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
民族交融
课标要求:1.通过利用历史地图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提高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
2.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区域开发和孝文帝改革,提升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能力。
3.认识民族交融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的意义,培养家国情怀。
第5课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
课堂导入
北周
北方
南方
魏
蜀
吴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北魏
东
汉
隋
朝
东魏
北齐
宋
梁
齐
陈
南朝(420-589)
北朝(439-581)
西魏
25-220
266-316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的政权变迁
220-280
刘裕
317-420
萧衍
萧道成
陈霸先
304-439
短暂统一
时空观念
目录
三国与西晋
东晋与南朝
十六国与北朝
壹
[三国与西晋]
群雄割据
三国鼎立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公元221年
夷陵之战
三国与西晋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思考:哪国最有实力完成统一?
三国实力对比表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魏帝曹髦
吴
建 立 者:孙权
都 城:建业
起止时间:222-280
三国与西晋
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灭蜀
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晋武帝
晋惠帝
晋怀帝
晋愍帝
“太康之治”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即肉汤)?”
——《晋书.惠帝纪》
惠帝弱智
→贾后乱政
→八王之乱
流民起义
“永嘉之乱”
316年,西晋亡国
三国与西晋
1、五胡内迁
匈奴、羯、氐、羌、鲜卑
2、分封诸王
3、传位不当
西晋的压迫统治激化了民族冲突
地方宗室权力过大
中央权力暗弱
五胡内迁
鲜卑
沿东北和北部边塞散居
匈奴
并州
羯
上党郡
羌
陇西、关中
氐
陇西、关中
賨
賨
川、鄂山区
①民族矛盾激化,国家长期分裂割据;
②北方汉人南迁,促进江南的开发;
③内迁民族逐渐汉化,有利于民族融合;
影响:
三国与西晋
①统治阶级为补充兵源、劳动力,强迫边民内迁中原。
原因:
②气候干冷,农作物减产,北方农业经济大衰退
贰
[东晋与南朝]
2.1 东晋的政治制度
(1)东晋的建立
匈奴贵族刘曜军队攻破晋都,俘虏晋帝,最终使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建立者:司马睿
都 城:建康
时 间:317-420
东晋与南朝
2.1 东晋的政治制度
(2)门阀士族政治
(2)门阀士族政治特征
材料一:“士族”就是士人官僚的家族,通过雄厚的文化而世代居官,由此建立了崇高的门望。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材料二:“门阀”:本为“家门阀阅”简称,指家族的政治背景。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魏书》所载之标准,凡称士族需合二大条件:其一,累官三世以上;其二,任官需达五品以上。
东晋与南朝
材料 (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王)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 ——《晋书·王敦传》
王与马,共天下
士族政治(门阀政治):
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
士族:
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的特殊的社会阶层。
2.1 东晋的政治制度
(2)门阀士族政治
从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东晋政治的基本特征
①形成原因:
A.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B.政治原因:皇帝依赖士族支持。
C.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为士族提供政治保障。
②主要特征:
A.政治: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B.经济: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C.文化:崇尚清谈和玄学,担任清官。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东晋与南朝
D.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2.2 江南开发
(1)江南开发的原因
材料一
(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司马迁《史记》
江南之国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二
①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具备良好的开发基础。
②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来先进的技术、工具、经验。
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长期处于和平环境。
东晋与南朝
依据材料,概括秦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面貌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西汉之前,江南地区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魏晋南北朝时,江南经济快速发展。
2.2 江南开发
(2)江南开发的表现
①农 业:
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农业技术得到改进。
②手工业:
南方手工业快速进步,缫丝、织布、制瓷、冶铸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
③商 业: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
东晋与南朝
(3)江南开发的意义
①有利于江南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②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③促进了南方山区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
2.3 南朝
420-589年的170年之内,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均定都建康。
◎南北朝并立形势图
东晋与南朝
叁
[十六国与北朝]
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加上西南的成汉,历史上称为“十六国”。各国彼此攻战,北方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
十六国与北朝
3.1十六国时期
383年,前秦与东晋淝水之战,结果前秦失败,北方混乱。
439年,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定都平城。
493年,孝文帝拓跋宏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3.2北朝
十六国与北朝
孝
文
帝
改
革
内容 作用
措施 政治 整顿吏治,三长制,迁都洛阳,采用汉人制度 提高农民积极性,缓和矛盾,加速封建化进程
经济 均田制 推动北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文化 汉化政策:穿汉服、改汉姓、改籍贯、说汉话、与汉人通婚 有利于民族融合,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 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性质 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改革 《孝文帝出行图》
十六国与北朝
3.3北魏孝文帝改革
改汉姓
(孝文帝)规定宗室诸王正妃“应取八族及清修之门”,并强制性地命自己的几个弟弟分别娶陇西李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及鲜卑勋臣八姓之首穆氏之女为妃。
——何德章《伪托望族与冒袭先祖》
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十六国与北朝
3.3北魏孝文帝改革
材料1:有人说他是一位民族交融的推手;有人说他是鲜卑族的千古罪人。
材料2: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摈弃之,有同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 ——马端临《文献通考》
材料3: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02
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03
有利于北方经济发展、社会繁荣
01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缓解了民族矛盾
北魏文官俑
十六国与北朝
3.3北魏孝文帝改革(评价)
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动乱不已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之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二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之手。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北周亡。全国统一,终于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北魏东魏(534年―550年)西魏(535年―556年)北齐(550年—577年)北周(557年—581年)隋朝
北齐
西魏
北周
十六国
北朝
南朝
梁
齐
东晋
西
晋
北魏
东魏
宋
陈
三国鼎立
前秦统一
黄河流域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时代特征:民族大融合
随堂练习
1.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刘曜、石勒先后击败晋军主力,晋军死者十余万人。随后,刘曜攻陷洛阳,纵兵大肆屠杀焚掠,洛阳化为灰烬。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永嘉之乱,衣冠南渡”。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A.结束了北方门阀制度,社会趋于安定
B.豪族趁机扩充实力,形成军阀混战
C.大大削弱了豪族势力,推动了社会发展
D.造成北方人大批南迁,促进江南开发
【答案】D
随堂练习
2.东晋吴兴太守会见宰相谢安时,“唯设茶果而已”,权臣桓温为扬州牧时,“每宴唯下七奠盘茶果而已”;齐武帝临死前也曾下诏规定“以茶饭代替牲祭”。这反映出东晋南朝时期
A.统治者倡导节俭之风
B.饮茶之风盛行全国
C.南北生活习俗相似
D.贵族们反对铺张浪费
【答案】A
随堂练习
3.东晋时“晋王虽有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南朝(宋)刘裕代晋自立为帝后,开始整顿吏治,重用寒士。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门阀士族地位动摇
B.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C.科举制度开始推行
D.宦官外戚交替执政
【答案】A
随堂练习
4.西晋时期,郭钦向晋武帝上疏:“戎狄强犷,历古为患。魏初民少,西北诸郡,皆为戎居……今虽服从,若百年之后有风尘之警,胡骑自平阳、上党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尽为狄庭矣。”郭钦的上疏所针对的问题是
A.西、北边陲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
B.内迁少数民族卷入西晋宗室内战
C.内迁匈奴贵族攻灭西晋王朝
D.东晋与十六国南北对峙
【答案】A
随堂练习
5.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面积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国家授田 B.豪强地主拥有强权 C.土地私有 D.土地兼并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