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闻其声辨其人”是通过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速度超过340 m/s的声音称为超声波
D.声音唯有在空气中才能传播
A
2.日常生活中,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高考期间,在考场周围的马路上行驶的汽车禁止鸣笛
B.关闭所有声源
C.在马路和住宅之间安装隔音板
D.射击运动员在比赛时都要戴上耳罩
B
3.下列技术应用中,属于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鸣枪声警告歹徒
B.利用超声波治疗神经痛等疾病
C.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捕捉昆虫
D.瓦匠用橡皮锤敲击地砖,看看地砖铺得是否牢固
B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4.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5.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二胡演奏家在演出前要调节二胡弦的松紧程度,这是在调音调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均无关
C.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表明声音具有能量
B
6.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C
7.小提琴使用前,乐师常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振幅 C.音色 D.音调
D
8.用手按在自行车的铜铃上,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 )
A.手按在铃上,声音传不出来
B.手按在铃上,铃根本不振动
C.手按在铃上,影响了铃的正常振动
D.手按在铃上,周围没有介质
C
D.声音可以发生反射
C.这是一个有效减弱噪声的装置
B.声音的音调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
A.牙齿可以传播声音
9.以下四幅图都是我们物理课本上的,与它们对应的相关知识不正确的是( )
C
A.蝙蝠发出的声音都是超声波,人类听不见
B.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
C.家人之间悄悄说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是狗无法感知的
D.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有时突然耳朵竖起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
10.根据如图所示的小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11.下列不是超声波应用的是( )
A.用声呐测量海底深度 B.蝙蝠判断物体的位置和距离
C.预测海啸和台风 D.用声音粉碎肾结石
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33分)
12.下列有关声音的语句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1)“你的声音真好听”说明声音的 ;
(2)“雷声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 ;
(3)“小孩尖叫声刺耳”说明声音的 .
音调高
响度大
音色好
13.某同学对着一座山崖大喊一声,过了3 s听到回声,则人与山崖的距离约为 .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某超音速飞机飞行时的马赫数是2.5,那么它的飞行速度是 km/h.
(v声=340 m/s)
3 060
510 m
14.在音乐中,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 Hz,D调“1(do)”的频率是294 Hz,由此可知,D调“1”比C调
“1”的 高.古筝是通过演奏者拨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时,
听起来声音也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声音的 不同.
响度
振动
音调
15.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 (选填“高”或“低”).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声音的频率低于20 Hz
低
16.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3 s内振动了900次,频率是 Hz,人类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能
300
17.一根装有水的500 m长的直铁管,在其一端敲击一下,
另一端可以听到三次声音,则首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来的.
空气
水
铁管
18.噪声的大小用等级表示,其单位是 .蝙蝠可以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能量
信息
分贝
19.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 传入学生耳中的.我们经常说“男低音”“女高音”,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病人做B超检查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 .
信息
音调
空气
振动
20.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 图和 图,响度相同的是 图和 图.
丙
乙
乙
甲
21.“入座即静,入座即学”中的“静”是在 处减弱噪声.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 产生的.古筝演奏者拨动长度、粗细不同的琴弦时,古筝就能发出
不同的声音.
音调
振动
声源
(1)甲图中的烛焰在音乐声中摇曳说明了 .
(2)乙图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甲 乙 丙 丁
声音具有能量
22.请根据下列四幅插图,回答对应的问题:
(3)如图丙所示,小明在水中敲击石块并听到响声,可以得出结论 .
(4)如图丁所示,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是为了探究 .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23.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通过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来显示音叉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 .
(2)音叉发声响度越大时,观察到小球被弹开得越远,得出结论:响度与发声体的 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 .
大
振幅
转换法
(3)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 (选填“增大”或“减小”),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
(4)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 .
液体可以传声
真空不能传声
减小
24.(1)如图甲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①这一实验现象说明: 、
.
②该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③如果这个实验在月球上进行,泡沫塑料球 (选填“也会”或“不会”)像图示那样被弹起,理由是
.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不会
显示音叉的振动
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如图乙所示,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幅度;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振动的快慢大致相同.
①上述实验操作探究的是 .
②若要继续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时应保持
不变,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
低
慢
拨动钢尺的力度
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如图甲所示,小明和小红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①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 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5.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固体能传播声音
②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
③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_
.
停止,声音无法通过线的振动来传播
捏住棉线后振动
金属丝的传声效果更好
(2)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乙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选填字母)
a、d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 _
.
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④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 (选填字母),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a、c
没有控制材料相同
细的关系
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
26.如图所示,有4支相同材料、相同厚度的玻璃量筒,其中a、b、c等高,a、b粗细相同,c、d粗细相同.各量筒内装的水如图所示,某同学根据所听声音音调的高低猜想气柱发声的频率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气柱的长短;
②量筒的粗细;
③水柱的长度.
(1)若想验证猜想“气柱越长,发声的音调可能越高”,应选量筒 (选填字母).
(2)若选择的是量筒b、c,则探究的是气柱发声的频率可能与
(选填“①”“②”或“③”)有关.
(3)若用同样大小的力在c和d的量筒口吹气,使它们发声,则所发出的声音音调 (选填“c高”“d高”或“一样高”).
一样高
②
a、b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