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春秋
战国
秦朝
(前770-前476年)
(前475-前221年)
(前221-前207年)
西陲立国
变法强国
统一帝国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崩溃的原因。
壹
秦的统一
材料1: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吕氏春秋》
①民心: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战国时期主要货币
②经济:各地经济联系加强,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材料2:《韩非子》书中,便记载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六”、 楚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 。《荀子·仲尼篇》也有齐桓公“并国三十五”的记载。
③政治:长期战争实现局部统一
战国形势图
秦国统一的原因
渭河平原
川西平原
郑国渠: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萃并诸侯。
——《史记·河渠书》
都江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过秦论》
战国时期地理形势图
④地理: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秦国统一的原因
材料3: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史记》
材料4: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独秦则不然。始与谋国开伯业者,卫人公孙鞅也,其他若楼缓赵人,张仪、魏冉、范睢皆魏人,蔡泽燕人,吕不韦韩人,李斯楚人,皆委国而听之不疑。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
——明张燧《千百年眼》
材料5 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战国策·秦策三》
⑥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
⑤商鞅变法推动国家日益强盛
⑦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秦国统一的原因
一、秦的统一
(一)统一的原因
①民心: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经济:各地经济联系加强,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③政治:长期战争实现局部统一
④地理: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⑤商鞅变法推动国家日益强盛
⑥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
⑦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必然性
可能性
(二)统一过程
前221年,定都咸阳。
(前230——前221)
一、秦的统一
东灭六国:
先弱后强,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韩、赵、魏、楚、燕、齐)
地位: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得天下
守天下 ?
统一六国后,面对广袤的领土,该如何治理?
一、秦的统一
(中权与地方的关系)
专制主义:
(君臣关系)
中央集权:
中央决策方式——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控制,充分执行中央政令。
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一、秦的统一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历代王朝沿用,奠定中国古代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特征:
材料三:“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皇权至上
皇帝独尊
皇位世袭
(核心)
(1)皇帝制度
材料一: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
本质:
君主专制——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一、秦的统一
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内史
少府
皇 帝
太尉
御史大夫
丞相
虚设
政事
监 察 百 官
军事
直接控制
(牵制)
(统率)
统率
(2)三公九卿制
特点:
④家国同治
朝议制:
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秦调兵虎符
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①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僚政治)
②皇权至高无上,丞相位高权重
③分工明确,行政效率高
内容:
郡尉(军事)
郡守(行政)
监御史(监察)
县尉(军事)
县令(行政)
县丞(刑狱)
有秩(民政)
三老(教化)
啬夫(赋税)
游徼(治安)
郡
县/道
乡
里
亭长
(亭)
(地方治安、 公文传递)
出现:
春秋
确立:
秦统一后(全国普遍)
交通要道上十里设一亭
(3)郡县制
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特点:
按地域划分;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评价:
①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中央集权)
②标志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皇帝制度
郡县制度
三公九卿
比较 分封制 郡县制
不同点 划分标准
官位来源
权力大小
历史影响
共同点 血缘
世袭
独立性强
地方割据
地域
皇帝任免
服从中央
中央集权
地方行政制度;
为了巩固统治
2.控制周边地区
③平定西南,开五尺道、任官吏。
一、秦的统一
①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
长城:东起辽东,西到临洮
② 南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
灵渠:军事运输,沟通
湘水和漓水。
设郡:两广正式归中央政区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④修驰道
——利于南北政令统一、经济开发和文化交流
一、秦的统一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2.社会性措施
①经济:统一车轨、货币、度量衡
②思想: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车子两轮间距离统一为6尺
秦半两:圆形方孔钱
度(长度)量(容积)衡(重量)
小篆为国家官方文字
焚书坑儒
云梦睡虎地秦简·隶书
经济、民族: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的交往融合
⑤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
④编制户籍
⑥整顿社会风俗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2.社会性措施
里耶秦简户籍簿
③法律:制定《秦律》、以法为教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
云梦秦简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史称“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东至海暨朝鲜
西至临洮、羌中
南至北向户
疆域:初步奠定了祖国疆域
1.地位: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一、秦的统一
(四)秦统一的意义
3.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历代王朝沿用,奠定中国古代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4.经济、民族: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的交往融合。
2.疆域:初步奠定了祖国疆域。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14年
公元前207年
二
秦的速亡
大兴土木
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筑长城及南越地。
——《史记·秦始皇本纪》
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
——《史记·秦始皇本纪》
使丞相李斯将天下刑人徒隶七十二万人作陵。
——《汉旧仪》
秦速亡的原因?
横征暴敛
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屯戍一岁,加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上》
严刑峻法
弃市:在市中杀死
戮:先羞辱后斩杀
磔:割裂肢体而杀
腰斩:从腰间斩断
阬:即坑杀,活埋
枭首:割下头悬在木头上示众
车裂:五马分尸 (商鞅就是这么死的)
定杀:将患疾病的罪人抛入水中或者生埋
族刑:灭三族
具五刑:对罪人的族人用五种酷刑而杀之
从出土的秦简可以看出,秦法是极其残酷的,仅刑罚的名称就有赀、笞、迁、宫或腐、戮、磔等30余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病逝,赵高联合李斯矫诏助秦二世上位。秦二世残忍昏庸,继续实行严刑峻法,人民负担持续加重。
天下反秦
(惠文君)七年,公子昂与魏战,斩首八万。
(惠文王)七年,庶长疾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
(惠文王)十一年,摢里疾败韩岸门,斩首万
(惠文王)十三年,庶长章击楚,斩首八万;
(武王)四年,甘茂、庶长封拔宜阳,斩首六万
(昭襄王)六年,庶长奂伐楚,斩首二万。
(昭襄王)十四年,左更白起攻韩、魏,斩首二十四万
(昭襄王)三十二年,相穰侯攻魏,斩首四万。
(昭襄王)三十三年,客卿胡阳击芒卯华阳,斩首十五万。
(昭襄王)四十三年,武安君白起攻韩,斩首五万。
(昭襄王)四十七年,武安君白起,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
(昭襄王)五十一年十月,龁攻晋军,斩首六千,晋楚流死河二万人。
(昭襄王)五十一年,将军摎攻韩,斩首四万。攻赵,首虏九万。
(秦始皇)二年,麃公将卒攻卷,斩首三万。
(秦始皇)十三年,桓齮攻赵平阳,斩首十万。
……
长平之战遗址永录1号战国尸骨坑
斩首近160余万人
二、秦的速亡
(一)原因
1.秦朝暴政
①穷奢极欲:
大兴土木、求仙访药、巡游封禅、征发繁重
②刑法严苛
③思想专制:
“焚书坑儒”
尊崇法家思想
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化
(军功制度停转、权力争夺)
2.农民起义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二、秦的速亡
(二)过程:
1.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召集九百戍卒)曰:“天下苦秦久矣……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史记·陈涉世家》
前209年
1.原因:
②直接:戍卒遇雨误期,按律皆斩
①根本:秦朝的暴政
2.经过:
陈胜自立为王,建“张楚”政权,云集响应,失败。
△陈胜、吴广起义进军路线图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二、秦的速亡
(二)过程:
2.刘邦项羽反秦势力发展
公元前207年,章邯率30万大军围攻在巨鹿的起义军。起义军向集结在彭城的义军求援。彭城义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军7万解巨鹿之围,另一路由刘邦率领向西挺进。约定,谁先入关,谁为关中王。
BC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前221
前209
前207
秦统一
陈胜吴广起义
秦朝灭亡
前210
秦二世
继位
前206-前203
楚汉战争
汉朝
建立
前202
反抗秦暴政的农民起义
争夺全国统治权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