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儒林外史》 讽刺作品的阅读
名著导读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01
作者简介
02
内容简介
03
CONTENTS 教学目录
艺术特色
05
专题探究
06
主要人物
04
真题演练
07
自主阅读推荐
08
1.了解有关吴敬梓的知识。
2.学习小说大胆夸张、细致描摹、辛辣讽刺的艺术手法。
3.理清故事情节,了解典型人物形象特征。
学习目标
吴敬梓(1701—1754 ),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清代讽刺小说家。全椒(今属安徽)人。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诗说》《儒林外史》等。
作者简介
全书共五十六回,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日常生活中普通士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对“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大多数人物,
内容简介
熙熙而来,攘攘而去。他们全无读“圣贤书”的儒生应有的学识与品德,而是为功名利禄所颠倒,丑态毕露。通过描绘这幅儒林“群丑图”,展现金钱权势对人的品格的毒害,表明作者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一、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
周进:他是厚道善良而迂腐的知识分子的典型。他六十多岁还是个童生,以在私塾中教书糊口,后连教馆之职也失去了,只好给一伙商人当账房,后来几个商人帮他捐了个监生,他中了举人、进士。他任广东学道时认真阅卷,从而发现了范进,范进由此中了举。
主要人物
周进是一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的人。前半生生活在社会底层,地位卑下,事事仰人鼻息,形成逆来顺受的性格。暮年飞黄腾达后,同情提携同样出身下层、屡试不第的范进,表明周进秉性忠厚,迂而不恶。
范进:中举前,饱尝落第文人的辛酸苦楚,五十多岁仅是个童生,家中穷苦不堪。范进在几十年应试不中的情况下,由于主试官周进的赏识,考中举人,喜极而疯,上演了一场滑稽剧。范进中举后,因为母守孝,过了三年才进京参加会试,又中了进士,授职部属,考选御史,数年后被钦点为山东学道。
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怯懦麻木、迂腐虚伪、渴求功名利禄、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
二、贪官污吏的典型——王惠、汤奉
王惠:南昌知府王惠,是贪官的典型代表。他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通例,到任后,做了一把头号的戥子,把衙门中的六房书办都传过来,问明了各项差事的余利,让大家将钱财归公。从此,衙门里满是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衙役和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睡梦中都战战兢兢。
汤奉:高要县知县汤奉,为了表示自己为政清廉,对朝廷各项法令严加执行。朝廷有禁杀耕牛的命令,汤奉不问因由,竟然将做牛肉生意的老师傅活活枷死,闹得群众义愤填膺,鸣锣罢市。
三、八股迷的典型——马二先生、鲁编修
马二先生:他是一个为科举耗尽一生的受害者,他屡试不中,但始终把科举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
鲁编修: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了仕途,实现了他的人生理想。但他是一个在京城清苦得实在混不下去的科举“成功者”,他以整个的个人尊严和物质生活享受为代价换来的翰林编修之职,除了徒有虚名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四、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
王冕:出身田家,各种学问无不精通;而又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与权贵相与。作者通过他的嘴,抨击了科举制度。
杜少卿:他出身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大地主官僚家庭,却有着豪放狂傲的性格,不愿做官,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
1.幽默高超的讽刺艺术
作者善于运用夸张、白描、对比等手法来达到讽刺效果,将讽刺渗透在人物的言行举止中。同时,作者针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如对王惠是无情揭露、严厉鞭挞,对马二先生则是既同情又讽刺。其讽刺的分寸掌握得十分恰当,体现了现实主义讽刺艺术的高超成就。
艺术特色
2.形象洗练的语言艺术
《儒林外史》常以三言两语,使人物“穷形尽相”。语言犀利、冷峻而富于表现力,同时,把民间谚语、歇后语、职业用语、俗语等引进小说,把讽刺语言的艺术推到了中国小说史上的一个高峰。
专题一:故事会
《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写了许多人物的故事。其中有些故事篇幅稍长,展现了人物多个性格侧面,有些故事则寥寥数笔,但都含意深远,韵味悠长。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专题探究
1.梳理你想讲述的故事的情节,准备一个简要的提纲。
2.讲述时既要抓住故事梗概,也要注意一些生动的细节,让自己的讲述更有吸引力。
3.注意体会故事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努力在自己的讲述中体现出来。
方法指导
讲故事前要熟悉内容,故事情节要烂熟于心,同时,准备好提纲以防止遗漏重点。讲故事时要自信,头不能低,心不能慌;要有适当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脸不能僵,手不能
藏;要注意说话的轻重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声不能平。在故事的选择上,《儒林外史》中周进、严致和、匡超人、沈琼枝等人的故事都很有吸引力。注意选择一些生动的细节,以更好地引人入胜。
专题二:《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一向为人称道,突出表现在对人物的刻画上。小说写了数百个人物,上至达官显宦,下至贩夫走卒。他们行藏不同,性格各异,而“其人性情心术,一一活现纸上”(清闲斋老人语),让读者一见而洞彻其灵魂。选择书中的一个主要人
物,细读有关章节,看看作者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讽刺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讽刺效果。写一篇小论文,谈谈你对《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体会。
1.《儒林外史》善于通过对人物言行的白描揭示其精神世界,“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鲁迅语),阅读时,要抓住意蕴丰富的细节,准确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
2.阅读时,可以边读边做批注,画出有所体会的语句,作为立论的材料;也可以阅读前人的评点或关于《儒林外史》的研究著作,深化自己的理解。
3.《儒林外史》通过众多人物形象,对科举时代的社会生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便是《儒林外史》一书为人所称道的“公心”。阅读时要注意体会。
专题三:续写故事
《儒林外史》中没有贯穿全书的核心人物。书中人物常常在登场数回之后,旋即退场,从此不再出现。他们退场之后的生活将会如何?又会有哪些故事?选择书中的一个人物,发挥想象,续写他的故事。
1.打开思路,天马行空,尽情想象,不妨设置一些悬念,让故事更吸引人。
2.人物刻画和情节设计要符合其性格特征,不能脱离原著。
3.《儒林外史》特别善于通过富有意味的细节来塑造人物,揭示主题,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学习这种笔法。
范进做了山东学道后,在府衙附近新辟了一处开放式庄园,栽上了茂林修竹,修建了亭台轩榭,兴修了假山池沼,早有人在园中显著位置立下了“范府草堂”“范氏书屋”等石碑。平日这里聚集了众多文人雅士谈论“四书五经”。
续写范进的故事
探究示例
范老爷上午处理公务,下午自是与同道一起在园中切磋八股经义,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一日,范进忆起自己当初除了会读“四书五经”,其他啥都不会,家里穷得时常揭不开锅,但中举彻底改变了一切,没想到自己后半生的日子竟如此逍遥,于是,兴致特别高。和同僚们喝了几盅,竟“俱怀逸兴壮思飞”,天色虽黑,仍欲邀同僚到园中“范湖”边遛弯。仆人再三劝说也无济于事。
来到湖边,范进走在前面,一边闲逛,一边吟诵:“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突然,只听“扑通”一声,范进眼尖,一眼便看到了一条红色鲤鱼跃出水面。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征兆啊,看来我范进又要升官发财了!“鲤鱼跳龙门!”范进极为兴奋,狂叫一声,手舞足蹈,冲向湖边。不想被嶙峋的石头绊了一下,瞬间滚入水中。一
旁的同僚早吓得面如土色。仆人急忙找来竹竿来拉范进,谁知竟被范进拖入湖中。可怜范进一读书人,毕生精力都耗费在了科举上,哪识得水性?等到识水性的差役赶到,湖面早不见了范进的影子……
早已进入暮年的周进,闻讯惆怅不已,不由长叹一声:“苦心孤诣入龙门,谁知龙门是鬼门。”
真题演练
荆门中考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
A
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 看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A
(1)以上文段选自《 》,作者是 ,A处的人物是 。(3分)
(2)这段文字主要采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A的形象 表现了A怎样的性格特征 (4分)
【参考答案】
(1)儒林外史 吴敬梓 严监生(严大育或严致和)(3分)
(2)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比如“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是动作描写,严监生的大侄子不理解他伸着两个指头的意思是侧面描写,这些共同刻画了严监生吝啬(小气)、爱财如命的性格特征。(4分)
自主阅读推荐
钱锺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现代著名学者、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学术著作《谈艺录》《宋诗选注》《管锥编》等。
钱锺书《围城》
【作者作品】
小说以抗战为背景,以主人公方鸿渐回国后的工作、恋爱、婚姻等生活经历为主线,描绘了在战火弥漫的中国,一群远离烽烟的知识分子,在生活、工作、婚姻、恋爱等问题上遇到的矛盾纠葛,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揭示了一些上层知识分子内心的贫乏、空虚和卑微。
【内容摘要】
【主要人物】
1.方鸿渐
方鸿渐是个浑浑噩噩的人,是个在污浊环境里混日子的知识分子,是一个失败的“多余人”。他既无远大理想,又无真才实学,适值抗战时期,他并未投入抗日的战场,反而陷入黑暗的“围城”,成为“情场”和“名利场”
上的角逐者。他漂泊情海,阔小姐不要,意中人又得不到,只因“一念温柔”,却落入爱情陷阱,成为“道义上的懦夫”;他逐鹿名利场,但不谙世故,没有钩心斗角、欺世盗名的手段,最后只好走进失业大军的行列。
2.孙柔嘉
孙柔嘉是一个外表天真柔弱、小鸟依人,骨子里却精明厉害、柔能克刚的人。她不但很有主见,也颇有手腕,她掌控着自己的婚姻、生活和命运,也掌控着方鸿渐的婚姻、生活和命运。
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作者作品】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英国讽刺文学大师。以《格列佛游记》《一只桶的故事》等作品闻名于世。
作品运用讽刺手法和天马行空的想象,讲述了英国医生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等地的经历,深刻讽刺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议会中毫无意义的党派斗争,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唯利是图,以及殖民战争的残酷暴戾;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颂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英勇斗争精神。
【内容摘要】
1.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
国家特征:人和作物都非常高大。
相关情节:①格列佛向大人国国王介绍英国各方面的情况和近百年来的历史发展,遭到大人国国王的质问。②格列佛建议帮国王制造火药和枪炮来巩固国防,国王大为反感。
【经典情节】
2.慧骃国游记
国家特征:人兽颠倒,没有金钱,没有军队和警察,马是统治者,是理性的载体,人形动物“耶胡”则是被奴役者。
相关情节:①格列佛和慧骃之间的对话——关于“钱”的议论。②“耶胡”好吃懒做,贪得无厌,特别喜欢在田间寻找一种发亮的石头,常为了争夺石头而大打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