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三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作业练习(精品课)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三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作业练习(精品课)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6 17:3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我们来驳“奇葩说”——基于逻辑方法应用与逻辑链建立的有效驳论
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03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绍兴市第一中学 高二(2)班
作业练习
一、课后活动项目: 真理越辩越明,这就是辩论的魅力,也让我们在课后继续这一魅力。 1.辩题确定 展示学生课前自选的辩论题目,现场确定呼声最高的辩题; 2. 《班级“奇葩说”活动流程说明书》 ①自由竞选两位队长,并由队长分别带队并确定执方; ②全班平均分为八组,每组派一名选手出战并选择战队; ③每队四位辩手先陈述己方观点,陈述完毕以后,与对方同序号辩手进入1vs1“开杠”环节; ④每一回合的胜负由观众投票决定。 二、单元教学评价 一、语言文字的逻辑运用 所谓“三段论”,就是从普遍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形式,它包括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这样三个部分。 1、仿照示例,完成题目。 示例:所有学生都要遵守纪律。(大前提) 王小毛是学生。(小前提) 所以,王小毛要遵守纪律。(结论) 现在假定:①所有的老虎都爱吃肉。②所有的兔子都爱吃萝卜。③绝对没有既爱吃肉又爱吃萝卜的动物。④菲菲是吃萝卜的。 请根据以上假定,判定以下结论哪一个是正确的,并写出正确结论的大前提和小前提。 ①菲菲是兔子。 ②菲菲不是老虎。 正确结论:                                      大前提:                                     小前提:                                     2、参考第1题的分析过程以及主题干的三段论定义,用三段论推理的形式,结合自己对本诗的理解,分析曹植《七步诗》的第二、三行。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                        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某中学高三(1)班的“王小毛”同学痴迷游戏排名垫底。离高三一模还有一个月的时候,他幡然醒悟决定重新做人。于是他先把名字改了,从“王小毛”变成了“王建国”。经过一番苦读,在高三一模中,王建国真的进步了十五名,这次进步让他学习的信心大增。于是,他逢人必说改名绝对能带来成绩的进步。王建国觉得他的好朋友陈小牛和张小花的名字也不够大气,所以一直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可以像他一样顺利改名,也一定会在高考时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①改名字与成绩进步没有必然联系。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逻辑推论,仿照示例,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 示例:麦穗熟了,像熔化了的白金,一粒,一粒; 高粱熟了,_______; 葡萄熟了,_______; 西瓜熟了,_______。 不同的种子,不同的成熟,不同的结局。 5、阅读这段《阅微草堂笔记》中的记录,仿照给出的“提出假说”和“验证假说”的示范,写出明公晟是如何进行案情推断的。 雍正壬子六月,夜大雷雨。献县城西有村民为雷击,县令明公晟往验。饬①棺敛矣。越半月余,忽拘一人讯之曰:“尔买火药何为 ”曰:“以取鸟。”诘曰:“以铳②击雀,少不过数钱,多至两许,足一日用矣;尔买二三十斤,何也 ”曰:“备多日之用。”又诘曰:“尔买药未满一月,计所用不过一二斤,其余今贮何处 ”其人词穷,刑鞫③之,果得因奸谋杀状,与妇并伏法。 或问:“何以知为此人 ”曰:“火药非数十斤不能为伪雷,合药必以硫黄。今方盛夏,非年节放爆竹时,买硫黄者可数。吾阴使人至市,察买硫黄者谁多,皆曰某匠。又阴察某匠卖药于何人,皆曰某人,是以知之。”又问:“何以知雷为伪作 ”曰:“雷击自上而下,不裂地,其或毁屋,亦自上而下。今苫草屋梁皆飞起,土炕之面亦揭起,知火从下起矣。又此地去城五六里,雷电相同,是夜雷电虽迅烈,然皆盘招云中,无下击之状,是以知之。尔时其妇先归宁,难以研问,故必先得斯人,而后妇可鞫。”此令可谓明察矣。 注:①饬(chì):通“敕”,命令。②铳(chòng):旧时打鸟用的火枪。③鞫(jū):审问犯人。 示例:如果雷击人之事非伪,那么雷击应自上而下,不裂地;屋毁也应自上而下。 但今苫草屋梁皆飞起,土炕之面亦揭起,知火从下起。 所以,雷击人之事为伪 6、阅读下面的诗歌作品,尝试从二难推理的角度写一段诗歌赏析文字。 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二难推理形式: 如果A,那么C; 如果B,那么C; 或者A,或者B; 所以,必然C。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有的心理医生发现,病人在视觉上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① ,上下左右全都无法看到。他们不能同时看见并排放置的两件东西,一定要偏转头才能看得见另一件东西。这就像透过隧道或一根管子看东西一样,② 。这种人没有任何生理上的视力疾病,③ 。科学家之所以会把洗澡水和婴儿一起泼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患了管窥症,没有看见那个婴儿。如果我们能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事物,就会感受到身边处处有奇迹。 ① ② ③ 8、下面这封母亲写给儿子的信里,包含了多处逻辑谬误,请在文中划出三处谬误并以简明扼要的方式进行回复。 亲爱的多纳尔: 寥寥数言,让你知道我还活着。 深知你读得不快,所以,我也慢慢地写。 你回来的时候,将找不到我们的房子了。因为我们已经搬了家。先前住在这里的那户人家,不想改变他们的地址,把门牌拿走了。因此,我无法把我们家现在的门牌号码告诉你。 你父亲找到了有趣的新工作,他下面有五百多人——他在公墓割草。 今天早晨,你的姐姐生了一个可爱的婴孩,是男是女我还没弄清楚。因而,你究竟是当了舅父,还是当了姨母我也说不清。 昨天,你爸爸陪我上医院看病。医生把一根小管子放进我的嘴里检查体温,还叫我3分钟不要开口。你爸爸说,要是医生肯卖,他愿意出10镑把那根管子买下来。 上星期总共下了两场雨,第一场下了整整3天,第二场又连续下了4天。 附言:我还想给你写点其他的事,可惜我已经把信封上了。 ① ② ③ 9、寻找并确定下面句子彼此间的逻辑关联,将它们按照正确的次序排列。 ①连带地,回春冻龄的热潮也就方兴未艾。 ②但必须说,相较之下,追求年轻的现象于现代尤烈。 ③因此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的回春,都可以在各种文学艺术中得见。 ④从20世纪晚期开始,迄今近几十年来,基于当代科学、医学以及资本主义文化的大众消费趋势,以至产生一种对“年轻”特别着迷的时代风气。 ⑤“青春崇拜”本来就是人类的心理常态,那是一种对已经失去的饱满天然之容颜精力以及单纯热情之心灵状态的乡愁。 10、请写出下面这道推理题中两个姑娘的正确身份和王子的推测过程。 王子找新娘,公爵家有两个一样漂亮的双胞胎女儿,一个是只说真话的老大,一个是专讲假话的老二。王子觉得真实比美貌更重要,所以想娶老大。公爵让两个姑娘一左一右站立,然后叫王子自己来分辨。于是,王子问左边的姑娘“你们两个中有一个是老大?”左边的姑娘说:“没有。”王子略一思索,就知道了这两个姑娘的身份。 请写出两个姑娘分别是谁?并参考下面的逻辑推理形式,写出 王子的推理过程。 如果p,那么q 如果q,那么r 所以,如果非r,那么非p 王子的推理过程: 二、阅读理解的逻辑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法国学者塔迪埃在《普鲁斯特和小说》中的一个话题就是“将小说中的时间作为形式来探讨”。时间在小说中是无形的,是读者看不见的,但却是小说中潜在的重要形式。塔迪埃说这个时间的形式“处于小说艺术的顶峰”。“在作品中重新创造时间,这是小说的特权,也是想像力的胜利”。塔迪埃评论的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但这种说法也适用于一切小说。《百年孤独》的第一句话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它隐含的时间维度。按马尔克斯自己的说法,《百年孤独》他构思了15年,但一直不知如何写第一句话。他称“有时这第一句话比写全书还要费时间”,“因为第一句话有可能成为全书的基础,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全书的风格和结构,甚至它的长短”。可以说这就是开头第一句话的意义。小说第一句话和第一段的确立,往往决定了小说的成败。我在讲《城堡》和《追忆似水年华》时,都仔细地讲过小说的第一句和第一段,就是这个原因。又比如大家所熟悉的张爱玲的小说《封锁》的第一句:开电车的人开电车。”它造成的是一种同义反复式的封闭的循环感,和小说“封锁”的时空正相吻合。又比如有研究者也分析过阿城《棋王》的第一句,“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写的是知青上山下乡离城的送别场景,两句话就渲染出一个动荡的年代。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第一句,可以说经过了漫长的寻找,从他的对话录《番石榴飘香》中可以知道,他是在一次旅行途中突然获得感悟,“原来,我应该像我的外祖母讲故事一样叙述这部历史,就以一个小孩一天下午由他父亲带领他去见识冰块这样一个情节作为全书的开端。”但小说的第一句真正写出来又是什么样的?不妨再且体分析一下: 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连诺上校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一句话已不仅仅是展开小说的一个初始的情节,而且容纳了现在、过去、未来三个向度,展示了小说叙事的时空性。我引用过萨特的一句话:“小说家的技巧,在于他把哪一个时间选定为现在,由此开始叙述过去。”可以说,任何小说叙事,都虚拟了一个叙事者声音在说话的“当下”时间,然后展开叙述。从这一角度看《百年孤独》的第一句话,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它的时间的复杂性。叙事者不是站在所有故事都结束,也就是时间的终点开始讲述的,因为第一句是“许多年以后”,讲的是未来时间发生的事情。我们就会知道将来会有一个事件发生,有一个上校要被执行死刑,这是小说的一种预叙的手法。但小说第一句的真正叙事动机是引出童年见识冰块的情节,叙述的又是过去的事情。因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叙事者有个讲故事的“现在”时刻。但这个“现在”是具体的某个时间吗?显然它是种虚拟性的“现在”。所以《百年孤独》的叙事者选择了一个不确定的现在,既能指向未来,又能回溯过去,一下子就把时间的三个维度都包容在小说的第一句话中了。这并不是马尔克斯在刻意玩弄叙事技巧,而是服务于《百年孤独》的总主题。也只有这样一个开头,才能显示出小说中写的马孔多小镇以及布恩蒂亚家族的历史沧桑感,甚至写出整个拉丁美洲百年历史的纵深感和连绵感。因此,《百年孤独》的第一句话之所以精彩绝伦,就因为它不仅像萨特说的那样选定了一个现在,然后开始叙述过去,它也开始叙述未来。而“现在”的不确定性也正为作者自由出入于时间的三个维度确立了起点。因此,有研究者指出这是一种“既可以顾后,又能瞻前的循环往返的叙事形式”,小说的几乎每一个“故事”往往都从终局开始,再由终局回到相应的过去和初始,然后再循序展开,最终构成首尾相连的封闭圆圈。(吴晓东《<百年孤独>与马尔克斯》) 11、下列四组因果关系里,不符合文意和作者立场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的时间虽然是无形的,但它是可以作为形式来探讨的;所以,时间的形式处于小说艺术的顶峰。 B. 《百年孤独》隐含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维度,所以,也决定着全书的历史纵深感和沧桑感。 C. 小说家的技巧,在于他把哪一个时间选定为现在,由此开始叙述过去,所以,所有的小说叙事,都会虚拟一个叙事者声音在说话的“当下”时间。 D. 卡夫卡《变形记》的开头传递了人作为生命主体在社会中的虚无和异化的荒诞感;所以,它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全文的风格和结构。 三、写作实践的逻辑论证 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照耀人的唯一的灯是理性,引导生命于迷途的唯一手杖是良心—— 海涅 只有理性才能教导我们认识善恶,使我们喜善恨恶。良心尽管它不依存于理性,但没有理性就不能得到发展。—— 卢梭 请结合材料,谈一谈你对“理性”与“良心”的认识。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答案】正确结论:② 大前提:所有的老虎都爱吃肉。 小前提:菲菲是吃萝卜的。 【解析】如果答案选①,则推论如下: 大前提:所有的兔子都爱吃萝卜。 小前提:菲菲是吃萝卜的。 结论:菲菲是兔子。 但菲菲有可能只是一个爱吃萝卜的小孩儿而已。这个推论过程不符合三段论。 2、【答案】 大前提:凡是同根生的就不应相煎太急; 小前提:你与我是同根生的; 结论:所以,你与我不应相煎太急。 3、【答案】②名字是否大气与学习积极性是否提高没有必然联系;③改名字与高考打漂亮翻身仗没有必然联系。 【解析】解题思路:认真审题——寻找逻辑推论错误之处——明确①句的表达方式——仿照①句的表达方式,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并写下其他几处逻辑推论错误之处。 4、【答案】原文:像伤口的鲜血,一滴,一滴;像少女的嘴唇,似张似闭;像狮子舞的绣球,抛来抛去。 可在逻辑推论之下,有更好的描述与修辞。 5、【答案】如果雷击人之事非伪,那么去城五六里,雷电相同,也应有雷自上而下击之势。 但是夜雷电虽迅烈,然皆盘招云中,无下击之状。 所以,雷击人之事为伪。 6、【答案】如果琴声在琴上,那么琴放在匣中为什么不会鸣叫; 如果琴声在指头上,那么在指头上为什么不能听到琴声; 或者琴声在琴上,或者琴声在指头上; 所以,琴声既不在琴上也不在指头上,而是弹奏者的指头作用于琴的结果。 7、【答案】①这些病人只能看见正前方一片非常狭窄的范围; ②只看见一个小圈子里的事物;③而是在心理上自已给自己设置了限制。 8、【答案】 ①“深知你读得不快,所以,我也慢慢地写。”——您写信的速度和我读信的速度并无因果关系。 ②“先前住在这里的那户人家,不想改变他们的地址,把门牌拿走了。因此,我无法把我们家现在的门牌号码告诉你。”——带去门牌并不代表着带去地址。 ③“你究竟是当了舅父,还是当了姨母我也说不清。”——我一定是舅父。 ④“上星期总共下了两场雨,第一场下了整整3天,第二场又连续下了4天。”——整个星期就是下了一场雨。 ⑤“我还想给你写点其他的事,可惜我已经把信封上了。”——您的附言是写在了信封上吗? 9、【答案】⑤③②④① 10、【答案】左边的是老二,右边的是老大。 如果左边的姑娘是老大,那么她是说真话的 如果她是说真话的,那么她应该回答“有” 所以,如果她没有回答“有”,那么左边的姑娘不是老大 11、【答案】A 1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