袭之路……
秦国履历表
先祖出身:因养马有功获得封地
封地所在:西北边陲地区
(远离中原,与蛮夷混居)
现实遭遇:不受其他诸侯国待见,甚至视同蛮夷(诸侯卑秦)
搞事情都不带我一个
春秋时期诸侯会盟
都不带秦国
古
代
中
国
你跨越远古而来
一、如何走向统一
一个屌丝的逆袭之路……
第一步:先给自己灌点鸡汤(你是最好的自己)
(秦)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
——《荀子·强国》
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萃并诸侯
——《史记·河渠书》
秦国虽远离中原地区,但地势险要、沃野千里,有一定的军事和物质优势
古
代
中
国
你跨越远古而来
一、如何走向统一
第二步: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秦始皇
终成大一统
秦国部分统治者功绩展示 秦穆公 胸怀大志,称霸西戎
秦孝公 重用商鞅,实现富国强兵
秦惠文王 任用贤能,推行法制,开疆拓土
秦庄襄王 蚕食三晋,攻占大片土地
秦始皇 雄才大略,灭六国,一统天下
不止我厉害,
我爸爸也很厉害,
我爸爸的爸爸也很厉害
历代秦国统治者励精图治,整顿吏治,发奋图强
商鞅
卫国人
张仪
韩国人
百里奚
虞国人
李斯
楚国人
古
代
中
国
你跨越远古而来
一、如何走向统一
第三步:结交优秀的伙伴
完全不把你们当外人
秦国不拘一格,广纳贤才
范雎
魏国人
古
代
中
国
你跨越远古而来
一、如何走向统一
范雎
魏国人
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
远交——结交远离自己的国家,防止树敌过多。
近攻——攻打邻近国家,防止腹背受敌。
秦采用远交近攻策略,先后灭六国,实现统一
古
代
中
国
你跨越远古而来
一、如何走向统一
第四步:积蓄实力,等待时机
连年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各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天下再继续分裂下去,我都要精神分裂了!
我什么币都没有,我只是个baby
你用的是什么币?
货币不统一不便于经济交流
一、秦的统一
1.秦朝统一的条件有哪些?
①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各地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①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②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并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逐个击破。
③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为统一奠定物质基础。
客观条件:(按要求标在书上)
主观条件:(按要求标在书上)
武关
萧关
大散关
函谷关
龙门渡
夏阳渡
潼关
茅津渡
必然性
可能性
2.统一的过程
①策略:
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②过程: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一、秦朝的统一
古
代
中
国
你跨越远古而来
秦国如何从一个边陲小国一跃而成为天下霸主?
3.拓展疆域
②北击匈奴,收河套地区,连接并修筑长城
北起阴山至辽东
南至北向户
西至临洮、羌中
东至海暨朝鲜
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代指极南的地区),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①征服南越,控西南夷
一、秦朝的统一
思考探究:春秋时期的动荡局面教给秦朝哪些启示?如何解决?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专制主义
需要加强什么权利?
需要加强什么权利?
中央
地方
概念解析
中央集权
古
代
中
国
你跨越远古而来
贰
两千年之政,秦政也
——梁启超
4.巩固统一的措施
(1)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主要指一种决策方式,指君主独立掌握政权。与民主制度相对,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世袭制。主要的特征是君主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皇权与相权
中央集权:相对与地方分权而言的一种国家体制,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其特点是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控制地方(垂直管理),地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其积极作用主要有: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与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
中央与地方
①内涵(概念解析)
一、秦朝的统一
秦朝建立的
中央集权制度,
实质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巩固统一措施
(1)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①确立皇帝制度
②中央设三公九卿
③地方推行郡县制
4.巩固统一的措施
②内容
A皇帝制度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资治通鉴》卷第七《秦纪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帝独尊
◆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
特点
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他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这种装饰为皇帝独有,显示其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气势。秦以前,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史记集解》
一、秦朝的统一
4.巩固统一的措施
②内容
B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度
皇帝
御史
大夫
太
尉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太
仆
(监察百官)
(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军事(虚设)
皇帝侍卫首领
皇宫卫戍司令
掌皇帝的舆服车马
皇室事务
司法刑狱
赋税征收管理
工商税务皇室财务
民族外交
祭祀礼教
虎符
君主专制
丞
相
一、秦朝的统一
执掌中央和宫廷各项要务
(牵制)
(统率)
三公九卿制度特点:
1、以皇权为中心
2、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减少决策失误
3、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提高效率
4、直接为皇室服务,体现出“家国一体”的特点
秦朝的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为有才能的文武官员,皆受命于皇帝,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与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备…… ——摘自《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如何管理疆域辽阔的帝国,群臣展开了一场讨论:
(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纪》
思考:王绾、李斯对地方管理分别提出什么主张?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实行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
一、秦朝的统一
C郡县制
4.巩固统一的措施
中央集权
郡
郡守
(行政)
(中央政府以下地方最高统治机构)
郡尉
(军事)
监御史
(监察)
县
县令/长
(地方最高长官)
县丞
(行政、刑狱)
县尉
(军事、治安)
乡
三老(教化)
有秩(司法)
游徼(治安)
啬夫(赋税)
里
亭
一、秦朝的统一
乡绅政治
(地方名人担任,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官僚政治
(长官由皇帝任免和考核)
郡县制(地方行政制度)
郡
县
乡、里、亭
特点:①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 不得世袭
贵族政治转为官僚政治
◆实行郡县制的意义:、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建立了我国古代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宗法制和世亲世禄制基础上,把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的政治体系。
2.官僚政治是建立在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上。中央统一管辖的郡县制取代了层层分封的分封制,官吏的选拔和任命一律由中央和皇帝决定,代表皇帝行使管理权。
重要概念:贵族政治和官僚政治
【想一想】观察下图思考:相对于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有什么特点和意义?
一、秦朝的统一
分 封 制(贵族政治) 郡 县 制(官僚政治)
划分标准
权力来源
与中央 的关系
影 响
相同点:
②目的:巩固统治
世袭产生,有封地和爵位
皇帝任免,有俸禄,无封地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世卿世禄制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不能世袭,俸禄制
易形成分裂割据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①性质:都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诸侯是周王的臣属,服从周王的命令,但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于中央
③作用: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度
郡守
县令
里、亭
直接任命
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总结: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太尉(军事)
丞相
(行政)
御史大夫
(监察)
皇帝
九卿
(分掌具体事务)
县
郡
三公九卿制:
中央政府
郡县制: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皇帝制度:决定权
专制主义规范了中央决策机制 (国家事务的决定权在谁手里?)
中央集权规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特点是地方服从中央,地方官由中央任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决于皇帝
古
代
中
国
你跨越远古而来
有学者认为“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家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材料表明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 )
A.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
B.民族认同感的增强
C.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
D.中原文化已经统一
A
天下共主
天下独主
共主的意思是大伙都是平等的,只不过我的威望、感召力或军事力量强大,所以大伙都愿意奉我为主
独主的意思就是,皇帝/国君是这个国家唯一的君主,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秦以后都是如此。
4.其他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经济: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
●秦小篆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
●车子两轮间距离统一为6尺(约今138.6CM)
度(长度)量(容积)衡(重量)
◆作用: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
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一、秦朝的统一
3.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
②交通: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促进全国交通发展
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始于秦朝。秦灭六国后,第二年(公元前220年)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4.其他巩固统一的措施
(3)社会:制定法律——秦律、编制户籍——便于社会管理、维护社会治安、征发赋役,
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破坏六国原有的社会基础,控制豪富,巩固统治。。
东成户人士五夫,
妻大女子为沙,
子小女子泽若,
子小女子伤。
湖南里耶秦简户籍薄
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竹简。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法律部分记载了法条六百条,有刑律的律文和解释,有名目繁多的其他律文,还有案例和关于治狱的法律文书。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
《云梦睡虎地秦简》局部
一、秦朝的统一
3.巩固统一措施
(1)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①确立皇帝制度制度
②中央设三公九卿
③地方推行制
(2)其他措施:
①统一车轨,修建直道、驰道。 ——促进全国交通发展。
②统一文字(官方:小篆;民间:隶书) ——促进各地文化交流;
③统一货币 、度量衡。——加强各地经济联系;
④颁布通行全国的法律:秦律。
⑤编制户籍。——便于社会管理、维护社会治安、征发赋役
⑥迁徙六国贵族豪强。——破坏六国原有的社会基础,控制豪富,巩固统治。
⑦整顿社会风俗。
材料一 “百代行秦制,中国两千年历史,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秦制。从秦以后,汉承秦制,唐承隋制,隋其实也是秦的翻版,没有长时间的四分五裂、漫长的战争,我们才能文明生生不息。”
——孙立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材料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延续,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增进了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向心力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促进形成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 》
根据材料,思考秦朝统一的重要意义?
5.秦朝统一的意义
一、秦朝的统一
(1)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2)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3)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秦朝的暴政
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
大兴土木
求仙问药
外出巡游封禅
①穷奢极欲,大兴土木
②求仙访药,动众巡游
③开疆拓土,修筑长城
④徭役沉重,刑罚严苛
修建秦长城
秦朝肉刑
修建陵墓
1.秦朝暴政的表现
思考:根据教材第16、17页的内容总结秦朝暴政的表现有哪些?
为了钳制思想,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天下将非秦国历史的史书,非博士所掌管的《诗》《书》等诸子百家语,在 30 天内全部交给官府焚毁。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其列。先秦以来的许多珍贵文献毁于一旦。秦始皇以“或为妖言以乱黔首”罪名,将 460 余名儒生方士坑杀。这就是著名的“焚书坑儒”。
2.焚书坑儒
二、秦朝的暴政
丞相李斯曰:……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史记·秦始皇本纪》
影响:“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对持不同政见的士人的残酷镇压,造成了文化上的巨大损失。钳制思想,摧残文化,使我国文化典籍遭受严重损失。
2.陈胜吴广起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
起义地点——大泽乡
起义领导者——陈胜、吴广
起义经过——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 天下云集响应,迅速蔓延,但不久兵败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性质:农民阶级反秦起义
②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导致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3.刘邦项羽反秦势力发展
BC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BC206年—BC202年,刘邦、项羽四年楚汉战争。BC202年,刘邦建立汉朝。
①秦朝的灭亡
②楚汉战争
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封建地主阶级争夺最高统治权
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秦速亡的原因
①秦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根本原因);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行途中死去,秦二世继位。他密织刑网,加重人民负担。
②秦朝缺乏治理统一大国的经验;
③对东方六国旧势力缺乏有效的融合和控制;
④陈胜吴广起义和反秦势力的壮大(直接原因)。
秦末农民战争 楚汉之争
战争目的
代表阶级
战争性质
反抗秦的暴政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农民阶级
封建地主阶级
农民战争
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帝位之争
刘邦、项羽先后领导了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3.刘邦项羽反秦势力发展
材料一:刘邦进关后)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 ——荀悦《汉纪》
材料二:(项羽引兵入咸阳后)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
得出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
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25
“民为贵,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我们最首要的任务是使人民有就业机会……”
“心无百姓,莫为官,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手握公权,就要为民办事。”。
习近平
李世民
邓小平
罗斯福
历史教训:关注民生,得民心
课堂小结 思维导图
1.据分析统计,《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 )A.各国减少战争,专力治黄 B.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黄C.统一中原,由中央治理 D.各自为政,加强治理
2.中国行政区划曾经历从“裂土而治”到“分民而治”的转变。与这一转变相对应的制度是( )
A.从内外服制到分封制 B.从宗法制到礼乐制
C.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D.从郡县制到行省制
C
C
3.秦朝之所以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主要原因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国家实现统一
C.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D.秦朝推行法治
4.2002年,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县里耶古城出土了37 000余枚秦代简牍。这批秦简中有“洞庭郡”字样的简例,这里的“洞庭郡”应是
( )
A.直属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 B.相当于地方行政机构“县”,隶属于州
C.设置在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地方行政机构 D.中央政府的统治机构
B
A
5.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甚大之绩效”指郡县制( )
A导致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标志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C
6. 秦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 ( )
A.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B.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
C.已经确立官僚政治
D.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
D
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雄伟壮丽的阿房宫被项羽军队焚毁。但考古发掘表明,阿房宫并未建成,更没有遭受大规模焚烧。由此可见( )
A.考古发现比古人的记述更加真实
B.史事的真实性都需要考古的确证
C.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D.考古发掘是还原史实的重要手段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