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科学阶段性练习题
(练习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小明腋击鼓面和锣面,发现鼓声只有一下,锣声持续了很久,这主要是因为敲击后(▲)
人鼓面没有振动,锣面振动B.鼓面振动,锣面没有振动C.锣面持续振动了一段时间
2.音叉敲击后接近悬挂的乒乓球,乒乓球左右弹动且幅度慢慢变小,以下正确的是(▲)
A.弹动幅度变小,是因为声音变低B.弹动幅度变小,是因为声音变强
C.弹动幅度变小,是因为声音变弱
3.学校里,小明在操场、卫生间、食堂、教室等各个地方都能听到上课铃声,
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是(▲)
A.从上往下
B.从前往后
C.四面八方
4,小明写作业时听到电视机的声音太响了,让妹妹开小声点,这实际上就是把声音(▲)
A.调弱
B.调低
C.调慢
5.小明讲话时手轻轻触摸喉结处,感受到里面在微微振动的是(▲)
A.喉咙
B.鼓膜
C.声带
6.小明按要求制作了土电话,使用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棉线拉得太直了
B.手接触了棉线C.棉线太短了
7.小明将耳朵紧贴三楼楼梯的金属扶手上,能听到弟弟在一楼轻轻敲击扶手的声音,但是耳朵
不贴着扶手又听不到了,这是因为(▲)
A.敲击发出的声音太弱B.金属比空气传播声音效果好C.空气不能传播声音
8.小明在“鼓膜”上方3厘米河6厘米处,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同一只音叉,观察“鼓膜”的振
动情况,在这个实验研究的是鼓膜的振动与(▲)的关系。
A声音的远近
B.声音的高低
C.声音的强弱
9.小明用尤克里里研究声音,用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发出声音(▲)
A.高低不同
B.强弱不同
C.高低、强弱都不同
10.地震时小明被困在倒塌的房屋下,下面方法让他传递信息给搜教队
员最有效的是(▲)
金属
A.大声呼或
B.敲击身边的固体
C.安静等待
1山.右图是“拇指琴”,琴身上面一根根长短不一的弹性金属条就是琴键,
拨动后发出声音,从左到右弹奏拇指琴,声音音高变化是(▲)
A.高一低一高
B.低一高一低
C.音高不变
12.单弦琴只有一根琴弦,弹奏时却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下面推测合理的是(▲)
A.单弦琴弹奏时需要不断调节琴弦的松紧
第1页共4页
B弹奏时手指在琴弦上移动改变弦振动部分的长短
C弹奏时需要更换不同粗细的琴弦
13.小明吹吸管发出声音(如图),如想声音高一点,下面做法合理的是(▲)
人将两根吸管接起来
B.将吸管剪去一小段
C.用更大的力吹
M打雷时,小明发现放在桌上的花生跳动,下面雷声传播顺序正确的是(▲)
①空气振动引起桌而振动②雷声带动周围空气振动③桌面振动引起花生跳动
A.0@0
B.②①③
C.②⊙①
15.人体吸气时,将手放在肋骨上,会感觉到胸部(▲)
A.发生扩张
B.发生收缩
C.几乎没有变化
16.以下情况一分钟呼吸次数最少的是(▲)
A.400米跑步后
B.饭后散步时
C.晚上睡觉时
17.呼吸是人体的重要活动,下面关于呼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鼻腔可以吸入氧气
B.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C.气管可以进出气体
18.火柴燃烧需要氧气,氧气含量高火柴烧得旺,氧气含量低则燃烧变弱。甲、乙两个瓶子分
别装满了新鲜空气和呼吸后气体,将点燃的火柴分别伸入两个瓶中,发
现甲中火柴燃烧变弱,乙中火柴继续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新鲜空气B.乙是新鲜空气C.无法作出判断
19.小明将一天的食物分成两类(如下图),他的分类依据是(▲)
青菜、米饭、鸡蛋、肉丝、虾肉、土豆、青椒、番茄
草果、黄瓜、香燕
A.植物类和动物类
B.熟食和生食
C.主食和副食
20.小朋友吃大块果冻容易噎住,导致呼吸困难。噎住的果冻最可能在(▲)
A.鼻腔
B.气管
C.肺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鸟叫声不论什么时候听到都是悦耳的。…(▲)
2.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越松发出的声音越高。……(▲)
3.月球上听不到声音,是因为物体无法产生振动。
4444…(▲)
4.用纸喇叭听到的声音和不用纸剩叭听到的声音没有变化。…(▲)
5.声音的强弱就是音高,与振动的幅度有关。……(▲)
6.口琴内的簧片越长,吹奏出的声音越低。…(▲)
7.用装水的碗演奏,如果声音太低,可以倒掉一些水。…(▲)
8.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9.测量肺活量时需要先排空测量袋内的气体。…(▲)
10.“尖搬牛柳”这个菜可以看作有两种食物。…(▲)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