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名师教学课件(第2课时)(共6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名师教学课件(第2课时)(共6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6 17:3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5张PPT)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第2课时)
驳论文的写作
归纳总结
“辩论稿”写作指导
01
02
03
目录
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学会在文章中合理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并能写简单的议论文。
教学目标
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培养思辨和创新能力。
“辩论稿”写作指导
什么是辩论稿
辩论赛也叫论辩赛,还叫作辩论会。它在形式上是参赛双方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的一种竞赛活动,实际上是围绕辩论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种相关知识的竞赛,是思维反应能力的竞赛、语言表达能力的竞赛,也是综合能力的竞赛。
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在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的一种活动。
辩论稿是一种用来阐述自己观点、批驳对方错误观点的议论性文体。
典题引路和审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11连胜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38年来,中国女排屡创佳绩,形成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
对于女排精神,中国女前排主教练郎平曾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希望女排的经历给国人带来正能量。”
郎平还说过:“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假如你所在班级举行辩题为“女排精神靠实力还是意志”的辩论会,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发言稿。
正方一辩陈词:
女排精神——用实力说话(题目)
各位同学:(称呼,顶格)
大家好!(问好,空两格)我方的辩题是“女排精神靠实力”。(点出辩题与立场)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11连胜夺冠,这是38年来中国女排精神的又一次展现,这一切都源于强劲的实力。(中心论点)
何为实力?(讲出定义)我想借用中国人大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的话做说明:“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GDP,硬件设施等,而文明、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在这里,实力的含义同样适用于女排精神,它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相结合而凝聚成的一种精神。
女排胜利源自强大的硬实力。(分论点1)
这种实力自然指的是过硬的技术。中国女排的阵营里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主攻手,同时也拥有最好的一传、二传、接应和自由人。
她们都拥有过硬的团体战术和个人技术,这是她们可以连克强敌的根本。倘若女排的姑娘们技术素质差,纵使再强大的意志也无法在强敌如林的系列赛中连续取胜。试问,中国男足不想为国争光吗?中国男篮不想在赛场夺冠吗?(假设论证)他们止步于想,没有过硬技术的实力加持,只能在赛场上一次次铩羽而归,屡战屡败。正如郎平所言:“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引用论证)
硬实力给了女排在赛场上克敌夺冠的强大保障,软实力则给了她们不竭的精神力量。(分论点2,承上启下,单独成段)
这种软实力就是女排38年里的自信。这种自信是直面强敌的果敢,是失败时永不止步的拼搏,是胜利时善于自省的砥砺。那一次次扣球后的低吼,发球时坚毅的眼神,无不展现了女排的自信。这种软实力成就了她们在赛场上的高光时刻,也陪伴她们走过黯淡无光的艰难岁月。无论是鲜花掌声萦绕,抑或是质疑批评不断,因为有自信的精神,女排常青不败,女排精神赓续不息。
没有了硬实力,在赛场上一打就垮,而没有了软实力,则会不打自垮。(总结观点)软硬相济,共铸精神。女排过硬的赛场实力来自不懈的坚持与顽强拼搏的精神。
若中国女排没有每天长达十个小时的坚持训练,就不会拥有过硬的技术。若没有过硬的赛场技术,中国女排在赛场上就不会有夺冠的机会。软硬相济,铸就女排辉煌。
综上所述,女排的成功源于实力,技术的强实力和心理的软实力铸就了中国女排。所以我的观点是——女排精神,用实力说话。
我的辩论陈词结束,谢谢大家。(结尾: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观点……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研读范文,揣摩写作方法
某中学拟就此开展辩论活动,现面向全校学生征选正方和反方辩手。请从“应该”或“不应该”两种立场选择其一,写一篇辩论词。
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请同学认真研读下面范文,总结辩论稿的写作要求。
例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世纪20世纪之交,中国国贫民弱,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用如椽之笔唤醒国人麻木的灵魂。21世纪,中国国富民强,人们却遭遇了“非典”和“新冠”两次疫病的袭击。假如生活在今天,面对这种情况,鲁迅先生是否应该弃文从医,救治国人病痛的身体?
21世纪鲁迅先生不应该弃文从医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我是反方一辩选手科阳。我方的一致看法是鲁迅先生不该弃文从医,救治国人疼痛的身体。(开篇即提出论点,观点明确)
首先,鲁迅先生本人曾这样说过:“无论身体多么强健的国民,如若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引,最终都会变成麻木的看客。”这正是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也同样反映了健康的灵魂对国民的重要性。(对论点展开说明,提出本文论证的中心内容)
那么在如今疫情肆虐的情况下,鲁迅先生为什么不应该弃文从医呢?请大家倾听以下疫情期间一些人犯下的令人心寒的错误。
防疫期间,仍有大量工厂生产低质量口罩,有些甚至不具备预防效果,以次充好,赚黑心钱,更严重的是这些口罩有一大部分竟然运往疫情高发区武汉等地;有些人得知自己患病之后,竟然破罐子破摔,向医护人员吐口水……这些行为无疑是阴暗人性的爆发。
在这种急迫情形下,正需要鲁迅先生这样一类人挺身而出,用他们的“匕首”和“投枪”在那些糊涂的心灵上刻上正义的铭文,用他们发自内心的充满力量的“呐喊”,警醒那些正在“彷徨”的人们。人民需要他们,这个时代需要他们。(这三段用事实证明,可以写得再深入一些)
在这里我想问一下正方辩手,如果连鲁迅这样的民族英雄、这样的大文豪都弃文从医了,谁来扼住丑恶人性的咽喉?又有谁能在人们心灵深处唱出正义、乐观的绝唱?
你们可能认为现在情况紧急,身体急于心灵,先医好身体,待到万事太平之时,人性的丑恶自然会烟消云散了。但是,我告诉你们,结果恰恰相反:一个谎报、一个逃离造成的后果,可能不堪设想!一个带病毒的野味,一个低劣的口罩造成的后果可能不仅仅是危害几个人的生命!这些后果是一个弃文从医的鲁迅先生无法挽回的,甚至鲁迅先生可能自己都会因这些麻木的人受到影响。(这两段进行反驳,驳斥对方观点的荒谬性)
所以说,先生所旨“医人先医心”就算到当今紧急的情形下仍然适用,在人心惶惶之时,正是需要先生的言论让我们沉下浮躁、坚定抗疫,让阴暗无所遁形、灰飞烟灭。这样做,才能为打赢战“疫”提供坚定的基础,疫情之控制可计日而待哉!
综上所述,我方一致认为,鲁迅先生不该弃文从医,救治国人疼痛的身体。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总结辩论稿写作要求
1.特有格式
(1)开头
①标题
②称呼(顶格)
③问好(“大家好”空两格)
④点出辩题与立场:比如,“主持人、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方的辩题(我方观点)是……”
开头
结尾
论述观点
开头
结尾
论述观点
(2)讲出定义,说明观点
开宗明义……(辩题的意思)下面我方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其次……
就辩论词来说,内容不固定,但主要包括提出己方观点;对观点进行阐释;对观点进行论证,最好有理有据,逻辑清晰;结论。
(3)结尾: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观点……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3.特有内容
(1)辩论稿中最好有数据、事实支持己方的理论。
(2)辩论稿最重要的就是逻辑,如果一辩稿中逻辑漏洞太大就容易被对方攻击。这也需要在写稿的时候注意自己的用词是否贴切。
(3)文中不能有“权衡”段,避免给对方留下话柄。
2.特有语言
对方辩友,我方辩手
我方观点
大家可以看到
我方已经论述
4.写作要领
辩论稿的格式一般分标题、正文。
(1)标题
可点明辩论稿的中心,或标明中心事件,或标明中心的论题,最好让人看到标题就能了解辩论的内容。
(2)正文
一般分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
开头 主体 结尾
直接点明辩论标题,提出辩论稿的主要内容,使听众了解所要讲的内容,当然也应使开头有点技巧,使听众有兴趣听下去。
辩论稿的重点部分,要突出中心,用典型的材料,有力的分析,使听众点头赞同。
可归纳自己的见解,使听众有个完整的印象。结尾要有力,能给人启示和回味。
④辩论的基本流程
辩论赛是参赛双方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的一种竞赛活动,实际上是围绕辩论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种相关知识的竞赛,体现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基本流程如下:
陈词阶段
盘问阶段
由流程可见,高考可以考查的,可以是“陈词阶段”和“总结阶段”的正方、反方陈词。
“陈词阶段”一辩发言格式如下:
正方辩论词:
标题
主持人、对方辩友:
大家好。我是今天辩论的正方代表,我方观点认为……具体理由如下。
主体段落分析,分条分点写出(可从利弊分析、原因剖析、归纳演绎、对比分析等角度分析论证)
……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标题
主持人、对方辩友:
大家好。我是今天辩论的反方代表,我方观点认为……具体理由如下。
主题段落分析,分条分点写出(可从利弊分析、原因剖析、归纳演绎、对比分析等角度分析论证)
……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反方辩论词:
标题(表明论点)
谢谢主席,大家好。我们与对方的以下几种观点有根本上的分歧……
第一……
第二……
第三……
综上所述,我方观点为……
谢谢大家!
“总结阶段”四辩发言格式如下:
驳论文的写作
积基树本识真相
1.反驳型议论文的基本特征
凡议论文,目的都是阐明自身论点。但在阐明方式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证明,一是反驳。
证明 反驳
从正面论述观点的正确,从正面去证明观点的成立,也叫立论。
反驳是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或论据或论证过程,以树立自己的观点的论证方法,也叫驳论。
证明与反驳都是论证的方法。在一篇文章中有时需要从正面去立论,有时又需要直接批驳对方的错误观点,也可以同时运用证明和反驳。
在驳论文写作中,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反驳(驳论点),或间接反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2.反驳型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先看一个例子:
朽木可雕
马宇彤
①在保守者的眼中,朽木是低能的符号,是无用的象征,是放弃的对象,不值得付出心力雕琢,也不可能出现逆转奇迹。
②于是,“朽木不可雕也”在足够长的岁月里,成为雕琢者冠冕堂皇的借口,成为“朽木”们自暴自弃的理由。
③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朽木亦此。较良木而言,它更像一块试金石,考量雕琢者乍现的灵感和回春的技巧。
④朽木可雕,从理论上说,朽木也是一种材质,只要化腐生肌,就能焕发新的活力;即便无药可救,只要停止腐朽的进程,便只是一段记忆的缩影。
⑤朽木可雕,从实践上看,百草治百病,百人有百用,朽木有朽木的特质与不群。新木生叶,朽木生芝。相信它有用,置于有用之地,让它做有用之事,才是关键。没有信心,纵是金玉良材,也与废柴无异。
⑥天生我材必有用,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何况朽木。
⑦木不是废木。朽木可雕,金贵的是眼光,重要的是技巧,关键的是信心。
⑧心不朽,木便永生;心不朽,人便可塑。
①段摆出了要批驳的观点,即“朽木不可雕也”。
②段提出了上面观点的害处,即这个观点使资质差的“朽木”从主观到客观彻底失去了进取的机会。
③—⑦段树立了自己的观点,即朽木可雕,并加以论证。
⑧段简洁有力的结尾,发人深省。
基本模式:树立靶子—分析批驳—得出结论—适当结尾。
树立靶子就是摆出对方错误观点,确立攻击目标,抓住敌论要害。
反驳型议论文不论是反击敌人,揭露驳斥敌论的诽谤诬陷还是批判某种思想、行为错误,都是为了驳倒对方,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以此来明辨是非,匡正错误,弘扬真理,伸张正义。因此,在写驳论文时,首先要明确反驳的论点,即确立攻击目标。
在针对某一论调写反驳文章时,可以在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抓住谬论的要害,针锋相对地予以反驳。这也是写驳论文的关键。
针对以上材料,写一篇驳论文的话,反驳什么呢?仔细分析后,我们才明白材料包含着“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的观点,因此,我们反驳的只能是“人才与(集体)环境没有关系”的错误论点。
例题: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
齐心涤虑觅方法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要驳倒对方,自然可以从议论文的三要素着手,或者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或者采用迂回间接的方式,或者从对方的论据、论证人手,证明它的虚妄和荒唐,从而达到驳倒对方的目的。
示例:
古人云:“知足常乐。”意思是说,一个人知道满足,他就会永远快乐。如果把这话理解为今天的青年在生活上知足,不作不切实际的追求倒也不错。但是要从对事业的追求上来理解,这话却是不对的。
这里,先提出原论题,“知足常乐”,而后针锋相对地提出一个与原论题相反的新论点,即“不知足才常乐”。
1.驳论点:可以直接批驳,也可以间接批驳。
(1)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这是驳论文中最常用的形式。这种反驳论点的方法,可以通过例证反驳,即提出新的事实论据,证明对方论点的错误。
(2)归谬法反驳,先假定它是真的,然后以它为前提,合乎逻辑地推出非常荒谬的结论,以证明对方论点的错误。将对方论点的错误合理地“放大”,并推向极端,使之暴露全部的谬误、荒唐而不攻自破。这实际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示例:
在《阿凡提的故事》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阿凡提头上缠着筐子般大小的散蓝在街上走。迎面走来了一个人,看了散蓝便央求道:“可敬的学者,求您给我念念这封信吧!"”
“我一个字也不认识呀!"”阿凡提叫道。
“您别客气了,您头上缠着那么大的散蓝,怎么会没有学问呢?”
阿凡提听了,顺手取下散蓝,戴在那个人头上,说道:“好,好!要是散蓝有学问,我给你戴上它,你自己念吧!”
赫尔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有一次参加一个晚会,晚会上演奏的轻佻音乐使他非常厌烦。主人向他解释:“演奏的是流行歌曲。”赫尔岑反问一句:“流行的乐曲就是高尚的吗?”主人听了很是吃惊:“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赫尔岑笑着说:“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
(3)请阅读材料,探究赫尔岑是如何反驳的。
归谬法反驳。
2.驳论据:通过批驳对方论据的虚假性,从而批驳对方。
事实论据
理论论据
数字论据
示例:阅读材料,思考如何反驳下面一段文字中对方的论据。
《文学与出汗》中对方的观点是“文学当描写永久性不变的人性,否则便不久长”,论据是“莎士比亚和别的一两个人所写的是永久不变的人性,所以至今流传,其余的人不这样,就都消灭了”。
“消灭了”的东西以后是不会有人再看到的,那么“现在的教授”又从何看见?又怎么能断定它描写的是什么呢?
3.驳论证:通过批驳对方论证的错误,从面批驳对方。
(1)引证法:引用名人名言、权威观点来增强说服力。
材料:
(一个日本女记者问朱镕基总理)“昨天我家中被贼偷了,有人说是中国人干的,你对这件事怎么看?”如果你是总理,会怎么回答呢?
总理说:“中国有句古话叫作‘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我记得战国时晏子出使楚国,曾经说一个人在齐国可以安居乐业,而到楚国却成为盗贼,原因在于民风问题。因此我建议贵国的政府应该致力于民众道德礼仪的培养,只有环境好了,才可以杜绝偷盗。”
(2)例证法。运用典型事例驳斥对方观点的一种方法。
示例:
一个英国记者对周恩来总理说:“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将来一定会向外国扩张。”
总理说:“我不同意这种说法。英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4400万,不算太多,但是英国在一个很长时间里曾经是‘日不落’殖民帝国。美国的面积略小于中国,而美国的人口还不及中国的五分之一。但是美国的军事基地遍及全球。美国的海外驻军达150万人。中国人口虽多,但是没有一兵一卒驻扎在外国领土,更没有在外国建立一个军事基地。可见一个国家是否向外扩张并不决定于人口多少,而决定于它的社会制度。”
(3)矛盾法:通过论证与对方论题相矛盾的论题的真实,再根据矛盾律,进而说明对方论题的虚假。
示例:
孔明游说江东,张昭说,你和刘备都是无能之辈,不值与谈。
孔明反驳道:“我主刘备虽人民稀少,兵不满千,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曹仁辈心惊胆裂。刘琮投降,我主不知,且不愿乘乱夺同宗基业,实乃大仁大义。当阳之败,因我主不愿弃其人民,甘于同败。此乃考虑国家大计,社稷安危的聪明仁义之主,而非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之辈。”
(4)反证法:通过确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虚假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
示例:
古时候,一个名叫王戎的孩子与伙伴们在大路上玩耍,他们看到路旁树上结了许多李子,都蜂拥而上摘李子吃,唯有王戎没去摘,王戎断定:李子是苦的,根本不能吃。结果真如王戎所预料的,李子苦涩无比。于是伙伴们便好奇地问他:“你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呢?”王戎说:“假如李子是甜的,能吃,那么早就被路人摘完了。树上怎么还会有李子呢?”
探骊得珠赏范例
赏析范文《旁观者未必请》感受驳论文的魅力。
旁观者未必清
悠闲的鸟儿旁观长江奔流入海,却不清楚江水为什么愿意用生命灌注无际海洋;蹁跹的蝴蝶旁观飞蛾冲向刺眼的火焰,却不清楚它为什么明知是死却还要扑火;愚昧的人们旁观古亭口一个革命者被杀头,却不清楚他是为了什么牺牲生命。
旁观者未必清,因为他们不了解当局者心中有着怎样的壮志或信念。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齋怒。”屈原怀着满腔悲愤,来到咆哮的汨罗江边。他遇见了渔父,那个最具代表性的旁观者。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渔父之问深深刺痛了“当局者”的爱国之心。渔父怎么会懂得一位爱国诗人体内流动着的那滚烫的血液?旁观者没有那样的抱负,他只知道渔舟唱晚的美,却不清楚忠而被谤的恨。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最后孤独的呐喊以江面上扑通的落水声而告终。当局者清,而旁观者迷。
封建王朝垂死挣扎之时,人民像奴隶一样生活着,无知,愚昧,麻木。有那么一群有志之士,为了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民运站了出来,却被残暴的统治者屠杀了。不知是秋瑾还是夏瑜的血洒在古亭口冰凉的泥地上。旁观者眼里闪烁的不是愤怒和同情,而是看到杀人盛况后的兴奋,
还有人是期待——为了得到那鲜红的人血给孩子治病。没有一个旁观者清楚就义者的心情。那种民族大义与麻木的灵魂本来就找不到交集。旁观者不清,他们不清楚当局者牺牲者的努力,不清楚自己的命运,甚至连自己糊里糊涂成为“当局者”时为什么会被杀头也不清楚。再杀几个阿Q,旁观者也依旧是迷糊的旁观者。
反观当今社会,旁观者也未必清。有多少贪图享受的人从不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对辛辛苦苦的奋斗者嗤之以鼻?有多少自私自利的人从不关心民生疾苦,对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冷嘲热讽?有多少唯利是图的人毫不关心他人的安危,对见义勇为的热心者冷若冰霜?
旁观者没有当局者的鸿鹄志,没有当局者的奋斗史,没有当局者的热心肠,所以,旁观者未必清。
学以致用大辩论
在全班开展“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辩论赛,大家先将课本的事例进行分析,然后汇报。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可以转化成“只有温饱,才谈道德”,推理的规则是“肯后必肯前”“否前必否后”,也就是“谈道德的人必温饱”“不温饱就不谈道德”为正方观点;这两个观点的负命题为反方观点,即是“谈道德的人不一定温饱”“不温饱的人也谈道德”。
1.观点分析
正方 反方 无关的观点
没有温饱免谈道德
谈道德的都是温饱之人
不温不饱依然谈道德
有人处于温饱中,却不谈道德
温饱之人都谈道德
(这两个观点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相关推理,要认真区分)
2.概念界定
对正方有利 对反方有利
温饱是人最基本的衣食需求
温饱就是既温又饱
温饱就是社会上总体无衣食之困
温饱就是或温或饱
3.论证思路
课本上是反方的论证思路。
“人存在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言外之意是不论温饱与否都得谈道德,人们不可以因为不温或不饱就违背道德原则,而这一命题恰恰是个真命题。
“人有理性,理性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是对正方“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的直接反驳,更进一步论证“丧失理性的人无法谈道德”,这一命题也是一个真命题,并且该命题认为温饱的人有理性,不温饱的人同样也会有理性,就对正方步步紧逼。
“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谈道德”反驳了“只有在温饱的前提下才能够谈道德”的条件限制。
“走向温饱的过程中尤其应该谈道德”强调了谈道德在“走向温饱的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出不温饱(走向温饱的过程)不仅能够谈道德,而且“尤其应该谈道德”,看似让步,实则是对正方观点的进一步否定,设计十分巧妙。
4.攻防策略
正 方
(当反方举例证明有的人并未处于温饱状态却依然讲道德时)
反 方
“谈道德”的概念范围界定越小,不温不饱、不温或不饱情况下的某些行为将被排除在“谈道德”的概念范围之外,对正方越有利
推选出正反双方的两位主辩手,然后大家各自挑选阵营,决定不了的人就由主辩手进行选择,保证双方的人数相当,开展一场辩论赛,我来充当裁判,让大家体会辩论的魅力。
归纳总结
逻辑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于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从逻辑谬误到推理形式,进而对论证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帮助学生优化思维方式,提升思维品质。
逻辑思维是创新的源泉。
逻辑体系告诉我们,合理的假设、缜密的演绎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些正确的结论都是新生事物,就是创新。
经过这次逻辑单元的教学实践,在思维上给大家提供了支架,从帮助大家辨识文本内在逻辑,到优化写作和说理的思辨性表达,这一单元的教学历程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对我们都是一段难忘的历程,在结束这一单元的教学时,可以说已经感受到了“逻辑的力量”,如山如海,浩浩荡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