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
——伏尔泰 《哲学辞典》
马戛尔尼
仿佛我游览中国幸福的海滨,攀登她无比自豪的杰作万里长城。眺望她波涛汹涌的江河,她的都市与平原,她的高山岩石和森林。
不列颠冒险家从未到过的地方。
乘兴而来
伏尔泰
1.通过了解清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了解清朝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重要变化。
2.通过了解清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选考复习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盛世之现
盛世之因
盛世之得
探究
反思
盛世之危
课标要求
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
内 容
盛世之现
1.何为“盛世”?
指中国历史上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国家繁荣昌盛、统治集团文治武功达到一定水平的社会现象。通常表现为:对内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思想活跃、文化昌盛,对外军事强大、贸易繁荣,影响力大。往往也被称为“治世”
2.历史上的“盛世”(治世)有哪些?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西汉“文景之治”、东汉“光武中兴”、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金朝“大定之治”、清朝“康乾盛世”
人口数量
明末6600余万,清乾隆年间突破3亿,全世界占三分之一。
疆域面积
比明朝扩大一倍以上,达到1316万平方公里。
城市状况
当时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全世界有10个,中国占6个。
白银状况
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一半流入中国。
清前中期鼎盛状况概览
探究
盛世之因
第一部分
想一想、议一议
这时期的鼎盛状况是如何取得的?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16、17世纪之交
A
1636年
B
1644年
C
1662年
D
1722年
E
1736年
F
1795年
嘉庆
1840年
鸦片战争
努尔哈赤
皇太极
顺治帝
康熙帝
雍正帝
乾隆帝
1.奏折制度(密折)
(1)特点:
(2)作用:
一、政治:君主专制加强
①单独呈送;
②亲手批阅;
③不经过中转、收发环节;
④迅速、机密;
①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②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③加强君主专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的特点?为何其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
材料三 “军机处有廷寄谕旨,凡机事虑漏泄不便发抄者,则军机大臣(注:均由钦定,跪受笔录)面承后撰拟进呈;发即封入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钤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始密且速矣。”
—— 赵翼在《檐曝杂记》
材料二
清朝军机处值班房
(2)均由钦定;跪受笔录;严格保密;办事迅速;
(1)机构简单 ,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地处内廷,效率很高
(精简速密)
2.设军机处
50
米
内阁
材料一
工作: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纲上P78)
性质: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选必一5)
行政中枢
秦朝
西汉
东汉
隋唐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丞相府
中朝
尚书台
三省
中书门下
中书省
内阁(事实上)
军机处
知识整理
2.设军机处
选必一第4-5页
练一练 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互不统属,可对各类奏章提出处理意见;雍正时期的军机处,来自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如走马灯似地轮流值班,上传下达,照章办事。这说明( )
A. 制衡机制得到完善 B. 君主专制得到不断加强
C. 内阁决策权被削弱 D. 中央政府职能逐步扩大
B
八股取士 文字狱
3.加强思想控制
材料一:清帝所主“大一统”,将历代传统限定在长城以内的“中国”的政治与疆域版图,扩展到长城以外的“三北”及各边疆地区,即北狄、南蛮、西戎、东夷,皆涵盖在“中国”之内,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帝“大一统”论,是对传统的“华夷之辨”的彻底否定,是民族观念及理论的划时代的创新 ——李治亭∶《清帝"大一统"论》
思考:清帝的“大一统”观和疆域观分别有什么显著特点?
材料二:不惟康熙帝如此,其继任者对疆城与边界的定位与其父祖如出一辙。乾隆帝给英王的回信道出了清廷君臣的疆域观与边界意识:“天朝疆界严明,从不许外藩人等稍有越境挽杂…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
——于逢春∶《论中国暖城最终莫定的时空坐标》
疆域观参考∶1、认为国家领土、主权不可侵犯;
2、领土疆界意识严格,防卫森严
华夷之辩 华夷一家
二、疆域的奠定
1.根据地图并结合所学内容,梳理清朝开拓和巩固疆域的基本史实。
东北
蒙古
新疆
西藏
1.台湾的收复和统一
台湾
2.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清朝边疆治理的特点有哪些?
形式多样 因地制宜 有效治理
3.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清朝疆域治理的意义
②促进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促进民族大融合,最终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稳固。
①将蒙古、新疆、西藏、台湾等地区纳入版图,有效治理并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西跨
西北达
北接
东北至
东临
东南到
南包括
西南抵
总面积逾 1300 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土
西南
练一练: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朝前期,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多次出兵平定西北边疆叛乱,完成了对新疆、西藏的完全统一,击败沙俄侵略,收复台湾。在承认中央王朝统治前提下,允许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有限自治;不同地区颁布了如《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回疆则例》《西藏通则》等相应的法律;各地因俗设官(制),如驻藏大臣、军府、盟旗等;对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用封爵、给俸、联姻、朝觐等措施加强联系;不断赐封喇嘛教领袖,在蒙藏地区形成了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系统;蒙古族集中生活地区划定牧区、屯田(新疆)、实行招民开垦(西南地区)等,大力发展边疆经济。 ——摘编自马汝珩、马大正主编的《清代的边疆政策》
根据材料概括清代前期边疆治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政府收复台湾后治理台湾的主要政治措施
三、经济的发展
《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宫廷画师徐扬二十多年创作,全长1225厘米,比《清明上河图》还长一倍多,据统计,画中约有一万两千余人,近四百只船,五十多座桥,二百多家店铺,两千多栋房屋,完整表现古城苏州市井风貌。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1.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新发展
2.经济政策
材料一: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之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五七
材料二:清康熙年间实行摊丁入亩,宣布以后每年的丁银都以康熙五十年 (1711年)的全国人丁总数为标准征收,此外多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年间将这笔数额固定的丁银完全分摊到田赋当中,每田赋银一两附带征收丁赋银若干(数额因地而异),称为“摊丁入亩”。由此人头税得以真正废除。
材料三:将近40年过去,我们知道的中国对外开埠贸易地点仅限于广州。欧洲人常光临该港,主要在当地进行买卖。
重农抑商
摊丁入亩
一口通商
新?
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87版《红楼梦》剧照
(清)沈容圃:《同光十三绝》
“一部道不尽的奇书”
四、社会生活:小说戏曲新成就
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五、科技:传统科技和西学东渐
《康熙皇舆全览图》
败兴而归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任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假如来了一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完了……虽然船不会立刻沉没,他将像一个残骸那样到处漂流。然后在岸上撞得粉碎……它将永远不能修复。—— 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
探究:为何马戛尔尼败兴而归?
——无法掩饰的危机
盛世之危
第二部分
盛世之得
反思
材料一
1.政府虽是独裁统治,至少施政井井有条……现今在位的皇室是在中国掌权的第二十三个新王朝。目前是一小撮鞑靼人对3亿多中国人的彻底独裁统治。
2.尽管宫廷内气氛平静,一片祥和,但……遥远省份频繁的起义是百姓真实感情和愤怒的明确警示。
3.将近40年过去,我们知道的中国对外开埠贸易地点仅限于广州。欧洲人常光临该港,主要在当地进行买卖。
——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
材料二 中国政府还按照各国使节迁就中国的妄自尊大的种种要求的不同程度,来确定这些国家的重要性。今天的世界贸易日益发达,国际交通日益频繁,任何一个小国的重要性都不应当忽视。一个国家的富强程度不只依靠本国的发展,而且也有赖于它的外交事业。
——约翰.巴罗《我看乾隆盛世》
马戛尔尼看到当时中国存在哪些危机?除这些之外还有其他危机吗?
政治危机
社会危机
经济问题
外交问题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文字狱盛行
启蒙运动
在地球的另一端尤其是在英国一种新的文明——挑战全球的工业文明正在萌发;一场伟大的革命——最终改造了整个旧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正在进行;一个新的运动——冲决中世纪封建神学桎梏束缚的思想启蒙运动正在蓬勃发展。由此以降仅100多年历史,就彻底改变了中国在世界的格局中的地位,中国由一个洋洋自得的天朝大国急剧地坠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而一蹶不振。
——《学习时报》编辑部《落日的辉煌——十七、十八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
中国 VS 英国
君主立宪制建立
海外贸易繁盛
工业革命
闭关锁国
军备力量落后
军备力量进步
盛衰反思——鼎盛与危机并存
乘兴而来
败兴而归
清朝历史权威专家戴逸曾经说过:
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发生后的许久,人们才会感觉到切肤之痛。
清朝统治使中国丧失了250年,而关键与西方的时间落差恰恰是康雍乾三代的138年。
——戴逸谈康雍乾历史
政治:皇权专制
经济:农业文明
思想:文化专制
革命,铺天盖地
工业,突飞猛进
民主,迅速狂飙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历史给我们什么启示?
居安思危,、忧患意识、以民为本、改革开放、不断创新······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