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从军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从军行》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6 23:3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
2.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多形式地朗读古诗来达到背诵古诗的目的。
2.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感悟将士们的豪情壮志。
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对语文古诗词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在预习的基础上,能够通顺流利的朗读古诗,但这首古诗所写的时代与学生的生活相距太远,所以学生理解有较大困难。学生对爱国诗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诗人抒发的爱国之情,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进行引导。
四、教学准备:
1.教学微课。
2.教学PPT。
五、教法学法:
1.朗读感悟法。2.想象画面法。3.情景教学法。4.拓展阅读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解诗题知诗人
1.激情导入:每一个时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杀敌报国的动人事迹。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边塞组诗《从军行》中的第四首。)(板书、齐读诗题)
2.读懂诗题,了解诗人是学诗的第一步。
诗人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人),著名边塞诗人。其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因其擅长七言绝句,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现存诗170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3.知道了诗人,再来了解题目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从军就是参军,王昌龄的《从军行》沿用乐府旧题来表现唐代的边塞生活,是由七首七言绝句联缀而成的组诗,有的诗是写将士们思乡之情,有的诗是写将士们卫国之志,有的诗描写战士们获得胜利的喜悦。每一首诗歌几乎都是言尽而旨远,语浅而情深,来表现征戍者内心的思想感情。
(二)初读古诗:标停顿读诗文
1.《从军行》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边塞风光和思想感情呢?让我们一起来听范读。
2.请同学们自由的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同学们读古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而且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美,请在古诗中标上停顿符号,自由读古诗两遍。(抽生读、指导读)
(三)品读古诗:析字词明诗意
学习一二句诗
1.有感情地朗读是理解古诗的一种方法,除了这种方法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学习古诗的方法吗?同桌交流。
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了学习古诗方法还可以看注释,看图画,想象画面等。那请大家借助这样的方法来读古诗,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看注释,思考整首诗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首先我们来看前两句,细读这两句,你都看到了边塞的哪些景物呢?同桌交流。
通过交流,我们都看到了边塞的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
3.玉门关在哪里呢?这里的雪山是指什么山?
通过课下查找资料,我们都知道了这里的雪山是指的祁连山。(补充资料:在中国的地图上,一条高耸挺拔的山脉横亘在甘肃省和青海省之间,祁连山脉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400公里,海拔4000到6000千米,终年积雪,雪光闪耀,异常壮丽。)
4.祁连山因他的雪白而壮丽,如今怎么就暗了下来呢?从“暗”字让你感受到什么?
“暗”是遮蔽、阴沉、荒凉。
感受到了边塞一带黄沙漫天,烽烟滚滚,皑皑雪山都显得暗淡无光。
感受到了苍茫的边塞沉重压抑之感。
感受到“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战争之前的紧迫之感……
5.在这句诗当中,还有那个字触动了你吗?有同学说是“孤”是呀,一个“孤”字,道尽了边城之渺小,边人之苦寒。一个“遥”字拉开了孤城与玉门关的距离,拉开了征人与家乡的距离。战士戍守边关,“遥”望祖国,“遥”望家乡。
6.理解了关键字,谁来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这两句的意思是:青海上空阴云遮暗了雪山,驻守边疆的战士站在孤城上,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品悟诗情:入诗境悟诗情
7.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再读这两句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边塞景物,展现了戍边将士艰苦孤寂的生活,同时表现了驻守孤城的将士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8.体会到了诗人表达的感情,再读这两句诗,读的低沉、缓慢一些,读出荒凉、肃杀的感觉,读出戍边将士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9.现在,思考这两句诗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呢?
这两句诗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衬托出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让人体会到环境的艰苦、战争的惨烈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这种既有景又有情的写作方法叫什么呢?叫做情景交融。同学们可以拿出来笔写到你的诗的旁边。
学习三四句诗
1.同学们,边塞的环境之艰苦,战争之惨烈,戍守边关的战士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后两句诗。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里的“黄沙”是什么意思?“百战”是什么意思?“穿金甲”是什么意思?“楼兰”是什么意思?
通过查找资料,我们知道“黄沙”是指边塞黄沙漫天的恶劣环境。“百战”是指战事之频繁,战斗之激烈,戍边时间之长。“穿”是磨破的意思,“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战斗的时间之长,战争之艰苦。
简短的七个字,让我们看到环境的险恶,战争的频繁,以及将士们不畏艰险、英勇战斗的英雄形象。
3.铠甲,如此的坚硬,又如何能磨破呢?请同学们讨论,展开想象,说说你的体会。
通过刚才的交流,让我们想象到了将士们在边塞黄沙漫天的恶劣环境中,无数次奋勇杀敌的场景;想象到将士们身上的铠甲在漫长的戍边战斗中,都被磨破了;想象到边塞战斗激烈,无数戍边战士战死沙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那同学们想磨破的是金甲,磨不破的是什么呢?
磨破的是金甲,磨不破是将士们的报国壮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就是将士们豪壮的誓言,掷地有声、铿锵有力!让我们带着感情再读诗句。
5.创设情境:
戍边战士誓死保家卫国,而在家乡年迈的父母正在一遍遍呼唤着奋战沙场的儿子;或许年幼的儿女正在一次次呼唤自己的父亲回家;或许,留守家园的妻子因思念丈夫而整日以泪洗面。而边疆的战士,仍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着自己不变的誓言。让我们一起再读。“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就是戍边战士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一往无前的英雄情怀。
6.谁愿意说一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连金甲战衣都磨破了,但是他们仍然下定决心,不打败进攻的敌人,誓死不回家。”
(四)品悟诗情:入诗境悟诗情
1.想一想,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感受到了守边战士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和雄壮豪迈的气概,表达了作者不怕艰苦,以保卫国家为己任的壮志豪情。
2.同学们看这两句诗又有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呢?
刚才我们知道了前两句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后两句是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这种并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是由一二两句那种含义丰富的环境描写做铺垫,才能更好的衬托出将士们的豪情壮志。环境与人物情感高度统一,这也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的特点,这在本首诗当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五)拓展延伸:品诗韵感诗魂
1.王昌龄的《从军行》是边塞诗当中的经典之作,展现了边塞将士艰苦的生活环境,坚强的意志,誓死保卫祖国的英雄之气。同学们,带着对英雄的敬意齐背《从军行》。
2.千百年来,这誓死卫国的英雄气概,已然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一部分,古有岳飞、霍去病、文天祥、卫青无数爱国志士“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今有中华好儿郎,烽火照危旌,年少从军行。(视频)
3.壮志凌云,今朝看我!丹心映山河,我辈请长缨!中华儿女报效祖国,勇敢担当。让我们立下铮铮誓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六)回顾学法,拓展延伸。
1.同学们这首诗写完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课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知诗人,读诗文标停顿,析字词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诵古诗感诗魂
2.布置作业:
①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共七首,七首诗七幅不同的画面。课下请同学们用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从军行中的另外几首古诗。②有感情朗读并背诵、默写《从军行》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