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那个星期天》第二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那个星期天》第二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6 19:14:5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那个星期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那个星期天》是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第四章《童年之门》中的一部分,课文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带“我”出去玩的经历,通过具体事例,抓住动作、环境以及内心独白等描写,表现了“我”从兴奋、满怀期待,后来因为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目标】
1.能了解“我”心情变化的过程,体会课文对“我”的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能感受“我”细腻真挚的情感。
2.能运用本课抓住内心、动作、周围环境描写的方法,迁移写话训练。
3.能与《匆匆》一课作比较,体会两篇课文在情感表达方法上的异同。
【教学重点】
1.能了解“我”心情变化的过程,体会课文对“我”的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能感受细腻真挚的情感。
2.能与《匆匆》一课作比较,体会两篇课文在情感表达方法上的异同。
【教学难点】
能运用本课抓住内心、动作、周围环境描写的方法,迁移写话训练。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感受了文中的“我”第一次的盼望,谁能用简洁的语言带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师: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盼望,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你们还记得文中写了“我”心理的变化是怎样的吗?
3.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回顾旧知导入新课,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脉络,对课文的整体性建立全局观,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
二、关注表达,体悟情感
过渡:同学们,如果让你写写你快乐的心情,不出现“高兴、快乐、开心、愉快”等这样的词,你会怎么写呢?
1.指名回答。(预设:抓住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语言等细节描写;抓住周围环境描写。)
2.师:是的,这些都是表达情感的好方法。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史铁生是怎样表现“我”的心情的呢?请大家走进课文,用“——”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语句,边读边想,并在课文的空白处写下批注。
3.学生读文,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学生的读书情况。
板块一:一组动作
过渡:同学们,作者是怎样表达“我”第一次盼望的心情变化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体会“我”的心情吧。
预设:出示:
1.这段话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它是怎样表达这个意思的?
(预设:这段话围绕“这段时光不好挨”这个中心意思写。引导学生发现,这段话围绕“这段时光不好挨”这个中心意思,作者用“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和翻看画报”四个事例来写,主要是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达的。)
2.师:同学们,为了打发这段不好挨的时光,“我”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你从中体会到“我”怎样的心情?
(预设:焦急、迫不及待、兴奋、无聊、无奈等。)
3.师:是啊,只要等母亲买菜回来,“我”就可以出去玩了,可是等候的时光不好挨呀,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表达了“我”焦急、迫不及待而又带兴奋的心情。
4.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将四个事例与课文插图中的四个场景一一对应,观察图中“我”的神情,进一步体会“我”的情感。
①引导学生按课文叙述的先后顺序,单独观察对应的插图,体会每一个事例“我”的心情。
②引导学生整体看插图,体会将不同的时空场景拼接在一起,形成一种超时空的紧张感、紧凑感,生动地展示了“我”在等候母亲回来时,一个人艰难地打发时光的情形,很好地表达了“这段时光不好挨”的意思,体会四个事例、四个场景,实则是“我”焦急心情的延续和程度的加深。
③师小结:作者通过四个具体的事例,抓住动作描写,表达了“我”等候母亲时焦急、兴奋,同时又带着无奈的心情。(适时板书:具体事例 动作描写)
5.指导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板块二:一段独白
过渡:作者通过一组动作描写,细致地刻画了“我”等候母亲时焦急、兴奋而又无奈的心情。作者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表达感情呢?
预设:出示
1.引导学生揣摩这段话,发现这段话的独特之处。师:同学们,你们发现这段话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引导学生发现这段话的中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写法与往常的不一样)
预设:(生:这段话中有些是“我”和母亲的对话,有些是“我”自己的心理活动,但是人物的对话没有使用双引号,而且还和“我”的心理话交织在一起写。)
2.师:是的,你真会发现,这段话特别有意思,“我”和母亲的对话和“我”在内心自己默默说的话交织在一起,你们能分出来吗?
3.指导朗读,区别对话和内心独白。(预设:前部分是对话,后部分是内心独白)
4.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词语、短句(走吧、去吗、去吧、念念叨叨……)体会“我”的焦急、不耐烦的心情。
5.再读片段,读出焦急、不耐烦。
6.师小结:作者在这段话中,通过把语言和内心独白交织在一起的写法,细腻剖析了“我”焦急的心情,读来让人感觉真实质朴,平白如话。这样的语言,课文中还有一处,你们能找出来吗?
预设:出示
7.引导学生品读句子,抓住语言和内心独白交织一起的表达方法,抓住两个“再不”、“一洗完……马上”、“决不”等词,感受“我”午觉睡过头后的迫切、懊悔、自责之情。
8.引导抓住这段话中三个“一声不吭”,体会“我”午觉睡过头后心情由“抱有希望”到看似平静地接受了现实,实则处于崩溃的边缘。体会三个“一声不吭”在表达情感上起到一咏三叹的效果。
9.出示两组内心独白的片段,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用内心独白表达情感的好处。
10.师小结:细腻的内心独白,能够直接、鲜明地表达情感,今后大家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这种表达方法。(适时板书:内心独白)
板块三:一处环境
过渡:同学们,我们上学期学习的《穷人》一文,通过对小屋环境的描写,来反映桑娜勤劳的品质。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史铁生也运用了环境的描写来衬托“我”的心情。你们能找出来吗?
预设:出示
1.抓住“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引导体会表面上写天色越来越暗,天越来越晚,实则是写“我”的心情越来越沮丧,暗示“我”不能再出去玩了。
2.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缥缈”的意思。
3.师:同学们,作者通过写天色的变化来表达“我”心情的变化,这种写法叫什么?——预设:生——借景抒情。(师适时板书:借景抒情)。
4.引导找出课文其它地方也运用借景抒情表达的语句。(师:课文中还有一些地方像这样把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你能找出来吗?当时作者的心情怎么样?)
①引导品读句子1,抓住“阳光明媚”,体会我当时的兴奋、愉快,充满期待。
②品读句子2、句子3,学生交流,抓住“漫长而急遽”“孤独而惆怅”“闭上眼睛”“消逝”“荒凉”等词,体会“我”的孤独、委屈、绝望之情。
③结合课文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我”的情感。
④师小结:“我”的希望随着天色的暗淡一同消逝了,悲伤绝望的心情如同天色,一派荒凉,“我”一声不吭地蹲在一旁,委屈、绝望连同眼泪一起流淌下来。“我”的第一次盼望,就这样随着光线消逝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一起读读这些句子吧。(生读句子)
5.师小结:当作者心情不同时,对身边的事物的感受也有所不同,俗话说“境由心生”也就是这个道理,这种写法就是——(生接:借景抒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分三个板块进行,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作者在表达真情实感时的表达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品味,在读中感悟与理解,感悟文中“我”的感情变化。
三、对比阅读,体会异同
过渡:同学们,这个单元的首页就提出了“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这个学习目标,对比第八课朱自清写的《匆匆》,两篇文章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请大家按照以下表格,和同桌一起梳理总结。
1.出示表格,学生合作梳理总结,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汇报交流。师适时引导学生结合两篇课文的具体内容表达。
3.师小结。指出《匆匆》中朱自清直接表达情感,而史铁生则把感情融入到具体的人、事和景物中,在叙述中自然流露真情。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运用这些表达情感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上的异同,让学生明白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是多样的,不拘泥于某种形式,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不管是何种表达方法,只要有利于表达情感,都值得借鉴,并在今后的习作中自觉运用。
四、迁移运用,习得方法
过渡:同学们,作者通过写早晨的阳光明媚,到黄昏时光线的昏暗、沉郁、漫长,表达“我”心情由满怀期待、兴奋到失望、委屈乃至绝望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心情不同,周围的情景也不同呢?
1.出示书本页《初试身手》,读一读,体会表达的情感和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预设:心情“好”和“不好”时,所感受到的景物也会有所不同)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情境中的景物有哪些,师根据学生所说归类。
(预设:①看到的:花朵、树木、小草、天空、云朵、动物等;②听到的:鸟叫、虫鸣、风声、树叶的沙沙声、狗叫声等。)
4.师生共同交流在心情“好”与“不好”时上述看到的景物和听到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
5.创设情境,练习写话。
出示情境:
①学生练习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②指名朗读练笔,师生共同评价。
6.师总结:同学们,用心品读,我们就能走进作者的心里,在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真情;同时,我们也要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细留心,学着作者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笔尖流泻自己的心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
【设计意图】本单元是习作单元。本单元的两篇课文只是个例子,通过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通过本环节的迁移运用,很好的训练、检验学生是否习得方法,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巡视适时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落实学习目标。
五、作业布置,巩固升华
1.修改堂上练笔并誊抄在习作本上。
2.从书本页《初试身手》的四个情境中,任选一个情境,运用所学的表达情感的方法,写出心情“好”和“不好”两种情况,并试着自己修改。
【设计意图】任何一项能力的掌握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通过这两项作业,把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把整个单元的学习有机地整合起来,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使学生习得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