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09 09:5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鱼台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
语文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傩戏(nuó) 央浼(miǎn) 朔风(suò) 落入下乘(chéng)
B.付梓( zǐ) 毗邻(pí) 憎恶(zèng) 桂棹兰桨(zhào)
C.熟稔(rěn) 临邛(qióng) 梵文(fán) 未雨绸缪(móu)
D.坍塌(tān) 混沌(hùn) 慨叹(kǎi) 盛筵难再(yán)
2. 下列各项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班驳 寒喧 热烘烘 凭心静气
B.烦躁 朔风 吊书袋 钟明鼎食
C. 婵联 辨证 挖墙脚 饮鸠止渴
D.盅惑 拮据 莫需有 欢渡春节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天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个群体在现实生活中受歧视、受奴役的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B.山区农村建造房屋应尽可能避开山脚,因为一旦突发泥石流灾害,山脚下的房屋将首当其冲。
C.比赛前,他踌躇满志地对队友说:“虽然面对的是个强大的对手,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战胜他们。”
D.因为冯小刚和前期如火如荼的宣传,《一九四二》毫无争议地成为2012贺岁档最不能忽视的华语电影。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复原后的距今100万年的 “郧县人”是一个额头低平、眉弓粗壮、眼窝深凹而宽、鼻短而上扬、嘴部突出、唇长而薄的远古人形象。
B.“嫦娥一号”卫星首次拍摄的“中国第一幅月图”图幅宽约280公里,长约460公里,面积相当于湖北省的三分之二。
C.随着年轻人生活观的转变,“蹭生活”这个新鲜名词也闯入了我们的视线,新一代“蹭一族”悄然升起。
D.有时某一微博信息不胫而走却远离事实真相的原因往往是传播者自己忽视核实信息的真伪造成的。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美学中的“狂欢”是一种感受世界的方式,在狂欢式的特定氛围中,颠覆了等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粗鄙和嘲讽成为主要的表现风格。狂欢打破原有的秩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狂欢”是几千年来全体民众的一种伟大的世界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创造新的世界 ②它使人解除了恐惧 ③使世界接近了人,使人接近了人 ④形成了人与人的新的平等的关系 ⑤让人们在一种新的关系中释放自我, 宣泄重负 ⑥高贵与神圣同卑下与粗俗相妥协
A.⑤①③②⑥④ B.⑤①②③④⑥
C.④⑥②③①⑤ D.④⑥⑤①②③
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姚明在整个NBA赛季中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目标。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其他的什么?
B. 以《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
C. “留住济南”图片展深深吸引了观众。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
D. 据考证,古历下亭址在今名士阁西侧(该处现有一石碑,正面题“古历下亭址”五个大字,背面刻有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
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多用字号,青莲居士、四明狂客、少陵野老、香山居士、“六一”居士、东坡居士、白石道人,依次是指王安石、贺知章、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辛弃疾、姜夔。
B.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著名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
C.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剧作,其中《雷雨》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
D.莎士比亚(14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剧本流传下来的有三十多种,其中著名的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二、文言文阅读(4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24分)
苏世长,京兆武功人。十余岁,上书周武帝,帝异其幼,问读何书,对“治《孝经》、《论语》”。帝曰:“何言可道?”答曰:“为国者不敢侮于鳏寡。为政以德。”帝曰:“善。”令于兽门馆读书。 
入隋,为长安令,数条上便宜。后为王世充太子太保,与豆卢行褒戍襄阳。高祖与之旧,数遣使者谕降,褒杀之。
洛阳平,世长始与豆卢行褒归,帝诛褒而诮世长,顿首谢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禽之,万夫敛手。岂有获鹿后忿同猎者,问争肉罪邪?且武功旧人,乱离以来,死亡略尽,唯臣得见太平。若杀之,是绝其类。”帝笑释之。授玉山屯监。与语平生,调之曰:“卿自谓佞邪,直邪?”对曰:“愚且直。”帝曰:“若直者,何为背贼归我?”对曰:“洛阳平,天下为一,臣智穷力竭,乃归陛下。使世充不死,臣据汉南,尚为勍敌。”帝大笑,嘲曰:“何名长而意之短,口正而心之邪?”世长曰:“名长意短,诚如圣旨。口正心邪,不敢奉诏。昔窦融以河西降汉,十世侯之;臣举汉南以归,唯蒙屯监。”帝悦,拜谏议大夫。世长有机辩大率如此。
从猎泾阳,大获。帝入旌门,顾谓朝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曰:“陛下废万机,事游猎,不满十旬,未为乐也。”帝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邪?”曰:“为臣计则狂,为陛下计则忠。” 侍宴披香殿,酒酣,进曰:“此炀帝作邪?何雕丽若此!”帝曰:“卿好谏似直,然诈也。岂不知此殿我所营,乃诡云炀帝邪?”对曰:“臣但见倾宫、鹿台,非受命圣人所为者。陛下武功旧第,才蔽风雨,时以为足。今因隋之侈,民不堪命,以归有道,陛下宜刈奢淫,复朴素。今乃即其宫加雕饰焉,欲易其乱,宁可得乎?”高祖深然之。
世长简率无威仪。初在陕,邑里犯法不能禁,乃引咎自挞于市,五伯疾其诡,鞭之流血,世长不胜痛,呼而走,观者咸以为笑,议者方称其诈。
贞观初,使突厥,与颉利争礼,不屈,拒却赂遗,朝廷壮之。后出为巴州刺史,舟败,溺死。
赞曰:始唐有天下,惩刈隋敝,敷内谠言,而世长仇然献忠,时主方褒听,藉以劝天下,虽触禁忌,而无忤情。及祸乱已平,君位尊安,后者视前人之为,犹以鲠论期荣,故时时遭斥让,为所厌苦。非言有巧拙,所遭之时异也。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数条上便宜 指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
B.顿首谢曰 谢罪
C.今日畋,乐乎 打猎
D.欲易其乱 交换
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深然之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
B.世长不胜痛,呼而走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C.乃诡云炀帝邪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五伯疾其诡 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苏世长少小爱读书,有胆魄,十余岁就上书皇上,谈治国之道,深受周武帝赏识。后历经隋唐两代,以机辩敢谏著称。
B.苏世长曾出使突厥,与突厥首领抗争,拒绝对方索礼的要求,朝廷认为他勇敢。
C.作者认为苏世长敢于进言,且多被采纳,而后来不少人进谏却多遭斥责,是时代情况不同了,而非劝谏技巧有高低。
D.苏世长在陕引咎自挞,围观的人讥笑议论他诡诈,他不能忍受人 们的讥笑议论,就逃跑了。
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⑴高祖与之旧,数遣使者谕降,褒杀之。

⑵昔窦融以河西降汉,十世侯之。

⑶今因隋之侈,民不堪命,以归有道,陛下宜刈奢淫,复朴素。
12.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题目。(11分)
题王叔明《岩居高士图》
〔元〕倪瓒①
临池学书王右军②,澄怀观道宗少文③。
王侯笔力能扛鼎④,五百年来无此君。
【注】①倪瓒,元代最有影响的画家,画界的权威。②王右军,东晋书法家王羲之。③宗炳,字少文,南朝宋代画家,平生喜观漫游山水,将所见景物图于壁上,自称“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④扛鼎:《史记 项羽本记》:“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1)诗的前两句提到王右军和宗少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答: (2)后两句暗含王叔明画作的特点。作为元代著名画家,他的画作有较强的代表性。请结合作者对王叔明画作的感情倾向,分析元画的欣赏趣味。(6分)
答:
13.补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9分)
①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②斜月沉沉藏海雾,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③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 。(杜牧《阿房宫赋》)
④会桃花之芳园,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⑤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雨淋铃》)
⑥乱石穿空, , 。(苏轼《念奴娇》)
⑦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4.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4)题。(25分)
黄昏
萨特
诺尔曼·葛尔特茨比坐在海德公园的长凳上。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暮色苍茫,笼罩大地,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星的亮光冲淡着昏暗的夜幕。马路和人行道都空落落的。然而,就在这样的夜色中仍有不少被人们遗忘的小人物在活动着。他们有的荡来荡去,无声无息;有的把自己点缀在长凳和木椅上,毫不显眼,在昏暗中,他们的身影已无法辨认清楚。
葛尔特茨比此时觉得眼前的景色与他的心情完全和谐。黄昏,在他看来,是失败者的时刻。经过奋斗仍不免遭到惨败的男男女女,在这日薄西山的时候纷纷出来活动,躲避着好奇者的寻根问底。
长凳另一端,就在他身旁,坐着一位老先生。从他的神态里,可以看出他正在和社会抗衡,但是他的气概已趋衰退。坐了一会儿,老人起身离去,慢慢消失在黑暗中。
空出来的位子几乎立刻就被一个年轻人占据了。但是他面部的神情并不比那位老人开朗,嘴里还狠狠地骂了一声,好像是要强调: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能使他称心如意。
“看来您心情不好啊。”葛尔特茨比说道,心想他这番表演准是为了引起自己的注意。
年轻人转过身来,脸上的神情非常坦然。但是葛尔特茨比反而因此一下子警觉了起来。
“要是陷入我的困境,您的心情也好不了,”他回答说,“我干了一件有生以来最傻的事。”
“是吗 ”葛尔特茨比不动声色地问道。
“我今天下午到的伦敦,本打算在伯塔刚尼安饭店落脚,”年轻人接着说道,“可是到了那儿我才发现,饭店已经被拆掉了,我只好去了另一家旅店。到了我的住处,就出去买香皂了——我讨厌旅店里的香皂,可自己又忘记准备了。我在街上溜达一会儿,在酒吧喝了杯酒,又逛了逛商店,然后转身回旅馆。就在这时候,忽然意识到,我根本没记住旅馆叫什么,更不知道它在哪条街上。这多么尴尬!我在伦敦又举目无亲。我出来的时候,身上只带了一先令。买了块香皂,喝了杯酒,也就花得差不多了,只怕要落得个流浪街头,无处栖身了。”
年轻人讲完这段故事后,出现了片刻沉寂。这种沉寂是意味深长。“您大概想,我讲的这段遭遇荒诞无稽吧。”年轻人随后委屈地说道。
“这事也并非不可能。”葛尔特茨比像法官审理案件似的说。
听完,年轻人精神为之一振,“我大概得到河堤上过夜了,除非能找到个够朋友的人,他能相信这是确有其事。不管怎么说,我很高兴,因为您并没有认为我这段遭遇过于荒唐。”
年轻人往这最后一句话里倾注了不少热情,就好像有意向葛尔特茨比表示,他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够朋友的人的必要条件。
“然而,”葛尔特茨比慢吞吞地说,“这段故事里的破绽就在于您拿不出那块香皂来。”
年轻人连忙向前探身,在大衣口袋里忙乱地摸了起来。他一下子跳了起来。
“准把它丢了。”他怒气冲冲地嘟囔了一声。
“一个下午就丢了家旅馆,又丢了块香皂,这只能说明您存心粗枝大叶。”葛尔特茨比接着说道,可是年轻人没等他话音落地就走了。他顺小路溜掉了,头昂得高高的,表情高傲。
“说来怪可惜,”葛尔特茨比想道,“整个故事中只有出去买香皂有说服力,然而在这细节上露了马脚。他要有一点先见之明,就应该事先准备下一块新的香皂。”
想到这里,葛尔特茨比站了起来,准备离去。就在这时候,他惊讶地喊了一声。只见地上,在长凳边上,躺着一个崭新的椭圆形小纸包。除了是块香皂,还能是什么!准是那年轻人一屁股坐下来的时候从衣兜里掉出来的。
说时迟,那时快,葛尔特茨比立刻去寻找这位年轻人的踪影。就在他感到无望的时候,忽然发现那个人正站在马车道的路边上,神态犹豫地站着。当他听到葛尔特茨比呼喊他的时候,他带着几分敌意,好像准备自卫似的猛然转过身来。
“能证明您那段遭遇真实性的重要证人找到了,”葛尔特茨比说道,伸出手来把香皂递了过去。“您走后,我在地上发现的。我曾经对您不信任,您一定要原谅。您如不嫌弃,我可以借给您一枚二十先令的金币……”
年轻人连忙接过金币,放进兜里。
“幸好给你找着了。”年轻人感激地说道,声音还有点呜咽。他急忙跑开了。
“这孩子真可怜,差点哭出声来。这对我也是个教训,不能自作聪明,不能仅仅凭一时的情况就给一个人下判断。”
葛尔特茨比顺着原路往回走去。经过那条长凳时——他看到一位老先生在长凳下面和四周望来望去,捅来捅去。葛尔特茨比认出这就是刚才同他坐在一起的那位老人。
“您丢什么东西了,先生 ”他问道。
“对了,丢了一块香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段中提到那些小人物“荡来荡去、无声无息” “有的把自己点缀在长凳和木椅上,毫不显眼”,是为了说明他们是一群被社会遗忘的人。
B.年轻人讲完故事后出现了片刻意味深长的沉寂,这沉寂里有年轻人想引起对方同情照顾的心理,也有葛尔特茨比对其故事有无破绽的思索。
C.年轻人的诡计被识破之后,顺着小路溜掉了,头昂得高高的,表情高傲。这一份高傲,是对葛尔特茨比的不满,是对自己行为的肯定与满足。
D.本文主要使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葛尔特茨比和年轻人的形象,而塑造老人的形象主要采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
E.作者在文中塑造了三个失意者的形象,意在通过他们之间的曲折故事,来巧妙揭示小说“坏人防不胜防”的主题。
(2)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叙事,请结合文本谈谈这样写的好处。(6分)
(3)小说中的诺尔曼·葛尔特茨比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本篇小说的题目富有深意。请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黄昏”为题的妙处。(8分)
四、写作(60分)
1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爱父母、爱祖国,这是情感的底线;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这是行为的底线;尊重别人、团结友善,这是为人处世的底线……足球、篮球、羽毛球是不能让它越出场地两端的底线的;做人,更不能堕落于底线之下,在道德与法制上,是连“擦边球”也不能打的。底线,是善恶是非的分水岭。
请以“人生的底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可以正面立意,写出做人底线对提升人生价值的必要性。也可以反面立意,结合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谈没有人生底线的危害。
参考答案:
1.D 央浼(měi)朔风(shuò)憎恶(zēng)梵文(fàn)
2.D(A暄 平B 掉 鸣C 蝉 鸩D 蛊 须 度)
3.C(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4.A B.“首次拍摄”与“第一幅”重复;“图幅”语意不明,既可指图片的大小也可指图片所涵盖的月球地域面积。C.搭配不当,“升起”该“兴起”。D.杂糅,“原因是······”与“······造成的”句式冲突。
5.D
6.D(解析:A.后三问是选择问,应将“体型”、“亲切”后的问号改为逗号;B.书名号应改为引号;C.句末引号内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
7. A(“青莲居士”是李白、“东坡居士”是苏轼)
8.D 易:改变
9.C A:认为正确/形容词词尾,表状态 B:禁得住/美好,优美 D:憎恶/大
10.D 苏世长因忍受不了疼痛而逃走。
11. (1)高祖(李渊)与他们有交情,多次派遣使者劝降,豆卢行褒(总是)杀掉使者。(“旧”“数”“谕降”各1分,大意1分)
(2)过去窦融率领河西归降汉朝,十代封侯。(“昔”“以”“侯”各1分,大意1分)
(3)现在因隋朝奢侈,百姓不能承受驱使,因而归顺有道之君(或“您”)。您应当割除奢侈,恢复朴素。(“勘”“以”“刈”各1分,大意1分)
12.(1)提出两位古人,运用烘托、类比的手法,为下文作铺垫,暗喻着王叔明的绘画造诣可以与他们媲美,同时也与继承前人的成就分不开。
(2)倪瓒抓住王蒙画作笔力雄健(“能扛鼎”)的特点,给予极高的评价(“五百年来无此君”)。倪瓒作为最有影响的画家,其评价具有权威性,着意于“笔力”应该是元代文人画的共同风尚,这也正是我们欣赏的趣味所在。
13.①岩扉松径长寂寥 ②碣石潇湘无限路 ③春光融融;风雨凄凄
④序天伦之乐事 ⑤竟无语凝噎 ⑥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⑦舞榭歌台
14.⑴(5分)选E给3分,选B给2分,选A给1分,选C、D不给分。(A项不仅在说明他们是一群被人遗忘的人,更重要的是在表达“黄昏,是失败者的时刻”的观点,表述不够恰当。C项年轻人的高傲有对葛尔特茨比的不满,是对他的不屑一顾,而不是对自己行为的肯定与满足。D项塑造老人的形象主要使用的是动作描写,而不是心理描写。)
⑵(6分)小说以第三人称视角来展开故事。好处:①有利于对葛尔特茨比的心理进行深入描写,更好地塑造主人公的形象;②有利于讲清故事的来龙去脉:③从葛尔特茨比的角度去观察其他人物,有利于刻画其他人物形象,更容易揭示小说的主旨。
⑶(6分)①失意落魄。因为他觉得黄昏是失败者的时刻。②戒备心强,年轻人的神情坦然让他产生了警觉,最终识破了他的诡计。③善良热心。发现掉落的香皂后赶快去追赶年轻人并加以归还,还借给他钱帮他渡过难关。④善于自我反省。告诫自己不能自作聪明,不能仅仅凭一时的情况就给一个人下判断。(每点2分,任答三点给6分)
⑷(8分)①小说的题目“黄昏”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真实的时间,海德公园的黄昏,一个是葛尔特茨比所认为的失败的时刻。②从环境来看:黄昏,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也为人物的出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一个模糊昏暗的背景;③从情节来看:因为黄昏,才使得老人不能发现自己丢失的香皂,“我”没看到座位下的香皂,而年轻人也因没能看到香皂而使自己露出破绽,被我“识破”,情节出现转折起伏;④从人物和主旨来看:因为黄昏,才能在老人找寻香皂的过程中最终展现出各个人物的性格,从而揭示小说的主旨。(每点2分,共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