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课件:近代世界的资本主义国家及其内政外交 (6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课件:近代世界的资本主义国家及其内政外交 (6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6 10:2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7张PPT)
第12章 世界近代史
第一节 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及其内政外交
第二节 近代世界的经济与交通
第三节 近代世界的文化和科技
(1500——19C末20C初)
新航路开辟
思想解放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原始积累)
(自由平等启蒙)
(追寻理想社会)
第一节 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及其内政外交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P8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P34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P49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P67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P104
《纲要下》
《选必一》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P50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P69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P76
《选必三》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P38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P66
一、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英国
1. 资产阶级革命
处死查理一世
背景
16—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日益强大,他们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纲下 P50)
过程
1640年,革命爆发。经过两次内战, 获胜,处死国王。随后,经历了共和国、 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
1688年,发生“ ”,革命成果获得巩固。
1689和1701年,议会先后通过《 》和《 》。
议会
克伦威尔
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
王位继承法
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马斯顿荒原战役)
2.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第一条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第四条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第六条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第十三条 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英国《权利法案》
(2)法律:
18世纪,内阁制度逐渐形成
(1)基础:
《权利法案》
1688 光荣革命
(3)完善:
乔治一世
立法权
征税权
司法权
军事权
沃波尔
行政权
法律由议会制定,国王无权废止;
议会定期召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和招募常备军
(选一 P11)
纲下 P52
君主立宪制之下的权力结构
议 会
上院
(贵族院)
下院
(平民院)
国 王
内 阁(首相)
任命
多数党组阁
负责
选民
选举
形式上任命
法律制约
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虚君”
议会:国家权力中心,掌握最高立法权,监督内阁
内阁:掌握最高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3. 三次议会制改革
1832年
中等阶级大体获得选举权
1867年
大大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
工人阶级大多获得选举权
1884-1885年
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
1918年第四次改革,
妇女获得选举权
(选一 P12)
(二)美国
1. 独立战争
(纲下 P50)
1775年, 的枪声,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 》,阐述 思想,宣告独立。
17 年,大陆军打败英国军队。17 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来克星顿
独立宣言
81
83
人民主权
背景
18世纪中叶,英国对北美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
过程
既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
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独立战争前,“美利坚人”已经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选三 P66)
直接推动了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选三 P67)
影响
2.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1787年宪法
1787年5月,美国12个州(罗德岛拒绝参加)的55名代表来到费城为新生的美国制定宪法,召开了为期116天的制宪会议,这也是美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会议(会议开得并不顺利。先是有人迟到,后是有人早退,最后又有3人拒绝签字)。制宪会议内部矛盾重重、派系纷争,……出现了严重分歧。
——刘瑜《民主的细节》
1787年的联邦宪法,使北美大陆出现了第一个以启蒙思想家的理论为指导建立的联邦制共和国,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选三 P67)
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1)国家结构:联邦制
联邦政府拥有外交、国防、发行货币、制订根本大法等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州政府的官员由各州自行选举产生,联邦政府无权任命州长或州级官员。 ——《1787年美国宪法》
第一条第八款:国会有权:征税、征兵、发行纸币、制定工商业政策、建立军队、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决定对外和战、管理对外贸易等。
第一条第十款:各州无权:自行发行货币、征收关税、保有军队、宣战、媾和、外交等。
——《美国1787年宪法》
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
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2)政体:共和制
国会
立法权
总统
行政权
联邦法院
司法权
否决国会立法
复议通过、弹劾总统
宣布总统违宪
任命联邦法官
法官提名须经参议院同意
最高法院可宣布国会立法违宪
三权分立
制约与平衡
发展种植园经济和继续实行奴隶制是与美利坚主流文化相违背的。
自由女神像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纲下52)
宪法局限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
(选三67)
3. 南北战争(1861——1865)
美国独立后经济获得发展,但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和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矛盾尖锐;
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民众支持,最终击败南方分裂势力;
①维护了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②黑人仍备受歧视。
(纲下 P53)
背景
过程
影响
(三)法国
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8月,议会颁布《 》。
1791年,议会颁布 ,确立了新制度的 。
1799年, 建立军事独裁统治,维护了 ,但后来实行帝制,入侵了一些欧洲国家。1815年,帝国覆灭。
人权宣言
宪法
基本框架
拿破仑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背景
过程
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
启蒙思想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
(纲下 P50)
贵族
约40万
农民2000万
商人和工匠400万
教士
约10万
1.法国大革命
拿破仑...在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引发当地人的不满和反抗斗争(选三 P68)
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和封建贵族特权,革命的原则随拿破仑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纲下51)
拿破仑的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纲下51)
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欧洲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意识高涨(选三68)
拿破仑战争使得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选三68)111
革命成果
《人权宣言》
人权 自由
平等 法治
人民主权
保护私有财产
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
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蓝本。
1789
1792
1804
1815
1848
1852
1870
1875
攻占巴士底狱
第一共和国
第一帝国
波旁王朝
七月王朝
第二共和国
第二帝国
第三共和国
1875年宪法
资本主义共和势力
君主派封建势力
1830
1875年
“一票共和”
2. 共和制最终确立:1875年宪法
1861
1865
1870
1871
1868
沙俄农奴制改革
美国南北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
意大利完成统一
德意志帝国建立
明治天皇
加里波第
林肯
亚历山大二世
俾斯曼
威廉一世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
国家 主要内容 积极 影响 消极影响


意 /


农奴制、选举、司法、教育、军事等各项改革
《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击败奥地利和法国,收复失地,王国统一
普鲁士王朝战争,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
“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大量农奴制残余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美意德国家统一
沙皇专制
黑人仍受歧视
德皇专制
天皇专制、军国主义
1861俄国
农奴制改革
1689英国
君主立宪制
1776
美国独立
1861
美国内战
1789法国大革命
1870法国共和制
1871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0
意大利统一
1868
日本明治维新
1860、1898
中国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共产党宣言》
(五)资本主义制度
①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是巨大的历史进步,生产力快速发展
②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
①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
②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③存在历史的局限,如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美国宪法一度承认了黑人奴隶制的合法地位
(纲下55)(选一12)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马丁.路德.金
(2022·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三模·33)1840年4—7月,英国下议院就是否对华宣战一事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终执政党的现实主义击败了反对党的道德谴责,下议院通过发动战争的决议。战争期间,辉格党下台,上台后的托利党继续发动第二阶段更大规模的战争。这反映了英国(  )
A.政党加快与资产阶级融合
B.代议制民主发展迟滞
C.两党制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D.责任内阁制尚未形成
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中古时期
官员任用方式
政治发展特征
17-18世纪
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后
封建制度
1. 工业革命前
资义制度逐渐建立
恩赐官职制
个人恩赐制
政党分肥制
“在政治上,要像在爱情上、在战争上一样公平,战利品归胜利者所有。”
—W.L.马西
营私舞弊
卖官鬻爵
服务权贵
类似仆从
腐败泛滥
降低效率
西方传统选官制度的特点:
封闭性、时代性、随意性、私人性
(选一 P35)
2. 工业革命后
资产阶级兴起之时就提出的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主权在民的思想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深入人心。英国的斯坦顿父子对中国政府官吏选拔的种种描述,在英国产生广泛的影响。
——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伤病士兵们在寒冷中挣扎
工业革命后,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 管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复杂, 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
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
向社会开放政府公职、改革官员录用制度以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呼声日益高涨。
中国科举制
05
背景
04
催化剂
启蒙思想
03
02
工业革命
生产力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强烈要求。
西方传统官制
01
恩赐官职制、政党分肥制存在根本性弊端。
民主观念深入人心,提供理论依据。
克里米亚战争暴露政府诸多问题,国人不满。
原则精神可供借鉴
时代趋势:工业资本主义呼唤新的职业官僚体系
1854 《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1854 克里米亚战争提供契机
2.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过程
类别 职责
政务官 包括大臣、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随内阁共进退
事务官 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
考试录用
中立
常任
3.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
消极:
(1)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2)文官人数增多,加大国家财政负担;
(3)官员层次增加,影响政府工作效率。
积极:
(1)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
(2)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3)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4)为世界其他各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本质: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
影响
三、近代的法律与教化
角度 基本特征 阐释
国家权力 结构层面
法律内容
司法实践 过程
权力制衡
三权分立
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程序公正
无罪推定
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⑴法律由议会制定;
⑵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
⑶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
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
⑴为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建立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
⑵无罪推定原则指的是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被视为无罪
1. 法律:“人权”的呼声
(选一 P49-51)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弊端
尽管法律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具有高度裨益的社会生活制度,它像人类创建的大多数制度一样也存在着弊端。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性质: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表现:
1、财产的多少往往决定着法律地位的高低。
2、法律对公民权的认定,不具有普遍性。
2. 教化:宗教内部的改革
提倡积极入世,鼓励人们发财致富
反对教皇权威,主张“因信称义”
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
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
由于排斥其他教派而引起多次宗教冲突,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坚持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主张:
消极影响:
四、民族国家和国际交往
1.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
15世纪前后,西欧封建割据势力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英国玫瑰战争:兰开斯特家族VS约克家族
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世俗权力
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亨利八世颁布《至尊法案》
(一)近代民族国家
凡尔赛宫
法国:路易十四宣称“朕即国家”,一人独揽全部国家大权,给自己冠以“太阳王”的称号。
朕乃君主,故可以为所欲为。
——(普)腓特烈·威廉一世
国王之于人民,雨水之于大地。
—— 西班牙格言
专制王权国家

民族国家
所谓民族国家...是以民族为基础的主权国家,它必须具备两个重要的因素,即国家主权与民族一体性。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
民族语言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莎士比亚
封建君主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
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2. 民族国家的形成
启蒙思想家重新考虑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专制之下无祖国。
——拉·布吕耶尔
热爱祖国就是热爱你自己。
——圣·埃夫勒蒙
原因
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
结果
出现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马赛曲》歌词
Allons enfants de la Patrie
Le jour de gloire est arrivé!
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
光荣一天等着你!
有的由单一民族组成;
更多的则是包括了多个民族
英格兰
威尔士
爱尔兰
苏格兰
英国民族组成
(丽水高二期末 2022)
也许人们会问,为什么像贞德那样的一个农家女孩,会如此关心法国的国王?统治法国的国王应该是一个法国人,贞德对此确信不疑,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一种爱国主义的或者民族主义的意识,已经在欧洲的民众中发展起来。这种忠诚是难于描述的,而若要加以解释,则更是难上加难;不过,在15世纪里,这种忠诚的的确确是比早先更为壮大了,不仅如此,它还会在此后的世纪中继续壮大。
——[美]朱迪斯·M.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贞德关心“法国的国王”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用16—19世纪的相关史实说明“这种忠诚还会在此后的世纪中继续壮大”。(5分)
16世纪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
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个人对国家的忠诚度提高,国家组织和鼓励对爱国人士的崇拜,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如英国、法国等。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
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也是国家治理的进步。其出现是一个历史过程,是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它的前提是中央集权国家的出现,以及人民对国家、民族认同感增强,最后发展到国家主权至上,人民对国家的忠诚取代对国王、宗教的忠诚,政府权力的合法性要得到国民认可,民族国家形成。
文化、历史的传承
血缘的认同
疆域相对稳定
国家主权至上
全体人民对国家的认同、忠诚
——《教师用书》
评价
近代西方
民族国家
近代西方
民族主义
利:凝聚了民众,有利于民族独立和社会治理,促进了西方国家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弊:为统治者绑架民意、走向民族沙文主义、加剧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
利:推动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和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
弊:狭隘性、排他性、扩张性
(成为西方对外扩张、争夺霸权的理论依据和精神动力,如极端、狭隘民族主义)
启示: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发挥其积极作用,维护国家独立,
实现民族振兴,克服其消极作用。
“这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结局 ——莎士比亚”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战争与和平法》
1625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648
外交制度逐渐建立
17世纪
维也纳
体系
1815
进一步
发展
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
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确立了...等原则;
开创了...先例;
确认了...基本原则。
常驻外交使节和使团
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
开辟了新的途径。
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维护和平的国际关系体系
扩大到美洲 、亚洲等
十月革命后...
一战后...
二战后...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国际司法制度得到发展,成立国际法院;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国际法领域扩大。
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成立国际联盟,此后,各国还签订了非战公约。
二战后,《联合国宪章》缔结,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集体安全机制进一步完善。
海牙国际法庭
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191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示意图
19世纪走向世界市场的英国产品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工人与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国家间
亚非拉与欧美列强
矛盾
国际工人运动
两次世界大战
民族解放运动
纲要下 第11/15课
纲要下 第14/17课
纲要下 第12/13/16/21课
(三)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纲下 P42)
(纲下 P69)
1.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15-18世纪)
殖民者(西葡)在拉丁美洲殖民统治的方式
政治上:
实行专制统治,建立总督辖区治理殖民地。
经济上:
①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
②掠夺金银财富、矿产资源;
③黑奴贸易;
④排他性贸易:禁止殖民地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
黑奴贸易
美洲的银矿
美洲的种植园
文化上:
劫掠文化遗产,破坏美洲古代文明
材料: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殖民地掠夺了巨额财富。据统计,16、17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1500-1650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000吨。
——《中外历史纲要(下)》
对美洲:
(1)加剧了拉丁美洲的贫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对欧洲:
(1)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2)引起“价格革命”,对欧洲社会结构形成巨大冲击。
殖民者的掠夺对拉丁美洲和欧洲的影响
2. 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15-20世纪初)
3. 西方列强瓜分非洲(15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
英国:妄图纵贯非洲南北
法国:企图横贯非洲东西
德国:希望非洲赤道两侧
开罗
开普敦
塞内加尔
索马里
柏林会议
(1)内容:
①“有效占领”原则: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才能有效;
② “地图上作业”: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
(2)结果:
①暂时解决了列强在非洲的矛盾;
②加快了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至19世纪末,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1884年,德意志帝国宰相俾斯麦主持召开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
4. 殖民大洋洲
(选三 P39)
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导致当地人口的替代性变化;
白人
原住民
(19世纪中叶,白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
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19世纪,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1788年英国库克船长在悉尼登陆时,居住在澳洲的土著约有30万人、500个左右的部落,人们从事狩猎和采集,通过群体的家族集团形式居住在一起。到了19世纪中叶,澳洲土著只剩下5万多人,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摘编自《澳洲土著民族的历史与现状》
(2022 强基联盟.29)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殖民澳大利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5分)
特点:持续时间长;规模不断扩大;
种族灭绝:经济掠夺;殖民同化等
影响
5. 影响
①为列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建立对世界的统治;
②加剧了列强之间的扩张与争夺,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对列强
①破坏性:给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
②建设性: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的进步;
对亚非拉
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对世界
(纲下 P74)
西蒙 波利瓦尔
圣马丁
政治:
经济:
思想:
外部条件:
①美国的独立更是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②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
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
民地的控制。
(四)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1. 拉丁美洲
(1)背景
纲下 第13/16/21课
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
(2)过程
1804年,海地独立,拉开了序幕;
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独立;
1826年,西属拉美殖民地基本实现独立;
英美以“援助”为幌,加紧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1823年 门罗 “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
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917年,墨西哥颁布资产阶级宪法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继续民族民主革命
2.亚洲的觉醒
时间、事件 领导人/政党 代表阶级 结果 影响
印度 打击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和本地区封建势力,传播民主思想,推动历史的进步
伊朗
中国
失败
失败
未完全胜利
提拉克
国民大会党
孙中山等
同盟会
民族资产阶级
1905-1908
民族解放运动
1905-1911立宪革命
1911
辛亥革命
孟买工人总罢工印度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我(1906 年伊朗立宪革命的目击者)认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伊朗)……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真的正从酣睡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西方剥削者的起义。
——爱德华·G.布朗《1905-1909 年波斯革命》
(2022 浙江十校联考 2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伊朗此次“民主改革”的历史进步性(4 分)
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制国家;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封建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推动了民族独立;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或答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
3.非洲的抗争
国家 殖民国 动员手段 领导者 结果
埃及 1882
苏丹 1881
埃塞俄比亚 1894
英国
英国
意大利
政党组织
祖国党
宗教组织
马赫迪
皇帝号召
抵抗失败,英国占领埃及
虽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失败后英国控制了苏丹
打败侵埃意军,保持独立
阿拉比
“马赫迪”
孟尼利克
二世
意为“蒙受真主引领的人”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越南反抗法国殖民统治
中国人民
反帝反封建斗争
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反英法占领斗争
摩洛哥
里夫人民抗争
埃塞俄比亚
抗意战争
尼加拉瓜
桑地诺抗美斗争
埃及
华夫脱运动
印尼反对荷兰殖民统治民族大起义
4.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纲下 第16课)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2022·山东潍坊5月模拟·14)下表反映了一战后亚洲各地区的革命新气象,这主要得益于(  )
A.亚洲民族忧患意识的觉醒 B.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C.帝国主义国际新秩序建立 D.十月革命胜利的效应
5.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地区 概 况
南 亚
东南亚
(1)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在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等人领导下,1947年成立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自治领
尼赫鲁(左),印度末任总督蒙巴顿勋爵和真纳(右)讨论分治问题
尼赫鲁与甘地
印度独立前后,印尼、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纷纷独立
(纲下 第21课)
国别 概 况
埃及
加纳
南非
阿尔及利亚
肯尼亚
(2)非洲民族独立风暴
1952年废黜国王;1953年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从英国人手中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1957年宣布独立(撒哈拉沙漠以南第一个独立的非洲国家)
1954年,成立民族解放阵线,与法国武装斗争
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展抗英游击战争,1963年获得独立
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1961年脱离英联邦,改名南非共和国
(3)拉丁美洲捍卫国家主权斗争
国别 概 况
古巴
巴拿马
1959年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卡斯特罗与
切格瓦拉
*1974年废除旧约,1977年另立新约;1999年收回巴拿马运河全部主权
(4)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二战使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衰落
亚非拉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自决原则)
亚非拉人民的长期斗争
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和苏联的支持
宗主国自身的反殖因素
殖民统治方式不再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是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
——麦克米伦在南非议会的演讲(1960年2月3日)
参考:
殖民主义的急速衰落
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
民族民主意识更为广泛的传播
二战后:
(选必三 P73)
一战后: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
二战中:
一系列声明、宣言
在政治理论上进一步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和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
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指导武器
知识点较多的亚非拉国家
印度
埃及
新加坡、韩国
1947年,印度成为独立的自治领
1950s,成为共和国
1920-1922年,由阿姆利则惨案引发
1930-1934年,“食盐进军”
非暴力
不合作
1885年,国大党成立,要求平等和自治
1905年,提拉克领导反英斗争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纲下 P79)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纲下 P97)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纲下 P127)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尼赫鲁
(1889-1964)
1908年,提拉克被捕,引发孟买罢工,无产阶级开始登上...
1940-1942年,要求英国“退出印度”
印度国家博物馆
西方
价值
取向
本土
传统
文化
自由主义
民族主义
社会主义
历史传统
甘地思想
多样化
选必三 第13课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宗教与政治分离;
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种姓因素
选三 P74
1952年,埃及军官起义,废黜国王
1953年,埃及共和国成立。
1956年,埃及纳赛尔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1922年,埃及建立君主立宪制
1923年,埃及颁布第一部宪法
华夫脱党
扎格鲁尔
祖国党,“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
1882年,阿拉比抗英失败,被英占领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纲下 P79)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纲下 P97)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纲下 P127)
埃及民族解放运动
纳赛尔
(1918-1970)
选必三 第13课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伊斯兰教
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
少数人信仰基督教,
英语、法语被广泛使用
西方
价值
取向
本土
传统
文化
埃及开罗最著名的露天市场——哈利利市场
诸多名胜古迹成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对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术等也有很大影响。
选三 P75
新加坡、韩国
新加坡
具有浓厚的移民社会特征,多元文化和谐共处;
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
民族构成复杂,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宗教建筑,各民族传统文化活动)
选三 P47
类似的儒家背景;
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
(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
(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
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选三 P74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国家。1798年英法战争时,英国为筹措战争经费,开征临时性质的综合所得税,但未能实现。1803年对拿破仑军队开战时,制定新的所得税法,1815年废止。1842年英国再度引入个人所得税,因遭到民众反对而时兴时废,直到1874年才成为固定税制。这一时期,西方各国也相继效仿开征个人所得税。进入20世纪,英国个人所得税仍与政府年度预算一样,需要议会每年以法案来确立。
——摘编自张艳霞、王方东《西方个人所得税法的起源及其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个人所得税法演进的特点。
影响深远。
起源时间早;
应战争之需而设;
过程曲折;由临时到固定;
以立法方式确立;
五、赋税制度——个人所得税
六、西方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
基层组织名称 社会功能
英国
美国
法国
自治市
乡镇
自治市镇
承担除司法以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地方选民选举产生政府议会,地方征税,接受选民监督
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和本地选民负责
时期 国家 表现
英国
德国
17世纪初
颁布了济贫法。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济贫制度
19世纪80年代
德国初步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
(2022·山东省菏泽市一模·11)根据英国传统,在每一位国王开始其统治时,都要被授予终生的王室收入;1689年后,议会不再授予威廉亲王终生的王室收入,而限制在只给一年的收入。这表明(  )
A.根据神授权力继承王位的思想被否定
B.英国议会实质上掌控了政府的行政权
C.近代英国君主政治影响力的基本丧失
D.政府在议会规定范围之外的支出违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