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名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
种植。这反映了隋店时期
A.粟、麦、黍的产量远高于水稻
B.水稻在长江流域泛利植
历
史
C,北方居民饮食结构多元化
).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的分布
8.表1是曾任唐代岭南节度使杜佑的任职情况简表。这些信息反映出
表1
考生注意:
姓名
籍贯
时问
官期
前官后宜
出处
备注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兴元元年(784年)至
杜佑
广州刺史,岭饶州尚书《旧唐书
以门荫人仕,返京
京兆小年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I3误
贞元三年(787年)
南节度使
刺史右丞《新唐书》
后·发官至辛相
A.中央对岭南实行了管辖
B.刺史监察职能恢复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C.异地任职防范了地方割据
D.唐铆统辖范围扩大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9.唐代中B省和门下省曾设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和拾遗,左隶中书省,右隶
1.三星堆遗址尤疑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从其出土器物来看,铜牌饰、铜铃、陶益、牙壁形器
门下省。“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廷诈”“朝廷得失尤不察,天
等与中原夏文化的典型器物相同:早期的陶蚕与二里头早期的陶盉,除了陶质和大小以外,几
下利病尤不言”。这说明唐代
无风别。这反映出当时
A.重视决策的科学性
B.中央机构设置重叠臃肿
A.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点
B.四川地区与中原往来频繁
C,分散和权加强君权
D.谏官众多导致效率低下
C.占蜀先民青铜铸造技术高超
D,中原器物因实用而广泛传播
10.北宋建立后,由枢密院专掌军政,但枢密院又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衔”(三所禁军统领机构)分
2.秦赵长平之战时,赵孝成干因秦国离间,让赵活代替老将廉颇为主将,赵丹劝谏未果,最后赵
权,前者有词兵权但不能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这一设置的月的是
国战败。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
A结束分裂局而
B.防范武将势力膨胀
A.主将决定了战争进程
B.诸侯国之间竞争激微烈
C.提高军队实力
D.大力提高文官地位
C.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D.各国调整了战争形式
11.西夏立国后,手工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治铁业发达;采盐业支撑若国家的财政收入;毡毯毛
3.有学者认为,秦朝的第
一个改变是为统治者设计了一个新制度,成为“大一统”所需的一种能
褐代表着当时巾国的最高水平;活字印制木更是把我国的木活字印刷技术整整提前了一个
够超越地域联系的制度和价值观,这种制度和价值观的绝对权威是半人平神的统治者。这种
朝代。据此可知
制度的特点是
A,西夏手工业超越了北宋
B.西夏对中华文明的贡献较大
A垂直管理
B.等级森严
C.皇权至上
).分工期显
C.少数民族经济后来居上
D.于工业成为西夏的支柱产业
4.“茶王朝多以军人为吏,必然容易使各级行政机构形成极权专制的特点,使行政管理和经济管
12.有学者说,元代行省制使军事、财赋、监察三位
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稳定、成熟的
理都具有军事化的形制,又使统一后不久即应结束的军事管制阶段在实际上无限延长.”材料
建制。据此可知,元代行省制
意在说明
A.强化了君主专制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八.秦朝惯用战争解决问题
B.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加剧了社会矛盾
D.导致了地方权力渐趋虚化
心.秦国军事实力空前强大
).秦朝暴政有制度性原因
13.表2所示为公元99?年至1077年北宋税收变化。据表可推知,这一时期的北米
5.据《史记静记载,汉武帝“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工官治车诸器,皆仰给大农。大农
表2
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人利,则反本,而万物不
时间
农业税
商业税
得腾踊”。据此可知,当时的西汉
米太宗(97年)
2320万贯
1238万货
A,加强了政府的经济职能
B.市场监管体系比较完善
宋真宗(1021年)
2762万贯
235万贯
C掠夺了富商大贾的钱财
).废除了官营的经济制度
6.我国考古工作者迄今为止已在全国各地发掘出汉代治铁遗址:三十余处,有的规模宏大,面积
宋神宗(1077年)
215万贯
4910万贯
有十余万平方米,江南地区却并未发现处。据相关资料记载,直到西晋咸宁年问,南方的大
A.农业生产日益衰退
B.赋税制度脱离现实
部分地区依然是“人无牛犊”。这可用于佐证,在汉代至西晋时期
C,重农抑商政策异变
D.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八.国家分裂阻碍南北交往
B.重农抑商政策得到执行
14.宋代冯继升献火药法,“赐衣物束帛”;石归宋发明弩箭,“增月俸”;焦偓创制铁盘槊,“迁本车
C.江南农耕经济较为落后
D.犁耕技术长期停滞不前
使”;唐福献火器,“赐绺钱”。由此可见,宋代科技成就
7.隋唐以前,黄河中下游水稻种植面积较广。隋唐以来,为应对干旱化趋势,黄河巾下游水稻种
A.动力来源于政府政革
B.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
植面积减少,农作物中粟、麦、黍种植面积位居前列,扁桃、无花果、黄肉桃、绵苹果等也被引人
C.得益于经济发展需求
D.与政府政策密切相关
【高一历史第1页(共4页)】
【高一历史第2页(共4页)】20222023学年山西省名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1.A2.B3.C4.D5.A6.C7.D8.A9.A10.B11.B12.B13.D14.D15.A16.C
17.(1)意义:推动了中国近现代考古学的发展;完善了人们对中华文明早期起源的认识;实证了中华文明5000
多年的文明史;考古学家们传承和发扬了艰苦创业、接续奋斗的时代精神。(4分,答出两点即可)
(2)特点:文献史料来源比较广泛,内容丰富,可靠性强:将实地调查资料补充和印证文献史料;不避俚俗,保
留了丰富的社会史研究素材。(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3)原则:泛性,多渠道搜集不同类型的史料:真实性,注重通过权威渠道搜集一手史料:针对性,根据研究
对象的不同,搜集不同类型的史料。(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8.(1)因素:传统天神观;董仲舒的新儒学:相权的职能;朝议制度;修史传统。(4分,答出两点即可)
意义:有助于减少君主决策失误: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完善;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运行。(4分,答出两
点即可)
(2)原因: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儒学受到冲击与挑战;九品中正制的推行和门阀士族的
坐大:庄园经济的过度膨胀,地方势力强大。(6分,答出三点即可)
19.(1)表现:客户迁移相对自由: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雇佣:农民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6分)
(2)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政治环境相对稳定;有识之士的影响和推动;缓和社
会矛盾,稳定封建统治的需要;宋代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统治者治国理念的变化。(6分,答出三点即可)
20.示例一
论题:隋唐文化是多元化、多样性地域文化交融的产物。(2分)
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争连年,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各民族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存在于中华大地
上,他们有各自的语言、习俗和文化,呈现出一种多元文化格局。隋唐时期,由于国家统一,政治经济的稳定
与繁荣,文化资源更加丰富,地域的局限性对文化的影响减弱。再加上来往于各地的商人和文人频繁地活
动,使得地域间文化交融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进一步提升。隋唐统治者采取了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和文化政
策,加速了各民族文化交融的步伐。如著名的乐舞《霓裳羽衣》即为胡乐与汉乐融合而成。入居内地的边疆
少数民族及其后裔,在以儒家学说为统治思想的氛围中,年深日久,耳濡目染,逐渐“汉”化了。(8分)
由此可见,隋唐文化吸纳了各民族文化,而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使得隋唐文化绚烂多姿,充满生
机。(2分)
示例二
论题:隋唐文化在继承中刨新发腰。(2分】
阐述:略。(10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