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逻辑思维》名师解读
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
本单元属于选择性必修课程“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课标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培养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在观察、探索语言文字现象,发现语言文字运用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积累语文知识,探究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提高探究、发现的能力,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两个阶段。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在语文活动中,积累有关汉字、汉语的现象和理性认识,了解汉字在汉语发展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巩固和加深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汉字知识:体会汉字、汉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汉语的民族特性,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2)通过在语境中解读词汇、理解语义的过程,树立语言和言语的相关性和差别性的观念。
(3)通过文言文阅读,梳理文言词语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既能沟通古今词义的发展关系,又要避免用现代意义理解古义,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准确理解。
(4)在自主修改病句和分析句子结构的过程中,体会汉语句子的结构特点和虚词的作用,进一步领悟语法规律。在学习文学作品时,观察词语的活用、句子语序的变化等,体会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5)在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的过程中,对比两种语体用词和造句的差别,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风格差异。
(6)反思和总结自己写作时遣词造句的经验,建构初步的逻辑和修辞知识,提高语用能力,增强表达的个性化。
2.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贯串整个高中阶段,既有课内活动,也应有课外任务。必修和选择性必修阶段,均安排1个学分,选修阶段不安排学分。
(1)积累、梳理要有系统、有计划,要有步骤地、持续地进行。积累既是丰富学生词汇、表达方式等的需要,也是为以后的梳理所做的准备。要有布置,有鼓励和督促,持之以恒。
(2)本任务群的课时,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阶段,可以有两种分配方式:或集中安排,或穿插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如何分配课时,由教材编者设计或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安排。
(3)本任务群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阶段,应贯串其他所有的学习任务群,与各个学习任务群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语文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每一个学习任务群,都要为“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提出问题,提供资料,准备必要的条件;有些学习任务群也可以与本任务群共同完成。例如,在既有书面语读写,又有口语活动的学习任务群中,即可探讨语体风格的问题。
(4)积累、整合与探究,都要边积累,边记录。必修阶段主要写语言札记,随时记录点滴材料。选择性必修阶段可试写短文,整合和解释有关现象。
(5)本任务群重在过程的典型性,不论是积累、梳理还是探究,都注重发展语感,增强对语言规律的认识,不追求知识点的全面与系统,切忌违背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生硬灌输一些语言学条文。
(6)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针对学习内容,可通过专门文章的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第二部分 单元深度解读——走近学科素养
【单元目标和核心素养落实】
语文核心素养和单元目标对照
语言建构与运用 积累与语感 熟悉掌握常见的逻辑规律、逻辑谬误、推理形式、论证方法
整合与语理 能够运用常见的逻辑规律、推理形式、论证方法,解决语言交际中常出现的问题
交流与语境 根据写作目的、写作意图的需要,运用掌握的逻辑方法,写作辩论稿、开展辩论赛、尝试写驳论文
思维发展与提升 直觉与灵感 能够用逻辑的知识,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联想与想象 实证与推理 能联系具体的语境,结合逻辑知识,进行科学的推理、判断,使思维更加缜密,论证更加严谨,语言表达更加准确
批判与发现 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
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验与感悟 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欣赏与评价 欣赏体味逻辑形式的紧致、匀称、简洁之美
表现与创新 学会区分谬误和故意违反逻辑的语言艺术,探究区分标准
文化传承与理解 意识与态度 信息社会,运用逻辑思维理性地甄别和筛选信息,审慎地接受和表达观点,拨正网络乱象
选择与继承 包容与借鉴 进—步提升国民素质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加强逻辑教育
关注与参与 在母语学习和应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醒与独立
【必备知识】
①了解公认的同一律、不矛盾律(又称矛盾律)、排中律等逻辑基本规律;②辨析并概括日常语言表达中的常见逻辑错误:划分不当、自相矛盾、强加因果、以偏概全、歪曲观点、偷换论题、不当预设、两可两不可
①了解常见的推理形式:三段论、充分条件推理、必要条件推理、排除法、二难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②辨析常见逻辑推理错误,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①了解恰当的论证方式、论证要素;②关注论证的隐含前提,学会间接论证,在论证中引入虚拟论敌;③掌握“辩论稿”的写作方法,学生经过训练能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晰的发言稿;④掌握驳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反驳方法,鉴赏驳论文的论证美
【学科能力】
单元能力目标分解 考点对标
学习理解 观察记忆 熟悉掌握常见的逻辑规律、逻辑谬误、推理形式、论证方法 现代文阅读题,病句辨析,写作
信息提取 能准确对语言文字现象进行梳理、比对和抽象
分析概括 自主探究,构建逻辑经验和知识,并在具体语境中运用、反思、完善这些经验和知识
领会理解 能对获得的信息及其表述逻辑作出评价;能利用获得的信息分析并解决具体问题
实践应用 应用交际 在表达时,能注意自己的语言运用,力求概念准确、判断合理、推理有逻辑 清晰地阐述事理;积累思辨类素材
解释推断 能理解逻辑规律、逻辑的推理形式、合理的论证方法等领域,能理解相关概念的内涵
解决问题 在辨析逻辑谬误时形成负责任、重证据、会质疑、讲道理的理性态度;激发从具体现象中穷究一般规律的探索精神;运用逻辑工具,创造性地解决语言交流中的问题
策略运用 审视语言文字现象,对语言文字现象进行梳理、比对、抽象,探究、构建逻辑经验和知识,运用、反思、完善这些经验和知识
创新迁移 发散创新 运用基本的语言逻辑和逻辑规则,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 提高思辨能力和鉴赏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批判赏析 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文字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字的认识
内化完善 欣赏体味逻辑形式的紧致、匀称、简洁之美
【单元知能对标】
必备知识 学科能力 学科素养 高考内容
一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二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三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1.学习辨析逻辑错误,提高辨析日常语言表达中的逻辑错误的 能力 2.了解逻辑推理的基本形式,学会运用有效的逻辑推理,辨析常见逻辑推理错误,进而培养和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3.了解恰当的论证方式,深刻理解论证逻辑的严密性,运用逻辑知识进行逻辑论证的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1.用逻辑推理的相关知识解答客观性试题 2.概括文本的论证思路及论证方法 3.病句辨析 4.议论文写作
三、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1.生活观察下的逻辑知识学习和逻辑谬误辨析:通过具体的逻辑学经典案例及日常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自己日常语言中遣词造句的经验,并在主题活动中自主建构逻辑知识和方法,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2.文字品读中的逻辑推理学习和应用:通过各类型阅读文本的研读、讨论与梳理,学习基于日常生活应用或综合活动设计下的推理,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体会、反思这些知识方法的建构过程和规律,并把相关过程和规律用到对其他语言文字现象的梳理和探究上。
3.实践应用里的逻辑论证方法的学习和应用:通过议论文写作和辩论实践,让学生学会分析语言文字现象中的思维逻辑,在言语活动中积极思考,增强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从而达到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高度整合的目的。
教学要点
价值导向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单元总体 让逻辑知识从理论中来,到生活中去。可以理性辨识复杂信息并做出理性判断;可以严密论证个人观点并做到思维缜密;可以正确推理事实走向并发展逻辑思维。 1.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逻辑基础知识; 2.把握和应用基本的逻辑推理形式; 3.学会和采用基本的逻辑论证方法。 1.能在对语言现象的梳理与比对中,以小组合作或个人思考的方式建构并应用逻辑基本知识; 2.能以理性的态度和严谨的表达辨析逻辑谬误; 3.能在欣赏逻辑之美的同时,区分谬误和故意违反逻辑的语言艺术。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在思维上能初步认识逻辑的基本规律,在语用上能对改善学生的语文生活与表达形式产生积极作用。 梳理与抽象出逻辑的基本规律与基本逻辑谬误形式。 1.能辨析日常语言表达中的逻辑错误; 2.能运用逻辑知识进行合理而理性的说理与说服。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在思维上能掌握基本的逻辑推理形式,在语用上能运用于具体的生活或言语情境。 梳理与抽象出逻辑的推理形式。 能将逻辑推理知识正确而有效地应用到文本研读、游戏策略与生活应用中。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在思维上能掌握逻辑论证的要求和方法,在语用上能利用逻辑辩论的技巧取得语言实践上的进步 梳理与抽象出基本的逻辑论证方法。 能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地进行逻辑论证。
5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