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四季之美 教案(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四季之美 教案(共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6 22:2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四季之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景物中的色彩美、动态美,感受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并能背诵课文。
3.学习作者捕捉细小事物来细致表达细腻情感的写作方法,尝试仿写。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心捕捉细小事物来细致表达细腻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与学的策略分析]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写作意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歌咏四季之美,是自古至今文学家们的共同爰好,但因作家个人气质、心境的不同而各有所爱,各有所感。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日本女作家清少納言,一起感受她笔下的《四季之美》(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2.简介清少纳言。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生字,通过课后生字表或査字典解决,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自由认读。
4.指读并随机正音。
5.教师相机点拨。
(1)字音。注意读准“凛冽、黎”的边音。“红晕”的“晕”读音为yùn吋,字典中有如下解释:①太阳或月亮周围形成的光圈;日晕;月晕;光影色泽模糊的部分;霞晕;③头发昏,有旋转的感觉;晕眩;④液体或气体慢慢地环状荡开、扩散。读音为yūn吋,有如下解释:昏迷,晕倒。
(2)写字:重点指导学生书写“黎、漆、逸”。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在作者眼中四季分別是什幺吋候最美 又有哪些景致 找一找,画一画,完成表格。
季节 吋间 景致
2.我们先走进天高云淡、硕果累累的秋天,作者认为秋天最美丽的是什么吋候 又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呪
3.指名汇报,完成表格。
季节 吋间 景致
秋天 黄昏 夕阳 西山 归鸦
大雁 夜幕 风 虫
4.请同学们继续完成其他三季的表格,小组内交流。
5.指名汇报。
6.用一两个词语分别概括一下作者笔下的每个季节给我们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尝试背诵。
第二课时
一、读题导人
1.齐读课题。
2.今天我们继续跟随日本作家清少纳言一起感受《四季之美》。
二、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秋之美。
(1)此时秋意正浓,天高云淡,硕果累累,而作者却认为秋天最美的是黄昏,请同学们轻声读第3自然段,领悟作者笔下秋天傍晚美景里蕴含的独特韵味。
(2)掌握学习方法。
①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说说作者都写了哪些景物。
夕阳 西山 归鸦 大雁 夜幕 风 虫
②结合句子,引导学生归纳动态的画面。
夕阳斜照西山 乌鸦匆匆归巢 群雁比翼齐飞 夜幕风响虫鸣
理解词语“急急匆匆”:形象地写出了夕阳斜照西山、乌鸦急于归巢的生动景象。想象一下,乌鸦为什么这么急于回家 (家里可能有嗷嗷待哺的小鸟鸦,也可能有年迈的老乌鸦,引出乌鸦反哺的故事,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也可引导解释:在日本,乌鸦被作为吉祥之鸟供奉,所以作者选取了鸟鸦归窠的生动景象。
理解词语“比翼而飞”:描写的是群雁结伴而行的感人景象。候鸟,春去秋来,冬去春来,总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飞南飞北,但是作者在常见景物,发掘其内在的韵致,撩动读者的思绪,与她产生共鸣,
③夕阳斜照西山、夜幕降临是静态全景描写,乌鸦归巢、大雁成行、风响虫鸣是动态描写,作者就是这样动静结合,把一幅秋天黄昏美景图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一起来看。出示课件,创设朗读情境。
④指导朗读。
谁还想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
⑤小结本段学习方法:出示表格示意,然后总结。
季节 景物 动态美
秋季 夕阳 西山 归鸦
大雁 夜幕 风 虫 夕阳斜照西山 乌鸦匆匆归巢群雁比翼齐飞 夜幕风响虫鸣
我们学习秋季之美,运用找景物与感受藏在景致中的动态美的方法,品悟了秋的独特韵味。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三个季节的内容。
2.学习交流春之美。
(1)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完成表格。
季节 景物 色彩美
春季
(2)分组汇报。
①体会色彩的丰富: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微微的红晕、紫红紫红的彩云,说明作者抓住了细微的变化,观察仔细,描写细腻。
②比较句子:自由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有微微的红晕,有红紫红紫的彩云。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③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染上:让天空变得可爱起来,“染”上了红晕,这是大自然给予人们的美的享受。
飘:没规则,可以是任意形状任意飘。彩云是自由自在的,欣赏这景致的作者也是自由自在的。
结合课件理解句子。一个“飘”字,让彩云变得轻灵,可见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心情是优雅、自由、快意的。
(3)带着这种感受自由练读,指名读。
3.学习交流夏天的情趣。
夏夜,拂去了白天的热闹与喧器,能够在夜色中欣赏萤火虫也是非常有趣的。我们来看图片,说说你的感受。如果你现在就置身于图画中,你会做什么 作者呢 读一读这一段。
(1)自主完成表格。
季节 景物 动态美
夏季
(2)学生汇报。
(3)理解句子: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4)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带着朦胧和诗意,带着凉爽和舒适,带着轻松和俏皮的感受朗读句子。
4.学习交流冬天的情趣。
(1)汇报表格。

季节 景物 和谐美
冬季
(2)说话练习。
在寒冷的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我”认为最美的是早晨。
下雪时,其乐无穷,因为可以_ ;
有时只是下霜,路白了, 白了, 也白了;
若是没有雪霜但是仍感觉很冷的天气,我们可以 ;
此时如果有人给你送来温暖的炭火,你心里感受如何 在接受别人关爱的同时,你会怎么做 (感受爱 传递爱 传递社会正能量)
(3)浏览这一段,你有什么疑问吗
课文结尾说:“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令人扫兴为什么还写
对比的写法。这句话笔锋-转,虽然让人有淡淡的失望,但与上句闲逸与寒冷相和谐的情景相对比,更体会出冬天早晨的浓浓趣味。
三、总结,尝试仿写
1.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在结构上、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 每一段第一句句式相同,都是“……最美是……”,都是中心句。
(2)“这情景着实迷人”“愈发叫人心旷神怡”“多么和谐”“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从中可以看出她的语言真实、随性。
(3)善于捕捉并描写一些细小的有趣的景象,都是谈淡的几笔,像一帧帧速写的简笔画,表达一种微妙的情怀,十分耐读。
2.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带给我们全新的视角,全新的感受,可见她平时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人。同学们拿起笔,用几句话写一写你印象深刻的某个景致,像清少纳言那样,把它变成永恒的美好吧!
3.学生自由仿写。
4.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四、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22四季之美
春天 黎明 色彩美
夏天 夜晚 动态美
秋天 黄昏 动态美
冬天 早晨 和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