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第四单元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第四单元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09 08:13:05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銮舆(yú)    夸荐(jiàn)    嬉笑(xī)
B.奸谋(móu) 挫折(cuò) 运蹇(jiǎn)
C.嫉妒(dù) 恁忒(mín) 旌节(jīnɡ)
D.落枕(lào) 德过(dé) 忌讳(huì)
解析 C项“恁”读nèn。
答案 C
2.下列各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   士夫:指人民。
B.老天只恁忒心偏 只恁:只怨。
C.折挫英雄 折挫:磨折、挫折。
D.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銮舆
銮舆:天子的车驾,代指天子。
解析 B项只恁:如此,这样。
答案 B
3.下列对《看岳王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5分)
A.本曲前半部分以叙事为主,后半部分转入抒情,两部分既层次分明,又一气呵成。
B.本曲用词有强烈的感彩。“却”字陡转,“妒”、“奸”二词的使用,可见作者爱憎分明。
C.深入对比中刻画了英雄形象,写出了百姓的苦难,也揭示了南宋王朝灭亡的原因。
D.作者以西湖上风雨不断作结,朦胧而伤感,愁怨之情显得深广绵长。
解析 曲词中只是说出百姓对英雄的凭吊,未写百姓的苦难。
答案 C
4.下列语句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5分)
A.建中兴庙宇,载青史图书。
B.折挫英雄,消磨良善。
C.志高如鲁连,德过如闵骞。
D.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
解析 D项是排比,其他三项为对偶。
答案 D
阅读与鉴赏
5.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20分)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 ①周德清,生卒年不详,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散曲前两句写远景,故能放眼“万里”,远山看似“数点”;而又紧扣秋景,故秋江澄澈,静如白练;秋山苍翠,青如蓝靛。三、四两句写近景,俯视江上轻帆,仰视庐山飞泉。大江宽阔浩瀚,故江帆显得如几片苇叶,惟其轻灵,故疾如飞箭;庐山巍峨高耸,故瀑泉仿佛千尺银河落地,惟因陡峭,故飞如闪电。五、六两句写云和月明灭之变,又是整个画面的背景。傍晚,天空云气飘浮,旋又凝聚渐变成露气,笼罩在江面低空,这是暗;晚霞在天边消失,初月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仿佛是一把半圆形的团扇,这是明。结句写北塞鸿雁到来,点明秋季时令,使人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苍莽雄浑境界。
答案 (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6.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20分)
《汉宫秋》第三折 [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 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①;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 寒螀:寒蝉。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词曲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想像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
(2)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瀑布寺(sì)    红绣鞋(xié)    创伤(chuānɡ)
B.攒雪剑(cuán) 倚树(yǐ) 啼鹃(tí)
C.命窘(jiōnɡ) 沾粘(nián) 盛钱囤(dùn)
D.馄饨(dùn) 清浊(zhuó) 开创(chuànɡ)
解析 C项“窘”读“jiǒnɡ”。
答案 C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阴洞吼飞廉(传说中的风神)
B.人皆嫌命窘(没有金钱)
C.绝顶峰攒雪剑(聚集)
D.清廉贬入睡馄饨(同“混沌”,懵懂)
解析 B项命窘:命运不好,处境困窘无奈。
答案 B
3.下列对文本内容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5分)
A.《[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是一首写景的曲子,“比人心山未险”为全曲的警句。
B.《[正宫]醉太平·无题》用语华丽,讽刺独到,从一个侧面揭露了元代社会的病态和世俗风气的腐败。
C.《[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构思奇特,写景议论融为一体。
D.《[正宫]醉太平·无题》多处运用比喻,语言通俗。
解析 B项“用语华丽”错。应为多用口语,通俗易懂。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行走不够快,我们就跑了起来,跑步不够快,我们就飞了起来。人生旅途上,我们不停地走,跑,飞,可我们的灵魂跟上我们的脚步了吗?
B.河南“天价过路费案”的偷逃过路费额由原来的368万元减至49万元,这个结果是公检法部门自身作为使然,还是媒体和公众的舆论使然?
C.重法度是书法家理性化思维的体现。《书谱》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而以文字为起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则是道法自然的书法大境界。
D.市工商局启动的“叫停电信收费不合法规则”行动:万人晒话费账单、公开征集侵权证据,是加大反垄断执法力度、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的有效措施。
解析 A项“跑步”前的逗号应改为分号。C项,“之准”后的句号应在引号内。D项,冒号应为破折号。
答案 B
阅读与鉴赏
5.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20分)
霜天晓角·梅
萧泰来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元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1)“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三句写出了梅花什么样的品格?(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词。全词以梅自喻,上阕写梅花的遭遇和品格,象征着词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阕写梅花的情怀和抱负,表现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
答案 (1)硬气,既不怕严寒摧残,也不为角声中传出离愁别绪的哀怨之声所动。
(2)坎坷的经历、不凡的抱负和坚毅的精神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精神
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2)题。(20分)
[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
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1)曲题为“对菊自叹”,作者在曲中感叹了什么?(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你对此作具体分析。(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自己(人)的命运不如花的命运(或年华流逝)。
(2)曲的开头先怜秋,继而对黄花(菊花)怜惜,再到人的自怜(“自羞”),最后是花怜人(“花替人愁”),全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自叹惋惜人不如花(“人比黄花瘦”)的感情。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8分)
A.白朴的《[越调]天净沙·春》中的“小桥流水飞红”与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都是以景写情,表现了类似的情感。
B.白朴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其作品有杂剧《墙头马上》、《梧桐雨》,散曲多首,语言质朴,风格清丽。
C.乔吉,元代著名散曲家,与张可久合称“张乔”。其作品多吟咏山水,写法上重视技巧,讲究词藻音律,风格典雅清丽,为元散曲婉约派代表。
D.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产生的新诗体,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分为套数和小令。它的艺术风格为雅俗共赏,文而不文,俗而不俗。
解析 表现的情感不同,白朴的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马致远的抒发了“断肠人在天涯”的伤感。
答案 A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8分)
A.月梭    俊俏     疏浚    逡巡
B.霄汉 良宵 消息 硝烟
C.山涧 简明 杀手锏 间隔
D.阑干 波澜 请柬 谰言
解析 A项分别读suō、jùn、jùn、qūn;B项都读xiāo;C项分别读jiàn、jiǎn、jiǎn、jiàn;D项分别读lán、lán、jiǎn、lán。
答案 B
3.著名的元曲四大家分别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选出与他们分别对应的一组作品(  )(8分)
A.《救风尘》 《倩女离魂》 《汉宫秋》  《墙头马上》
B.《救风尘》 《墙头马上》 《汉宫秋》 《倩女离魂》
C.《汉宫秋》 《倩女离魂》 《墙头马上》 《救风尘》
D.《汉宫秋》 《墙头马上》 《倩女离魂》 《救风尘》
解析 记住作者,还应记住他们的代表作。
答案 B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8分)
A.戏剧的角色众多,有生、旦、净、末、丑,形式有说、念、唱、打。
B.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四折,有些有楔子。
C.明清传奇有自己的特色,多写爱情故事,剧情也比杂剧复杂。
D.明清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曲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解析 B项“中国戏曲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错。黄金时代应在元朝。
答案 D
阅读与鉴赏
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18分)
[正宫]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
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
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
寻不得也么哥,
寻不得也么哥,
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 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________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________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8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开头四句,作者用扑朔迷离的笔墨,尽力渲染高士隐逸之地的恬静优美:一叶扁舟横渡溪水,把两岸连接起来;曲径通往处,门前流水潺潺,莹洁如玉;青山把朴拙幽静的村居与喧嚣的浊世隔离开来;白云悠悠,垂罩四野,使人无法寻到高士所居的地方,给人留下一个强烈的悬念。在最后才亮出谜底。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就把已由开头四句极力张扬得令人迷恋沉醉的隐士居处再度强化,更加令人向往不已。
答案 (1)流水 白云
(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越调]天净沙·夏
白 朴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这首小令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夏日图景。云收雨霁,流水添波,雨过天晴,空气清新凉爽,高楼前树阴直垂到画檐。纱帐藤席上,一个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的芳龄女子静静地消受着宜人的时光。整个画面没有夏日的燥热、喧闹,而是静谧、清爽,抒发了恬静、悠闲的感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5分)
A.咫尺(zhǐ)    苔痕(hén)    绮窗(yǐ)
B.雕栊(lónɡ) 敷衍(yǎn) 堆砌(qì)
C.奇擎(qínɡ) 窥视(kuī) 痛煞煞(shà)
D.当真(dànɡ) 蹁跹(xiān) 一语破的(dì)
解析 A项“绮”读qǐ。
答案 A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玲珑 栈行 霎时间
B.咫尺 琉璃 西风剪剪
C.雕栊 摇曳 筛曲槛
D.蹁跹 黯然 翡翠
解析 A项栈-饯。
答案 A
3.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5分)
A.霎时间月缺花飞(古人以“花好月圆”喻男女美满相聚,此处指悲痛分离)
B.《[双调]沉醉东风》(“双调”指曲牌名,“沉醉东风”指此曲的题目)
C.金钩光错落,绣带舞蹁跹(形容旋转舞动姿态)
D.眼阁着别离泪(“阁着”即含着,“阁”通“搁”)
解析 B项双调,宫调名;沉醉东风,曲牌名。
答案 B
4.下列词句不含比喻的一句是(  )(5分)
A.似雾非烟,妆点就深闺院
B.拂苔痕满砌榆钱
C.一片朝云尽日悬
D.你个守户的先生肯相恋,煞是可怜
解析 A、B、C三项皆用了比喻。
答案 D
阅读与鉴赏
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20分)
碧玉箫
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①,有白衣②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注】 ①泼醅:一种未过滤的乡村家常酒。“泼”,通“酦”。②白衣:布衣,未做官者。
(1)前四句所写景物有什么特色?它在全曲中的作用是什么?(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官品极”到结尾,是作者直抒胸臆,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前四句所写的是秋景,但作者一反古代文人伤秋悲秋的情调,把秋景写得色彩绚丽,生机盎然。作者之所以极力赞颂秋景,是为下文要抒发的归隐之情作铺垫。
(2)“官品极,到底成何济”是说即使做官做到一品,对于改变当时黑暗腐朽的朝政也不会有什么用。这是最后两句的“因”,最后两句则是前两句的“果”,因为出仕没有意义,还不如归隐山林呢!
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20分)
[清江引]惜别
贯云石
湘云楚雨归路杳,总是伤怀抱。江声搅暮涛,树影留残照,兰舟把愁都载了。
(1)这首元曲营造了怎样的意境?(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兰舟把愁都载了”一句和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都写到了“愁”,其表现手法有什么共同之处?哪一句的表达效果更好?请作简要分析。(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作者通过对江声、暮涛、树影、残照等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暮霭时分江上泛舟、远眺归途、云阻雨隔的凄凉意境,表现了感伤、惆怅的离别之情。
(2)两句曲词都化虚为实,把抽象的“愁”具体化了,都可以用船来载。李词的表达效果更好。贯曲的“兰舟把愁都载了”化用了李清照的词句,用“都载”写愁绪之少,显示作者的淡然、温婉,描摹出惜别的离愁,更加让人伤感;李词笔下的“愁”连小舟都载不动,极写愁绪之多,之重。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选项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天霁(jì)    一竿残照(ɡān)   锦屏风(pínɡ)
B.帘栊(lónɡ)     禾黍(shǔ)     拨不断(bō)
C.楸梧(qiū)      霸业(bà)     千官冢(zhǒnɡ)
D.晴岚(lán)     咫(chī)尺     雕栏玉砌(qiè)
解析 D项“咫”读“zhǐ”,“砌”读“qì”。
答案 D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布衣中,问英雄(本曲指历代称王称霸的统治者)
B.禾黍高低六代宫(泛指农作物)
C.锦屏风又添铺翠(指秀丽可人、光彩夺目的帘帷)
D.楸梧远近千官冢(指坟墓)
解析 C项锦屏风:比喻美丽的四围山峦。
答案 C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马致远的代表作品是《汉宫秋》,他与关汉卿、白朴、乔吉并称“元曲四大家”。
B.寿阳曲、拨不断、一枝花、天净沙皆是曲牌名。
C.《[双调]拨不断》中“禾黍”两句是化用唐代诗人许浑《金陵怀古》中的名句。
D.《[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晚霞明雨收天霁”句表达了作者雨后初晴的欢欣喜悦心情。
解析 A项马致远、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答案 A
4.下列读法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晚霞/明雨收/天霁    B.四围山/一竿/残照里
C.王图霸业/成何用    D.楸梧远近/千官冢
解析 C项王图霸业成/何用?
答案 C
阅读与鉴赏
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2)题。(20分)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
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杖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 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1)这首曲子的一、二句中用了“来”、“去”二字,有人说用得很好,请说说好在何处。(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首曲子勾画的“山中行乐图”中可以看到诗人怎样的心境?(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首曲子的一、二句中用了“来”、“去”二字,好在既写出了云的动态,又写出了山色变化,更表现出了云、山的浑然一体。
(2)从这首曲子勾画的“山中行乐图”中可以看到诗人相机而退、隐居山野的恬淡自适心情,以及静穆自守、自由自在、轻舒飘逸的气度。
6.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20分)
[双调]蟾宫曲 叹世
马致远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①。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②他应笑我,孟光台③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④江湖,也避风波。
【注】 ①小宇:小屋子。婆娑:优美。②严子陵:汉代隐士。少有高名,与光武帝同学。光武帝即位后思慕他,召至宫中,他却执意归隐。③孟光台:指孟光举案齐眉之事。台,指食案。孟光,东汉文学家梁鸿之妻。梁鸿与妻隐居霸陵山中,不仕。④倒大:非常大。
(1)这首元散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本曲中反衬手法的运用。(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开篇“蹉跎”一词慨叹一事无成。“醒时”“醉后”表现出作者痛苦的内心。结尾一句,对不得用世的感慨进行反讽。全曲以“叹世”为题,抒写了曲折的心态和情感变化历程,透露出作者对于人生深深的失望和无奈。
(2)以“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池塘”等事物表明景物的优美、恬静,以此反衬出作者内心的不平静;“严子陵”“孟光”两个典故,令作者孤独的心灵在历史深处找到知音,但又有一定的自我奚落、调侃之意,运用古代贤者的形象反衬出作者失意落魄的处境。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