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 出塞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 出塞 表格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6 18:3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 内容 第 七 单元 课题 21 第 一 课时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任务: 1.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古诗,背诵《出塞》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边塞诗《出塞》诗意,并借助古诗的背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边塞诗《出塞》诗意,并借助古诗的背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研任务: 查阅作者,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出塞》诗意。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活动意图
一、自研任务: 1,正确、流利的朗读三首古诗,检查预习。 2,完成语册自主学习,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1大声朗读古诗,注意停顿。 2完成语册81页自主学习,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学生预设: 借助注释 查工具书 结合资料 借助插图 联系上下文 …… 1检查读音及停顿 读出诗的节奏变化,学生对七言诗和五言诗的朗读已有一定的经验,能处理好基本的停顿。如七言诗,常为二/二/三停顿,五言诗常为二/三停顿。 2订正答案 教师组织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做总结补充学习古诗的方法 借助注释 查工具书 结合资料 借助插图 联系上下文 …… 1让学生有备而来。 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字音、词语理解的程度。 3,回顾之前所学,学以致用,为接下来的学习交流奠定基础。
识记生字。 学习本课生字词 (1)会认字 ①会认字,指名读。 塞、秦、症、将、杰 ②易错读音:塞、将 ③多音字:将 ④理解词语: 随文理解词语 (2)会写字。 塞、秦、征、词、催、醉、杰、亦、雄、项。 学生朗读会认的字,注意字的读音 学生共同交流学习生字。 预设: “塞”字下半部分是“土”; “秦”字上半部分的三横在横中线上面,中间一横最短,第三横最长,三横距离均匀。撇和捺要舒展,且不要相交。下面“禾”的最后一笔捺写成点; “催“字上半部分”山“稍扁。右下部的四横长短不一,第四横最长; “醉”字笔画较多,要写紧凑; “项”左半部分的“工”字横变提,提写在横中线上,整体上较短小,且偏于左上方。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字的读音 教师重点指导:我们在写字时要特别注意,“塞”字下半部分是“土”; “秦”字上半部分的三横在横中线上面,中间一横最短,第三横最长,三横距离均匀。撇和捺要舒展,且不要相交。下面“禾”的最后一笔捺写成点; “催“字上半部分”山“稍扁。右下部的四横长短不一,第四横最长; “醉”字笔画较多,要写紧凑; “项”左半部分的“工”字横变提,提写在横中线上,整体上较短小,且偏于左上方。 指导方法: 学生练习书写易错字生字。 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通过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出示《出塞》 《出塞》这首古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作者介绍)及背景。 探究任务: 一,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理解前两句句意。 “明月”是否仅仅指的是“秦时”呢?“关”是否仅仅指的是“汉时”的呢? 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边关? 3,理解“万里长征人未还” (1)“人未还”你是怎么理解的? 让我们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大漠边关,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征人们长途跋涉,日夜不停地赶往边关,他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与前来入侵的敌人展开浴血奋战,每一场激战过后,横尸遍野,血流成河,到处都是残垣断壁,一片凄凉。 (2)遥望远在千里之外的守关将士,他们的亲人在做什么呢? 戍守边关的将士们有时怎么想的呢? (4)天伦之乐不能享,儿子孝道不能尽,有家不能回,都是因为这战争啊!同学们,读到这儿,你的心情如何? (5)体会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二,借助注释,理解后两句诗句意思,了解时代背景,理解龙城飞将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人在这里用了飞将军李广这个典故你能读出言外之意吗? 作业任务: 背诵《出塞》 诗歌还可以作为歌曲来演唱,一起听听吧!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借助注释理解了诗意,抓住字词体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透过典故,明白了诗人保家卫国的情怀。课下希望你们与经典诗词相伴,拥有我们自己的诗意与远方 提出自己的疑问,出塞的读音,及理解“出塞”“出塞”就是到关外去阻击来犯的敌人 介绍《出塞》作者王昌龄。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岑参、王之涣并称“四大边塞诗人”。尤善七绝,后人誉之为“七绝圣手”。曾任江宁丞,故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预设 这并不是说明月属于秦,关属于汉,也并非实指秦、汉两朝。诗人想表达的是防边筑城的措施始于秦汉,可见边关忧患的历史已经十分悠久了。 预设: 寂寞、孤独、冷清、荒凉。 预设: 将士们守卫边关不能回家。 有的可能战死沙场。 同学们根据提示填空,悲伤、痛恨、愤怒。 勤劳善良的妻子,遥望边关万里长征夫未还。 天真无邪的孩子,遥望边关万里长征父未还 思考:戍守边关的将士们有时怎么想的呢? 预设:将士们思念亲人,我的孩子多高了?这带给人们苦难的战争什么时候能结束啊!真想早点回家。 思考心情:悲伤,痛恨、愤怒。 同学理解前两句的句意。 想象画面读诗。 声音稍低、语调平缓,读出从古至今边战不断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悲伤。 借助注释理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句意。 但使:只要 教:令、使 龙城飞将: 只要有像前朝名将一样的人物镇守边关,就可以抵挡入侵的敌人,不叫他们越过阴山半步。 借助背景资料理解龙城飞将。 同学读后两句, 同学们感悟 诗人王昌龄为什么如此怀念他呢感悟诗人的言外之意。 预设:诗人希望现在有像李广这样的良将在。 组织塞字读音,学习出塞,补充作者背景资料。 根据学生查阅的作者资料,教师要以引导和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无数青春生命葬身黄沙大漠,无数家庭破碎凄清。 “秦时明月汉时关,”前面使用了“秦时”和“汉时”两个时间定语。这并不是说明月属于秦,关属于汉,也并非实指秦、汉两朝。 诗人想表达的意思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可以适当引导。诗人想表达忧患的历史已经十分悠久了。 老师适时引导,边关的图片,或看过的影视作品,想一想“人未还”结果。 一批有一批的将士当初被迫告别亲人,远离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边关镇守。他们之中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葬身沙漠、戈壁。侥幸存活的还要继续守卫边疆。 教师出示第一句 白发苍苍的父母,遥望边关万里长征儿未还。。 天伦之乐不能享,儿子孝道不能尽,有家不能回,都是因为这战争啊!同学们,读到这儿,你的心情如何? 教师指导朗读:声音稍低、语调平缓,读出从古至今边战不断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悲伤 但使:只要 “教”的读音,注释 龙城飞将: 教师引导进一步理解为什么只有龙城飞将才能不教胡马度阴山。理解“龙城飞将” 出示资料。结合资料和注释让同学们说说龙城飞将是什么样的人? 就是因为有了李广将军这样英勇善战的将士们,才让匈奴闻风丧胆,不敢南下阴山入侵汉朝的边疆,我们带着对李广的敬佩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 在这里诗人用来飞将这个典故,飞将军李广可是生活早汉代的人啊,那现在唐代诗人王昌龄为什么如此怀念他呢?你能读出她的言外之意吗? 诗人希望现在有像李广这样的良将在,可事实上没有,所以,此时诗人多么希望朝廷能任用得力将领,巩固边关,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早日结束这万恶的战争。也表达了诗人保家卫国的豪情。 诗人渴望 教师指导语气、情感。 这寥寥28字,就是诗人王昌龄赤诚之心的写照啊,难怪明代的诗品家李攀龙评价这首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压卷之作就是最出色的作品。 补充作者资料,丰富同学们的积累。同时能更好的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感受画面,加深理解句意。 诗中的边关离学生们生活较远借助图片、回忆一些影视作品帮助学生理解。 从戍边将士和将士亲人相互的思念,体会“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心情。 有感情的朗读中感受古诗的蕴味,内化对古诗的理解,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注释理解句意。结合资料理解诗意。 用不同的形式帮助同学们识记古诗。达到当堂背诵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