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欧盟
美国
日本
温故知新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缔造者
建立苏联
苏联模式的缔造者
列 宁
斯大林
指出下面图片人物是谁?
他们对苏联的贡献是什么?
导入新课
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
在2012年普京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他引用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宣布解体。苏联是如何从国际舞台上消失的?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它解体的?这对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呢?
1. 了解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2. 知道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苏联的改革
3. 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4.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知识目标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一、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1.由一国到多国
(1)东欧:
民主德国、南斯拉夫、波兰等
(2)亚洲:
中国、朝鲜、越南等
(3)拉美:
古巴
讲授新课
①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②柬埔寨人民共和国
⑤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
④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⑥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
⑦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
⑨刚果人民共和国
⑩安哥拉人民共和国
③索马里民主共和国
⑧贝宁人民共和国
20世纪世界各地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自认社会主义:
葡萄牙共和国
印度共和国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圭亚那合作共和国
尼加拉瓜共和国
红旗插遍全球
一、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2、经互会(经济互助委员会)
(2)时间:
1949年
(3)国家:
苏联+东欧七国
经互会
马歇尔计划
(4)目的:
适应冷战需要,应对马歇尔计划。
莫洛托夫
(1)背景:
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材料:经互会成立初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比较正常,经济发展较快。1951~1983年,经互会国家的国民收入增长了7.6倍。经互会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0%左右,国民收入占世界的25%,工业生产占世界的33%。其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已成为当时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
经互会的经济体制实际上是苏联经济模式的扩大,在苏联的控制之下,其它各成员国的经济不能独立自主的发展,而同苏联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加强了苏联对其他成员国的经济控制,削弱了其社会主义成员国的经济独立性。
(5)作用:
①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
②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合作探究
一、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3、中苏友好同盟
(1)1949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建交
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一、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2、中苏友好同盟
(2)1950年 中苏缔结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社会主义阵营
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49年12月21日,毛泽东访问苏联时,在莫斯科出席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大会。
(3)中苏建交与合作的作用:
对苏联: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有利于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团结。
对世界:对反击美国的冷战攻势起来积极作用,
对中国: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有利于恢复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参加斯大林追悼会的人们
——他接手的是一个犁耕手种的、落后的俄国,而留下的却是装备有原子武器的苏联!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突患脑溢血逝世,终年74岁
留下了世界一流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
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1、斯大林逝世
材料一 苏联的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1926--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只有1.5%
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第二个核大国之时,每年皮鞋产量仅163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材料二 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
①苏联的经济发展不协调 ,重视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
②苏联模式的弊端,严重阻碍了苏联社会的发展。(主要原因)
2、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 -1964年 )
(1)背景: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2、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
(2)措施:
①政治上: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1956年,苏共二十大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我们想塑造一个上帝,结果却塑造出一个恶魔”。
—阿里斯托夫 苏共二十大闭幕讲话
乱
②经济上:
发动垦荒运动;
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
农
业
依然是计划经济
(3)结果: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改革重点:农业
1964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体制未变,小修小补无济于事
黑白相间的墓碑
毁誉参半的一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尼克松
失败原因
⒈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的小修小补
⒉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⒊赫鲁晓夫的主观主义和急躁冒进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3、勃烈日涅夫改革(1964年)
改革重点:重工业
①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勃列日涅夫
(2)措施:
1964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
(1)背景:
这个时期的改革主要是减少中央的指令性计划指标,改革管理体制、改进管理方法和扩大企业自主权,强调利润对企业领导和工人的物质刺激作用......
——勃烈日涅夫时期在苏联史上的定位
僵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3、勃烈日涅夫改革(1964年)
(1)措施:
(2)结果:
苏联重工业发达,但轻工业农业落后,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
改革重点:重工业
②军事上: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科技进步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项目 年份 美国 苏联
洲际导弹 1968 1054 858
1978 1054 1400
潜射导弹 1968 656 121
1978 656 1015
战略轰炸机 1968 545 155
1978 432 135
核弹头 1968 4300 1300
1978 11000 4500
现役武装部队 1968 350 340
1978 210 440
坦克 1968 8500 32400
1978 10500 50000
战术飞机 1968 5100 4000
1978 4500 4600
当时,苏联的国家领导层平均年龄过大,也是造成苏联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1981年,苏共政治局的14位委员中,70岁以上的有8位,最小的73岁,最大的83岁。勃列日涅夫晚年疾病缠身,思想僵化,爱慕虚荣,集党、政、军最高领导权于一身。他不仅是苏军元帅,而且是7次列宁勋章、3次苏联英雄金质奖章获得者。其他领导人投其所好,歌功颂德,阿谀奉承。整个国家缺乏活力,各部门普遍纪律松弛,欺上瞒下,酗酒成风,惰性十足。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被目本超过。
相关史事
军备上赶上美国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过度重视军事工业(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严重失调
苏联经济发展失衡
跛脚的巨人
凡到过苏联的人会看到这样的场面:一边是高耸的烟筒,军工联合体遍布全国,另一边则是商店里空空的货物;一边是广袤无际的肥沃土地,另一边则是人们排着长队在食品店抢购食物;一边是加加林早在1965年就幸运地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飞向太空,另一边则是直到苏联解体前,她的人民喜欢的羽绒服、牛仔裤、旅游鞋之类的物品,要靠中苏两国大大小小的“倒爷”们才能得到,甚至连孩子们喜欢的泡泡糖和自动铅笔也没有一家工厂能够提供。
——王长江等《世界执政党兴衰史鉴》
拓展资料
安德罗波夫(1982年11月12日-1984年2月9日)
契尔年科1984年2月9日-1985年3月10日
1985年3月11日,苏共中央非常全会选举54岁的戈尔巴乔夫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4、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
(1)背景:
①经济上:1985年 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效果不佳;
改革重点:前期-经济
后期-政治体制
戈尔巴乔夫
(2)措施: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经济政策主要围绕计划与市场孰轻孰重的博弈,前期,戈尔巴乔夫仍然延续着斯大林体制的路线,采取以计划为主的经济模式,而在后期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措施放开市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得太晚了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4、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
(2)措施:
②政治上: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改革重点:前期-经济
后期-政治体制
1990年3月,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规定苏共不再有法定的领导地位。
1990年7月苏共28大以后,苏联正式宣布实行多党制。原因是戈尔巴乔夫大力提倡意见多元化、政治多元化......
垮
①人们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
②各加盟共和国分离趋势加剧。
(3)结果: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苏联社会危机加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引起了人们思想混乱
②苏联的国民经济开始大滑坡
③苏共领导地位丧失,党内斗争日趋尖锐和公开化
④民族矛盾爆发,分离活动加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合作探究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时间
措施
重心
结果
评价/影响
①政治: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②经济: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经济改革,尤其是农业
1953年-1964年
①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②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失败
经济改革,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
1964年开始
揭开了苏联社会改革的序幕,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弊端。
失败
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反而使体制进一步僵化;国民经济呈现畸形发展状态。
1985年开始
①经济: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
②政治: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先经济改革、 后政治改革
失败
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失去控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 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启示1: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启示2: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读史明智
苏 联
波 兰
罗马尼亚
匈牙利
保加利亚
民德
南斯拉夫
大西洋
捷克斯洛伐克
阿尔巴尼亚
“东欧” ,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这些国家在二战后都按照苏联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与苏联结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成员 。
名词解释
1.东欧剧变
(1)时间:
[1]内因:①照搬苏联模式;
②经济发展缓慢;
③民主法治不完善。
[2]外因:①西方推行“和平演变”;
②受戈尔巴乔夫改革影响
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在中国的实施表现有哪些?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2)原因:
80年代
指用非暴力的方式促使对方国家制度发生变化,是冷战时期,由美国国会议员杜勒斯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
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
推倒柏林墙
德国签订统一条约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3)表现:
[1]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导致东欧革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
[2]经济上,实行私有化的市场经济。
(4)实质:(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1.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末)
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阿尔巴尼亚东欧剧变①波兰②民主德国③罗马尼亚④匈牙利⑤捷克斯洛伐克⑥保加利亚⑦阿尔巴尼亚⑧南斯拉夫德国统一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东欧剧变:罗马尼亚
东欧剧变:波兰
1989年12月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发生暴动
1989年布拉格街头爆发的大规模群众游行
原名 新名 时间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匈牙利共和国 1989.10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罗马尼亚 1989.12
波兰人民共和国 波兰共和国 1989.12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 1990.4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1990.10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保加利亚共和国 1990.11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1991.4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1992.4
东欧国家更名简表
八一九事件
首任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
末代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
名词解释
1991年8月19日,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试图挽救苏联,但最终失败。戈尔巴乔夫辞职,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影响:"八一九事件”失败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2、苏联解体
819事件
戈辞职
叶利钦
控制全局
1991年年底
苏联解体
1991年8月19日,副总统亚纳耶夫(中)宣布正在休假的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不能履行职责,由他本人代行总统权力。
叶利钦在“八一九”事件期间向市民发表演说
①.过程:
从苏联到独联体,无可奈何花落去
②解体含义:
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
③解体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1991年12月21日,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初步解体。
2.苏联的解体
标志着冷战(1947-1991)的结束和两极格局(1955-1991)的终结,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④影响:
15个加盟共和国独立
都放弃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多角度概括苏联解体的影响:
苏联:
分成了一系列独立的国家, 俄罗斯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位置,继承了苏联的主体部分。
美国:
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
世界:
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导致原来掩盖的矛盾特别是地区冲突的民族矛盾凸显。
欧洲:
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扩大创造了条件。
社会主义运动:
社会主义运动受到重大挫折。
综合分析
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家由一个国家主宰他国命运和左右世界形式的局面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所以多极化成为当代世界发展的趋势。一种趋势动态发展过程没有定型成新格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称霸单极一超多强局面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欧盟拓展知识材料一:这些事情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摘自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题时的谈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你认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2、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推动。
(根本原因)
(外部原因)
(直接原因)
合作探究
⒈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坚持依法治国,健全民主与法治;
4.加强执政党建设,坚持中共的领导。
⒈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严重挫折,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非社会主义自身的失败。
⒉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必然充满着艰巨、复杂和曲折。
启示: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和认识?
道路自信
发展经济
依法治国
坚持中共领导
合作探究
认识: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八一九事件
苏联解体
苏联的发
展与改革
东欧剧变与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力
量的壮大
东欧剧变
① 增多,由一国发展为多国。
②1949年,
③1950年,中苏缔结
经互会成立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社会主义国家
——直接导致解体
—— 社会主义运动受挫
——冲击苏联模式
——体制更加僵化
本课小结
(2022·广东荔湾·九年级期末)下图反映了1961-1985年苏联消费品工业投资在国民经济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情几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苏联
A.人民生活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 B.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C.国家经济实力受到了严重削弱 D.产业结构变化明显
真题练一练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从1961到1985年,苏联消费品工业投资在国民经济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仅占百分之四左右,这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为苏联最终解体的原因之一,A项正确;材料只是说,苏联的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发展滞后,不是说国民经济、国家经济实力、 产业结构,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真题练一练
(2022·河南·镇平县侯集镇第一初级中学九年级期末)《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中说,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有200万党员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无产阶级政权;有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苏联共产党“自己打败自己”导致的后果是
A.新经济政策被终止 B.苏联模式被各国借鉴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束 D.两极格局瓦解
【答案】D
【详解】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由材料中“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自己打败了自己”指的是斯大林模式导致苏联的解体,1991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导致了苏联走向解体,两极格局瓦解,D项正确;新经济政策被终止是在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之后,排除A项;题干体现不出苏联模式被各国借鉴,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束是在新经济政策实施后,排除C项。故选D项。
真题练一练
(2022·全国·九年级课前预习)俄罗斯总理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
A.综合国力不强 B.忽视科技文化的发展
C.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经济困难 D.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过去的苏联”指的是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僵化的体制使社会经济发展、个人生活等都被纳入“计划”之中,造成了苏联社会缺乏活力,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D项正确;苏联经过工业化,工业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不可谓不强,排除A项;苏联在美苏冷战时期,重视发展军事和科技,排除B项;经济困难的根本不是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而是苏联模式造成的,排除C项。故选D项。
真题练一练
(2021·辽宁大洼·二模)…… 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事情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起到了推动作用。材料分析的是
A.戈尔巴乔夫改革 B.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原因
C.东欧剧变原因 D.苏联解体原因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可知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后,都照搬苏联模式,并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苏联强迫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东欧各国的改革,很大程度上并不是自主选择的,是外来植入的,是由苏联领导人强行灌入了,不切实际的改革。再加上西方“和平演变“”政策,对东欧剧变也起了推动作用。C项正确;戈尔巴乔夫是苏联领导人,与材料中“照搬苏联”不符,因此也不能是苏联解体原因,排除AD项;材料体现的是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不是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排除B项。故选C项。
真题练一练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922年,苏联成立
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
1991年,苏联解体
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
理论
实践
实现
挫折
强国有我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