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8.1 《梦游天姥吟留别》(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8.1 《梦游天姥吟留别》(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6 17:5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梦游天姥吟留别
导言:
他喝起酒来”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起文章来”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是五岳寻仙,浪迹山水.他是”梦长庚星而诞”,死又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政治上却屡屡受挫,他----就是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这样的评价:“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
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排挤出京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
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
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
(公元74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 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
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体面地赶出了京城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留赠给友人,借以排谴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简介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呢?
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我欲因之梦吴越 代神游天姥山的愿望
失向来之烟霞 代前文所写的仙境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低眉
势拔五岳掩赤城 超出
烟涛微茫信难求 的确、实在
云霞明灭或可睹 暗
訇然中开 打开,动词
使我不得开心颜 舒展,动词
古来万事东流水 事情,名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侍奉,动词
◆虎鼓瑟兮鸾回车
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名词“事”作动词,侍奉
◆云青青兮欲雨
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对此欲倒东南倾
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
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
◆訇然中开
“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
◆古来万事东流水
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
动作的方向,向东)
词类活用
2.名词用作状语
词类活用
3.使动用法
◆栗深林兮惊层巅
栗,使……颤栗;
惊,使……惊
理清思路:
入梦缘由




告别明志
魂飞剡溪
凄清幽静
着屐登山
壮美雄奇
洞天仙境
神奇壮丽
和穆陆离
魂归枕席
憎恨现实
痛苦惆怅
黄昏山景
幽深恐怖
理清思路:
鉴赏梦境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思考: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怎么体现?
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



确实
谈到、说起。
有时
瀛洲
天姥山


陪衬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天姥山的雄奇和
高大的?
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先
“谈瀛洲”
把传说中的虚无飘缈的瀛洲和现实中的天姥摆在一起,给天姥涂上神奇的色彩。
——作者用夸张和幻想来写天姥山的。
“连”、“横”、“拔”、“掩”----雄伟
“倒”、“倾”----高峻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赤城:
山名,在现在浙江天台北,因为山上赤石罗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所以叫赤城。
拔:超出、超过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1.把神山(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和天姥山并提,起陪衬作用,以虚衬实,表现天姥山的神奇色彩,诗 “神”的特色凸显而出。
天姥山的特点:高大、巍峨
手法:衬托、夸张
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幻想做好准备。
2、又用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名山赤城、天台相比。夸张地写它比五岳还挺拔,连有名的天台山也如拜倒在它足下。
天姥山:高大雄峻(巍峨)
月下清丽之景
山中奇幻之景
天空盛大之景
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第二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飞”表现了什么追求?
思考
自由自在
“照”和“送”写出什么?
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清清的溪水荡漾,岸边的猿猴发出凄清的啼叫。
剡溪有何特点?
清幽寂静
思考: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胁,不很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谢灵运与李白一样,也是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上饱受打击,都有政治上的不满。所以,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谢公屐:
《南史·谢灵运》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种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壮美
观日出,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千岩:
万转:
迷花:
重叠的岩。
山路弯曲不断。
迷恋于花,被花迷住。
畅游奇花异石、千岩万岭的天姥山,流连忘返。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思考
壮美奇绝
写出白天的天姥山怎样的景象?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栗:
惊:
使……颤栗,形容词作使动词。
使……震惊,形容词作使动词。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青青:
澹澹:
黑沉沉的。
水波摇动的样子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思考
写出夜晚的天姥山怎样的一种景象?
阴森恐怖。,离奇险怪
熊咆龙吟,山石、泉水、深林、峰峦在发抖,青云密布,烟雾升腾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 的雄伟气势。
名词作状语,在中间
动词,打开
中:
开: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名词作动词,弹奏
鼓:
青冥浩荡不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思考
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仙人盛会给人感觉?
光辉灿烂,壮丽非凡。
光明一片,济济一堂,呈现一个相敬相爱、雍雍穆穆的极乐世界,也是诗人梦寐以求的梦游高潮。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
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人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
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忽魂悸以魄动,
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
悸: 嗟:
心惊
感叹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思考
写了什么事?在文中有何作用?
心惊梦醒,好梦不常。
由幻想转到现实。引出诗人内心的感慨。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事:名词,事情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有对人生的伤感,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
思考:这层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对权贵不阿谀奉承,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更有追求个性自由的心声。
思考:这层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的思路
一、梦游之由(起)—— 叙述
二、梦游之景(观)—— 描写
三、梦游之吟(叹)—— 议论、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