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名师课堂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名师课堂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6 17:2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高二年级 语文
什么是论证?
论证,就是用某些论据去支持或反驳某个观点。
美国哲学家罗伯特·所罗门认为:“论证是指提出你自己的观点,给出你为什么接受它,以及别人为什么也应该接受它的理由。”(《大问题》)
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
论证的三要素
论点是论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
论证方式就是由论据到论点的联系方式,即推理形式。
(一)阐明论证的论点
论点必须是鲜明的,要明确地表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某件事情、某种现象发表议论,必须态度明朗,观点明确,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论点必须是准确的,要把自己的观点以概括性较强的话语清楚准确地表述出来,必要的话还要作进一步通俗阐释,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范围上的解说、界定,对观点中某些有特殊含义的关键词,应作出界定性解释。
帕斯卡尔说过,“因为如果不事先定义一切不可理解的词,提出想证明的东西并对它进行证明就会是无用的;……人们就可能滥用那些词中出现的各种不同的意义。”
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例如:只了解中国一方、不了解日本一方,只了解共产党一方、不了解国民党一方,只了解无产阶级一方、不了解资产阶级一方,只了解农民一方、不了解地主一方,只了解顺利情形一方、不了解困难情形一方,只了解过去一方、不了解将来一方,只了解个体一方、不了解总体一方,只了解缺点一方、不了解成绩一方,只了解原告一方、不了解被告一方,只了解革命的秘密工作一方、不了解革命的公开工作一方,如此等等。
一句话,不了解矛盾各方的特点。这就叫做片面地看问题。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这样,是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的,是不能完成革命任务的,是不能做好所任工作的,是不能正确地发展党内的思想斗争的。(毛泽东《矛盾论》)
(二)明确论证的思维方向
第一,某一主张与社会公认的理论系统是不是相融贯一致的。
第二,某一主张在社会实践当中,是不是符合事物运行的基本规律,代表了事物正确的发展方向。
第三,某一主张对人们的社会实践是不是有用,是不是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请想一想“如果你不同意我的看法,我就揍你!”这种处世哲学违背哪些社会公理,或者说在社会公理当中有哪些说法与之对立?
请想一想,这种处世哲学观会给社会造成什么样的消极影响?动辄“不同意”自己的单边意见就要打击另一方,那么世界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再请想一想,这种处世哲学是否真的管用?诚然,在某一时弱者会屈服于压力而顺从,但是否真正解决了问题呢?
这明显违背社会公认的处理矛盾、纷争的伦理、原则。俗话说:“以理服人,不以力服人”“内不欺己,外不欺人”“辱人以不堪必反辱,伤人以已甚必反伤”。这是不“相融”。
这种哲学的泛滥,会使强权主义盛行,使社会处于动荡、争斗之中,破坏社会的和谐、安定,是对文明的摧残。显然,它与社会发展规律相矛盾,相抵触。这是不“符合”。
奉行这一哲学并不管用。与强者相遇,两败俱伤;与弱者相遇,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掘墓人”。这是不“实用”。
(三)采用合理的论证方式
归纳论证
演绎论证
类比论证
间接论证
归纳论证是运用归纳推理的形式所进行的论证。归纳推理的前提是一些个别或特殊性判断,结论是一般性原理。
归纳论证
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资治通鉴》)
(1)尧,兼听则明;
(2)舜,兼听则明;
(3)所以,兼听则明。
(1)秦二世,偏听则暗;
(2)梁武帝,偏听则暗;
(3)隋炀帝,偏听则暗;
(4)所以,偏听则暗。
演绎论证
演绎论证是运用演绎推理的形式所进行的论证。演绎推理的前提是一般性原理,结论是特殊性论断。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论证思维过程是这样的:
(1)勿以善小而不为,
(2)补船的小洞是小善,
(3)所以,修船工发现船洞,应该补好,为善不避小。
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就是运用类比推理的形式所进行的论证。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赤壁赋》)
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苏轼的类比论证思维应该是这样的:
(1)水与月从变的角度看,在一刻不停息地变,我也如此;水与月从不变的角度看,是静止不变的,我也如此。
(2)水与月淡然处之,不羡慕任何事物。(省略)
(3)我也不羡慕任何事物,不羡慕水与月,坦然面对人生的一切。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拿来主义》)
(1)尼采,自诩是太阳光热无穷;在中国,也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2)尼采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中国,也只是送去,没想着拿来。
(3)尼采不是太阳;中国,也并非资源无穷。
(4)尼采是发了疯。
(5)所以,中国也是“发了疯”,这样会贻害子孙。所以,中国也不能只是送去,而不拿来。
间接论证
排除法
反证法
归谬法
排除法,又叫“选言证法”或“淘汰法”,这是一种通过否定与论点相关的其它几种判断,从而确定论题为真的论证方法。
例如,鲁迅《拿来主义》一文,就包含着这样一个排除法推理:
①或者闭关,或者送去,或者等别人“送来”,或者自己去拿;
②不能闭关,不能送去,不能等别人“送来”;
③所以,只有自己去拿。
想要确定“甲是罪犯”这个论题为真,可以这样来论证:
①已知甲、乙、丙三人中必有一人是罪犯,也就是“罪犯或者是甲,或者是乙,或者是丙”;
②经公安机关调查,已排除乙和丙是罪犯的嫌疑;
③所以,甲是罪犯。
反证法,就是先假设与自己论点相矛盾的观点成立,然后推出明显的错误或矛盾,从而间接地证明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
例如,有同学在学习鲁迅的《祝福》时,提出:
故事一定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
如果不是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就不可能有“旧历”的说 法。
可是课文头一句就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
归谬法则是从某一观点推出明显的错误或荒谬的结果,从而证明这一观点本身的错误,常用于驳论。下面的驳论就使用了归谬法。
例如:“逆境有利出人才”的命题,不但经不住事实检验,而且也经不住逻辑的推敲。试想,如果“逆境有利出人才”的命题能够成立,那么我们为了造就更多更好的人才,就应该为青少年去创造“逆境”了,如此推演下去,“改善办学条件”“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不都反而不利出人才了吗?真是荒谬之极!
有人认为“君子慎其独”是封建时代的士大夫语言,我们今天还使用它,会使思想倒退到封建社会去。果真如此,那我们今天所说的话,大多来自古代社会,山水草木、日月风雨且不必说,就连“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史为鉴”等也来自古代社会,甚至出自封建士大夫之口。照这些人的逻辑,这类语言也不能说了,那我们今天只好做半个哑巴了。
反馈与评价
请同学们分析《拿来主义》中这段论述,请回答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拿来主义》)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说明邹忌运用了哪种论证方式,并简要写出其论证思维过程。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