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6 15:3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政治:民族政权并立,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加强。
经济:农耕经济繁荣,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发达。
文化?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孔子创立
春秋
儒学独尊
西汉武帝
焚书坑儒
遭到打击
秦朝
继承发展
成为显学
战国
孟子
荀子
吸收佛道
有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
“三教合一”
“三教并行”
隋唐
韩愈
儒学复兴运动

一、儒学的复兴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武则天曹操唐有天下……三纲不正……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国家分裂 ,政治混乱,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1.背景(1)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学日益僵化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汉魏而下,佛老之徒,横于中国,其与儒齐驱并驾,峙而为三,吁!可怪也,去君臣之礼,绝父子之戚,灭夫妇之义,儒者不以仁义礼乐为心则已。”——《宋元学案》卷二(2)佛道盛行,儒学正统地位遭遇挑战①魏晋时期佛道冲击佛道能满足民众需求
世界的本原是空
终极目标是成佛
世界的本原是道
终极目标是成仙
“敬鬼神而远之”
追求“仁”、成为君子
“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安重荣(唐末军阀)
于“乱世”无补
②隋朝儒学家提出 “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
含义:
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作用:使儒学的发展更为辉煌
③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含义:尊道、礼佛、崇儒
邵雍
集大成者:
朱熹
韩愈
北宋程颢、程颐对理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并成为集大成者,所以将这一学派称为“程朱理学”
(3)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商品经济的繁荣,过分追求物质享受
冲击伦理道德,导致道德式微。
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印刷术的进步
宋代调整统治思想,文官政治发展
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和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4)北宋的社会环境的影响
2.目的: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周敦颐
邵庸
张载
程颐
程颢
创立
朱熹
成熟
陆九渊
确立
王阳明
成熟
唐代
北宋
南宋
明朝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韩愈
李翱
序幕
发展
3.理学发展历程
创立
成熟
②伦理观:儒家伦理道德就是天理
二程:把天理和儒家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朱熹:天理即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4.理学的主要思想主张
①宇宙观:“理”是世界的本原
二程:“理”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
朱熹:理气论,理一气二
天理:是指人们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即儒家的伦理道德。
人欲:并非指人的所有欲望,主要是指超过延续生存条件、违背伦理道德原则的欲望。
③认识论: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知者吾之所固有,然不致则不能得之;而致知必有道,故曰致知在格物。
——《二程遗书语录》
格物致知
接触学习探究实践
万事万物
扩充
格 物 致 知
具体物理
社会伦理普遍天理
接触世间万物,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从而明理(道德之善)。
渐悟,明道德之善,非求科学之真
5.理学的地位(影响):
南宋:(1241年)宋理宗以周敦颐、张载、二程、朱熹五人从祀孔庙,御笔亲书朱熹所作《白鹿洞书院学规》颁赐太学。
元朝: (中期)开始科举考试,经书考试重“四书”,单独出题,考试内容以《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
这表明程朱理学已被南宋朝廷尊为官方意识形态。
标志着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统治地位的最终确立。
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①朱熹编纂和注释“四书”: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加以注释(即《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
②从南宋后期起受官方推崇
6.理学的影响
积极影响
①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②理学中的和谐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身体力行意识对个人品质的形成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人物 表现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崖山海战
南宋十万军民殉国
消极影响
①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棠樾石牌坊
汤氏列屿人,许嫁诏安吴发生,发生没,女欲奔丧,父母不许,女曰:“妇人之义从夫而已,夫亡矣,不往守义,将何之”?思以死殉,又防之密,比越岁,巡奔夫家,母追及中途而返之,是夕自经死,死方十八,族人请而旌焉。——《乾隆云霄县志》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人死于法,犹有人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
则数千年来三纲五伦之惨祸烈毒,由是酷焉矣! ——谭嗣同
材料二
材料一
落后观念: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
实质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
②埋首书册或空谈心性助长了不务实际的学术风气。
① 兴起:唐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词,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
② 特点:词的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
③ 代表: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
宋词的美在于,它能让你优雅的发朋友圈。
它能让你在朋友圈发一张美景照片时,不是配以“哇塞!好美啊!”这种大口感叹的简单词汇,而是说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样的经典词句。
2. 元 曲
① 散曲:是一种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更加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
② 杂剧: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就形成了杂剧。
③地位: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宋词、元曲盛行的原因有哪些?
领域 成就
书法 宋元两朝,书法名家辈出,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行书宋四家)
绘画 绘画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民间“风俗画”流行
南宋
马远:
《山径行春图》
三、登峰造极的新科技——成就显著
1、三大发明基本成熟
(1)印刷术:雕版印刷相当普及,毕昇发明活字印刷。
(2)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出现爆炸性和管形射击火器。
(3)指南针:人工磁化的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罗盘)而行……
毫厘不敢差误,
盖一舟人命所系
也。
——宋代《梦粱录》
◎活字印刷术
2.其他科技成就
(1)沈括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2)郭守敬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天文测量,编订《授时历》,测定数据在当时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3)王祯编撰《农书》及南北农业技术于一体,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1.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
2.古代科技著作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
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和总结性。
3.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又带有封闭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思考: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女真文
西夏文
契丹文
蒙古文
辽代契丹人创制的文字
12世纪金国建立后创制开设进士科
西夏党项族创制的文字
成吉思汗:畏兀体蒙古文;
忽必烈:拼音符号,拼写蒙古语。
四、和而不同新文字少数民族文字
共性:都是在借鉴汉字的基础上创制的。
文化交融
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
1、经济:宋元经济和城市商业的发展为其奠定了物质基础
2、政治:宋元时期社会相对安定;宋代崇文抑武政策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3、民族: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加强使其更加丰富多彩
4、对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4、历史:隋唐文化的繁荣为其奠定基础
1.朱熹认为:“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其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据此可知,他认为
A.“理”是世界的根本原则 B.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C.应当与民休息、无为而治 D.“天理”在自己心中
A
2. 理学家提出“理”为宇宙万物的本原,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反映出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特质是
A. 中正平和,阴阳和合 B. 崇尚自然,清静无为
C. 接受挑战,科学理性 D. 兼收并蓄,勇于创新
D
3. 北宋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思想
A. 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B. 确立了儒学主流意识形态地位
C. 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D. 明确了获得万物之“理”的方法
A
4. 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是因为元曲
A. 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 以文人雅士抒情写意为主流
C. 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 D. 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A




thank you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