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初中教师课时教学设计
科 目 语文 年 级 八 课 时 一
主备人 单 位
授课教师 单 位
课 题 《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 学习本文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采用圈点批注、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真挚、深沉的母爱,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学习文中截取典型经历表现人物的手法
教具学具 准 备 预习课文、查找资料
程 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论或 修改
导 入 新 课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的确,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母亲是最慈祥的,母爱是最温馨的。无数文人墨客在他们的文章中都会写到他们的母亲,写到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课文就是追忆母亲、赞颂母爱的《我的母亲》。(板书课题《我的母亲》)
检 查 预 习 情 况 作者简介 邹韬奋(1895~1944),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31年“九 一八”事变后,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1935年8月回国,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44年7月24日病逝。 作者简介 给加粗字注音 憧憬 惺忪 唏嘘 歉疚 巡阅
整 体 感 知 指名学生回答:你认为文中写到了关于“母亲”的几件事?(提倡学生用不同的语句来概括内容。) 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让学生试着填空 。 读了( ),我看到了一位 ( ) 的母亲。 3、抒发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1、讨论后得出结论: (1)元宵夜的“巡阅 (2) 涌流的眼泪 (3) 丰富的内心世界 (4) 劳碌的身影 2、自由发言 读了母亲背“我”赏灯,我看到了一位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的母亲。 读了母亲讲故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情感丰富、才具被埋没的母亲。 读了“我”受罚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既慈爱又识大体的母亲。 读了母亲熬夜做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勤劳能干的母亲。 3、怀念、赞美、热爱。
品 味 语 言 本文对母亲的描写细腻生动,那些句子更能表现出母亲对我的爱? 1、 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刺心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同情但她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的好”。 2、 我眼巴巴地望着她的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
合 作 探 究 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 “才”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本文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感情。同时还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1、“才”蕴含着对母亲早逝无限的痛惜,与开头 “就’相呼应。 2、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被压抑和被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学 以 致 用 十一课作者以新颖独特的视角,截取人物形象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而这一课用什么方法写母亲的呢?(怎么构建文章的) 本文选取了四个有代表性的典型片段从各个角度来展现母亲的伟大形象
拓展延伸 写一段描写母亲生活的片段,表现你的母亲的性格特点。
课堂总结 本文深情的回忆了母亲的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了母亲可爱的性格和能干的才具,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被压抑和被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板 书 设 计 我的母亲 (1)元宵夜的“巡阅 (2) 涌流的眼泪 (3) 丰富的内心世界 (4) 劳碌的身影 表现了母亲可爱的性格和能干的才具,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被压抑和被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自 主 设 计
学情 反馈 优秀 良好 达标 待达标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