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温故知新
一.南昌起义的时间、意义?
二.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在哪里?
三.中国在20世纪20年代走出了一条怎么样的革命道路,形成了什么样的局面(理论)?
一.南昌起义的时间、意义?
二.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在哪里?由谁建立?
三.中国在20世纪20年代走出了一条怎么样的革命道路,形成了什么样的局面(理论)?
1.时间:1927年8月1日
2.意义:
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②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③军旗升起的地方。
井冈山;毛泽东;1927年10月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
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一.南昌起义的时间、意义?
二.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在哪里?由谁建立?
三.中国在20世纪20年代走出了一条怎么样的革命道路,形成了什么样的局面(理论)?
1.时间:1927年8月1日
2.意义:
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②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③军旗升起的地方。
井冈山;毛泽东;1927年10月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
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学习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知道长征的时间和路线;
2.识记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和历史意义。
3.认识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
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文81-84页,根据自学提示用铅笔勾画答案(时间6分钟)
1、长征的原因?
2、长征开始时间、地点?
3、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4、中央红军长征的过程?
5、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时间?地点?
6、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红军长征的原因
邓小平等左右江
徐向前
鄂豫皖
海陆丰
王首道等湘赣
贺龙等湘鄂西、湘鄂边、洪湖
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
川陕
毛泽东朱德中央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做出了什么反应?
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开始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胜利
中国工农红军前四次反“围剿”情况简表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博古
李德
失败
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左”的错误。
第5第反围剿失败原因: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长征原因:(战略转移)
“左”的错误: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急于求成、盲目冒险的错误行为。
不能做却去做了。
根因: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左”的错误。
直因:第5次反围剿失败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2、红军长征的目的
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
3、红军长征开始时间、出发地点、军队?
时间:1934年10月。
出发地点:中央根据地(江西瑞金)。
军队: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4、红军长征的过程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遵义会议
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时间
内容
意义
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1935年1月
①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②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旧址
遵义会议旧址内部
中 国 工 农 红 军 长 征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长征初期“左”的错误
遵义会议(1935年)
14年
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14年
转折
幼年
成熟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过雪山草地
四渡赤水,打乱追剿
血战湘江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突破腊子口
巧渡金沙江
跳出包围圈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突破腊子口
1935.10
中央红军到达
陕北吴起镇
1936.10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甘肃会宁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胜利会师
1935年10月陕北吴起镇会师
甘肃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
中央红军长征的过程:
突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强渡乌江,攻克遵义(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渡过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过草地
突破腊子口,进入甘肃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抵达吴起镇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
长征胜利历史意义
材料一:倒下的是一座座丰碑,活着的是一面面旗帜。人数虽少些,但留下的都是中国革命的精华。
——毛泽东
材料二:长征唤醒了中国的千百万民众,铸就了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长征给予了民众从未有过的向往和希望……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跟随着那面红旗一路远去,他们坚信这条道路的尽头就是劳苦大众千百年来所梦想的中国——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走向一个崭新的中国的启程 。
——《人民日报》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2、长征的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材料一:过去的12个月里,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查轰炸;地下,有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
——毛泽东
材料三: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
材料二: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3、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1、敌人的围追堵截
2、内部矛盾斗争。
如何理解长征精神?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当时泸定桥上只剩下13条光溜溜的铁索
如何理解长征精神?
红军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
死亡之山
如何理解长征精神?
红军走过的水草地
松潘大草地
死亡之海
如何理解长征精神?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上物资奇缺,穿草鞋,吃皮带
1.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是一种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一种跨越时代的传承,
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动力,它会引领着我们在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道路上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原因
经过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左倾错误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中央革命根据地
血战湘江
强渡乌江
遵义
会议
冲破四道封锁线
四渡赤水
三大主力红军甘肃会宁会师
陕北吴起镇会师
过草地
意义:
粉碎了……保存了……使……转危为安……
1934.10(开始)
1936.10(结束)
随堂训练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
A.宣传革命,扩大革命根据地
B.九一八事变爆发,红军北上抗日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D.红军北上,与陕北红军会师
2.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A.遵义会议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B
C
3.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召开
③渡过乌江 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4.“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A.博古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
D
C
5. 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A.遵义会议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6.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
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
C.长征路上地势险要,便于红军作战
D.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