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选》读中推进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交流阅读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2.习得阅读方法,解决阅读困惑。
3.激发阅读兴趣,自主阅读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
1.交流阅读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2.习得阅读方法,解决阅读困惑。
[教学难点]
激发阅读兴趣,自主阅读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掌控教学起点
1.同学们,近段时间,你们肯定在认真地读这本《中国古代寓言选》,你们读了多少故事?
2.你还记得哪些寓言故事名字?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故事。
3.大家读了这么多,老师考考你们:咱们来看图猜寓言故事。
二、交流阅读方法
1.那你们用了哪些方法读寓言故事呢?
(1)预测
(2)做阅读记录卡
读了两个星期的时候,咱们交流过,很多同学在阅读中做了记录卡,老师特别欣赏这几张:
记录了有趣的故事情节。
记录了有意思的人物。
记录了从故事中体会的道理。
2.还有哪些同学也用了这种方法?
(3)做标记
(4)讲故事
3.老师发现,这学期,我们每天卓越口才展示时间,同学们分享了不少寓言故事,咱们一起来听这位同学讲故事吧。
4.你们看,这些都是很好的阅读方法,用这些方法去读古代寓言,你们会觉得越读越有意思。
三、更新阅读策略
1.同学们,在读《中国古代寓言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寓言故事有的是人物寓言,有的是动物寓言;有的属于哲理寓言,有的属于劝诫寓言,有的属于讽刺寓言,有的属于诙谐寓言,它们都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么,你们在阅读中,能不能读懂其中的道理
2.(有些故事一读就能明白。)哪些寓言你一读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为什么这个故事好读懂道理?(语文课上学过)像这样的寓言还有哪些?(刻舟求剑、叶公好龙、南辕北辙)
3.语文课没有学的,有没有一读就能明白道理的?
如:《曾子杀猪》为什么这样的故事很容易就能读懂?(因为我们生活中经常就会碰到故事中的情况。)
师:哦,有些寓言故事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所以就很容易读懂道理。
4.那你有读不懂的吗?哪些寓言你读不懂
5.推荐方法,推进阅读
(一)情节梳理卡片
1.读不懂没关系,老师今天要给你们推荐几种新的阅读方法。
同学们,看,这是——植物记录卡,咱们读寓言,也可以像这样做情节梳理卡。看看,咱们要梳理哪些内容?请大家打开书本,默读《滥竽充数》,完成情节梳理卡。
2.这位同学做得很好,咱们一起欣赏欣赏。请你根据你的梳理卡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
这样把故事情节一梳理,就把故事内容读懂了。这种阅读方法简单又实用。(板书:梳理情节)
(二)扩写寓言故事
1.来,再看《滥竽充数》,读到这里,我们可以根据前面的内容展开想象,你想到了什么?(如南郭先生想:三百人一起吹,我混在里面,肯定不会被发现。)我们可以用增补符号在这里把想象的内容写出来。
2.继续读故事,像刚才那样,用增补符号把你的想象写在书上。
3.谁来说说你添加的内容。有没有补充的?
4.瞧,我们想象了主要角色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就把寓言变精彩了。看来,展开想象,扩写寓言,也是一种好方法。(板书:扩写寓言)
(三)讲述寓言故事
1.这么精彩的故事,咱们来讲一讲,谁来?
2.同学们,他讲得怎么样?是呀,咱们在扩写寓言的基础上,就把故事讲得活灵活现啦。
(四)表演寓言故事
1.现在,咱们来小组合作演一演这个故事吧。小组长分配好角色哟。开始吧。
2.哪个小组愿意自信地站上舞台?
3.你们看,表演故事也是一种特别好的方法,演完之后,你们会发现,寓言中的道理,我们自然而然就明白了。
(五)领悟寓言道理
1.同学们,有一类寓言很特别。出示《螳螂捕蝉》:这个故事读过吗?他的背后就有秘密。
战国时期,吴王想要攻打楚国,吴王的一个年轻侍从想要劝诫又怕惹怒吴王,于是编了这样一个故事讲给吴王听——播放视频。
2.吴王听了这个故事,改变了想法,停止了出兵。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螳螂——吴国,蝉——楚国,黄雀就相当于——其他国家。吴王如果攻打楚国,其他国家就会趁机来攻打吴国。)你现在明白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了吧?
3.看,读懂了故事背后的历史故事,我们是不是就能轻松明白寓言中的道理了呀?中国古代寓言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可以边读边查资料了解历史,既能帮助我们理解寓言,又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
4.小结方法: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你们一定能把寓言中的道理读懂。
(六)寓言用词特点
1.在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有一些很有特点的词语。来,翻到第一篇《列子学射》,老师找到了老老实实、认认真真这两个词, 你发现它们的秘密了吗?AABB式。
看第二篇,《千万买邻》里面没有,再看《疑邻盗斧》:一言一行,一举一动,ABAC式;继续找,《朝三暮四》,题目就很有趣,含有一对反义词。(出示表格)
2.阅读时,看到这样结构的词语就用荧光笔划下来,然后分类整理到阅读记录卡上,既读了寓言故事,又积累了词语,是不是很有意义?
四、把握寓言特点
1.古人为我们创编了这些寓言故事,现代人也可以用来教育我们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用哪个寓言来劝说?为什么?
2.你看,能从寓言故事里找到我们的身影,寓言故事原来说的就是我们自己,这就是小故事、大道理。
3.总结: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法,继续阅读之旅吧。期待一周后的阅读交流课上,大家有精彩的表现。你可以扩写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画故事等等,好了,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
阅读是学好语文最核心最根本的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应该成为点灯人,点亮前往书海的旅程。导趣,让他们爱上阅读;导法,让他们学会阅读。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为语文要素。学习四篇特点鲜明的寓言故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这个栏目,它以“小故事大道理”为主题,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我们的教学主要解决读什么和怎么读。我在读前指导课中解决了这些问题:1.依托教材中的一则寓言,让学生习得读寓言的基本方法;2.让学生知道了应该读什么;3.学会制定阅读计划。
在今天的读中推进课中,主要解决“怎么读“,我设计了四大板块。首先是了解学生对寓言的掌握情况,作为教学的起点。接着展开交流,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继而让学生汇报自己采用的阅读方法,通过榜样的示范,让学生习得更多的阅读方法,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信。在此基础上,我再循序渐进地教授四种新的阅读方法:梳理故事情节、扩写故事、表演故事、读懂历史。并且引导学生在读寓言的同时注意积累。这些方法,皆依托我们的教材,实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无缝对接。最后的环节旨在引导学生从寓言中获得生活的启示,拥有生活的智慧,让学生学有所获。
温儒敏教授说:“统编教材专治不读书。”可是怎样让学生快乐地读书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怎样用课内的阅读技巧指导学生高效课外阅读?唯有在阅读方法与阅读能力上下功夫,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浸润学生的心灵,收获人生的美丽。
“快乐读书吧”,这是一种期待;“快乐读书吧”,这是一种呼唤。只要我们持久深入地研究,“快乐读书吧”一定会拥有“天堂”的模样,成为孩子们神往的胜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