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从军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从军行》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6 23:3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军行》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从军行》
2、理解诗意,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课题
1.谁听过《木兰从军》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木兰从军》讲述了古时候有一名民间女子叫木兰。她从小练习骑马、射箭,长大后碰到皇帝招兵,她的父亲的名字也在名册上,但是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替父亲出征。这就是著名的《木兰从军》
理解“从军”。(板书:从军)
2.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今天我们穿越到唐朝的边塞,去领略一下当时的边塞风光,看一看将士们作战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板书:行)
二、解诗题,知诗人
1.《从军行》是乐府曲名,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标题有的加上“歌”“引”“曲”“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2.通过预习,大家对王昌龄一定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王昌龄。(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三、品诗句,明诗意
1.请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纠正字音。“终”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了,“还”是多音字,在这里读huan。
3、教师范读,注意节奏。
4、学生再次读诗。
四、想意境,悟诗情
1.研读,读懂诗意
(1)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初步感知,把每句诗的意思说一说,再把整个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指名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边塞一带阴云密布,烽烟滚滚,皑皑雪山都显得暗淡无光。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对。
这里描绘了哪些景物?(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等景物,勾勒出戍边将士战斗、生活的典型环境,同时,开阔、萧萦的景色描写,也从侧面反映出将士戍边生活的孤寂和艰苦。
请同学们抓住“暗”“孤”两个字,读的低沉、缓慢一点,读出边塞的荒凉、肃杀、和将士们的艰辛。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将士们在外身经百战, 飞扬的黄沙都磨破了身上的铠甲,但只要边患仍在,就绝不返乡。
(引导学生抓出“黄沙”“百战”“穿”等重点词语去体会环境的艰苦,边地的荒凉,战争的残酷,时间的漫长。抓住“终不还”去体会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这两句语速稍稍加快,读出戍边将士的气势和豪情)
(1)一、二句的写景对表现边疆战士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2)小结。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的高度统一是王昌龄边塞诗的一个突出特点。
(想象战士们在边塞黄沙满天的恶劣环境中,无数次奋勇拼杀的场景,想象他们身上的盔甲已经被塞外风沙磨的破旧不堪的样子,而就在此时此地,战士们仍然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言壮语,又该是多么震撼人心、令人敬佩,让我们带着对他们的敬佩、歌颂、赞美再次来读一读这首诗!
五、多形式朗读,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看图背诵古诗,体会戍边战士的爱国热情。
全班比赛背诗
六、拓展作业。
《从军行》一共有七首,搜集其它六首,试着读一读、背一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