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八上第五章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八上第五章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1-16 16:3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章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一.选择题
1.小明意外受伤,急需输血,他是A型血,但是医院暂时没有A型血,所以医生给小明缓慢输入少量的某种血型的血液进行急救,输入血液的血型是(  )
A.B型 B.AB型 C.O型 D.以上都可以
2.下列不属于排泄的是(  )
A.呼出二氧化碳 B.排出尿液
C.排出汗液 D.排出食物残渣
3.一位同学吃西瓜时,将西瓜子咽了下去,下列哪项是它的旅行路线(  )
A.口腔→咽和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B.口腔→胃→咽和食道→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大肠→胃→咽和食道→小肠→肛门
D.口腔→咽和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4.如图表示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部分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若①为胰腺,则②为胰液 B.若②中含有消化酶,则①是肝脏
C.若④为毛细血管,则③过程表示消化 D.若④为毛细血管,则③可能为麦芽糖
5.如图为人体内三种类型的血管及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内流的一定是静脉血 B.②能将血液从全身各部分送回心脏
C.③的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与①相比,②的管壁较薄,弹性小
6.正常人的尿液与血浆相比,尿液不含(  )
A.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葡萄糖 B.葡萄糖和尿素
C.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D.尿素和血细胞
7.医院进行抽血化验时,常在手臂上位置较浅的“青筋”处抽血(如图)。抽血的血管和抽出的血液分别是(  )
A.动脉,动脉血 B.动脉,静脉血
C.静脉,静脉血 D.静脉,动脉血
8.中国航天营养与食品工程研究室为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准备了127种食物,以保证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的营养需求。下列营养物质中,都能被航天员直接吸收的是(  )
A.水、淀粉、脂肪酸 B.水、维生素、蛋白质
C.水、脂肪、无机盐 D.水、葡萄糖、氨基酸
9.“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田间的禾苗需要河水的浇灌,人体内的细胞也需要得到血液的“滋润”。下列有关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数量过少会导致贫血
B.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
C.人体的静脉内都有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D.肺循环的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10.如图是人体某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血管分布较深,管壁弹性大,血液流速快
B.图中的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C.若A细胞为小肠上皮细胞,则血液流经此处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增多
D.若A细胞为肺泡壁细胞,则血液流经此处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
11.与对应的动脉相比,静脉的主要特征是(  )
①管壁较厚 ②管壁较薄 ③弹性大 ④弹性小 ⑤管腔大 ⑥管腔小
⑦管内血流速度快 ⑧管内血流速度慢 ⑨不具瓣膜 ⑩具瓣膜
A.①③⑤⑦⑨ B.②④⑤⑧⑩ C.①③⑥⑦⑨ D.②④⑥⑧⑩
12.人体胆汁的产生部位和发挥作用的部位分别是(  )
A.肝脏、十二指肠 B.胆囊、胃
C.胃、十二指肠 D.胆囊、肝脏
13.如图是心脏结构模式图,其中流动的都是动脉血的结构是(  )
A.D和E B.A和C C.C和F D.H和A
14.如图所示血液流经人体器官b时,血液中有关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可用曲线X或Y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b代表肺,则曲线X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B.若b代表肾脏,则曲线X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
C.若b代表小肠,则曲线Y表示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D.若b代表眼球,则曲线Y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
15.下列各血管管内血流速度比较,正确的是(  )
A.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B.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C.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D.静脉>毛细血管>动脉
16.“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下列叙述不符合该观点的是(  )
A.肾小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网,利于物质的重吸收
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C.根尖成熟区有大量根毛,增加了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面积
D.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瓣膜,为血液在血管里流动提供动力
17.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选用合适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材料的对应,不合理的是(  )
A.识别血细胞——人血的永久涂片 B.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馒头碎屑
C.认识植物细胞的结构——洋葱鳞片叶 D.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萌发的大豆种子
18.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血管仅能让红细胞单行通过 B.我们手上爆出的“青筋”属于甲血管
C.丙血管中流的一定是静脉血 D.乙血管的血管壁最薄,血液流速最慢
19.流程图是生物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流程图不正确的是(  )
A.血液循环的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右心房
B.食物经过消化管的顺序: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C.尿液形成路径: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毛细血管→肾小管→肾盂
D.打喷嚏时,肺里气体喷出来经过了: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
20.肺泡、静脉血、动脉血,组织细胞四处氧气浓度的关系是(  )
A.肺泡>静脉血>动脉血>组织细胞 B.肺泡>动脉血>静脉血>组织细胞
C.肺泡>动脉血>组织细胞>静脉血 D.肺泡>组织细胞>动脉血>静脉血
21.图1、2分别是呼吸运动模拟图和气体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②模拟肺,③模拟胸廓
B.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唯一场所
C.图1甲中,③处于扩张状态,引起呼气
D.若图2气体为二氧化碳,A为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
22.如图是人体尿液形成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过程,数字序号表示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⑤处尿素浓度相对最高的是⑤
B.a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C.正常情况下,全部的水和葡萄糖都会被重吸收进入③
D.尿液的形成与排出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对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有重要作用
二.填空题
23.舌尖上的美食。食物中所贮存的能量最终来自    。定期体检可以使我们及时、准确地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抽血检测前要求空腹,因为食物的消化产物主要在    处被吸收进入血液后,会影响验血结果。
24.人体内各系统间是密切相关、协调统一的。请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淀粉经A系统后转变为    ,并进入C系统的过程为吸收。
(2)经B系统所排出的废物主要是    。
(3)   是D系统的主要器官。
(4)由内分泌系统分泌的,直接进入C系统的物质是    。
25.下图为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物质B是   ,它进入乙细胞后参与   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物质A从肺泡排出体外时,与呼吸有关的肌肉处于   状态。呼出A与排出尿液的过程都可以称为   。
(3)图中甲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
(4)淀粉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   。②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完成该过程的主要器官是   。人在饭后或大量食用糖后,血液中物质C的浓度会暂时升高,但在   的作用下,其浓度又会逐渐恢复正常。
(5)物质C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   ,C进入血液后,被运至下肢骨骼肌利用,整个过程中物质C随血液流经心脏   次。
(6)如果发现某人的尿液中含有甲细胞,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26.如图是心脏解剖图,据图回答:
(1)通过观察人的心脏模型,比较心房壁与心室壁的厚薄,能感觉到心室壁比心房壁   ;
(2)由③输送出去的血通过血液循环中的   循环回到①;
(3)由④   输送出去的   血,经过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回到⑤;
(4)医生给人测量血压时,所测的是   (填“动脉”或“静脉”)血压。
27.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或器官)的血液流动情况示意图,B代表某结构或器官,A、C代表与其相连的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请据图回答:
(1)若B表示肺部毛细血管,则血管A的名称是    ,血管C中    (填二氧化碳或氧气)的含量明显高于血管A。
(2)若B为组织细胞,血管C比血管A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填“低”或“高”)。
(3)若A血管血液中氧的含量高,营养物质含量低,C血管血液中氧的含量低,营养物质含量高,则B能代表的主要器官是    。
(4)若A代表静脉,C代表动脉,B代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则B的名称是    。
28.如图所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Ⅰ、Ⅱ所示的生理过程是   ,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后,在氧气的参与下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这一过程在细胞的   内进行。
(2)当物质⑤分泌不足时,会表现出一些症状,可以通过   进行治疗。
(3)肝脏分泌的⑦虽不含消化酶,但具有   的作用。
(4)若给病人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通过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
(5)由①到②血液成分中,显著减少的物质是   ;完成Ⅲ这一生理活动的意义是   。
三.实验探究题
29.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检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分析回答:
(1)若按图示进行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操作D中,在1号和2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清水和唾液,目的是起   作用。
(3)操作C中,烧杯内水温应控制在    左右。
(4)操作A中,用滴管加人试管内的液体是    ,其中不变蓝的是    号试管,原因    。
(5)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6)唾液是    分泌的消化液。
30.馒头放在嘴里为什么越嚼越甜?某兴趣小组对这个问题展开实验探究。以下是该兴趣小组记录的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标号为A和B。②将大小相同的两块馒头切碎,并放入两试管中。
③A试管加入2mL清水;B试管加入____。④将两试管加入恒温水浴锅中。
⑤10分钟后,向两试管中滴入等量碘液,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1)若将步骤③补充完整应填写内容是    。
(2)步骤④中为了模拟口腔温度应将恒温水浴锅温度设置为    ℃。目的是和人体内的温度一致维持唾液淀粉酶的最高活性。
(3)通过实验结果可知,淀粉在口腔中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为麦芽糖。如图是三大物质被消化示意图,由此可以判断图中    曲线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
(4)通过课堂的进一步学习可知,淀粉最终在    (填字母)中被消化成为    。
四.解答题
31.如图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心脏的四个腔中,A是    ,D是    。
(2)在心脏结构的A与B之间、C与D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叫    。
(3)在人体的血液循环中,肺循环的起始部位是    (填字母),终止部位是    (填字母)。
(4)与B连接的血管名称是    ,里面流的是    血。
(5)给病人打青霉素,青霉素随着血液最先到达心脏的    (填字母)
32.看图并且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人在呼吸时    的变化。
(2)图1表示呼吸过程中的    状态(呼气;吸气),此时,膈肌处于    状态(收缩;舒张),膈顶    胸廓上下径    (增大;减小),使胸腔和肺的容积    (扩大;缩小),肺内气压    ,外界空气    。
(3)图2表示呼吸过程中的    状态(呼气;吸气),此时,膈肌处于    状态(收缩;舒张),胸廓的容积    (扩大;缩小),肺内气压    ,肺内气体    。
33.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涂片视野一部分。
(1)视野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   ],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是[   ]。
(2)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作用的是[   ];有输送氧和部分二氧化碳作用的是[   ]。
(3)患急性炎症时数目增多的是[   ]
(4)A和B在结构上的区别是    。
(5)血液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血液中[   ]中的   呈红色。
(6)血液属于人体的哪一种组织?   。
A上皮组织 B.结缔组织 C.肌肉组织 D.神经组织
34.红心火龙果含有大量的甜菜红素,有同学发现在大量食用红心火龙果后,尿液和粪便都会呈现红色。如图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心火龙果含有大量的甜菜红素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从粪便呈现红色可以推测甜菜红素在人体消化道中    (填“易”与“不易”)被分解。
(2)到达肾脏的甜菜红素也会被人体排出。每个肾脏中大约有100万个    ,是形成尿液的结构单位。甜菜红素可以通过图中的[②]   和    内壁的过滤作用成为   中的成分,在流经③时,甜菜红素大部分    (填“能”与“不能”)被③重吸收导致尿液呈现红色。
(3)在正常人体肾脏中,①中液体流经近肾小管时,某物质的含量在不断降低,最终接近为零,该物质是    。
35.如图图一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二是肺泡内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的曲线BC段表示的是    (填“吸气”或“呼气”),此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2)图二中,过程c与d是通过气体    实现的,由过程c进入肺泡中的气体是    (填“氧气”或“二氧化碳”),此气体由血液进入肺泡至少经过    层细胞。
(3)血液由血管甲经肺泡流入血管丙,血液变成了含    丰富的    血。
36.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心脏各腔。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①和②之间、③和④之间都有瓣膜,其作用是    ,保证血液在心脏只能从心房→   →动脉。
(2)与[②]   相连的血管名称是    。与血管F相比,血管E中的尿素浓度较    。与血管A相比,血管B中的氧气浓度较    。
(3)某人患急性肾炎,静脉注射青霉素后,在心脏中最先发现药物的是图中标号[   ],其内血液是    血。若红细胞偏少,说明他还患有    ,平时多吃含    的食物。
(4)血液流经小肠后营养物质含量    ,因为小肠具有的结构特点有:   (写出1条即可)
37.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图是人体进行消化吸收、呼吸、循环、排泄等生理活动的部分过程示意图,A~C表示系统,a~e表示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A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血液流经后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可用图中[   ]表示氧气:氧气随血液首先到达心脏的    ,再经体循环,将氧气通过全身    血管最终供给组织细胞利用,该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结构特点是    。
(2)甲图中,B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它就像“过滤器”,当血液流经时,可以将废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过滤”的过程主要包括    和    等过程,分别由乙图中[   ]和[   ]完成。
(3)人一昼夜形成的原尿大约150L,排尿量大约为1.5L,原尿与尿液的量不等。其是    。
(4)若某人尿液中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则可能是乙图中的[   ]出现病变。
38.如图1表示人体部分代谢(呼吸、消化、泌尿、循环)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关系图,图中字母A、B、C、D表示心脏四个腔,①~⑥表示相关血管,a、b、c、d表示相关物质,1~3表示构成肾单位的相关结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物质a是    ,物质a、b进出肺的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若c表示的是水,除了在小肠处能吸收以外,消化道中还有    也能吸收。小肠处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依次经过心脏的哪些腔及连通的血管    (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排出肺的。
(2)若图2曲线表示人平静呼吸时肺容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则图1中b物质进入肺泡的时间在图2中为    段,此时膈肌处于    状态。
(3)图1小肠处吸收的物质c中,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是    ,而正常人尿液中没有这种物质,这与肾单位中发生的    作用有关。
(4)图1里①~⑥表示的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有    (填数字)。血管③肾静脉与血管⑤内的物质成分相比,明显减少的物质有    (填两种)。
(5)当图1中结构D收缩时,A与C之间的瓣膜的状态    (选填关闭或张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小明意外受伤,急需输血,他是A型血,但是医院暂时没有A型血,所以医生给小明缓慢输入少量的某种血型的血液进行急救,输入血液的血型是(  )
A.B型 B.AB型 C.O型 D.以上都可以
解:由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因此医院暂时没有A型血,在下列供血中,小明可以少量输入的血液是O型血。
故选:C。
2.下列不属于排泄的是(  )
A.呼出二氧化碳 B.排出尿液
C.排出汗液 D.排出食物残渣
解:排泄的途径有三条:全部的二氧化碳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所以A、B和C都属于排泄。
D、排出食物残渣,是排遗,不属于排泄。D不属于排泄。
故选:D。
3.一位同学吃西瓜时,将西瓜子咽了下去,下列哪项是它的旅行路线(  )
A.口腔→咽和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B.口腔→胃→咽和食道→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大肠→胃→咽和食道→小肠→肛门
D.口腔→咽和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解: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形成、大肠和肛门。正常情况下,食物经消化道的先后顺序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D正确。
故选:D。
4.如图表示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部分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若①为胰腺,则②为胰液
B.若②中含有消化酶,则①是肝脏
C.若④为毛细血管,则③过程表示消化
D.若④为毛细血管,则③可能为麦芽糖
解:A.若①为胰腺,则②为胰液,它是由胰腺分泌的,正确;
B.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促进脂肪的消化,错误;
C.若④为毛细血管,则③过程表示吸收,错误;
D.若④为毛细血管,则③可能为葡萄糖,错误。
故选:A。
5.如图为人体内三种类型的血管及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内流的一定是静脉血
B.②能将血液从全身各部分送回心脏
C.③的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与①相比,②的管壁较薄,弹性小
解:A、①是静脉,但静脉血管里不一定流静脉血,如肺静脉里流动脉血,错误。
B、②是动脉,血液从心脏输送给全身各部分,错误。
C、③毛细血管的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物质交换,正确。
D、①静脉和②动脉血管相比,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较慢,错误。
故选:C。
6.正常人的尿液与血浆相比,尿液不含(  )
A.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葡萄糖
B.葡萄糖和尿素
C.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D.尿素和血细胞
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构成了尿液的成分。因此正常人的尿液与血浆相比,尿液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
故选:A。
7.医院进行抽血化验时,常在手臂上位置较浅的“青筋”处抽血(如图)。抽血的血管和抽出的血液分别是(  )
A.动脉,动脉血 B.动脉,静脉血
C.静脉,静脉血 D.静脉,动脉血
解:负责把心脏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为动脉,管内压力大;负责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为静脉,管内压力较小;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为毛细血管。故血管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由血液循环图:
输液以及抽取血液时都是体循环的静脉内进行的,里面流的是静脉血。
故选:C。
8.中国航天营养与食品工程研究室为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准备了127种食物,以保证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的营养需求。下列营养物质中,都能被航天员直接吸收的是(  )
A.水、淀粉、脂肪酸 B.水、维生素、蛋白质
C.水、脂肪、无机盐 D.水、葡萄糖、氨基酸
解:A、水、脂肪酸可以被直接吸收,但淀粉不能直接吸收,需要消化为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A不符合题意。
B、水、维生素能被重新吸收,但蛋白质需要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才能被吸收,B不符合题意。
C、水、无机盐可以直接被吸收,但脂肪需要被消化为脂肪酸和甘油才能被吸收,C不符合题意。
D、水、葡萄糖、氨基酸都是小分子物质、溶于水可以直接被吸收,D符合题意。
故选:D。
9.“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田间的禾苗需要河水的浇灌,人体内的细胞也需要得到血液的“滋润”。下列有关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数量过少会导致贫血
B.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
C.人体的静脉内都有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D.肺循环的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解:A、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红细胞数量过少会导致贫血,A正确。
B、在人体的血细胞中,白细胞具有防御疾病的作用,当人体出现炎症的时候,白细胞的数目就会急剧增多,来吞噬病菌。B正确。
C、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不是所有静脉内都有静脉瓣,如肺静脉内没有静脉瓣,C错误。
D、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D正确。
故选:C。
10.如图是人体某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血管分布较深,管壁弹性大,血液流速快
B.图中的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C.若A细胞为小肠上皮细胞,则血液流经此处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增多
D.若A细胞为肺泡壁细胞,则血液流经此处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
解:AB、从图中可以看出血管内的红细胞是单行通过,因此图中的血管是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分布广,管壁弹性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A错误,B正确;
C、小肠内的血液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若A细胞为小肠上皮细胞,则血液流经此处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增多,C正确;
D、肺泡内含有丰富的氧气,若A细胞为肺泡壁细胞,则血液流经此处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D正确。
故选:A。
11.与对应的动脉相比,静脉的主要特征是(  )
①管壁较厚
②管壁较薄
③弹性大
④弹性小
⑤管腔大
⑥管腔小
⑦管内血流速度快
⑧管内血流速度慢
⑨不具瓣膜
⑩具瓣膜
A.①③⑤⑦⑨ B.②④⑤⑧⑩ C.①③⑥⑦⑨ D.②④⑥⑧⑩
解: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管壁 管腔 血流速度
动脉 最厚,弹性大 较小 最快
静脉 较厚,弹性小 较大 较慢
毛细血管 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非常细,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非常慢
故选:B。
12.人体胆汁的产生部位和发挥作用的部位分别是(  )
A.肝脏、十二指肠 B.胆囊、胃
C.胃、十二指肠 D.胆囊、肝脏
解:肝脏能够分泌胆汁,并将其储存在胆囊内。当食物进入口腔、胃和小肠时,可以反射性地引起胆囊收缩,胆汁经过总胆管流入十二指肠。胆汁中没有消化酶,将脂肪乳化成极细小的脂肪微粒。
故选:A。
13.如图是心脏结构模式图,其中流动的都是动脉血的结构是(  )
A.D和E B.A和C C.C和F D.H和A
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
两图对照可知,心脏中流动脉血的结构是:B左心房、D左心室、E主动脉、G肺静脉。
故选:A。
14.如图所示血液流经人体器官b时,血液中有关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可用曲线X或Y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b代表肺,则曲线X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B.若b代表肾脏,则曲线X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
C.若b代表小肠,则曲线Y表示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D.若b代表眼球,则曲线Y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
解:A、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因此若b代表肺,则曲线X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A正确。
B、若b代表肾脏,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骨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尿素含量减少,即曲线X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B正确。
C、若b代表小肠,由于在小肠内吸收营养物质,因此饭后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则曲线Y可以表示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C正确。
D、若b代表眼球,眼球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会增多,氧气含量减少,因此若曲线b代表眼球,则曲线X表示氧气含量变化,曲线Y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D错误。
故选:D。
15.下列各血管管内血流速度比较,正确的是(  )
A.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B.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C.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D.静脉>毛细血管>动脉
解: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官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的管腔很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故选:A。
16.“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下列叙述不符合该观点的是(  )
A.肾小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网,利于物质的重吸收
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C.根尖成熟区有大量根毛,增加了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面积
D.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瓣膜,为血液在血管里流动提供动力
解:A、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所以肾小管周围缠绕着毛细血管,利于发生重吸收作用,A正确。
B、小肠的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利于营养吸收,B正确。
C、根尖的成熟区长有大量根毛,可增加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面积,C正确。
D、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静脉血管中都有瓣膜,这能防止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倒流,D错误。
故选:D。
17.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选用合适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材料的对应,不合理的是(  )
A.识别血细胞——人血的永久涂片
B.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馒头碎屑
C.认识植物细胞的结构——洋葱鳞片叶
D.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萌发的大豆种子
解:A、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识别血细胞,A正确。
B、唾液能初步消化淀粉,馒头碎屑含有淀粉,所以可利用馒头碎屑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B正确。
C、利用洋葱鳞片叶制作细胞临时装片,借助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C正确。
D、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氧气有助燃的特性。要熄灭的竹签重新燃烧,表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萌发的大豆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错误。
故选:D。
18.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血管仅能让红细胞单行通过
B.我们手上爆出的“青筋”属于甲血管
C.丙血管中流的一定是静脉血
D.乙血管的血管壁最薄,血液流速最慢
解:AD、乙是毛细血管,管壁极薄,管径极细,血液速度极慢,仅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便于进行物质交换,A错误;D正确。
B、我们手上爆出的“青筋”属于丙静脉。B错误;
C、丙静脉中流动的血液不一定是静脉血,如肺静脉内流动脉血,C错误;
故选:D。
19.流程图是生物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流程图不正确的是(  )
A.血液循环的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右心房
B.食物经过消化管的顺序: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C.尿液形成路径: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毛细血管→肾小管→肾盂
D.打喷嚏时,肺里气体喷出来经过了: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
解:A、血液循环的途径如下图:
因此,体循环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正确。
B、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是: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B正确。
C、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为:肾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C错误。
D、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打喷嚏时,肺里的气体喷射出来依次经过: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D正确。
故选:C。
20.肺泡、静脉血、动脉血,组织细胞四处氧气浓度的关系是(  )
A.肺泡>静脉血>动脉血>组织细胞
B.肺泡>动脉血>静脉血>组织细胞
C.肺泡>动脉血>组织细胞>静脉血
D.肺泡>组织细胞>动脉血>静脉血
解:从外界到肺泡内的气体氧气浓度高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的,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多的动脉血了。血液中红细胞中有血红蛋白,它的特性是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故大量的氧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被运输到组织细胞,由肺泡内气体交换后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被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由于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故组织细胞内的氧浓度低于毛细血管内的,根据气体扩散作用原理,毛细血管中的氧扩散到组织细胞内。这样毛细血管中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少的静脉血。
肺泡气中氧要比动脉血中的高,因为氧气要从肺泡扩散到动脉血。动脉血中的氧气比组织细胞高,因为氧气要从动脉血扩散到组织细胞,根据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可知动脉血中的氧气比静脉血中的氧气高。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气,因此氧气最少。故氧气含量是由高到低排列的是:肺泡>动脉血>静脉血>组织细胞。
故选:B。
21.图1、2分别是呼吸运动模拟图和气体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②模拟肺,③模拟胸廓
B.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唯一场所
C.图1甲中,③处于扩张状态,引起呼气
D.若图2气体为二氧化碳,A为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
解:A、图1中①模拟气管,②模拟肺,④模拟膈肌。图1甲中,③胸廓处于收缩状态,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引起呼气。A正确。
B、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②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但不是唯一场所,B错误。
C、图1甲代表的是膈肌舒张,导致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引起呼气,C错误。
D、若图2气体为二氧化碳,血液流经A处后,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说明A为肺泡处的毛细血管,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血液中二氧化碳减少。D错误。
故选:A。
22.如图是人体尿液形成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过程,数字序号表示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⑤处尿素浓度相对最高的是⑤
B.a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C.正常情况下,全部的水和葡萄糖都会被重吸收进入③
D.尿液的形成与排出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对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有重要作用
解:A、当血液流经②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④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③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图甲中①~⑤处尿素浓度最高的是⑤,正确。
B、a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正确。
C、正常情况下,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水会被重吸收进入③,错误。
D、尿液的形成与排出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对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有重要作用,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共6小题)
23.舌尖上的美食。食物中所贮存的能量最终来自  太阳能 。定期体检可以使我们及时、准确地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抽血检测前要求空腹,因为食物的消化产物主要在  小肠 处被吸收进入血液后,会影响验血结果。
解: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组织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所以,绝大多数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即食物中所贮存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抽血检测前要求空腹,因为食物的消化产物主要在消化道的小肠处被吸收进入血液后,会影响验血结果。
故答案为:太阳能;小肠。
24.人体内各系统间是密切相关、协调统一的。请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淀粉经A系统后转变为  葡萄糖 ,并进入C系统的过程为吸收。
(2)经B系统所排出的废物主要是  二氧化碳 。
(3) 肾 是D系统的主要器官。
(4)由内分泌系统分泌的,直接进入C系统的物质是  激素 。
解:(1)淀粉经A消化系统后转变为葡萄糖,并进入C循环系统的过程为吸收。
(2)经B呼吸系统所排出的废物主要是二氧化碳。
(3)肾脏是D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4)由内分泌系统分泌的,直接进入C循环系统的物质是激素。
故答案为:(1)葡萄糖
(2)二氧化碳
(3)肾(肾脏)
(4)激素
25.下图为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物质B是 氧气 ,它进入乙细胞后参与 呼吸 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物质A从肺泡排出体外时,与呼吸有关的肌肉处于 舒张 状态。呼出A与排出尿液的过程都可以称为 排泄 。
(3)图中甲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运输氧气 。
(4)淀粉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 口腔 。②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吸收 ,完成该过程的主要器官是 小肠 。人在饭后或大量食用糖后,血液中物质C的浓度会暂时升高,但在 胰岛素 的作用下,其浓度又会逐渐恢复正常。
(5)物质C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 右心房 ,C进入血液后,被运至下肢骨骼肌利用,整个过程中物质C随血液流经心脏 两 次。
(6)如果发现某人的尿液中含有甲细胞,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肾小球 。
解:(1)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从外界到肺泡内的气体氧气浓度高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的氧气浓度,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由此可知A为二氧化碳B为氧气。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进入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这个结构进行了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和能量。
(2)当呼吸肌处于舒张状态时,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气体A二氧化碳经肺排出。排泄有三条途径:二氧化碳的排出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同时也排出了少量水分;人体中除二氧化碳以外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出汗也是一种排泄方式,可排出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
(3)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所以甲细胞能运输B氧气,甲细胞的名称是红细胞。
(4)图中的食物成分若是淀粉,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经过程①形成C,其名称是葡萄糖,C物质通过过程②吸收进入血液,过程②的名称是吸收,所以人在饭后或大量食用糖后,血液中物质C葡萄糖的浓度会暂时升高,这时,胰岛分泌胰岛素的量增加,可以调节血糖,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
(5)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的口腔内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初步消化为麦芽糖,最终在小肠内在胰液肠液消化淀粉酶的作用下,被最终消化为C葡萄糖。人体内的C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血液后,通过体循环由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小肠吸收的C葡萄糖随血液循环被运送至下肢骨骼肌利用的途径是: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下肢骨骼肌,因此由经吸收后物质a随血液循环被运送至肺部利用,整个过程至少经过心脏2次。
(6)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若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说明是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发生了病变,通透性增大。
故答案为:(1)氧气;呼吸;(2)舒张;排泄;(3)运输氧气;(4)口腔;吸收;小肠;胰岛素;(5)右心房;两;(6)肾小球。
26.如图是心脏解剖图,据图回答:
(1)通过观察人的心脏模型,比较心房壁与心室壁的厚薄,能感觉到心室壁比心房壁 厚 ;
(2)由③输送出去的血通过血液循环中的 体 循环回到①;
(3)由④ 肺动脉 输送出去的 静脉 血,经过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回到⑤;
(4)医生给人测量血压时,所测的是 动脉 (填“动脉”或“静脉”)血压。
解:(1)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这是因为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
(2)由③主动脉输送出去的血通过血液循环中的体循环回到①右心房,如图;
(3)由④肺动脉输送出去的静脉血,经过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回到⑤左心房,如图;
(4)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一般所说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故答案为:(1)厚(2)体(3)肺动脉;静脉(4)动脉
27.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或器官)的血液流动情况示意图,B代表某结构或器官,A、C代表与其相连的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请据图回答:
(1)若B表示肺部毛细血管,则血管A的名称是  肺动脉 ,血管C中  氧气 (填二氧化碳或氧气)的含量明显高于血管A。
(2)若B为组织细胞,血管C比血管A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高 (填“低”或“高”)。
(3)若A血管血液中氧的含量高,营养物质含量低,C血管血液中氧的含量低,营养物质含量高,则B能代表的主要器官是  小肠 。
(4)若A代表静脉,C代表动脉,B代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则B的名称是  心脏 。
解:(1)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流方向是: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所以若B表示肺部毛细血管,则血管C的名称是肺静脉,血管A是肺动脉。由于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至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所以血管C中氧气的含量明显高于血管A,二氧化碳含量明显低于血管A。
(2)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叫做体循环。在体循环中,从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经过体循环,就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因此若血管B为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则血管C比血管A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而氧气含量低。
(3)小肠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营养物质通过小肠壁进入小肠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小肠属于体循环,因此B能代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则A血管是小肠动脉,血液中氧的含量高,营养物质含量低;C血管是小肠静脉,血液中氧的含量低,营养物质含量高。
(4)静脉是把身体各部分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即静脉→心脏,动脉是把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分的血管即心脏→动脉,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结合题干信息,可以判断B是心脏。
故答案为:(1)肺动脉;氧气;(2)高;(3)小肠;(4)心脏。
28.如图所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Ⅰ、Ⅱ所示的生理过程是 肺的通气 ,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后,在氧气的参与下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这一过程在细胞的 线粒体 内进行。
(2)当物质⑤分泌不足时,会表现出一些症状,可以通过 注射胰岛素制剂 进行治疗。
(3)肝脏分泌的⑦虽不含消化酶,但具有 乳化脂肪 的作用。
(4)若给病人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通过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是 A→C→B→D (填序号)。
(5)由①到②血液成分中,显著减少的物质是 尿素等含氮废物 ;完成Ⅲ这一生理活动的意义是 排出体内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
解:(1)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图中Ⅰ、Ⅱ所示的生理过程即是肺的通气;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有机物(储存能量)+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后,在氧气的参与下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
(2)从图示可以看出,⑤是散布于胰腺中的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人会患糖尿病,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3)从图示可以看出,⑦是肝脏分泌的胆汁,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4)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如图所示:因此给病人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通过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是A→C→B→D。
(5)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①是肾动脉、②是肾静脉,因此由①到②血液成分中,显著减少的物质是尿素等含氮废物;Ⅲ表示的生理活动是排尿,排尿的意义是:排出体内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故答案为:(1)肺的通气;线粒体;(2)注射胰岛素制剂;(3)乳化脂肪;(4)A→C→B→D;
(5)尿素等含氮废物;排出体内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9.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检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分析回答:
(1)若按图示进行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B→D→C→A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操作D中,在1号试管和2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清水和唾液,目的是起  对照 作用。
(3)操作C中,烧杯内水温应控制在  37℃ 左右。
(4)操作A中,用滴管加人试管内的液体是  碘液 ,其中不变蓝的是  2 号试管,原因  淀粉被分解了 。
(5)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
(6)唾液是  唾液腺 分泌的消化液。
解:(1)正确实验步骤:1、向1、2号试管中各注入2mL浆糊,2、向1号试管、2号试管中各加入2ml清水和唾液,3、对实验装置进行恒温水浴,4、向1、2号试管中各滴加两滴碘液,观察现象。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D→C→A。
(2)D表示向1号试管、2号试管中各加入2mL清水和唾液。目的是形成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3)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人体内酶的活性最高,这说明在37℃左右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因此实验过程中应将装置放在37℃的水中进行水浴,保证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4)为了观察是否还存在淀粉,应滴加碘液染色;2号试管内加入2mL唾液的话,1号试管内加入等量的清水,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2号试管中的颜色不变色,原因是淀粉被分解掉了。
(5)比较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6)口腔中含有的消化液是唾液腺分泌的唾液。
故答案为:(1)B→D→C→A。
(2)对照。
(3)37℃。
(4)碘液;2;淀粉被分解了。
(5)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6)唾液腺。
30.馒头放在嘴里为什么越嚼越甜?某兴趣小组对这个问题展开实验探究。以下是该兴趣小组记录的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标号为A和B。
②将大小相同的两块馒头切碎,并放入两试管中。
③A试管加入2mL清水;B试管加入____。
④将两试管加入恒温水浴锅中。
⑤10分钟后,向两试管中滴入等量碘液,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1)若将步骤③补充完整应填写内容是  2mL唾液 。
(2)步骤④中为了模拟口腔温度应将恒温水浴锅温度设置为  37 ℃。目的是和人体内的温度一致维持唾液淀粉酶的最高活性。
(3)通过实验结果可知,淀粉在口腔中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为麦芽糖。如图是三大物质被消化示意图,由此可以判断图中  甲 曲线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
(4)通过课堂的进一步学习可知,淀粉最终在  D (填字母)中被消化成为  葡萄糖 。
解:(1)从题干中看出①、A、B试管唯一不同的量是唾液,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B试管加入2mL唾液。
(2)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在该温度下,消化酶的活性最高,因此将实验装置置于37℃温度环境下是为了模拟人体内的口腔温度。
(3)(4)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的部位分别是口腔、胃、小肠。所以,乙表示淀粉,丙表示蛋白质,甲表示脂肪。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所以,A代表口腔,B代表咽和食道,C代表胃,D代表小肠,E代表大肠。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所以,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甲曲线是淀粉的消化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它主要是在D小肠中被消化的,最终被写话为葡萄糖。
故答案为:(1)2mL唾液
(2)37
(3)甲
(4)D;葡萄糖
四.解答题(共8小题)
31.如图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心脏的四个腔中,A是  左心房 ,D是  右心室 。
(2)在心脏结构的A与B之间、C与D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叫  房室瓣(或瓣膜) 。
(3)在人体的血液循环中,肺循环的起始部位是  D (填字母),终止部位是  A (填字母)。
(4)与B连接的血管名称是  主动脉 ,里面流的是  动脉 血。
(5)给病人打青霉素,青霉素随着血液最先到达心脏的  C (填字母)
解:(1)由图可知,在心脏的四个腔中,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
(2)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在心脏结构的A与B之间、C与D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房室瓣。
(3)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肺循环的起始部位是D右心室,终止部位是A左心房。
(4)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据(3)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图示可见:主动脉内流动脉血。
(5)由(3)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图示可知:给病人打青霉素,青霉素随着血液最先到达心脏的C右心房。
故答案为:(1)左心房;右心室。
(2)房室瓣(或瓣膜)。
(3)D;A。
(4)主动脉;动脉。
(5)C。
32.看图并且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人在呼吸时  胸廓和膈肌 的变化。
(2)图1表示呼吸过程中的  吸气 状态(呼气;吸气),此时,膈肌处于  收缩 状态(收缩;舒张),膈顶  下降 胸廓上下径  增大 (增大;减小),使胸腔和肺的容积  扩大 (扩大;缩小),肺内气压  下降 ,外界空气  进入肺 。
(3)图2表示呼吸过程中的  呼气 状态(呼气;吸气),此时,膈肌处于  舒张 状态(收缩;舒张),胸廓的容积  缩小 (扩大;缩小),肺内气压  升高 ,肺内气体  排到体外 。
解:(1)如图表示人在呼吸时胸廓和膈肌的变化。
(2)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3)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故答案为:
(1)胸廓和膈肌
(2)吸气;收缩;下降;增大;扩大;下降;进入肺
(3)呼气;舒张;缩小;升高;排到体外
33.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涂片视野一部分。
(1)视野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 A ],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是[ C ]。
(2)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作用的是[ C ];有输送氧和部分二氧化碳作用的是[ A ]。
(3)患急性炎症时数目增多的是[ B ]
(4)A和B在结构上的区别是  A无细胞核,B有细胞核 。
(5)血液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血液中[ A ]中的 血红蛋白 呈红色。
(6)血液属于人体的哪一种组织? B 。
A上皮组织
B.结缔组织
C.肌肉组织
D.神经组织
解:(1)(2)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A红细胞,红细胞是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因此,A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此外还能运输部分二氧化碳。C血小板,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3)B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能够吞噬病菌防御疾病。患急性炎症时数目增多的是B白细胞,可以吞噬发炎部位的病菌。
(4)A是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B是白细胞,白细胞具有细胞核。
(5)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所以人体血液之所以是红色是因为红细胞里的血红蛋白所致。
(6)结缔组织种类很多,细胞间质发达,分布广泛,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故答案为:(1)A;C。
(2)C;A。
(3)B。
(4)A无细胞核,B有细胞核。
(5)A;血红蛋白。
(6)B。
34.红心火龙果含有大量的甜菜红素,有同学发现在大量食用红心火龙果后,尿液和粪便都会呈现红色。如图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心火龙果含有大量的甜菜红素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液泡 ,从粪便呈现红色可以推测甜菜红素在人体消化道中  不易 (填“易”与“不易”)被分解。
(2)到达肾脏的甜菜红素也会被人体排出。每个肾脏中大约有100万个  肾单位 ,是形成尿液的结构单位。甜菜红素可以通过图中的[②] 肾小球 和  肾小囊 内壁的过滤作用成为 原尿 中的成分,在流经③时,甜菜红素大部分  不能 (填“能”与“不能”)被③重吸收导致尿液呈现红色。
(3)在正常人体肾脏中,①中液体流经近肾小管时,某物质的含量在不断降低,最终接近为零,该物质是  葡萄糖 。
解:(1)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有液泡,液泡内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有多种有味道的物质及营养物质、色素等,甜菜红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对人体无害,它主要存在于红心火龙果细胞中的液泡内。红心火龙果含有大量的甜菜红素,甜菜红素在人体消化道中不易被分解,大部分作为食物残渣,通过肛门排出体外。另一部分在小肠绒毛被吸收,继而随血液运往到全身各处。
(2)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到达肾脏的甜菜红素也会被人体排出。每个肾脏中大约有100万个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结构单位。甜菜红素可以通过图中的[②]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进入肾小囊腔中,成为原尿中的成分,流经肾小管时,不能被重吸收进入血液,而随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最终经尿道排出体外。
(3)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流经近肾小管时某物质的含量在不断降低,最终接近为零,该物质是葡萄糖,说明该物质在此处进行了重吸收。
故答案为:
(1)液泡;不易。
(2)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原尿;不能。
(3)葡萄糖。
35.如图图一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二是肺泡内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的曲线BC段表示的是  呼气 (填“吸气”或“呼气”),此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  舒张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2)图二中,过程c与d是通过气体  扩散 实现的,由过程c进入肺泡中的气体是  二氧化碳 (填“氧气”或“二氧化碳”),此气体由血液进入肺泡至少经过  两 层细胞。
(3)血液由血管甲经肺泡流入血管丙,血液变成了含  氧 丰富的  动脉 血。
解:(1)曲线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缩小,此时与呼吸有关的肌肉舒张。
(2)图二中,过程c与d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由过程c进入肺泡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d进入血液中的气体是氧气,c气体由血液进入肺泡至少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两层细胞。
(3)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与血红蛋白结合,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所以血液由血管甲经肺泡流入血管丙,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故答案为:
(1)呼气;舒张
(2)扩散;二氧化碳;两
(3)氧;动脉
36.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心脏各腔。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①和②之间、③和④之间都有瓣膜,其作用是  防止血液倒流 ,保证血液在心脏只能从心房→ 心室 →动脉。
(2)与[②] 左心室 相连的血管名称是  主动脉 。与血管F相比,血管E中的尿素浓度较  少 。与血管A相比,血管B中的氧气浓度较  高 。
(3)某人患急性肾炎,静脉注射青霉素后,在心脏中最先发现药物的是图中标号[ ③ ],其内血液是  静脉 血。若红细胞偏少,说明他还患有  贫血 ,平时多吃含  铁和蛋白质丰富 的食物。
(4)血液流经小肠后营养物质含量  增加 ,因为小肠具有的结构特点有: 小肠很长,其内有皱襞和小肠绒毛,绒毛上有毛细血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写出1条即可)
解:(1)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具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具有动脉瓣,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2)②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E是肾静脉,F是肾动脉,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等废物的含量减少,即与血管F相比,血管E中的尿素浓度较少。A是肺动脉、B是肺静脉,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丰富的动脉血;即与血管A相比,血管B中的氧气浓度较高。
(3)静脉注射药物后,药物沿腔静脉先流入③右心房→肺动脉(A)→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B)→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C、F)→肾脏。所以某人患急性肾炎,静脉注射青霉素后,在心脏中最先发现药物的是图中标号③右心房所示的结构,右心房内血液是静脉血。若红细胞偏少,说明他还患有贫血,平时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4)小肠很长,其内有皱襞和小肠绒毛,绒毛上有毛细血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大大增加了吸收的面积,利于吸收。小肠内有肠腺,能分泌肠液,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也流入小肠,能消化食物,因此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血液流经小肠后营养物质含量增加。
故答案为:
(1)防止血液倒流;心室。
(2)左心室;主动脉;少;高。
(3)③;静脉;贫血;铁和蛋白质丰富。
(4)增加;小肠很长,其内有皱襞和小肠绒毛,绒毛上有毛细血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1条合理即可)。
37.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图是人体进行消化吸收、呼吸、循环、排泄等生理活动的部分过程示意图,A~C表示系统,a~e表示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A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肺 ,血液流经后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可用图中[ ① ]表示氧气:氧气随血液首先到达心脏的  左心房 ,再经体循环,将氧气通过全身  毛细 血管最终供给组织细胞利用,该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结构特点是  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细只容红细胞单行通过 。
(2)甲图中,B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肾脏 ,它就像“过滤器”,当血液流经时,可以将废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过滤”的过程主要包括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和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等过程,分别由乙图中[ c ]和[ e ]完成。
(3)人一昼夜形成的原尿大约150L,排尿量大约为1.5L,原尿与尿液的量不等。其是  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 。
(4)若某人尿液中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则可能是乙图中的[ c ]出现病变。
解:(1)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呼吸过程中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肺泡里的氧气经肺泡里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由肺动脉流回左心房、左心室,再经体循环被送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最终供组织细胞利用。毛细血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是: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细只容红细胞单行通过。甲图中,A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血液流经后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可用图中①表示氧气:氧气随血液首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再经体循环,将氧气通过全身毛细血管最终供给组织细胞利用,该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结构特点是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细只容红细胞单行通过。
(2)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等过程。甲图中,B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它就像“过滤器”,当血液流经时,可以将废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过滤”的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等过程,分别由乙图中c肾小球和e肾小管来完成。
(3)人一昼夜形成的原尿大约150L,排尿量大约为1.5L,原尿与尿液的量不等。其是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
(4)若某人尿液中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可能是乙图中的c肾小球出现病变,是其通透性增强,使原本不能经滤过作用进入原尿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被重吸收,所以就经尿液排出。
故答案为:(1)肺;①;左心房;毛细;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细只容红细胞单行通过
(2)肾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c;e
(3)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
(4)c
38.如图1表示人体部分代谢(呼吸、消化、泌尿、循环)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关系图,图中字母A、B、C、D表示心脏四个腔,①~⑥表示相关血管,a、b、c、d表示相关物质,1~3表示构成肾单位的相关结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物质a是  二氧化碳 ,物质a、b进出肺的过程,是通过  呼吸运动 实现的。若c表示的是水,除了在小肠处能吸收以外,消化道中还有  胃和大肠 也能吸收。小肠处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依次经过心脏的哪些腔及连通的血管  ②→A→C→① (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排出肺的。
(2)若图2曲线表示人平静呼吸时肺容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则图1中b物质进入肺泡的时间在图2中为  ac 段,此时膈肌处于  收缩 状态。
(3)图1小肠处吸收的物质c中,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是  葡萄糖 ,而正常人尿液中没有这种物质,这与肾单位中发生的  肾小管的重吸收 作用有关。
(4)图1里①~⑥表示的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有  ⑤⑥ (填数字)。血管③肾静脉与血管⑤内的物质成分相比,明显减少的物质有  氧气、尿素 (填两种)。
(5)当图1中结构D收缩时,A与C之间的瓣膜的状态  关闭 (选填关闭或张开)。
解:(1)a为肺泡中排出的气体,所以,a应为二氧化碳。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人体消化道中胃吸收水和酒精、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大肠吸收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所以,水除了在小肠处能吸收以外,消化道中还有胃和大肠也能吸收。小肠处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的是体循环,经过心脏再经肺循环排出体外。所以,小肠处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途径是:肠静脉→②上、下腔静脉→A右心房→C右心室→①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后,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通过a呼气排出体外。
(2)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所以,若图2曲线表示人平静呼吸时肺容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则图1中b物质进入肺泡(吸气过程)的时间在图2中为ac段(ac段肺容积增大,是吸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
(3)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图1小肠处吸收的营养物质c中,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是葡萄糖。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正常人尿液中没有葡萄糖这种物质,这与肾单位中发生的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有关。
(4)动脉血和静脉血主要根据血液中含氧量的多少来区分,当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时,血液中含氧量高,呈鲜红色,此时的血叫动脉血;当血红蛋白与氧气分离后,血液中含氧量低,呈暗红色,此时的血叫静脉血。图1中,①—⑥里表示的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有⑤肾动脉,⑥肺静脉。血液流经肾脏后,形成尿液,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尿液含有水、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血管③肾静脉与血管⑤肾动脉内的物质成分相比,明显减少的物质有氧气,营养物质和尿素等代谢废物。
(5)当图1中结构D左心室收缩时,血液由心室压入动脉,为了防止血液倒流,A与C之间的房室瓣关闭。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呼吸运动;胃和大肠;②→A→C→①。
(2)ac;收缩。
(3)葡萄糖;肾小管的重吸收。
(4)⑤⑥;氧气、尿素。
(5)关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