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标要求:1.知道康乾盛世的主要表现,识记密折制、军机处、文字狱的基本史实。
2.梳理台湾设府、管辖西藏、巩固西北边疆的大致过程。
3.根据图片、材料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清朝后期由盛转衰的历史迹象,分析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提高史料实证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目录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疆域的奠定
统治危机的初显
壹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康雍乾盛世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并称为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它是中国古代帝制时代最后一个盛世。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康雍乾盛世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并称为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它是中国古代帝制时代最后一个盛世。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论疆域,比明朝扩大了一倍以上,且东西南朔,"四夷咸服”;
论财力,“内外度支,有盈无细,府库所贮,月羡岁增”,经济总量占居世界首位;
论人口,从1700到1794年不足百年时间里已不止翻一番,达3.13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3;
论文化,则完成了包括《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在内的御纂诸书;
论城市,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就占了6个。
—周武《论康乾盛世》
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2. 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奏折制度
含义: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清自康熙中期至清末,二百余年间之一切机密要务,乃至皇帝与各具奏人的私人交情, 密折内都有反映。如此广博、繁杂的密折内容,无疑给皇帝开辟了广泛的情报来源,广其耳目,增其见闻,洞悉庶务,使其虽深居九重大内, 却能及时且较真实地了解全国形势,以及各地风土人情和各级官员的所作所为,而且使百官互相监视, 彼此牵制, 故人人心存戒心,惟恐遭人暗中揭发,一般不敢为所欲为,极有利于皇帝个人独裁专制。
—刘融《清王朝的朱批密折制述论》
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2. 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奏折制度
含义: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特点:
迅速、机密
评价:
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加强了皇权
3. 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军机处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养心殿
军机处
内阁
紫禁城里,靠近雍正帝的寝宫养心殿有一排简陋的平房。与金碧辉煌的宫殿相比,它颇显寒酸,游客们也大多会忽略它。然而,它却是大清帝国180余年的中枢权力机关。
3. 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军机处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①时间:雍正
②原因:直接:为处理西北军务;根本:加强皇权(制约议政王大臣和内阁)。
③职责:轮流值班,处理机要;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④性质:秉承旨意,经办一切重大政务的中枢秘书机构
⑤特点:简、速、密
⑥评价:明显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材料1:军机处撰拟的谕旨诏令,不经过内阁,而直接由军机处密封,经驿马递送给各地方督抚,称为“延寄”,直接交给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各地方的奏折也不经内阁而直接交军机处。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2:尽管军机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但乾隆帝却始终未设专官,未立衙署。其职权范围虽广,但不过是仅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的一个皇帝私人的秘书班子而已。
——赵翼《檐曝杂记》卷1《军机处》
4. 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文字狱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又降一世夏秋冬,一把心肠论浊清。
夺朱非正色,野种亦称王。
斩
首
世宗(雍正八年)微服游于市,就一书肆翻阅书籍,时微风拂拂,吹书页上下不已。一书生见状,即高吟曰:“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世宗以为讥讽也,旋下诏杀之。
——《清稗类抄·狱讼类八》
目的:①压制汉人的民族反抗意识,树立统治权威。
②维护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③清统治者的猜忌和恐惧。
特点:①打击对象广泛 ②数量繁多,文网严密③处罚重,诛连广
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影响:①禁锢了人们的思想;②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③阻碍历史的进步,延缓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
4. 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文字狱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时期 案名 事由 结局
康熙 庄廷龙《明史辑略》 攻击清统治者,使用南明年号 株连70-120人
戴名世《南山集》 同情前明,使用南明年号 株连300多人
雍正 吕留良案 学生曾静策动川陕总督岳钟琪反叛 剖棺戮尸,曾静被凌迟处死,株连数十人。
徐俊案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斩首
查嗣庭案 考题“维民所止” 戮尸枭首抄家
乾隆 胡中藻案 “一把心肠论浊清” 株连族人、师友
徐述夔《一柱楼诗集》 “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 开棺枭首
王锡侯案 弥补《康熙字典》不足写《字贯》被认为大逆 满门抄斩
在乾隆后期的禁书运动中,共禁毁书籍3100余种,15.1万余部,销毁书板8万块以上。民间惧祸自行销毁者不在其内。 — 据黄爱平《四库全书纂修研究》
中国18世纪的知识分子在文化思想专制的淫威下,不敢议论当代的现实问题,隐身于故纸堆中,窒息了思想,摧残了人才。龚自珍的诗句“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令人余悸尚
材料一:明清两朝封建专制统治的顶峰时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 摘编自于旭峰《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材料二:明清随着封建专制达到顶峰,文人士大夫彻底被皇权所压迫,成为真正的奴才。中国社会日益暮气沉沉,究其根源就在于科举制度的僵化、死板。
——摘编自钟冲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形成发展论析》
积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消极:统治日益腐败,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进步,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5.君主专制强化的评价
中外朝制度
巩固
二府三司制
加强
明:废宰相,设内阁
清:设军机处
顶峰
三公九卿制
开创
三省六部制
完善
中书省一省制
发展
汉
隋唐
宋
秦
明清
元
知识总结:君主专制的发展过程
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乃至废除。
贰
[疆域的奠定]
(1708年进行全国测绘,历时十年初步完成)
二、疆域的奠定
阅读教材78、79页,找出清朝前中期在疆域奠定上的成就,完成下表。
地区 时间 方式 管理制度
西藏
台湾
东北黑龙江流域
蒙古(准噶尔)
新疆(清朝称南疆为回部)
西南地区
1652—1727
—1793
册封达赖、班禅
驻藏大臣、金瓶掣签、《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1683
军事斗争
郡县制度:1684年设府
1689
签订《尼布楚条约》
军府制度:设置黑龙江将军等
1757
军事斗争
盟旗制度(札萨克制度)
1759
军事斗争
北疆:军府制度(伊犁将军)南疆:伯克制度
雍正时期大规模推行
改土归流
郡县制度、土司制度
平定准噶尔
明朝末年,鞑靼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瓦刺被称为漠西蒙古。
17世纪后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势力强大,占据天山南北,又向东进攻漠北和漠南蒙古。1757年,彻底击败准噶尔部。
绰罗斯·噶尔丹
(Galdan,源自藏语“甘丹”
博硕克图汗,是17世纪厄鲁特(卫拉特)蒙古准噶尔汗国大汗,也先的后裔。1676年打败卫拉特盟主鄂齐尔图汗,建立准噶尔汗国。
平定大小和卓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平定准噶尔后,将被囚禁的大小和卓释放,之后他们找机会控制了喀什噶尔、叶尔羌(今新疆莎车)等地。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小和卓霍集占举兵自立。1758年,乾隆发兵征讨大小和卓,大小和卓兵败西逃,叛乱遂平。
大小和卓之乱的平定标志着清代中国统一战争的完成,也是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之一。
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郎世宁《乾隆戎装大阅图》1739
共治西藏
清初,顺治册封格鲁派领袖五世达赖以“达赖喇嘛”尊号;康熙帝时,赐予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尊号。
1727年,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治西藏。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设立金瓶掣签制度;
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
又称为金瓶鉴别,是藏族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的方式。按照格鲁派教规,达赖、班禅采用“灵童转世”的方法选择继承人。乾隆后期作出规定,转世灵童的人选必须通过驻藏大臣主持的“金瓶掣签”仪式来确认,报朝廷批准。
▲金瓶和象牙签
乾隆对西藏的改革措施,使驻藏大臣的地位空前提高,几乎一切权力都统摄于驻藏大臣之手,比较康熙、雍正两朝,乾隆朝的治藏政策要更加具体、完善。
—张云侠:《略论清代驻藏大臣的设置、职权及有关问题
东北:反击沙俄
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其同意为谈判。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内地分立18省,设巡抚、总督治理。
演变:明朝初设,清继承完善
特点:
①分省设抚,跨省设督。
②督抚的职能:由监察到统领一方。
③从临时派遣到专设。
意义:
①提升了地方事务处理的效率。
②实现了以文制武,维护中央集权。
③地方和中央的权力出现了新的权力制衡机制。
督抚制度
内地
册封达赖、班禅
派驻藏大臣
西跨葱岭
西北至巴勒喀什湖
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
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
南至南海诸岛
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
伊犁将军
盟旗制度
总督—巡抚
清朝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意义?
①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②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行政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④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发展。
⑤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二、疆域的奠定
叁
[统治危机的初显]
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19世纪前期,嘉庆、道光两位皇帝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
1.内部危机:社会矛盾激化
①人地矛盾:伴经济繁荣、国土开发,清朝人口膨胀迅速,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人均资源减少
人口大量激增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年份 人口数 平均田数
顺治十二年(1655) 14,033,900 27.63
康熙五十年(1711) 24,621,324 28.15
雍正十二年(1734)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1753)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1766) 208,095,796 3.56
时间 人口
元始二年 5859.6万
南宋绍熙年间 1亿
明朝中期 1.5亿
乾隆六年(1741年) 1.4331亿
乾隆六十年 2.9696亿
1840年 4.1亿
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且庐舍所占田土,亦不啻倍蓰(蓰:五倍)。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朕深忧之。 —《清史稿》卷120
1.内部危机:社会矛盾激化
阶级矛盾:政治腐败,贫富差距加大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材料:自乾隆四十五年以来,讫于嘉庆三年而往,和珅……唯事贪婪渎货,始如蚕食,渐至鲸吞。初以千百计者,俄而非万不交注矣,俄而万且以数计矣,俄而数十万计、或百万计矣。一时不能猝办,率由藩库代支,州县徐括民财归款。贪墨大吏胸臆习为宽侈,视万金呈纳,不过同于壶餐箪馈。
——章学诚《上执政论时务书》
材料:和珅在乾隆朝柄政凡二十年,高宗崩,仁宗赐自尽,籍没家产,至八兆有奇。时人为之语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清稗类钞》
材料:江广黔楚川陕之无业者侨寓其中,以数百万计。 ——《清实录·宣宗实录》
1.内部危机:社会矛盾激化
◎天理教攻入紫禁城打斗时,所留下的痕迹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乾隆末年、嘉庆初年震动全国的川楚白莲教起义,可以看作人口压力与社会危机的一个标志。这场斗争……持续九年,蔓延湖北、陕西、四川、河南、甘肃五省……清朝政府调动了十六个省的军队,耗费军费2亿两白银,才把它平定下去……清朝从此由盛转衰。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政治腐败,贫富矛盾积累,农民起义爆发。
164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44
清军入关
签订《尼布楚条约》
颁布《权利法案》
设立军机处
《论法的精神》诞生
1729
1748
乾隆时期“一口通商”
《独立宣言》发表
蒸汽机应用
焚毁书籍
英使马戛尔尼访华
法国大革命爆发美国华盛顿就职
1757
1793
1789
1776
1689
中西对比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2.外部危机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2.外部危机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材料1:尔国距中华过远,遣使远涉,良非易事;且来使于中国礼仪不能谙习,重劳唇舌,非所乐闻。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尔人民,慎固尔疆土,无间远迩,朕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俾尔永遵,故兹敕谕!
——《清仁宗实录》卷320嘉庆二十一年七月乙卯
材料2:“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马夏尔尼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课文内容,总结闭关锁国的影响有哪些?
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有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导致国家闭塞,错失向西方学习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的机会,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中国
政治:君主专制统治仍很顽固。
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
科技军事:科技非常落后,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冷兵器。
对外政策:闭关锁国(天朝上国)
西方(英国)
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确立。
经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科技军事:近代科学发展,军事武器进入热兵器时代。
对外关系:侵略扩张,争夺殖民地。
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P K
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一潭死水
欣欣向荣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随堂练习
1.康熙帝时将理藩院从礼部独立出来。理藩院的主要职责一是管理蒙古、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二是处理与俄国的关系。这反映当时
A.蒙古、新疆地区叛乱频繁不易管理
B.满族主要依靠少数民族加强统治
C.理藩院基本承袭元朝宣政院职能
D.清朝统治者的天朝上国观念浓厚
【答案】D
随堂练习
2.禁酒政策在中国由来已久,最初多发生在政局动荡、王朝初创、年歉灾荒时,政策也多属临时性,实施的时间短。清康雍乾时期政府多次颁行禁酒令,禁令严、禁酒时间长。康雍乾时期禁酒令的颁行基于
A.维护小农经济的需要
B.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C.抑制私营手工业发展
D.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
【答案】D
随堂练习
3.下列清政府维护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平定三藩 ②抗击沙俄 ③三征噶尔丹 ④统一台湾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答案】D
随堂练习
4.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包括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由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制定的。据此可知密折制
A.体现了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
B.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
C.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
D.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
【答案】D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