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1群落的结构(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1群落的结构(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1-16 10:4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2.1群落的结构
3、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
学习目标
1、说明群落及种间关系
2、说明群落的物种组成
4、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生态位
问题探讨
稻田中生活着多种底栖动物。在稻田中饲养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由于河蟹喜食底栖动物和杂草,底栖动物和杂草都会减少。同时,河蟹的爬行能起到松动田泥的作用,因而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讨论 :
1.河蟹与底栖动物(如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
2.提高河蟹的种群密度,稻田中其他动物种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河蟹捕食底栖动物,它们之间存在捕食关系;河蟹和某些底栖动物可能还会捕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因此河蟹与底栖动物的种间关系可能还包括种间竞争。
河蟹会吃掉更多底栖动物和杂草,使底栖动物等的数量减少;河蟹的爬行活动有松动田泥作用,可以改善田泥的土壤肥力而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可能会引起以水稻为食物的其他动物的数量增加。
探究一 科学方法
活动1、温故知新
1、回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心肌细胞
心肌组织
心脏(器官)
血液循环系统
个体
种群和群落
2、体会什么是群落?
相同时间 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辨析
(1)群落是一定空间内各种生物的简单集合(  )(2)池塘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
(1)× (2)×
活动2、科学方法 视角决定问题---以群落和种群为例
读22页科学方法,完成下列问题
1、种群水平研究什么问题?
2、群落水平研究哪些问题?
3、二者有什么关系?
群落的研究内容
演替
物种
种间

边界
空间

典型例题1.下列不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  )A.紫金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溱湖湿地公园有多少个种群C.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 
A
探究二 群落的物种组成
活动一:带问题阅读课本
1、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决定群落性质
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2、什么是丰富的?不同的群落有什么区别?
3、群落中物种组成与优势物种是否会改变?
4、举例说明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
活动二: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群落中物种的变化
右图表示从南极(90oS)经过赤道(0o)到北极(90oN)纬度梯度上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向。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群落中物种是怎样变化的?这表明某地区群落物种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① 赤道→两极:物种丰富度逐渐
② 海拔高度增加:物种丰富度
③随水深增加:物种丰富度。
受经纬度及海拔等影响:
变小
变小
变小
典型例题2.下列有关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某群落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该群落为增长型C.不同的群落其优势种群一般不同D.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 
B
探究三 群落的种间关系
活动一:带问题阅读课本24页
1、群落的种间关系有哪些?概念分别是什么?
活动二:群落的种间关系辨析
(1)概念: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双方都_______,但分开后各自_________________。
(2) 特点:双方互利;若分开也可独立生活。
(3)举例:海葵与寄居蟹 无齿蚌与鳑鲏鱼
受益
也能独立生活
种间关系1:原始合作
种间关系2:互利共生
生物数量
时间
生物A
生物B
1、概念:两种群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2、特点: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A
B
3、模型
  根瘤菌在豆科植物根部利用豆科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生活,同时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肥回报豆科植物。
例1: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例2: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植物
真菌
藻类
提供水、CO2、无机盐
光合作用→有机养料
地衣
小结:
1、原始合作与互利共生的异同
项目 原始合作 互利共生
生物类型
合作
分开
举例
项目 原始合作 互利共生
生物类型 两种 两种
合作 都有利 都有利
分开 可独立生活 都不能独立生活或一方不能独立生活
举例 海葵与寄居蟹 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植物
2、辨析
(1)原始合作和互利共生对两种生活在一起的生物都是有利的(  )(2)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
(3)白蚁的肠道为鞭毛虫提供生活场所,鞭毛虫能分泌纤维素酶,帮助白蚁消化纤维素,二者是互利共生。
(1)√ (2)× (3)√
1、根据概念思考以下问题:
(1)种间竞争一定发生在两种生物吗?
(2)种间竞争的原因是什么?
(3)什么样的生物竞争更激烈?
(4)种间竞争的结果是什么?
种间关系3:种间竞争
参考答案(1)两种或多种
(2)争夺资源或空间
(3)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种间竞争越激烈;
(4)共存一方优势一方劣势,优劣会伴随其他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一方占优势一方被淘汰。
C
B
A
2、特点及其曲线模型: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种间竞争越激烈;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A
B
生物数量
时间
竞争实力相当
牛与羊
竞争实力悬殊
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
D
两种或多种生物竞争C
1、概念: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食草行为也是捕食。
A
B
3、特点: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不同步变化
被捕食者(A):先增加先减少
捕食者(B):后增加后减少
被捕食者与捕食者相互决定数量的种间关系,相互制约双方的数量,被捕食者不会被捕食者淘汰。
生物数量
时间
A
B
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
种间关系4:捕 食
2、模型
体表寄生
体内寄生
B
A
B
A
1、概念: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3、特点: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
种间关系5:寄 生
冬虫夏草
菟丝子
蛔虫
2、模型
典型例题3、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种间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A
典型例题4、下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间的关系,自左至右最可能依次是( )
时间
个体数
个体数
时间
个体数
时间
A、捕食、寄生、种间竞争
B、寄生、捕食、互利共生
C、互利共生、竞争、捕食
D、种间竞争、捕食、寄生
C
活动3:判断
1、下列种间关系常见模型分别是什么?
捕食
互利共生
种间竞争1
种间竞争2
寄生
互利共生
寄生
捕食
竞争
2、下列种间关系常见能量图分别是
什么种间关系?
群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资料1】红尾鸲(qu)和鹟(weng)都捕食飞虫,也常常从树叶及树冠末梢上啄食昆虫。在两种鸟共同生活的地区,红尾鸲喜欢在疏林和缓坡处活动,而鹟更喜欢选择密林和陡坡。如果只有一种鸟存在,那么无论红尾鸲还是鹟,它们觅食生境的范围都比共存时的更大。
讨论1.红尾鸲和鹟的种间竞争对两个种群的分布有什么影响
活动4、思考与讨论
红尾鸲和鹟的食性比较相似,种间竞争导致两个种群的分布范围缩小,甚至错开。
【资料2】某地海边潮间带分布着海星藤壶、贻贝、帽贝、石鳖等动物,海星可以捕食该群落中的其他四种动物,其他四种动物之间无捕食关系。在一个16㎡的实验样地中,人为去除该样地中的所有海星,几个月后,藤壶在该实验样地中占据优势,数量最多;再过一段时间,贻贝成为最终占优势的物种。
讨论2. 资料2说明捕食、种间竞争在群落中是怎样相互联系的
讨论3. 除了种间关系,还有哪些影响群落的因素呢
海星与其他四种生物存在捕食关系,后四种动物以水中的浮游生物、腐殖质等为食,彼此存在种间竞争关系;自然状态下,这五种生物可以共存,但人为去除捕食者海星后,其他间主要是种间竞争,且占优势的物种随时间而发生变化。所以捕食会影响自然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种间竞争的强弱,进而调节物种的种群密度。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除种间关系外,生物因素还有种内竞争等;非生物因素主要有光照、温度、水、无机盐等。
典型例题5、在金合欢树①的大而中空的刺中,栖息着一种专以金合欢幼叶或蜜汁为食的蚂蚁②,它们经常成群结队在金合欢树上 “巡逻”,随时向以金合欢为食的来犯动物③发起进攻,它们能咬断缠绕在金合欢上的其他植物④,以保证金合欢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不致被排挤或死亡。请回答:
⑴ ①与②的关系是———
⑵②与③的关系是———
⑶ ①与④的关系是———
⑷①与③的关系是———
互利共生
种间竞争
种间竞争
捕食
探究四 群落的空间结构
活动1、参照教材P25-26,带问题看书
1、群落的结构包含哪两种形式 ?
2、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什么 因素有关,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因素?动物的分层呢?
3、群落在水平结构上的分布有何特点,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活动2:垂直结构实例
苔藓地衣层:微弱光照
森林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
乔木层:接受全光照
灌木层:全光照的10%
草本层:1%
~5%光照
森林中鸟类的分层现象
麻雀森林上层吃高大乔木的种子。
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翁等鸟类总是森林的中层营巢。
血雉和棕尾虹典型底层鸟类,吃地面苔鲜和昆虫。
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光照有关、还有温度,决定植物地下分层水分和无机盐;动物的分层主要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
海平面
海洋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
鲢鱼
鳙鱼
草鱼
青鱼
池塘中四大家鱼的分层现象
鲢鱼在水体浅层、鳙鱼在中层、青鱼、虾、蚌等在水底,泥鳅、鳝鱼等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
活动3 水平结构
  地球表面因降雨量、温度大小等生态因子从赤道到北极依次有 热带雨林、温带森林、和苔原等不同类型的群落。
1. 现象:群落在水平方向上有分区现象,常呈 分布。
2. 决定因素: 变化、土壤 和 的差异、 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
镶嵌
地形
湿度
盐碱度
光照强度
深度思考:
1、“山顶生草甸,山腰长松林,山脚种作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还是水平结构?
水平结构
3、群落具有空间结构的意义?
2、某竹林中的箭竹高低错落有致,有同学认为该现象表明群落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他的推论是否正确?
不正确。竹林中的所有箭竹为同一物种,由于生长的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所属范畴为种群而非群落。
群落分层现象的出现使生物群落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能最充分地利用空间和营养物质。减弱竞争,是生物的生态位减少重合。
典型例题6.关于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往往依赖于植物C.比较简单的生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典型例题7、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C
A
探究五 群落的季节性
带问题看书27页,回答下列问题
1、群落的季节性影响因素有哪些?
2、动植物发生哪些相应变化?
探究六 生态位
活动1、问题看书27-28页,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生态位?
2、研究动物、植物的生态位分别
研究哪些方面?
3、每种生物生态位不同的意义?
活动2、思考讨论28页
要求:小组讨论,给出一定的说法,课堂交流
1.这4种鸟选择觅食生境的策略有哪些异同?哪一种鸟的觅食生境的范围更宽?
2.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生态位就完全一样吗?
3.任选一种鸟,分析它的食性。从觅食的角度,与它有竞争关系的鸟类有哪些?
4.任选一种鸟,从觅食生境、种间关系等多个方面综合描述这种鸟类的生态位。
1、绿翅鸭和鹤鹬选择觅食生境的策略基本相同,两者均选择生境1和生境3,并以生境1为主,不选择生境2;绿头鸭主要选择生境1;青脚鹬在3个生境中都出现,在生境3出现的概率高于前两处。青脚鹬的觅食生境范围更宽。
2、不一定。绿翅鸭和鹤鹬选择的觅食生境基本相同,但是食物种类有较大差异,占用的资源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也不一样。
3、以绿翅鸭为例,绿翅鸭以小坚果为主要食物,还吃茎类、螺类、贝类等,绿头鸭也是,二者存在明显的种间竞争关系;绿翅鸭与鹤鹬、青脚鹬也有种间竞争关系,因为它们都捕食螺类,绿翅鸭和鹤鹬都吃贝类。
4、描述鸟类的生态位,通常考虑它们的觅食生境、栖息地、食物及与其他物种的种间关系等。以青脚鹬为例,它们的觅食生境包括低潮盐沼一光滩带、海三棱藨草带及海堤内鱼塘一芦苇区;以草屑、螺类、甲壳类为食;青脚鹬与鹤鹬存在明显的种间竞争,因为它们都以草屑和螺类为主要食物,青脚鹬与绿翅鸭、绿头鸭也存在种间竞争,因为它们都捕食螺类,青脚鹬和绿头鸭还捕食甲壳类。
小结:生态位相似物种的发展趋势:
1、生态位越相似的物种,竞争越 ,结果可能使其中一个物种趋于绝灭。
或者 是改变生态位共存。
2、生态位的分化是群落垂
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基
础,提高了生物利用环
境资源的能力,减少或
排除了物种间的竞争,使它们共存下来。
激烈
典型例题8.如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分层现象,
各自有不同的生态位B.三种鱼对食物和栖息地均存在
种间竞争现象C.此图表明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D
思维训练—溯因推理
某湖泊中生活着鲈鱼和短吻鳄,短吻鳄会捕食鲈鱼,而鲈鱼又是人们喜爱的美味。当地居民为了提高鲈鱼的产量而大量捕杀短吻鳄。在短吻鳄被捕杀几乎绝迹之后,鲈鱼的产量却没有增加。调查表明湖中鲈鱼的种群数量竟然比原来还下降了。追溯原因,有人提出了以下可能:
A.气候变化造成鲈鱼的食物短缺;
B.短吻鳄捕食的另一种鱼以鲈鱼为食;
C.捕杀短吻鳄前鲈鱼的种群已经衰退;
D.人类主要捕捞鲈鱼幼龄鱼造成种群衰退。
以上四种解释都有道理吗?你认为哪种是最可能的原因?作出推测后,应该怎样进一步判别?
该题提出的四种解释,都有一定道理。鲈鱼种群数量下降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仅根据所给信息判断,B说法是最可能的原因。这是因为,湖泊中一般生活有多种生物、各个种群之间存在复杂的种间关系和相互作用,短吻鳄是顶级捕食者,捕食多种鱼类和其他动物,鲈鱼则以小鱼、虾、贝类浮游动物等为食。当短吻鳄几近消失时,被它捕食的动物数量可能会增长,进而影响原本比较稳定的落结构,最终影响鲈鱼的种群数量。
作出推测后,应深人调查该湖泊中的物种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尤其是与短吻鳄、鲈鱼存在紧密联系的物种,看看它们的种群数量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而作出进一步的判别。要判断A、B、D的解释是否合理,也需要做更多调查。例如,调查湖泊所在地是否发生了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湖泊中的生物带来了哪些影响,人类对鲈鱼的捕捞情况是怎样的,等等。
总结
重点语句
1.群落是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3.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决定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5.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