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十四、第三章综合练习B卷
一、单选题
1.蜘蛛结网是先天性行为,决定这种行为出现的因素是( )
A.环境 B.学习 C.生活经验 D.遗传物质
2.小明和小强一起做膝跳反射实验,小明坐在凳子上,让一条腿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小强用小橡皮锤快速地叩击小明上面那条腿的膝盖下方的韧带。图中的②是( )
A.传入神经 B.传出神经 C.感受器 D.效应器
3.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包括( )
A.脑和脊髓 B.脑和脑神经
C.脑神经和脊神经 D.脊髓和脊神经
4.如图是一种最新发明的无痛智能贴片,该贴片针对糖尿病人设计,能实时检测糖尿病人的血糖浓度,并根据检测结果按需注射适量的药液治疗。该贴片注射的药物是( )
A.维生素 B.胰岛素
C.葡萄糖液 D.含多种无机盐的营养液
5.下列生命现象与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生命现象 原因分析
A 糖尿病 胰岛素分泌过多
B 尿液中有血细胞 肾小球病变
C 向光性 生长素在向光一侧分布多
D 呆小症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A.A B.B C.C D.D
6.小明到教室时发现老师在讲台上,喊了一声:“报告!”听到老师“进来”的口令后走进了教室。该过程运用到的神经中枢有( )
①视觉中枢 ②听觉中枢 ③躯体运动中枢
④语言中枢 ⑤躯体感觉中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7.如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下列哪一项可以写在阴影部分( )
A.生来就有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有利于生存与繁殖 D.能伴随动物一生
8.早春二月,我们会常吃大蒜以预防流感。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是因为( )
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C.嗅觉细胞接受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D.不同的人嗅觉灵敏程度差异很大
9.如图为小明骑自行车及他的中枢神经系统构造示意图。有关小明骑自行车时神经系统工作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行车的前进与停止由 1 判断 B.呼吸频率的快慢由 2 调节
C.身体的平衡由 3 来维持 D.脚踩踏板的速度由 4 来决定
10.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以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 )
A.促进叶片衰老
B.延缓叶片变黄
C.在成熟的叶肉细胞中合成
D.独立调节叶绿素降解的生理过程
11.当我们在电脑键盘上输入一系列指令后,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PU)对所输入的指令进行运算和处理,并把处理结果在屏幕上显示,对此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
A.人的手相当于CPU,都是接受信息的器官
B.人的脑相当于CPU,都是处理信息的器官
C.人的眼相当于屏幕,都是传导信息的器官
D.人的脊髓相当于键盘,都是接受信息的器官
12.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的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功能
B.神经元由树突和轴突构成,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大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结构部分,是呼吸和心血管运动的控制中心
D.反射的结构基础包括感受器、脑神经、神经中枢、脊神经和效应器五个环节
13.著名物理学家霍金21岁时患上脊髓侧索硬化症,也称运动神经元病。主要表现为全身瘫痪,不能言语,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如图为反射弧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可以接受神经冲动,作出反应
B.神经系统由脊髓和它所发出的神经组成
C.简单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③的位置
D.若④受损伤,刺激①后没有感觉也不能运动
二、填空题
14.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叫 。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 、 、 、 和 五部分。
15.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 行为和 行为。前者是由 所决定的,后者是动物在 成长过程中,通过 和 而获得的行为。
16.“发热、乏力、干咳”是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状,为了防控新冠肺炎,对进出村镇、小区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发现有体温异常者必须立刻上报。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T—E—N—F—A途径表示 过程(填“激素调节”或“神经调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中。
(2)某新冠肺炎患者的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若A、C分别表示产生和散失的热量,则这24h内A 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甲、乙两图表示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管的舒缩情况。其中表示外界气温较低时血管情况的是 图,此时散热方式为 。
17.胰岛素 是由 分泌的,生长激素是由 分泌的.
18.动物的行为非常有趣,实验人员在刚孵化出的小鸭〔它们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周围放置一个大气球,经过若干天,发现小鸭会模仿和跟随飘荡的气球,而不会去模仿和跟随它们自己的母亲。小鸭的这种行为属 (选填“先天性”或“后天学习”)行为。由此可以得出怎样的假设? 。为了验证假设,可以进行如下实验:刚孵出的小鸭一睁开眼睛,你立即出现在它的面前经过一段时间后,小鸭会模仿和跟随在你的后面吗? (选填“会”或“不会”)。
19.生物体都能对坏境的刺激作出反应:
(1)如图一所示为一盆植物横放后,植物的茎向上弯曲生长,茎向上弯曲生长与 分布不均匀有关。
(2)经常有许多运动爱好者在岱山文化广场上进行健身运动。若图二中的乙表示安静时皮肤血管口径,那么图二中 可表示这些人在大汗淋漓状态下的皮肤血管口径大小。
20.某病人肢体震颤,不能完成食指迅速而准确地指鼻尖动作,他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三、实验探究题
21.农民伯伯播种时,从来不需要考虑种子的朝向,小明对此很好奇,植物根的生长方向是否与播种时种子胚根的朝向有关?为此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把4粒同样大小、同样饱满浸泡过的玉米种子摆放在培养皿的底盖里(如图乙),在玉米粒间的空隙处填上普通棉花团,让棉花略高于玉米粒;
②剪一块比培养皿底盖稍大的吸水纸,完全浸湿,使之恰好能盖住玉米粒和棉花,将玉米粒固定在培养皿中;
③将培养皿侧立起来,用透明胶带纸将培养皿的两半封在一起。将培养皿侧立置于橡皮泥上,放在黑暗处;
④每天至少观察一次,当玉米粒开始萌发时,每天在固定时间观察,并绘出简图,表示出每颗玉米粒的根和芽生长的方向,共观察5天。
(1)将4粒种子朝向四个不同方向的目的是 。
(2)如图乙所示,种子D正常萌发后,其根的生长方向是 。
(3)经查资料,小明知道此实验中玉米芽与根的向性生长与 有关,与胚根朝向无关。
(4)老师看过小明的方案后,认为还可以改进,请你给小明提出一点改进意见: 。
22.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促进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实验材料为生长状况相同的杨树枝条,分成等量的六组插人到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清水中培养。实验分四次并在同一实验室内完成,每次实验直到枝条不再生根为止,计算每组枝条生出根的平均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生长素浓度 根数量 实验日期 2×10-1g/L 2×10-2g/L 2×10-3g/L 2×10-4g/L 2×10-5g/L 清水
5月26日 0 0 0 1 6 0
5月31日 0 0 0 2 11 0
6月5日 0 1 2 5 13 1
6月10日 0 2 5 6 16 1
(1)本实验中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 ;
(2)表中数据显示,用浓度为 的生长素培养,枝条生根最多;
(3)分析可知,生长素浓度过大时 (选填“有利于”或“不利于”)枝条的生根;
(4)有同学分析上表的数据后,得出一个结论“生长素浓度越低,促进生根的作用越明显”,你认为这个结论正确吗 ,理由是 。
23.马戏团的小猴,在驯养员发出指令后,会做出倒立、翻筋斗等复杂动作。这是条件反射的一个例子。条件反射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用鸡、哨子和米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一下吧。
(1)假设在一段时间内将给鸡喂米与吹哨的信号结合起来,鸡将形成对哨声刺激的反射。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一个狗建立条件反射的实例支持这一假设(上述事例除外)。 。
(2)将喂米与哨声结合时,是先给予哨声,还是先给予食物? 。
(3)将用于实验的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哨声刺激的是 组。
(4)训练完成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混养在一起,给予哨声刺激,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表现会怎样?
(5)在实验开始之前,哨声对于鸡来说属于 刺激,它与能够引发某种非条件反射的刺激多次结合,就会使鸡形成条件反射。
(6)通过上述过程所建立的反射,是在 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 的参与下形成的一种 性反射。
24.某海滨学校的一位生物教师在“学习强国”完成答题一项时,看到这样的内容:刚孵化出来的小比目鱼的眼睛生在两侧,在鱼体长到大约3cm长的时候,眼睛开始发生移位,一侧的眼睛向头的上方移动,渐渐地越过头的上缘移到另一侧,直到接近另一只眼睛时才停止。”专家分析,这种外形的不对称,是其在变态发育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缘故。为此该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外探究题:探究比目鱼的眼睛位置变化是否与甲状腺激素有关?
某同学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将三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甲、乙、丙,每天记录比目鱼生长发育的情况(如下表)。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步骤 甲缸 乙缸 丙缸
① 分别加入5000mL海水
② 分别加入同时期孵化出的小比目鱼1条
③ 每天分别加入等量鱼食,水温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④ 不加任何制剂 加入适量的甲状腺激素制剂 加入适量的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制剂
实验现象 鱼体长到3cm时眼睛开始发生移位 鱼体长到3cm时眼睛没有发生移位
(1)本实验设计中,有一处存在明显的缺陷,请你指出 。
(2)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缸。
(3)完善实验方案后,请你推测乙缸内的实验现象: 。
(4)在饲养正常的蝌蚪的水中放入甲状腺激素,可使蝌蚪提前变成很小的青蛙。结合这两个实验可以得出,甲状腺激素能够 。
25.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生长激素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
①选取若干只同品种、同性别和同日龄的健康未成年小鼠实施垂体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____。
③实验开始时和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体重,并记录。
④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请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
(2)对垂体进行切除手术是为了 。
(3)在“实验思路”②中,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预测实验结果(在以下坐标中用示意曲线表示注射后的体重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在曲线旁注明所注射物质的名称):
四、解答题
26.美国缅因州一渔民近日发现一只罕见的半透明蓝白色龙虾,宛如海中一颗闪耀的珍珠,如图所示。
(1)常见的龙虾是蓝紫色,新发现的龙虾是半透明蓝白色,出现不同性状的根本原因是由于 不同。
(2)小科的妈妈打算给小科做椒盐龙虾,在处理龙虾的时候不小心被龙虾的额剑刺到,小科的妈妈将出现的反应是 (填字母)。
A.先缩手,后感觉痛 B.先感觉到痛,后缩手 C.缩手同时感觉到痛
(3)小科的妈妈手上出血了,过了一段时间血液凝固,这是人体的 免疫(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27.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地震造成一定伤亡及财产损失。某次地震后,王某在废墟中被发现,一根木梁压在他的腰部,动弹不得,下肢有创伤,头部、面部未见明显外伤,神志清醒。救援人员搬走他身上的木梁,然后对其进行诊断、救治和护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医生用棉棒刺激王某的足底皮肤,王某的足立即缩回,说明他的脊髓反射功能正常,根据图甲所示,写出缩足反射的途径 (用数字和箭头表示)。
(2)医生在检查其脑部是否受伤时,要求其在闭眼状态下用食指触摸自己的鼻尖,他始终不能准确触摸,由此判断受伤部位是 。
(3)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后,王某的血糖浓度出现如图乙所示的变化,那么BC段变化的原因是 ,调节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
(4)当医生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谈及地震情景时,王某表现出恐惧、四肢颤抖和语无伦次等紧张现象,参与上述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
28.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制定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中枢。
【实验步骤】①取性别与年龄相同的、健康的、生理状况一致的数十只成年小白鼠,分成两组并标记为甲组、乙组。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组小白鼠的下丘脑,乙组小白鼠不作处理。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把甲组小白鼠置于10 ℃的环境中,乙组小白鼠置于30 ℃的环境中,其他条件都相同。
⑤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1)写出③的操作步骤: 。
(2)实验设计方案中有不妥之处,请提出并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若假设成立,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假设不成立,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如果实验安排在同一组小白鼠身上进行,你认为可行吗? 。如果可行,请提出你的设计方案;如果不可行,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解析部分
1.D
: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本能行为,蜘蛛结网是先天性行为,因此决定这种行为出现的因素是遗传物质.
故选:D.
2.A
①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②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围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③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④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A
:神经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即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故选:A.
4.B
由题意可知,该药物具有减低血糖浓度的作用,所以应该是胰岛素,B正确。
故答案为:B
5.B
A.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的作用,如分泌不足易得糖尿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被过滤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形成了尿液;尿液中出现红细胞、蛋白质、葡萄糖属于不正常现象,可能是由于肾小球发生病变导致其通透性增大,可能使部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原尿,B正确,符合题意;
C. 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多 ,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得呆小症,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小明到教室发现老师在讲台上需要视觉中枢参与,喊了一声“报告!”需要语言中枢参与,听到老师“进来”的口令运用了听觉中枢,走进教室则运用了躯体运动中枢。
故答案为:C
7.C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等;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如蚯蚓走迷宫等,但是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意义都是动物为了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有利于种族的延续,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B
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他的感受器长期受到这种刺激,产生冲动的能力随着刺激时间的增长导致减弱,嗅觉已经适应,故是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A
A.大脑皮层是人体神经调节的最高神经中枢,所以判断方向是由大脑皮层来完成的;故A正确;
B.呼吸的调节中枢位于3脑干中;故B错误;
C.身体的平衡由2小脑来维持;故C错误;
D.躯体的运动速度是由1大脑皮层来控制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0.B
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以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也就是延缓叶片变黄。
故答案为:B
11.B
根据上表中的知识可知,周围神经系统主要功能相当于导线(传输的功能)。
脊髓虽然具有调节的功能,但是这种调节是非条件反射,是低级的调节中枢,受到大脑的控制。所以只相当于辅处理器。
真正起到中央处理器功能的是大脑。
故答案为B。
12.A
A.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功能,对;B.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构成,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C.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结构部分,是呼吸和心血管运动的控制中心;D.反射的结构基础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环节;故选:A。
13.C
A、①是感受器,感受器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所发出的神经组成,B错误,不符合题意;
C、简单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正确,符合题意;
D、若④传出神经受损伤,刺激①感受器后,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经传入神经传给神经中枢,因而有感觉,但神经中枢的指令无法达到效应器,所以不能运动,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故答案为: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15.先天性;学习;遗传物质;后天;生活经验;学习
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学习行为是动物在后天成长过程中,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16.(1)神经调节;脑干
(2)等于
(3)乙;皮肤直接散热
(1) T—E—N—F—A途径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属于神经调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中;
(2)A是产热,C是散热,患者体温24小时内都处于39℃,说明其散热和产热量是相等的;即A=C;
(3)外界气温较低时,散热会减少,血管会收缩,即乙图符合;散热减少时,人体主要通过皮肤直接散热;
故答案为:(1)神经调节;脑干;(2)等于;(3)乙;皮肤直接散热。
17.胰岛;垂体
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
18.后天学习;小鸭会把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大)物体当成自己的母亲;会
题中小刚孵出的小鸭跟随飘荡的气球是一种印随行为,是小鸭出生后早期的学习方式,这种行为属后学学习行为;根据印随的概念可得出假设:小鸭会把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大)物体当成自己的母亲;刚孵出的小鸭一睁开眼睛,你立即出现在它的面前,小鸭会将你当作他的母亲并会模仿学习你的动作,所以会跟随在你后面。
故答案为:后天学习;小鸭会把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大)物体当成自己的母亲;会
19.(1)生长素
(2)丙
(1)由于B处生长素浓度较A处高,茎弯曲向上生长,因此这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有关。
(2)当人运动之后,大汗淋漓,皮肤血管舒张,散热量增加,因此丙可表示这些人在大汗淋漓状态下的皮肤血管口径大小。
故答案为:(1)生长素(2)丙
20.小脑
【分析】某病人肢体震颤,不能完成食指迅速而准确地指鼻尖动作,他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小脑。
21.(1)相互对照
(2)向下生长
(3)重力(地心引力)
(4)应进行多次实验,避免偶然性
(1)实验中将4粒种子朝向四个不同方向是为了相互对照,以探究植物根的生长方向是否与播种时种子胚根的朝向有关。
(2)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会顺着重力方向生长。因此图乙中种子D正常萌发后,其根会向下生长。
(3)植物幼苗的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都与重力有关,重力使得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分布不均,而与胚根朝向无关。
(4)该实验应进行多次实验,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故答案为:(1)相互对照;(2)向下生长;(3)重力(地心引力);(4)应进行多次实验,避免偶然性
22.(1)起对照作用
(2)2×10-5g/L
(3)不利于
(4)不正确;因为还没有用更低浓度的生长素进行实验
(1)本实验中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2)浓度最大为2×10-1克/升时每天每枝枝条生出根的平均数量均为0
当浓度为2×10-5 克/升时每天每枝枝条生出根的平均数量最多;
当生长素的浓度为0时,每天每枝枝条生出根的平均数量明显降低,
故得出的结论:适当的生长素有利于根生长,但是浓度过大的生长素反而会使枝条生出根的平均数量减小,不利于根生长。
(3)实验中生长素的最低浓度为2×10-5克/升,没有用浓度更低的生长素做实验,故得出结论“生长素浓度越低,促进生根的作用越明显”,这个结论不正确。
故答案为:(1)起对照作用(2)不利于(3)不正确没有用浓度更低的生长素做实验。
23.(1)马戏团的小狗算算术
(2)先给哨声
(3)实验
(4)答:实验组的鸡会对哨声刺激做出反应,而对照组的鸡不会。
(5)无关
(6)非条件反射;大脑皮层;后天
解:(1)在训练的调价下,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的例子很多,如狗的定点大小便;猴骑车;马戏团的小狗算算术等。
(2)将喂米与哨声结合时,应先给予哨声,再喂米;这样哨声与喂米多次结合后,鸡就会将哨声作为进食的信号。
(3)实验组是控制条件的一组,探究哨声是否能成为鸡进食的信号,给予哨声的一组就是实验组。
(4)待实验组的鸡对哨声建立条件反射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混养在一起,给予哨声刺激,实验组鸡听到哨声会做出取食反应,对照组鸡无反应。
(5)在实验开始之前,哨声对于鸡来说属于无关刺激,它与能够引发某种非条件反射的刺激多次结合,就会使鸡形成条件反射。
(6)通过上述过程所建立的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一种后天性反射。
故答案为:(1)猴骑车等;(2)先给哨声;(3)实验;。(4)实验组的鸡会对哨声刺激做出反应,而对照组的鸡不会;(5)无关;(6)非条件反射;大脑皮层;后天;
24.(1)只放一条鱼,实验有偶然性
(2)甲
(3)体长不到3厘米时,眼睛开始发生移位
(4)促进生长发育
(1)设计对照实验时应该控制单一变量进行实验,题目中的单一变量为甲状腺激素,其他条件均应相同;同时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防止偶然性,应加入多条小比目鱼进行实验;
(2)实验组是指认为改变其自然状态,即人为控制实验变量的组。对照组指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故甲缸为对照组,起对照作用;
(3)对比甲缸丙缸可知甲状腺激素对比目鱼眼睛位置变化有影响,故预测体长不到3厘米时,眼睛就开始发生移位;
(4)在饲养正常的蝌蚪的水中放入甲状腺激素,可使蝌蚪提前发育成青蛙,但体格较小,结合甲状腺激素对比目鱼眼睛位置变化的影响,可得出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的结论;
故答案为:(1)只放一条鱼,实验有偶然性 ;(2) 甲 ;(3) 体长不到3厘米时,眼睛开始发生移位 ;(4) 促进生长发育 。
25.(1)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2)避免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干扰实验
(3)等量的含生长激素的生理盐水和生理盐水
(4)
(1)该实验是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生长激素的功能而设计的。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2)实验中切除垂体的目的是避免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干扰实验.
(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②中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含生长激素的生理盐水和生理盐水。
(4)生长激素促进生物体的生长,注射后小鼠平均体重上升注入生理盐水的一组小鼠没有生长激素,难以长大,体重基本不变。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 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2) 避免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干扰实验 (3)等量的含生长激素的生理盐水和生理盐
水 (4)
26.(1)基因(或DNA)
(2)A
(3)非特异性
(1)新发现的龙虾是半透明蓝白色,是这种龙虾表现出的性状,是受这种龙虾的基因(DNA)控制的。所以出现不同性状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基因(或DNA)不同;
(2)因为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中脊髓,感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所以缩手反射应先于痛觉的形成,A选项正确。
故选A
(3) 小科的妈妈手上出血了,过了一段时间血液凝固 ,这是血细胞中血小板的作用,是生来就有的,所以是非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基因(或DNA) (2)A (3)非特异性
27.(1)5→4→3→2→1
(2)小脑
(3)胰岛分泌胰岛素
(4)大脑皮层
(1)图示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在图中5为感受器,4为传入神经,3为神经中枢,2为传出中枢,1为效应器;所以完成该反射的途径为:5感受器→4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2传出神经→1效应器。
(2)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因此因车祸受伤的病人,闭眼时手指不能准确地指正自己地鼻尖,是小脑受伤的缘故。
(3) 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后,王某体内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多,从而使血糖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
(4) 当医生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谈及地震情景时,王某表现出恐惧、四肢颤抖和语无伦次等紧张现象,这种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和语言中枢参与,属于条件反射。
故答案为:(1)5→4→3→2→1 (2)小脑; (3)胰岛分泌胰岛素 (4)大脑皮层
28.(1)先测定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温并记录
(2)甲、乙两组小白鼠应置于相同的较低温度(比如10 ℃)的环境中
(3)甲组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组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甲、乙两组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
(4)可行;先做不破坏下丘脑的实验,再做破坏下丘脑的实验进行自身前后对照。
(1)该实验是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根据步骤①②,步骤③应为测定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温并记录,以便于在之后的实验中掌握小白鼠体温先后变化情况。
(2)该实验为对照试验,对照试验变量应唯一。根据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唯一的变量应为有无下丘脑,两组小白鼠所处的其他条件应一样,所以甲、乙两组小白鼠应置于相同的较低温度的环境中。
(3)若假设成立,下丘脑就是调节体温的中枢,那么下丘脑被破坏的甲组小白鼠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明显改变,下丘脑完好的乙组小白鼠体温则保持相对恒定,不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若假设不成立,下丘脑不是调节体温的中枢,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温都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即保持相对恒定。
(4)该实验可安排在同一组小白鼠身上进行。先测定小白鼠的体温并记录,然后破坏其下丘脑,并测定其体温记录,进行自身前后对照。
故答案为:(1)先测定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温并记录;(2)甲、乙两组小白鼠应置于相同的较低温度(比如10℃)的环境中;(3)甲组鼠体温会发生明显改变,乙组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甲、乙两组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4)可行;先做 不破坏下丘脑的实验,再做破坏下丘脑的实验进行自身前后对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