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一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共27张PPT含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一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共27张PPT含内嵌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6 16:0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
2020年的疫情给了全世界人类一场巨大的考验,同样的我们从疫情中也看到了中西方面对疫情的应对措施差异极大。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中西方的基层治理不同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一)古希腊时期
基层治理:村社自治
村社大会
(村社最高权力机关)
登记公民
抽签选举议事会议员
庄园与农奴制度
封君封臣制度
基督教会与世俗王权长期并立
(二)封建社会时期
1.庄园
(1)基层单位:
庄园主或管家
特点:
⑴经济上:自给自足。
⑵政治上:相对独立。拥有自己的法庭,维持社会秩序。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二)封建社会时期
庄园
组织生产;
征收地租;
主持庄园法庭审判
(2)管理者:
(3)职责:
2.城市
 巴黎商人行会的会长拥有广泛的权力,他的司法审判权不但及于商会成员,而且及于全体巴黎市民,他负责城防建设,监督道路桥梁的修筑,主持城市警务及粮食供应,并征收赋税,可见他的政治作用之大。
——齐世荣主编《西欧封建社会》
(1)基层单位:
(二)封建社会时期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行会或商会
规范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 ,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 。
(2)职能与职权:
3.基督教会
出 生
教父主持洗礼
结 婚
由教父主持婚礼
临 终
教父主持涂香油仪式
死 后
葬礼在教堂举行
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二)封建社会时期
(4)兴办学校,保存文化。
(1)基督教伦理教化;
(2)主持婚丧嫁娶等生活仪式;
(3)兴办慈善机构及医院;
实质:基层自治并不是基层居民平等参与,封建主、庄园主或城市上层人士是基层自治的主导者。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三)近代民族国家发展时期
1.背景:
(2)经济:
(1)政治:
(3)历史因素:
随欧洲民族国家的出现;
资本主义制度及政治模式的逐渐建立;
(中央集权加强,教会影响削弱)
封建庄园逐渐解体,资本主义农业发展;
新兴资产阶级打破行会治理模式;
基层自治的历史传统,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管理。
工业革命,工业城市的出现;
国家 时期 表现
英国 1835年
美国 建国后
法国 大革命后
英国颁布法律,规定自治市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
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
2.表现: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三)近代民族国家发展时期
休闲娱乐
教育
生活服务
卫生保健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四)近代工业革命时期
1.背景:
(1)工业革命的发展;
(2)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增多;
(3)传统的社会救济方式遭遇瓶颈,促使各国探索社会救济的新方法。
2.基层治理:
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4、现代国家发展时期
工业革命像双刃剑,在发展的同时让近现代城市基层治理面临挑战。比如城市自治权扩大;人口增多导致社会问题不断发生,贫困、失业、养老以及环境污染等等,传统的社会救济遇到瓶颈难以解决,各国只能探索社会救济新方法——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二战后各国政府对基层治理的重视与治理方式变革让社区组织发展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政府意识到要提高生活品质,改善人民生活,需要鼓励居民参与,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社区除了提供相关生活以及福利的服务外还参与地方政府的决策,这样可以缓解社会矛盾,维护政治稳定。
20世纪80年代以后,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也越来越多地提供公共服务,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五)二战后
1.社区组织发展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1)社区在政府不同程度的管理和组织下,实行居民自我管理;
(2)提供生活服务、教育、休闲娱乐、福利、卫生保健等;
(3)参与相关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的决策。
2.社区的社会功能:
3.社区的作用:
(1)社区成为反映民意的重要组织,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2)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
(3)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国家 时期 表现
英国
德国
美国
颁布了济贫法。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济贫制度
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
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17世纪初
19世纪80年代
1935年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二战前,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圈地运动的发展,大量农民被逐出土地,丧失生计,农民在丧失土地的同时也丧失了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大量农民流入城市,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在1601年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根据济贫法规定:治安法官有权以教区为单位管理济贫事宜、征收济贫税及核发济贫费。救济办法因人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的,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作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这一法律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让那些没有工作能力的人,如孤儿、无人赡养的老人和身体残疾的人,得到救济或赡养;给那些有劳动能力的人一份工作,让他们能够以此谋生。
作为英国第一个重要的济贫法,它不仅是这一法律制度的发端,而且为这一法律制度的发展确定了基本原则,因此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障法。
思考:结合材料指出英国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的背景、影响?
背景:
①政治: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各国社会治理能力及范围扩大;
②经济社会:圈地运动带来农民流入城市,增加不稳定因素;
③根本目的:缓和矛盾,维护稳定统治需要。
圈地运动的发展,大量农民被逐出土地,丧失生计,农民在丧失土地的同时也丧失了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大量农民流入城市,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在1601年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根据济贫法规定:治安法官有权以教区为单位管理济贫事宜、征收济贫税及核发济贫费。救济办法因人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的,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作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这一法律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让那些没有工作能力的人,如孤儿、无人赡养的老人和身体残疾的人,得到救济或赡养;给那些有劳动能力的人一份工作,让他们能够以此谋生。
作为英国第一个重要的济贫法,它不仅是这一法律制度的发端,而且为这一法律制度的发展确定了基本原则,因此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障法。
思考:结合材料指出英国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的背景、影响?
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缓和贫民的生活困难,缓和社会矛盾;
②确立济贫法的基本原则,为后世提供借鉴;
③救济范围有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
国家 时期 表现
英国
德国
美国
颁布了济贫法。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济贫制度
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
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17世纪初
19世纪80年代
1935年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二战前,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二)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此后,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材料一: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各国的福利开支逐年增加,1961 年至 1972 年,英国的经济增长率从 2.57%上升到 3.63%,加拿大的经济增长率从 3.16%上升到 6.96%,法国 GDP 增长率已达到了 6.61%。
——蒋雪玲,苏维新《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新特点》
材料二:福利国家制度的显著特征是收入的转移分配,1960-1968 年德国基尼系数基本保持在 0.3 以下,北欧模式国家的基尼系数下降一半左右,美国这种低福利国家也从 0.34 下降到 0.324。
——曾国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及现状评价》
材料三:社会保障制度有三大功能:一是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安全网”国家对劳动者在因疾病等导致的收入减少给予经济补偿。二是收入分配的“调节器”,二次分配更注重公平原则,以缩小社会收人分配差距。三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减震器”,通过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防止因经济波动下群体性事件引起的社会震荡。
探究: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的评价。
积极性:
探究: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的评价。
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扩大了社会消费,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减少因贫困引发的许多问题;
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
探究: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的评价。
随着福利国家政策的长期推行,瑞典国家经济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从70年代起不断困扰国家经济发展。首先是巨额公共开支加重了财政负担,引起巨额财政赤字,刺激了通货膨胀不断加剧;其次是劳动积极性下降,生产增长率降低,导致产品竞争能力下降,出现经济结构危机,失业率上升;再则是沉重的税务负担,企业、个人和社会都不堪担负,造成企业后劲不足,设备改造更新缓慢,经济效益下降等问题,影响整个国家生产水平,也使国民收入增长滞缓。这些问题被成为“瑞典病”,久治难愈。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英国最懒家族:
英格兰西北小城布来克朴的麦高雷一家一母五女,六人都不外出工作,她们和8条宠物狗住在一套政府提供的房子里,收入居然也近3万英镑,被称为英国最懒家族。虽然年入3万英镑现钞,她一家居然还不知足,抱怨住的太挤,正申请更宽敞的大福利房。
——《生活日报》
积极性:
探究: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的评价。
过度的社会保障,加大了国家财政支出的负担;
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局限性:
使得整个社会缺乏工作动力,降低工作积极性;
扩大了社会消费,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减少因贫困引发的许多问题;
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
容易助长懒惰行为,带来社会道德危机。
探究: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影响
启示:
寻求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是关键
高福利未必完全等于社会和谐
社会福利制度既要兼顾公平,又要注重经济发展的效率。
福利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要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材料 平等与效率之间的权衡是当代“福利国家”面临的最重要课题。二战后英国建成了世界上首个“福利国家”。1960年,英国社保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6%,到1983年,达到13.1%。但以“福利国家”模式为核心的社会治理体系难以为继。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保守党政府开始调整自己的角色,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向“基本安全网”方向转化,不再承诺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负责解决少数人的特殊困难。撒切尔政府把减轻税收作为重振英国经济战略中的一项重要政策。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的更远?
探究: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特点
性质:传统社会济贫——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保障项目:分散——全面
社会保障对象:贫民——全体雇佣劳动者——全体国民
资金筹集:多方出资——国家出面强制执行
2、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改革开放后在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住房需求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保障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1951年2月发布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广。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超过13亿人,全民医保基本实现。
现今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探究:中国形成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因?
①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等国的有益经验;
②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人民生活提供物质基础;
③党和政府关注民生,不断重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聚焦关注民生 共建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共十九大上的报告》
基层治理、社会保障与每个人休戚相关,从古至今个体逐渐被“发现”,个体越来越成为“人”,突破少数人的民主,不再被宗教、地主剥削和压迫,基层治理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主角”,社会保障的进步愈发使每个人有尊严的活着。马克思的一切人的自由发展观,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不再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促进每一个人都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是中国特色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崇高目标,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奋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从小事做起关爱他人,崇尚公平公正。
世界主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时空坐标
庄园
行会商会
基都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