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莫比乌斯环
教学目标:
动手操作,验证交流,经历探索和认识莫比乌斯带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在动手操作、对比探索中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作成莫比乌斯带,初步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在数学活动中经历猜想与探索的过程,感受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神奇变化,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用长方形纸条制作莫比乌斯带。
教学难点:
沿莫比乌斯带的中线剪开后得到的形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一个圆环的内壁上有一点面包屑,外面有一只蚂蚁。如果不让蚂蚁爬过圆环的边缘,它能吃到面包屑吗?
生:面包屑在里面,蚂蚁在外面,应该是吃不到吧。
师:你有什么办法,不爬过纸环的边缘,让蚂蚁吃到面包屑吗?
设计意图:通过蚂蚁吃面包屑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探究新知
师:做一做,想一想。先用一张长方形纸条如左下图那样扭一下,再把两端粘上,得到如右下图的带子。在这条带子上作个标记表示面包屑,想一想,小蚂蚁从点A出发能吃到面包屑吗?
生:我发现,不管面包屑 标在什么地方,小蚂蚁都不必爬过边缘就 能吃到它,真有趣!
生:这真是一条“神奇的带子”。怎么会这样呢?
师:分别在圆环和“神奇的带子”上各取一点。从这点开始涂色,不能翻过边缘一直涂下去,你发现了什么?
生:圆环上的颜色总是只涂了一面……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只有一条边、一个面。
师:再取两张长方形纸条,每张长方形纸条中间画一条线(如图),再分别做 成一个圆环和一条“神奇的带子”。用剪刀沿纸条上的虚线剪开,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变成一个大圈套着一个小圈。
师:这条“神奇的带子”叫“莫比乌斯带”,它是用一位数学家的名字命名的。
师:今天,一个莫比乌斯带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希望这节课能给同学们有所启发,平时多留心观察生活,多问为什么,相信会有更多伟大的发现会在同学们身上诞生。
设计意图:从纸条到普通纸环再到莫比乌斯带,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熟悉到陌生、从普通到神奇的体验过程,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莫比乌斯带的神奇。本课设计为操作性实验活动,通过“猜测、验证、探究”来组织新课,以问题为载体,由易到难步步推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神奇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自主探索数学知识的快乐。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莫比乌斯带,我们发现它只有一条边,一个面,它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希望这节课能给同学们有所启发,平时多留心观察生活,多问为什么,相信会有更多伟大的发现会在同学们身上诞生。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