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了测出金属块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了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 ②用细线系住金属块,轻轻放入空量筒中
③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④将金属块从量筒中取出,记下水的体积
⑤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水的体积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金属块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
A. ①②③④⑥B. ②③④①⑥C. ①③⑤⑥ D. ①②③⑥
2.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降低温度使水结冰--分子停止运动
B. 空气液化后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C. 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分子间隔变小
D. 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3.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质量变小了
B. 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减小一半
C. 水从0℃升高到4℃的过程中,密度逐渐变小
D. 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4.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各种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小的是( )
A. 调节天平的横粱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处的左侧就停止调节
B. 调节天平的横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处的右侧就停止调节
C. 使用的砝码已经磨损
D. 测量者的头部偏向分度盘中线处的右侧,造成视线与指针不垂直
5.在测最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量杯质量为40g B. 4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g
C. 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D. 该液体密度为2g/cm3
6.一个物体的质量为54g,体积为20cm3,它的密度是( )
A. 0.8×103kg/m3 B. 2.7×103kg/m3C. 0.37×103kg/m3 D. 2.7×104kg/m3
7.如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B. 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
C. 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
D.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
8.玻璃在200℃时开始熔化,当温度升到300℃时还没有熔化完,下列图象中能反映玻璃凝固特点的是( )
9.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球表面上的水可汽化成水蒸气 B. 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C. 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液化成雨水 D. 河面上的水凝华成冰,封住了河道
10.下列关于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北方冬天洁白的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收热量
B. 衣柜里的樟脑球变小是汽化现象,放出热量
C. 阳光下的雪人”流汗”是升华现象,吸收热量
D. 用舌头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棒,冰棒粘舌头是凝固现象,放出热量
11.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 活性炭作防毒面具的吸附剂 B. 液氧用于火箭发射
C. 用汽油清洗衣服油污 D. 干冰用于食品保鲜
12.下列物质的用途,属于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13.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中,需要加热约150mL的水,除温度计和秒表外,还要用到的下列仪器是( )
A. ①④⑥B. ②③④C. ②③④⑤D. ①④⑤⑥
14.人造卫星在太空中运行时,其朝阳面和背阳面的温差很大,科学家用一种传热性能比金属高出几千倍的装置——热管,使卫星外壳内温度保持均衡。热管是一根封闭的抽掉空气的金属管,管壳的外面衬了一层叫做吸收芯的多孔材料,芯内装有易蒸发的物质(如酒精)循环流动。当图中A端温度比B端高得多时,热管的传热主要依靠的是( )
A. A端吸热沸腾,B端凝固放热 B. A端吸热升华,B端凝华放热
C. A端吸热蒸发,B端液化放热 D. A端吸热后直接流到B端放热
15.某同学在做萘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如果记录和作图都没有错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t1时刻刚停止加热,t2时刻又开始加热
B. 在t1~t2的时间内萘处于凝固过程
C. 在t1~t2的时间内萘在不断地放出热量
D. 在t2时显示的温度就是萘的熔点
16.如图,气球内充入一定量的空气后,用细线扎紧气球口。固定在容器底部,往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气球浸没在水中,升高水温,发现水面位置明显上升。则水温升高时,对球内空气相关的量分析正确的是( )
A. 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B. 质量变大、体积不变、密度变大
C. 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D. 质量变大、体积变大、密度不变
17.如图所示的实验:在甲、乙两个杯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酒精和水,放置在相同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甲杯中的酒精消失了,乙杯中的水减少了许多。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A. 酒精和水都会蒸发B.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 酒精蒸发比水慢 D. 以上结论都能得出
18.现有铅球、铁球和铝球各一个,质量分别是m铅,m铁,m铝,已知ρ铅>ρ铁>ρ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三个球都是实心的,则V铅<V铁<V铝
B. 如果三个球都是实心的,且质量相等,将它们分别浸没于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三只相同量筒的水中后(水未溢出),量筒水面相平,则原来装水最少的量筒中放入的是铅球
C. 如果三个球是体积相等的空心球,则空心部分的体积最小的是铅球
D. 将质量是m铁的空心铁球装满水,球的总质量是m总,将水全部倒净后再装满酒精,已知酒精的密度是ρ酒精,则装入酒精质量的求解思路是:m酒精=ρ酒精V酒精→V酒精=V水→V水=m水/ρ水→m水=m总﹣m铁
19.如右图所示实验可以证明分子间存在力的作用,该实验将不易观察或测量的量转换为容易观察或测量的量,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以下研究中使用转换法的是( )
A. 观察铅笔在篮球上移动模拟船只离岸远去,研究地球的形状
B. 黄豆芝麻混合模拟水和酒精的混合,研究分子间是否存在空隙
C. 比较不同类型的土堆模型洒水后下滑沙土的多少,研究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D. 比较等质量水和沙土加热相同时间后的升温情况,研究水和沙土比热的大小
20.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会“出汗”或结“冰花”。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①“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内一面;②“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一面;③“汗”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④“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⑤“汗”是液态水;⑥“汗”是水蒸气。 ⑦“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⑧“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其中正确的( )
A. ①④⑤⑦ B. ①③⑤⑧ C. ①④⑤⑧ D. ③④⑥⑧
21.学习质量与密度的知识后,小金同学想用天平、量筒、烧杯、细线和水,完成下列实验课题(金属密度可以查密度表得到):①测量牛奶的密度;②鉴别看上去像是纯金的戒指;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④鉴别小铜球是空心还是实心;⑤用天平测出一堆大头针的数目。你认为他结合物理书实验能够完成的是( )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22.下列有关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A. 称量前,应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B. 称量前,应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以免超过量程
C. 称量时,应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
D. 称量时,若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左盘加砝码
23.下列是对酒精部分性质或变化的描述:①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易挥发,③易燃烧,④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了氢气。其中属于化学性质描述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4.在一个细口容器中装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小块蔗糖,并在液面处作一记号。一段时间后细口容器内形成无色溶液,且液面比记号处低。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
A.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分子的体积很小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之间有间隙
25.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关于“雾”或“冰花”说法正确的是( )
A. 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B. “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C.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固形成
D.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26.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瓶子里分别装等量的热水和冷水,将两张完全相同的湿纸巾分别贴在瓶壁上。一段时间后,左侧瓶子外面的湿纸巾先变干掉下。则此实验研究的问题是液体蒸发的快慢是否与( )
A. 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B. 液体表面积有关C. 液体种类有关D. 液体温度有关
27.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泡沫制作电影道具中的“石块”,是因为泡沫的密度小
B. 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小
C. 把一大块玉石雕琢成玉石工艺品,密度会变小
D. 粗铜丝拉伸后变成了细铜丝,密度会变大
28.汽车发动机常用水做冷却剂,主要是因为水的( )
A. 比热容较大 B. 比热容较小 C. 密度较大 D. 密度较小
29.如图所示,在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沸腾时,烧杯上方出现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
B. 水沸腾时,水中的气泡内充满了水蒸气
C. 水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不再继续吸热
D. 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30.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当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将该砝码取出,指针偏左。则下一步操作是( )
A. 取出最小砝码,将螺母向右调 B. 取出最小砝码,将游码向右调
C. 不取出最小砝码,将螺母向右调 D. 不取出最小砝码,将游码向右调
31.小明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研究蒸发快慢与下列何种因素的关系( )
A. 水的表面积 B. 水的温度 C. 水上方空气的流速 D. 水的质量
32.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利用煮沸的方法使硬水软化的过程主要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B. 气体的收集方法只取决于所收集气体的密度、水溶性等物理性质
C. 将少量自来水置于烧杯中自然晾干后杯底有白色固体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D. 钨丝通电后能发光发热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33.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反映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正确的说法是( )
A. 甲是气态 B. 乙是气态 C. 丙是气态 D. 甲是固态
34.在寒冷的冬天,人在室外呼出“白气”,这一现象属于( )
A. 熔化 B. 凝华 C. 液化 D. 升华
35.世界上最轻固态材料,在浙大诞生,实验室昵称它为“碳海绵”。检测结果显示 “碳海绵”还有超强的储电能力;对有机溶剂具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是已报出的油力最高的材料;放在温度为—196℃的液氮中,弹性活力依然;“碳海绵”有很多空隙,可以填充保温材料等物质;它能达到的最小密度为0.16毫克/立方厘米(不包括该物质空隙间的气体):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将来的某一天,手机电池带电时间能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
B. 若海上发生漏油事件,则可以把“碳海绵”撤在海面上迅速吸油
C. 若用此材料做成宇航服能抵抗月球晚上零下一百多度的低温
D. 相同体积“碳海绵”的质量远小于密度为0.09千克/米3的氢气的质量
36.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①点燃酒精灯,酒精燃烧;②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③再过一段时间后火柴燃烧。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只有①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B. ②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 只有③的现象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这一物理性质
D. 只有①中的酒精体现出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
37.下列有关地球上的水发生物态变化的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
A.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 B. 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C.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D. 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
38.为了探究“水蒸发快慢是否与水的质量有关”,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选择两个相同的量杯,分别倒入不同质量的水,观察哪个量杯中水先干
B. 选择两个相同的量杯,分别倒入不同质量的水,观察相同时间哪个量杯中水减少的多
C. 选择两个相同的量筒,分别倒入不同质量的水,观察哪个量筒中水先干
D. 选择两个相同的量筒,分别倒入不同质量的水,观察相同时间哪个量筒中水减少的多
39.航天器外壳要求轻巧、耐高温。制造航天器外壳的材料应具有的特性是( )
A. 密度大、熔点高B. 密度小、熔点高C. 密度大、熔点低D. 密度小、熔点低
40.在比赛中,经常能看到队医用复方氯乙烷喷雾剂对肌肉扭伤的运动员进行治疗。氯乙烷喷在运动员皮肤表面会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据此猜测氯乙烷的沸点最有可能是( )
A. -30℃ B. 10℃ C. 40℃ D. 70℃
41.下列关于比热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用来鉴别物质
B. 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比热容也越大
C. 沙的比热容较小,所以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D. 水的比热容较大,可用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
42.如图所示,图中的小圆圈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子的四个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43.如图,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
44.如图所示,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用功率相的电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吸收的热量相同 B. 水的末温高
C. 水吸收的热量多 D. 煤油的温度变化量小
45.冬天,触摸操场上的健身器材,常常觉得铁质器材比木质器材冰凉。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铁质器材比木质器材的温度低 B. 不同的同学体质不同,手的导热快慢不同
C. 铁质器材比木质器材更容易导热 D. 铁质器材比木质器材的热量少
46.碘升华(碘的熔点是113.7℃,碘锤是指锤形的密闭玻璃容器内装有固体碘)的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实验装置的安装遵循由下而上的原则进行
B. 紫红色的碘蒸汽出现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C. 利用水浴法加热碘锤,仅仅是因为热水比酒精灯更能让碘颗粒均匀受热
D. 加热结束后,把碘锤置于冷水中,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里看到凝华现象
47.下列事例与所利用的物质的物理属性不相符的是( )
A. 用金刚石做划玻璃的刀刃﹣﹣金刚石的硬度大
B. 用铜、铝做电线的线芯﹣﹣铜、铝的导电性能好
C. 用水银作为测温物质制造温度计﹣﹣水银的密度大
D. 水壶的把手用胶木做﹣﹣胶木的导热性能差
48.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
A. 变多 B. 变少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49.小军周六在家烧水时,发现在火焰大小相同时,用同一个水壶,将一壶水烧开与将半壶水烧开,所用的时间是不同的。根据此现象,善于探究的小军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你认为最具有探究价值又易于探究的问題是( )
A. 为什么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所用的时间多?
B. 烧开水所用时间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关系?
C. 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关系?
D. 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什么关系?
50.下列是对酒精部分性质或变化的描述:①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易挥发,③易燃烧,④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了氢气。其中属于化学性质描述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参考答案
1.C 2.D 3.B 4.B 5.B 6.B 7.C 8.C 9.A 10.D
11.B 12.A 13.D 14.C 15.C 16.A 17.A 18.D 19.D 20.A
21.C 22.B 23.C 24.A 25.D 26.D 27.A 28.A 29.B 30.B
31.A 32.D 33.C 34.C 35.D 36.B 37.A 38.D 39.B 40.B
41.B 42.D 43.C 44.A 45.C 46.C 47.C 48.A 49.C 50.C
《物质的特性》选择训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