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四章 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举一反三(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上第四章 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举一反三(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1-16 17:50:2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考点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消化系统:从上到下有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功能是进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消化腺:①分布于消化道外:唾液腺、肝脏、胰腺 ②分布于消化道壁上:胃腺、肠腺
(二)消化道
(1)口腔: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内有牙、舌和唾液腺等附属器官。牙齿有咬切、撕裂和磨碎食物的作用;舌具有搅拌食物、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的作用;唾液腺能分泌唾液,经导管流入口腔,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使其转化为麦芽糖。
(2)咽和食管:咽是食物和气体进入人体的共同通道;食管是由肌肉构成的管道,能通过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咽和食管基本上无消化和吸收功能。
(3)胃:胃位于上腹部,呈囊状,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贮存食物,能通过蠕动使食物与胃腺分泌的胃液充分混合,对食物中的蛋白质具有初步消化作用。胃壁的肌肉是平滑肌,具有较大的伸缩性。胃的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其中有许多胃腺,能分泌胃液。
(4)小肠:小肠盘曲在腹腔中,长5~6米,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一段。小肠起始的一段是十二指肠,其长度约有十二个手指宽度那么长,它的内侧壁有胆总管和胰管的开口。肠壁有平滑肌,能使小肠蠕动。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它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可总结如下。
①长:小肠长5~6米,食物在此处滞留的时间长,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消化和吸收。
②大: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这就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有利于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
③多: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肝脏分泌的胆汁、胰腺分泌的胰液、肠腺分泌的肠液均流入小肠,其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帮助消化食物。
④薄:小肠绒毛襞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这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
(5)大肠:大肠位于腹腔的下部,能暂时贮存食物残渣(粪便)。它的起始部位叫盲肠,盲肠的末端有一细小突起叫阑尾,当病菌或食物残渣进入阑尾时会引起阑尾炎,阑尾炎患者腹部右下方会疼痛。大肠基本无消化作用,可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素。
(三)消化腺
人体共有五大消化腺,分别为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可将它们分为大消化腺、小消化腺两种,大消化腺是独立存在于消化道以外的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它们分泌的消化液通过开口于消化道的导管流入消化道;小消化腺分布在消化道内壁,包括胃腺和肠腺,它们数量众多,都直接开口于消化道。
(1)唾液腺: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能湿润口腔和食物,便于吞咽,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使一部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唾液中含有的溶菌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2)肝脏: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它位于腹腔的右上部,具有解毒功能。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流入胆囊浓缩和贮存。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将脂肪乳化成细小的微粒,有利于胰脂肪酶和肠脂肪酶对脂肪的消化。
(3)胃腺:胃腺是由胃壁内黏膜上皮凹陷而形成的。胃腺开口在胃壁的内表面,能分泌胃液,胃液直接流入胃里。胃液呈酸性,主要成分是胃蛋白酶、胃酸和黏液。
(4)胰腺:胰腺能分泌胰液。胰蛋白酶作用于蛋白质,蛋白质就被分解为多肽和少量的氨基酸;胰液中的胰淀粉酶和胰麦芽糖酶又可以促使淀粉和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胰脂肪酶在胆汁的协同作用下,促使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5)肠腺:肠腺是小肠黏膜中的微小腺体,开口于相邻的两个小肠绒毛之间。肠腺能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如淀粉酶、麦芽糖酶、脂肪酶等。通过这些酶的作用,进一步分解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使其成为可以被吸收的物质。
典例1:(2022·浙江台州·中考真题)下列图示表示人体消化系统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和肠腺。
【解析】由图可知,A表示消化系统,B表示内分泌系统,C表示神经系统,D表示泌尿系统。
变式1:(2022·浙江衢州市三模)不能用“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观点解释的是(  )
A.人体的肺泡壁薄,利于气体交换 B.植物的茎中有导管,利于有机物的运输
C.植物叶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D.人体小肠内壁有许多小肠绒毛,利于消化和吸收
【答案】B
【解析】A.肺泡数量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故A正确。
B.植物根、茎、叶中的导管相互贯通,有利于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故B错误。
C.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有利于光合作用,故C正确。
D.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吸收的面积,利于消化和吸收,故D正确。
变式2:(2022九上·嘉兴期末)小肠是人体最重要的吸收器官。下列小肠的形态结构与它的吸收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
A.肠内有丰富的绒毛 B.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一段
C.肠壁上有丰富的肠腺 D.小肠绒毛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
【答案】C
【解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肠腺是小肠壁向内凹陷而形成的,它开口于相邻的两个小肠绒毛之间,能分泌肠液这种消化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食物成分,因此小肠的形态结构与它的吸收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肠壁上有丰富的肠腺,C符合题意。
变式3: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下列有关胃的形态和功能表述错误的是( )
A.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利于暂时贮存食物
B.胃壁中有发达的平滑肌层,能不断蠕动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
C.胃壁中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具有杀菌、消化等作用
D.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消化酶,能完全消化食物中的脂肪
【答案】D
【解析】A.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利于暂时贮存食物,A正确;
B.胃壁中有肌肉层,能不断蠕动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B正确;
C.消化系统中的胃有许多胃腺,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具有消化、杀菌和保护胃壁的作用,C正确;
D.胃中的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消化蛋白质的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D错误。
考点二、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一)食物的消化
(二)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口腔内的消化:食物在口腔内经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并与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混合形成食团,可进行对淀粉的初步分解。食团经咽、食管的蠕动进入胃。平时吃饭要做到细嚼慢咽,可减轻胃、肠的消化负担
(2)胃内的消化吸收
①当食物由食管进入胃,可在胃里进行暂时贮藏。胃壁可进行有节律地收缩,并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形成食糜。胃腺分泌的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②胃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很少,只吸收少量水分、酒精和无机盐。
(3)小肠内的消化吸收
①食糜进入小肠后进行更充分的消化和吸收。小肠的长度长,用于消化和吸收的内表面积大,流入小肠的消化液种类多,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可在小肠内得到充分的消化,分别形成葡萄糖、氨基酸及甘油和脂肪酸等小分子营养物质。
②人体可吸收的大多数营养物质是通过小肠壁被吸收的。
(4)大肠内的吸收:未被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残渣最后进入大肠,人类的大肠没有重要的消化功能,主要是吸收少量的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最后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四)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消化: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能被机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
(2)吸收:将小分子物质吸收到循环系统中。
(3)排遗:将消化后产生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典例1:(2022·浙江湖州·中考真题)小肠是消化道中的主要消化器官,能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这是因为小肠中有(  )
A.多种消化酶 B.盐酸 C.小肠绒毛 D.胆汁
【答案】A
【分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解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小肠壁内表面有很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很多小肠绒毛,增大了与食物的接触面积;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如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内含多种消化酶,能够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
变式1:(2022·浙江杭州·九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为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a、b分别表示胃、小肠中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X表示经小肠消化后的终产物,则a、b和X分别是(  )
A.胃液,胰液和肠液,氨基酸 B.唾液,肠液和胰液,葡萄糖
C.胃液,胆汁和肠液,脂肪酸 D.胆汁,肠液和胰液,甘油和脂肪酸
【答案】A
【分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解析】由图可知,蛋白质在胃部进行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消化为氨基酸吸收。根据分析可知,图中a代表胃液,b代表胰液和肠液,X代表氨基酸。
变式2:(2022九上·温州期末)联合国8月6日早报消息:明年年初,药品生产商可能会批量生产数千万剂新冠肺炎疫苗,到2021年年底可能会有十亿剂疫苗可用。这类疫苗会对人类共同抗疫起到重大作用。
(1)注射疫苗后人体中会形成抗体,抗体实际上就是一种蛋白质,许多患者想口服抗体, 这种方式不可取,因为它最终会在 X 器官中被消化成 从而失去它的作用。
(2)X 器官不仅把抗体等物质消化,还可以将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主要物质消化成 进入到循环系统再次被人体吸收。
【答案】(1)氨基酸 (2)脂肪酸和甘油
【解析】小肠是人体吸收和消化物质主要器官,蛋白质能在小肠中彻底消化成氨基酸,淀粉消化成葡萄糖。
(1)口服该抗体会在小肠中彻底消化为氨基酸,从而失去它的作用。
(2)X器官是小肠,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把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在小肠中脂肪颗粒最终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变式3:(2022·杭州模拟)某药品部分说明书如图,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中的脂肪,在________(填写参与消化的消化液)的作用 下,在小肠处最终消化成________进入了血液。
(2)根据营养素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先后顺序,分析该药品“内层包衣”里的酶是________;
(3)该药品嚼碎后服用会影响药效,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胆汁、胰液、肠液;甘油、脂肪酸 (2)胰酶
(3)胰酶的成分是蛋白质,胰酶会在胃中被胰蛋白酶消化而失去活性,影响药效。(或在胃液酸性条件下,胰酶活性会受影响,从而影响药效)
【解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1)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因此根据营养素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先后顺序,药品“内层包衣”里的酶是胰酶;
(3)胰酶的成分是蛋白质,胰酶会在胃中被胰蛋白酶消化而失去活性,影响药效。(或在胃液酸性条件下,胰酶活性会受影响,从而影响药效) 。
考点三、酶的催化作用
(一)酶
(1)概述:酶是由生物的体细胞合成的,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酶在参与化学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不变,被称为生物催化剂。
(2)命名和分类:消化液中含有的酶叫做消化酶,消化酶的种类很多,一般根据其来源和所催化的物质进行命名。如唾液中含有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的唾液淀粉酶;胰液中存在分别能分解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
(二)探究酶的催化特点
(1)收集唾液:用清水漱口,然后用舌尖抵住上颌或下颌齿根后,微低头,将试管口紧靠下嘴唇,让唾液流入试管中,收集2毫升左右,用蒸馏水按1:1的体积比,稀释唾液。
(2)制备淀粉溶液:称取可溶性淀粉1克,放入烧杯中,加入99毫升蒸馏水,搅拌,缓慢加热,溶解,制成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溶液。
(3)将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溶液2毫升。
(4)向A试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溶液,轻轻振荡;向B试管内加入2毫升蒸馏水,轻轻振荡;向C试管内先加入1毫升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再加入2毫升唾液,轻轻振荡。
(5)同时将3支试管放入盛有37度水的烧杯里,进行水浴(用酒精灯加热以保持温度在37度左右)。
(6)经5~10分钟,取出试管,分别往3支试管内滴加1滴体积分数为0.4%的碘酒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A试管内蓝色消失(淀粉已经被分解);B试管内无变化(仍然为蓝色,因为蒸馏水对淀粉不起作用,淀粉仍然存在);C试管内无变化(盐酸使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
注意:由以上实验可知:唾液中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且酸碱度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也有影响。
(三)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1)高效性:酶能使人体细胞内的化学反应迅速进行,保证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专-性: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学反应。
(3)多样性:人体内有很多种酶,不同的酶催化体内不同的化学反应。
(四)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酶的催化作用易受到温度、酸碱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且不同的酶所需最适外界条件往往有所不同。
(1)温度:酶有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人体内的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是37度。不同生物的体温不同,其体内的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般不同。
(2)酸碱度:不同的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pH不同,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1.8,而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接近7。
典例1:(2022·浙江·舟山市定海区第七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有关分析正确的一共有几项(  )
一、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二、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三、②和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的种类不同
四、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答案】B
【分析】题图中,①唾液,②胃液,③胆汁,④胰液,⑤肠液;a葡萄糖,b氨基酸,c甘油和脂肪酸;X小肠。
【解析】一、胰腺分泌的④胰液最终会流向小肠,参与消化作用,肠腺分泌的⑤肠液,在小肠中起消化作用,正确;
二、①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初步消化成麦芽糖,正确;
三、蛋白质能被②胃蛋白酶初步消化成多肽,③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起乳化作用,错误;
四、淀粉、脂肪、蛋白质最终会在小肠中消化成小分子物质,被小肠所吸收,X 表示的是小肠,错误,B符合题意。
变式1:(2022·浙江金华·九年级期末)在一块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四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所示。将该实验装置放入37℃的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分别在琼脂块四个圆点处滴上1滴碘液,观察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共形成了四组对照实验
B.滴上碘液后只有④处显示蓝色
C.③④圆点对照可以说明唾液能催化分解淀粉
D.②④圆点对照可以说明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
【答案】D
【分析】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高温、低温、强酸或强碱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去活性,唾液淀粉酶的最适宜PH是7左右,最适宜温度是37°C左右,淀粉遇碘液变蓝。
【解析】①处蒸馏水没有唾液淀粉酶,淀粉不被分解,因此遇碘液变蓝;②处麦芽糖酶不能水解淀粉,也会变蓝;③处煮沸唾液,唾液淀粉酶在高温条件下变性失活,淀粉不被分解,因此遇碘液变蓝;④处新鲜唾液中唾液淀粉酶会将淀粉水解,加碘液不变蓝。该装置共形成了3组对照实验。①④对照说明新鲜唾液能催化分解淀粉;②④对照,酶的种类不一样,说明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③④对照说明高温会影响唾液的催化作用。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
变式2:(2022·浙江宁波·八年级期末)胶囊内窥镜是一种做成胶囊形状的内窥镜,它与普通胶囊药区别不大,但它携带高清摄像头,可用于窥探人体消化道的健康状况。患者吞服后,胶囊随消化道肌肉运动并前行,拍摄图像,再把图像传出来供医生观察诊断。请据此回答:
(1)胶囊内窥镜用于胃部检查时,需要在胃中停留15─30分钟,由此可推测胶囊外壳的成分不可能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下同)
A.淀粉 B.蛋白质
(2)胶囊内窥镜除了用于胃部检查,还可能用于下列什么部位的检查?___________。
A.食道 B.小肠 C.肝脏
【答案】B AB
【分析】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最终在小肠中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最终在小肠中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是从小肠开始的,在小肠中被彻底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解析】(1)需要在胃中停留15─30分钟,而且不能被胃消化,所以蛋白质不行,可以是淀粉。
故选B。
(2)胶囊内窥镜主要用于消化道的检查。所以胶囊内窥镜除了用于胃部检查,还可能用于食道、小肠等部位的检查。
变式3:(2022·浙江杭州·九年级期末)为了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小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甲:在①试管中注入2mL淀粉糊,②试管中注入4mL淀粉糊;
乙:在①试管中注入2mL唾液,②试管中注入;
丙:将两支试管充分振荡后放入适宜温度的水中恒温放置10分钟后同时取出;
丁:向两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观察两支试管内液体颜色的变化情况。
(1)补全步骤乙。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乐认为:步骤丙中,两支试管应放入70℃的热水中保温。判断此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丁中,向两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后,实验结果为:①号试管内液体不变蓝色,②号试管内液体变蓝色;分析①号试管内液体不变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的结论是:食物数量过多会引起消化不良。生活中由于饮食过度而导致肠胃消化不良时,医生一般会建议服用多酶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ml唾液 不正确;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的适宜温度为37℃,温度过高会导致酶失去活性 唾液淀粉酶已催化淀粉分解 多酶片含有多种消化酶,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
【解析】(1)对照实验中要只有一组变量,不能多个变量;故乙在①试管中注入2mL唾液,②试管中注入2ml唾液;
(2)此说法不正确;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的适宜温度为37℃,温度过高会导致酶失去活性;
(3)淀粉遇到碘液变蓝,①号试管内液体不变色的原因是唾液淀粉酶已催化淀粉分解;
(4)医生一般会建议服用多酶片,原因是多酶片含有多种消化酶,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
1.(2022·浙江杭州·九年级期末)豆浆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A等营养物质,下列能被胃液初步消化的是(  )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A
【答案】C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需经过消化后分别变成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质能够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
【解析】A.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最终在小肠被消化为葡萄糖,A错误。
B.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结束于小肠,在小肠内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B错误。
C.蛋白质在胃里开始被消化的,最终在小肠里被消化为氨基酸,C正确。
D.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D错误。
2.(2022·浙江·松阳县教育局教研室一模)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模拟淀粉的消化过程,“剪刀1”“剪刀2”分别代表两种消化酶,其中“剪刀1”最早出现在消化道的(  )
A.口腔 B.小肠 C.胃 D.大肠
【答案】A
【分析】淀粉是大分子的营养物质,在口腔内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然后在小肠内被消化为葡萄糖后被人体吸收利用。
【解析】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图示1表示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过程,2表示麦芽糖和淀粉在小肠内在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故A符合题意。
3.(2022·浙江杭州·九年级阶段练习)下列关于人体消化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A.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其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B.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中的消化酶能将脂肪分解
C.小肠内含有的消化液为肠液、胰液、胆汁
D.蛋白质最初消化部位是胃,最终消化部位是小肠
【答案】B
【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
【解析】A.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其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A正确。
B.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B错误。
C.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小肠内含有的消化液为肠液、胰液、胆汁,C正确。
D.蛋白质是在胃中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成氨基酸后才能够被人体吸收,D正确。
4.(2022·浙江平阳县九年级期末)题图表示的是pH值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题图表示的是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题图中可以知道pH=6左右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达到最大
B.从题图中知道酶C活性会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强
C.从题图中可知若细胞由酸性变成碱性时,淀粉酶活性逐渐升高
D.从题图中可知活性温度的范围最广的酶是B
【答案】A
【解析】A、从题图中可以知道,植物淀粉酶的活性在pH接近6时达到最大,此选项正确;
B、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酶的活性会随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加,此选项错误;
C、从题图中可知,在碱性条件下,淀粉酶活性随pH增大而逐渐降低,此选项错误;
D、从题图中可知活性温度的范围最广的酶是C,此选项错误。
5.(2022·浙江·舟山市定海区第七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图甲是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一定量的淀粉在少量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分解产生的麦芽糖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图乙描述的反应过程中,在保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前提下改变某一初始条件,则图乙中e点(产生麦芽糖量是最大量)或d点(产生麦芽糖最大量时的时间)的位置可能会发生移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pH=a时,e点下移
B.温度升高时,d点右移
C.淀粉量减少时,e点上移
D.酶的量减少时,d点左移
【答案】B
【分析】1.分析甲图:图甲是唾液淀粉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其中b点对应的pH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pH前,随着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pH后,随着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解析】A.pH为a时,酶的活性较低,酶促反应速率较慢,e点不变,d点右移,故A错误。
B.当温度升高时,酶促反应速率变慢,d点右移,产物量不变,e点不变,故B正确。
C.淀粉量减少时,产生的麦芽糖量减少,所以e点下移,故C错误。
D.酶的量减少时,消化分解时间延长,d点右移,故D错误。
6.(2022·浙江杭州·二模)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患者将智能胶囊吞下后,它即随着胃肠肌肉的运动节奏依次通过消化道的各个结构,同时对经过的胃肠道进行连续摄像。结合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显微胶囊依次经过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B.显微胶囊进入结构④时,结构④的蠕动属于物理消化
C.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②,②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消化酶
D.显微胶囊进入到结构⑥处时,⑥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答案】C
【分析】图中:①食管、②肝脏、③大肠、④胃、⑤胰腺、⑥小肠。
【解析】A.人体的消化道从上到下,依次是: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故A正确。
B.显微胶囊进入结构④胃内,结构④胃的蠕动促进食物与胃液混合属于物理消化,故B正确。
C.②肝脏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所以显微胶囊不可进入结构②,②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故C错误。
D.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故D正确。
7.(2022·浙江·宁波市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甲乙两位同学设计午餐食谱,下图为在人体内消化吸收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中甲设计的食谱比较合理,因其含有蛋白质和脂肪比较高
B.图2中①表示消化过程,其进行的主要场所是胃
C.图2中②表示吸收过程,其进行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D.图2中淀粉、蛋白质的消化终产物a、b分别是葡萄糖和甘油
【答案】C
【分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解析】A.图1中甲同学设计的食谱,缺少维生素,乙同学设计的食谱,大米饭中富含淀粉,红烧鲫鱼和肉丝富含蛋白质,青菜和青椒富含维生素;所以较合理的是乙,A错误。
B.图2中过程①表示由大分子物质转变成小分子物质,即食物的消化过程,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液,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B错误。
C.图2中②表示吸收过程,其进行的主要场所是小肠,C正确。
D.图2中淀粉、蛋白质的消化终产物a、b分别是葡萄糖和氨基酸,D错误。
8.(2022·浙江浙江·中考真题)“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已成为大家共识。人们食用的马铃薯通常长在地下,里面积累了大量的淀粉,是我国的五种主食之一,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马铃薯中的淀粉主要是由叶片的光合作用制造的。由此可知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方向是_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马铃薯中的淀粉需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淀粉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
【答案】自上而下 小肠
【分析】1.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淀粉是有机物。
2.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长,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内有多种消化液,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些特点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
【解析】(1)淀粉主要是由叶片的光合作用制造的。筛管可以将叶片制造的有机物(淀粉)从上往下地运输到根等器官。由此可知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方向自上而下。
(2)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葡萄糖被吸收进血液。可见,淀粉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9.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变化情况,读图并填空:
(1)图中曲线丙表示________的消化。
(2)从图中看,淀粉最终在_________中彻底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答案】(1)脂肪 (2)小肠
【解析】丙只在一个器官中进行消化,由此得出丙是脂肪,所在的器官是小肠,乙在小肠的前一个器官胃进行初步消化的,那么乙是蛋白质的消化,甲是淀粉的消化,初步消化发生在口腔。最终都在小肠里被彻底消化
10.(2021九上·温州月考)近年来一种号称由几十种水果发酵而成的“酵素”成为人们热购的产品。
(1)“酵素”是部分国家和地区对酶的称呼,酶在生物体内起 作用。
(2)某商家宣称:分解脂肪的酵素(酶)能阻止人体对脂肪的吸收,食用这种酵素可以达到减肥效果,有同学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因为该酵素属于蛋白质,与其它蛋白质一样,食用后在 中开始被消化,最终在小肠内被消化成 而被人体吸收,所以无法达到减肥效果。
【答案】(1)催化(2)胃;氨基酸
【解析】物质之所以会在人体内进行消化是因为具有相对应的酶,因酶具有专一性,所以不同的物质消化需要不同的酶。
(1)酶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催化作用;
(2)蛋白质的消化是在胃开始进行消化,在胃中具有胃蛋白酶,初步消化为多肽,在小肠中肠酶和胰酶的作用下最终被消化为氨基酸。
11.如图所示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三大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横坐标表示人体消化道的某些部分,纵坐标表示各营养物质中未消化部分所占的百分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D区域代表的消化器官名称是________。
(2)图中甲所指的营养物质名称是________,乙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
(3)在小肠内,胆汁能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从而增加脂肪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这一过程属于________性消化。
【答案】(1)小肠(2)淀粉;氨基酸(3)物理
【解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图中A表示口腔、B表示咽和食道、C表示胃、D表示小肠、E表示大肠、F表示肛门。
(1)图中A表示口腔、B表示咽和食道、C表示胃、D表示小肠、E表示大肠、F表示肛门。所以图中的D区域代表的消化器官名称是小肠。
(2)甲是从口腔开始被消化,所以甲是淀粉。乙是从C胃开始被消化,所以乙是蛋白质,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3)在小肠内,胆汁能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从而增加脂肪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乳化这一过程属于物理学消化。
12.(2022·浙江丽水·中考真题)为帮助人们设计健康的饮食方案,营养师用多种谷物配制了杂粮粉,并测得每100克小麦粉、玉米粉和杂粮粉的部分营养成分及含量如表。
营养素食品 蛋白质/克 糖类/克 脂肪/克 钙/毫克 膳食纤维/克
小麦粉 9.9 74.6 1.8 38 0.6
玉米粉 12.4 66.7 4.6 120 1.5
杂粮粉 26.9 54.7 2.4 186 6.2
(1)初中生需多吃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素的食物,表中最适合的食品是______。
(2)食物中的糖类(淀粉)消化分解成______后才能被吸收。
【答案】杂粮粉 葡萄糖
【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解答即可。
【解析】(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细胞的更新和修复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人体对无机盐的需要量很少,但其作用却很大,如无机盐中的钙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主要物质,尤其青少年缺钙易导致佝偻病。因此,处于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多种无机盐的食物。即初中生需多吃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素的食物,表中最适合的食品是杂粮粉。
(2)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13.(2021·宁波模拟)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已经成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小芳学习了这部分内容后,提出了一些问题,请你与她合作讨论,得出结论。
(1)食物中主要含有六大类营养成分,位于“平衡膳食宝塔”的塔基、塔顶的主要成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常用淀粉为原料制成胶囊,将药物颗粒包裹起来,可减少对胃的刺激。原因是________。
(3)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良药,但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原因是________。
(4)如图是脂肪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曲线图。请你在答题卡相应的区域上画出淀粉被消化的程度曲线图。
【答案】(1)糖类 ;脂肪
(2)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经胃进入小肠
(3)胰岛素制剂是蛋白质类,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如果口服会被体内消化液消化掉,失去其作用
(4)解:如图所示:
【解析】平衡膳食是指选择多种食物,经过适当搭配做出的膳食,这种膳食能满足人们对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因而叫平衡膳食。动物或人的消化器官把食物变成可以被机体吸收养料的过程;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酶作用下转变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1)人体每天摄入较多的营养素是糖类、蛋白质、脂肪;人体每天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与糖类,所以糖类的摄入量最多,脂肪在人体是最难被消化利用的,则脂肪的摄入量最少最合理;故答案为:糖类;脂肪;
(2)胃的功能是初步消化蛋白质和暂时储存食物,无法消化淀粉,这样用淀粉制成的胶囊则会进入小肠才会被消化吸收;故答案为: 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经胃进入小肠;
(3)胰岛素这种激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系统消化掉而无法起到调节血糖的作用;故答案为:胰岛素制剂是蛋白质类,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如果口服会被体内消化液消化掉,失去其作用;
(4)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成麦芽糖,在咽和食道、胃不会被消化,在小肠被完全消化成为葡糖糖被人体吸收;
14.(2022·浙江·金华市第五中学九年级开学考试)为了验证在蛋白质消化过程中胃液所起的作用,实验人员利用铃声刺激空腹的狗可获得纯净的胃液,并选取淀粉糊、蛋清制成的蛋花液、花生油等实验材料,以及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碘酒中合适的材料与试剂,然后进行实验。
试管甲 试管乙
实验材料 2毫升①___________ 2毫升①___________
加入试剂 ②___________ 2毫升蒸馏水
实验条件 水浴温度37℃,保温约20~30分钟
(1)表中甲、乙两试管中应选择的实验材料①为___________。
(2)表中②处应加___________,若出现___________现象,可说明胃液对蛋白质具有消化作用。
(3)若要进五步探究“胃液中起消化作用的物质不是盐酸,而是胃液中的其他成分”,该如何改善实验设计?___________。
【答案】蛋清制成的蛋花液 2毫升胃液 甲试管中物质发生变化(消失),乙试管中物质不变化(不消失) 再加一个试管丙,试管丙内应加入2毫升蛋花液和2毫升盐酸,水浴温度37℃,保温约20~钟,试管甲与试管丙形成对照
【解析】(1)实验验证在蛋白质消化过程中胃液所起的作用,所以甲、乙两试管中应选择的实验材料是蛋清制成的蛋花液,故填蛋清制成的蛋花液。
(2)实验探究胃液对蛋白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则变量是胃液,则表中②处应加2毫升胃液,故填2毫升胃液;
胃液对蛋白质具有消化作用,则可观察到甲试管中物质发生变化,乙试管中物质不变化,故填甲试管中物质发生变化,乙试管中物质不变化。
(3)探究胃液中起消化作用的物质不是盐酸,而是胃液中的蛋白酶,则可采用的方法是再加一个试管丙,试管丙内应加入2毫升蛋花液和2毫升盐酸,水浴温度37℃,保温约20~钟,观察现象,故填再加一个试管丙,试管丙内应加入2毫升蛋花液和2毫升盐酸,水浴温度37℃,保温约20~钟,试管甲与试管丙形成对照。
15.(2021·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牛奶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具有“返老还童”的功效。奶茶是否也具有类似功效呢?查阅资料:食醋中的酸性物质会使蛋白质凝固和沉淀,某小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盛有100毫升某奶茶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食醋,充分搅拌后过滤、干燥、称量滤渣的质量。②选取4种品牌的纯牛奶各100毫升,分别倒入4个烧杯,重复步骤①所得数据如图所示。
(1)从样品的选取上看,该实验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只能粗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准确检测的方法之一是:先对样品进行氮元素质量的测定,再根据蛋白中氮元素的含量约16%,折算蛋白质的质量,已知牛奶、奶茶中的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等,那么利用这种方法检测牛奶、奶茶中的蛋白质含量,其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
(3)奶茶中的蛋白质经消化吸收进入体内,一部分进入组织细胞经氧化分解供能,该供能的过程属于新陈代谢的___________
【答案】奶茶样品单一 奶茶中脂肪、糖类物质中不含有氮元素 异化作用
【解析】(1)实验中选择一种奶茶与多种品牌的纯牛奶进行比较,奶茶样品单一,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故填奶茶样品单一。
(2)利用这种方法检测牛奶、奶茶中的蛋白质含量,其前提条件是奶茶中脂肪、糖类物质中不含有氮元素,即只有蛋白质中含有氮元素,故填奶茶中脂肪、糖类物质中不含有氮元素。(3)蛋白质经消化吸收进入体内,一部分进入组织细胞经氧化分解供能,碳酸蛋白质被氧化成水、二氧化碳等物质排出体外,属于新陈代谢的异化作用,故填异化作用。
16.(2022·浙江杭州·九年级期末)为了探究酸碱性对人体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小金利用蒸馏水、1%淀粉溶液、稀释的人体唾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碘液、3支洁净的试管,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步骤一:取3支洁净的试管标为A、B、C,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2毫升;
步骤二:向A试管加入___________和1毫升唾液;向B试管加入1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1毫升唾液;向C试管加入1毫升蒸馏水和1毫升唾液;
步骤三:将上述3支试管放入___________中恒温处理;
步骤四:10分钟后,往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在表格中。
请设计该实验的记录表格
【实验结论】实验后观察到只有C试管不变蓝,则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
【答案】1mL稀盐酸##1毫升稀盐酸 37℃水浴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现象
A 1%淀粉溶液2毫升+1毫升稀盐酸和1毫升唾液 37℃水浴中恒温处理 变蓝
B 1%淀粉溶液2毫升+1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1毫升唾液 变蓝
C 1%淀粉溶液2毫升+1毫升蒸馏水和1毫升唾液 不变蓝
酸碱性对人体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有影响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解析】实验步骤:
步骤二:在研究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时,所进行的实验除了酸碱性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结合实验所给的材料,还差一个酸性试管,故向A试管加入1mL稀盐酸和1毫升唾液。
步骤三:人体的温度为37℃左右,故将上述3支试管放入37℃水浴中恒温处理。
步骤四:该实验的记录表格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现象
A 1%淀粉溶液2毫升+1毫升稀盐酸和1毫升唾液 37℃水浴中恒温处理 变蓝
B 1%淀粉溶液2毫升+1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1毫升唾液 变蓝
C 1%淀粉溶液2毫升+1毫升蒸馏水和1毫升唾液 不变蓝
实验结论:
实验后观察到只有C试管不变蓝,说明只有C管中的淀粉被唾液分解,酸性和碱性环境下淀粉都没有被唾液分解,则实验结论是:酸碱性对人体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有影响。
17.(2022·浙江温州·九年级期末)pH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影响如下图。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受pH影响活性下降后是否可恢复,小明用6只试管做了如下表的实验,并记录每只试管淀粉剩余量。
步骤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取1ml唾液淀粉酶溶液,将pH调节为特定值。 4.0 5.0 5.8 6.2 6.8 7.4
2.静置5分钟后,再将6只试管内液体的pH调至X
3.加入2%的淀粉溶液1ml 1ml 1ml 1ml 1ml 1ml 1ml
4.37℃水浴5分钟后,测出试管中淀粉剩余量 100% 0 0 0 0 0
(1)表格中X的值最合理的是________。
(2)分析表格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是:________。
(3)当pH=5.8时,酶的催化能力下降,可能原因是:①部分酶的活性彻底消失;②酶整体活性下降,小明分析实验数据中的淀粉剩余情况认为是原因②,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实验数据说明理由:________。
【答案】6.2 当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pH为5.0-7.4的范围中,唾液淀粉酶在pH调节到最适pH后仍可恢复活性,pH为4.0时的唾液淀粉酶失活后无法恢复活性 同意②,因为第③组pH=5.8恢复活性后,5分钟内也完全将淀粉反应完,所以是酶的活动整体下降后又全部恢复或者(不同意,因为如果部分酶活性彻底消失,剩下的酶也可能5分钟将淀粉消耗完)
【解析】(1)由图可知,pH为6.2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则探究唾液淀粉酶受pH影响活性下降后是否可恢复,)表格中X的值最合理的是6.2,故填6.2。
(2)由图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pH为5.0-7.4的范围中,唾液淀粉酶在pH调节到最适pH后仍可恢复活性,pH为4.0时的唾液淀粉酶失活后无法恢复活性,故填当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pH为5.0-7.4的范围中,唾液淀粉酶在pH调节到最适pH后仍可恢复活性,pH为4.0时的唾液淀粉酶失活后无法恢复活性。
(3)由表可知,第③组实验pH为5.8时酶的活性较pH为6.2时减弱,当pH恢复至pH为6.2时,5分钟内也完全将淀粉反应完,即酶的活动整体下降后又全部恢复,说明当pH=5.8时,酶的催化能力下降的原因是酶整体活性下降,故填同意②,因为第③组pH=5.8恢复活性后,5分钟内也完全将淀粉反应完,所以是酶的活动整体下降后又全部恢复。
18.(2022·浙江·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二模)为探究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因素,阳阳小组配制pH=7的乳白色蛋白液和胃蛋白酶液待用,查阅资料发现,乳白色蛋白液中含有不溶于水的物质,该物质可以被胃蛋白酶催化分解为可溶性的氨基酸。阳阳小组按下表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试管编号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乳白色蛋白液 2mL 2mL 2mL /
胃蛋白酶溶液 / ? 1mL / 1mL
恒温水浴温度 0℃ 37℃ 90℃
操作 在各自温度下保温5分钟后,分别将2、4、6中的胃蛋白酶溶液加入1、3、5号试管中,震荡混合均匀后在各自温度下继续保温5分钟
实验现象 1号 3号 5号
浑浊 浑浊 浑浊
(1)本实验研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2号试管中应添加胃蛋白酶溶液____毫升。
(3)实验结束后3号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的“澄清”现象,请指出实验操作上的不足____________。
【答案】探究胃蛋白酶催化分解蛋白质的最适宜温度(合理即可) 1 阳阳小组配制PH=7的胃蛋白酶液,由于pH太高,胃蛋白酶已经失去活性
【分析】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解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唯一的不同条件,就是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根据题干信息和表格内容可知,本实验的变量是温度,故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胃蛋白酶催化分解蛋白质的最适宜温度。
(2)对照实验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和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所以,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故2号试管中应添加胃蛋白酶溶液1毫升,与其它小组相同。
(3)胃蛋白酶是在胃中对蛋白质的水解起催化作用的。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环境(最适pH=2左右)才有催化作用,随pH升高,其活性下降。当溶液中pH上升到6以上时,胃蛋白酶会失活,这种活性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所以,实验结束后3号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的“澄清”现象,请指出实验操作上的不足阳阳小组配制pH=7的胃蛋白酶液,由于pH太高,胃蛋白酶已经失去活性。
19.(2022·浙江绍兴·九年级期末)“多酶片”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是经特殊工艺制成的双层药片:外层是糖衣(可溶于胃液)包裹的胃蛋白酶,内层是肠溶衣(不易溶于胃液,可溶于肠液)包裹的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某同学为了验证多酶片中胃蛋白酶的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多酶片,蛋白块,pH=2的缓冲溶液,pH=10的缓冲溶液,蒸馏水,恒温水浴箱,试管,烧杯等。
(实验步骤]
①制备胃蛋白酶溶液:取多酶片放入盛有pH为 ① 的缓冲溶液的烧杯中,几分钟后糖衣溶解,取上层溶液备用;
②在试管A中加入5mL上层溶液,在试管B加入 ② 作为对照:
③分别加入大小相同的蛋白块,在37℃恒温水浴箱中保温30分钟。
[分析讨论]
(1)请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① _____ ;② _____ 。
(2)若看到 _____ 的现象,可得出“多酶片中胃蛋白酶可以催化蛋白质的分解”的结论。
(3)为充分发挥多酶片的作用,多酶片宜 _____(填“嚼碎服用"或“整片吞服" )。
【答案】(1) 2 5mLpH =2的缓冲溶液
(2)A中的蛋白块消失,B中的蛋白块无变化
(3)整片吞服
【分析】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解析】(1)①由于胃蛋白酶的适宜pH为1.5~2.0,所以制备胃蛋白酶溶液:取多酶片放入盛有pH为2的缓冲溶液的烧杯中,几分钟后糖衣溶解,取上层溶液备用。
②为了控制无关变量,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所以在试管A中加入5ml上层溶液,试管B加入等量5mLpH =2的缓冲溶液作为对照。
(2)若看到A中的蛋白块消失,B中的蛋白块无变化的现象,可得出“多酶片中胃蛋白酶可以催化蛋白质的分解”的结论。
(3)由于整片吞服使肠溶衣在胃液中不被破坏,确保肠溶衣包裹的酶在肠溶液中发挥作用,而嚼碎服用时,肠溶衣包裹的酶释放会后在酸性的胃液中失去活性,无法发挥作用,所以为充分发挥多酶片的作用,使用时应整片吞服。
20.(2022·浙江温州·一模)小明用如图实验装置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快慢的影响。先将酶和乳汁分别加入2个试管,然后将两个试管放入同一水浴环境中持续15分钟,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同时放入一颗塑料泡沫颗粒,重新放入水浴中,并开始计时,晃动试管发现泡沫颗粒不动时停止计时。不同温度下多次实验结果如表:
装置 A B C D E F
水浴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凝乳时间(分钟) 不凝固 7.0 4.0 1.5 4.0 不凝固
(1)本实验中判断乳汁凝固结束的标准是______。
(2)分析表格数据,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3)根据本实验研究,验证实验结束后装置F中的酶是否仍有活性的简单方法是______。
【答案】泡沫颗粒在乳汁中不能晃动 在20℃~50℃范围内,凝乳酶能催化乳汁凝固,随温度升高,凝固先变快后变慢,40℃时,凝固速度最快(或“在10℃~60℃范围内,凝乳酶催化效率随温度升高先变高后变低,40℃时,催化效率最高”) 将F试管重新放入40℃水浴中,观察能否乳汁凝固(适宜温度都可以)
【分析】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最适宜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高于或低于最适宜温度,酶活性降低,高温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失去活性。
【解析】(1)根据题意,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同时放入一颗塑料泡沫颗粒,重新放入水浴中,并开始计时,晃动试管发现泡沫颗粒不动时停止计时,所以该实验是通过泡沫颗粒在乳汁中不能晃动来判断乳汁凝固结束的。
(2)根据表格中数据比较可知,在20℃~50℃范围内,凝乳酶能催化乳汁凝固,随温度升高,凝固先变快后变慢,40℃时,凝固速度最快。
(3)如果酶具有活性,则仍能催化乳汁凝固。所以可以将F试管重新放入40℃水浴中,观察能否乳汁凝固。
21.(2022·浙江·松阳县教育局教研室一模)小明学习了“消化和吸收”后,对“唾液和淀粉经吞咽后进入胃中,在胃酸的影响下,唾液还能继续对淀粉的消化发挥作用吗?”感到困惑。于是他配制了pH为1的盐酸溶液,作出了。“pH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的假设,并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 实验操作内容 试管甲 试管乙 试管丙
① 加唾液淀粉酶溶液 1mL 1mL 不加
② 加pH不同的溶液 2mL蒸馏水 2mL盐酸 2mL 盐酸+1 mL蒸馏水
③ 加等量的淀粉糊 2mL 2mL 2mL
④ 水浴 37°C,10分钟
⑤ 滴加碘液 1滴 1滴 1滴
⑥ 观察实验现象 A B C
请分析回答:
(1)小明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
(2)试管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试管___________ 是对照组。
(3)实验现象A为___________(填“变蓝色”或“不变蓝色”)。
(4)pH为1的盐酸溶液模拟___________。
(5)若实验现象C为变蓝色,B为___________,则假设成立。
【答案】在胃酸的影响下,唾液还能继续对淀粉的消化发挥作用吗? 甲 不变蓝色 胃液(胃酸) 变蓝色
【解析】(1)由题文可知,小明要探究的问题是在胃酸的影响下,唾液还能继续对淀粉的消化发挥作用吗?故填在胃酸的影响下,唾液还能继续对淀粉的消化发挥作用吗。
(2)该实验探究呈酸性的胃液多唾液淀粉酶的影响,而试管甲中的蒸馏水呈中性,所以试管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试管甲是对照组,故填甲。
(3)试管甲中,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则滴加碘液后液体不变蓝色,故填不变蓝色。
(4)pH为1的盐酸溶液,要探究的问题是在胃酸的影响下,唾液还能继续对淀粉的消化发挥作用吗?所以pH为1的盐酸溶液模拟胃酸,故填胃酸。
(5)如假设成立,即pH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则试管乙中的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淀粉不能转化为葡萄糖,则滴加碘液后,碘遇淀粉变蓝,即B为变蓝色,故填变蓝色。
22.(2022·浙江嘉兴·九年级期末)酶具有催化作用,但酶的催化效率受温度、激活剂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探究Mg2+是不是唾液淀粉酶的一种激活剂,某同学利用蒸馏水、1%淀粉溶液、稀释的唾液、0.5%硝酸镁溶液、碘液等材料进行实验。(资料:Ⅰ凡是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都称为激活剂;Ⅱ硝酸根离子(NO3-)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无影响。)
【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设计要求
(一)步骤一,取净的试管A、B,各加入1%淀粉液2毫升;再向A试管加入1毫升唾液和1毫升蒸馏水,向B试管加入_______。 设置对照实验
(二)步骤二,将A、B试管同时放入37水中,恒温水浴2分钟。 控制实验条件
(三)步骤三,向A、B试管中滴加________,观察颜色变化。 获取实验证据
【实验结论】若B试管的颜色比A试管的颜色________(选填“深”或“浅”),则说明镁离子是唾液淀粉酶的一种激活剂。
【答案】1毫升唾液和1毫升0.5%硝酸镁溶液 碘液 浅
【分析】在探究某个条件对实验的影响时,要设计对照试验,同时注意控制变量;根据实验现象推断实验的结果,据此解答。
【解析】实验设计:
(一)要证明镁离子(Mg2+)为唾液淀粉酶的一种激活剂,则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并且注意控制变量,故B试管中加入1毫升唾液和1毫升0.5%硝酸镁溶液。
(三)根据碘液遇淀粉变色,可以用来检验淀粉的存在,所以需要向A、B试管中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论:根据题意可知激活剂能提高酶活性。B管加入了镁离子,若B试管的颜色比A试管的颜色浅,则证明B管分解淀粉更彻底,所以能证明镁离子是唾液淀粉酶的一种激活剂。
23.(2022·浙江绍兴·九年级期末)胰酶肠溶片是一种助消化药,含多种消化酶,用于胰液缺乏导致的消化不良症。为了不影响疗效,本品需要在4℃左右的低温条件下保存。小明和同学们以胰酶肠溶片和蛋清为原材料,探究“胰酶液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胰酶肠溶片处理后,获得胰酶液备用;
②将蛋清加入沸水搅拌,配成蛋花液,冷却备用:
③取三支试管,分别标为1号、2号、3号,按下表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 1号 2号 3号
加入蛋花液 5毫升 5毫升 5毫升
加入不同液体后摇匀 5毫升清水 5毫升胰酶液 5毫升煮沸过的胰酶液
静置60分钟 37℃ 37℃ 37℃
实验结果 不变 蛋花液消失、澄消 ?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胰酶肠溶片需要在4℃左右的低温条件下保存,是为了___________(选填“抑制”或“促进”)酶的活性。
(2)请补充表格中“?”处的内容:___________。
(3)设置1号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pH也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如图所示为pH对胰蛋白酶催化作用影响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本实验中pH应设定为___________。
【答案】抑制 不变 对照 8
【分析】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小肠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蛋白酶是一类酶的总称,这类酶能水解蛋白质。
【解析】(1)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低温能抑制酶的活性。
(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煮沸过的胰酶液中的酶已经失去活性,不能分解蛋白质,所以实验结果是不变。
(3)对照原则:通常一个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是对照组,所以设置1号试管的作用是对照。
(4)为了使实验效果明显,应该要使酶在活性最强的pH值下进行实验,根据图示可知,pH值为8的时候,胰蛋白酶活性最强。
24.(2022·浙江衢州·九年级期末)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温度、酸碱度有关,还与离子种类有关,如氯离子(C1-)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铜离子(Cu2+)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钠离子(Na+)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没有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号 1%淀粉溶液 1%稀硫酸 蒸馏水 碘液
1号 2毫升 0 1毫升 2滴
2号 2毫升 1毫升 0 2滴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按表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相应的试管中。
②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1毫升稀释唾液后摇匀。
③将两只试管放入37℃的水浴中加热5分钟,观察并记录现象。
(1)步骤③中37℃的水浴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
(2)小衢认真阅读了小科的实验方案,指出该方案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需作如何改进_______?
(3)如果硫酸根离子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则实验改进后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_______。
【答案】排除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将稀硫酸改为硫酸钠溶液 2号试管先褪色
【解析】(1)步骤③中37℃水浴加热的目的是能使温度一直保持37℃,排除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因为要探究硫酸根离子()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加入硫酸时,含有氢离子,氢离子可能对其具有催化效果,可以将硫酸改为硫酸钠溶液。
(3)淀粉遇碘会变蓝,只要淀粉分解,则蓝色消失,因为硫酸根离子对其具有催化作用,故淀粉会首先消失,故2号试管先褪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考点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消化系统:从上到下有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功能是进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消化腺:①分布于消化道外:唾液腺、肝脏、胰腺 ②分布于消化道壁上:胃腺、肠腺
(二)消化道
(1)口腔: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内有牙、舌和唾液腺等附属器官。牙齿有咬切、撕裂和磨碎食物的作用;舌具有搅拌食物、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的作用;唾液腺能分泌唾液,经导管流入口腔,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使其转化为麦芽糖。
(2)咽和食管:咽是食物和气体进入人体的共同通道;食管是由肌肉构成的管道,能通过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咽和食管基本上无消化和吸收功能。
(3)胃:胃位于上腹部,呈囊状,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贮存食物,能通过蠕动使食物与胃腺分泌的胃液充分混合,对食物中的蛋白质具有初步消化作用。胃壁的肌肉是平滑肌,具有较大的伸缩性。胃的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其中有许多胃腺,能分泌胃液。
(4)小肠:小肠盘曲在腹腔中,长5~6米,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一段。小肠起始的一段是十二指肠,其长度约有十二个手指宽度那么长,它的内侧壁有胆总管和胰管的开口。肠壁有平滑肌,能使小肠蠕动。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它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可总结如下。
①长:小肠长5~6米,食物在此处滞留的时间长,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消化和吸收。
②大: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这就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有利于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
③多: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肝脏分泌的胆汁、胰腺分泌的胰液、肠腺分泌的肠液均流入小肠,其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帮助消化食物。
④薄:小肠绒毛襞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这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
(5)大肠:大肠位于腹腔的下部,能暂时贮存食物残渣(粪便)。它的起始部位叫盲肠,盲肠的末端有一细小突起叫阑尾,当病菌或食物残渣进入阑尾时会引起阑尾炎,阑尾炎患者腹部右下方会疼痛。大肠基本无消化作用,可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素。
(三)消化腺
人体共有五大消化腺,分别为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可将它们分为大消化腺、小消化腺两种,大消化腺是独立存在于消化道以外的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它们分泌的消化液通过开口于消化道的导管流入消化道;小消化腺分布在消化道内壁,包括胃腺和肠腺,它们数量众多,都直接开口于消化道。
(1)唾液腺: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能湿润口腔和食物,便于吞咽,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使一部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唾液中含有的溶菌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2)肝脏: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它位于腹腔的右上部,具有解毒功能。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流入胆囊浓缩和贮存。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将脂肪乳化成细小的微粒,有利于胰脂肪酶和肠脂肪酶对脂肪的消化。
(3)胃腺:胃腺是由胃壁内黏膜上皮凹陷而形成的。胃腺开口在胃壁的内表面,能分泌胃液,胃液直接流入胃里。胃液呈酸性,主要成分是胃蛋白酶、胃酸和黏液。
(4)胰腺:胰腺能分泌胰液。胰蛋白酶作用于蛋白质,蛋白质就被分解为多肽和少量的氨基酸;胰液中的胰淀粉酶和胰麦芽糖酶又可以促使淀粉和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胰脂肪酶在胆汁的协同作用下,促使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5)肠腺:肠腺是小肠黏膜中的微小腺体,开口于相邻的两个小肠绒毛之间。肠腺能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如淀粉酶、麦芽糖酶、脂肪酶等。通过这些酶的作用,进一步分解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使其成为可以被吸收的物质。
典例1:(2022·浙江台州·中考真题)下列图示表示人体消化系统的是(  )
A. B. C. D.
变式1:(2022·浙江衢州市三模)不能用“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观点解释的是(  )
A.人体的肺泡壁薄,利于气体交换 B.植物的茎中有导管,利于有机物的运输
C.植物叶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D.人体小肠内壁有许多小肠绒毛,利于消化和吸收
变式2:(2022九上·嘉兴期末)小肠是人体最重要的吸收器官。下列小肠的形态结构与它的吸收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
A.肠内有丰富的绒毛 B.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一段
C.肠壁上有丰富的肠腺 D.小肠绒毛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
变式3: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下列有关胃的形态和功能表述错误的是( )
A.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利于暂时贮存食物
B.胃壁中有发达的平滑肌层,能不断蠕动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
C.胃壁中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具有杀菌、消化等作用
D.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消化酶,能完全消化食物中的脂肪
考点二、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一)食物的消化
(二)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口腔内的消化:食物在口腔内经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并与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混合形成食团,可进行对淀粉的初步分解。食团经咽、食管的蠕动进入胃。平时吃饭要做到细嚼慢咽,可减轻胃、肠的消化负担
(2)胃内的消化吸收
①当食物由食管进入胃,可在胃里进行暂时贮藏。胃壁可进行有节律地收缩,并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形成食糜。胃腺分泌的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②胃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很少,只吸收少量水分、酒精和无机盐。
(3)小肠内的消化吸收
①食糜进入小肠后进行更充分的消化和吸收。小肠的长度长,用于消化和吸收的内表面积大,流入小肠的消化液种类多,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可在小肠内得到充分的消化,分别形成葡萄糖、氨基酸及甘油和脂肪酸等小分子营养物质。
②人体可吸收的大多数营养物质是通过小肠壁被吸收的。
(4)大肠内的吸收:未被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残渣最后进入大肠,人类的大肠没有重要的消化功能,主要是吸收少量的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最后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四)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消化: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能被机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
(2)吸收:将小分子物质吸收到循环系统中。
(3)排遗:将消化后产生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典例1:(2022·浙江湖州·中考真题)小肠是消化道中的主要消化器官,能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这是因为小肠中有(  )
A.多种消化酶 B.盐酸 C.小肠绒毛 D.胆汁
变式1:(2022·浙江杭州·九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为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a、b分别表示胃、小肠中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X表示经小肠消化后的终产物,则a、b和X分别是(  )
A.胃液,胰液和肠液,氨基酸 B.唾液,肠液和胰液,葡萄糖
C.胃液,胆汁和肠液,脂肪酸 D.胆汁,肠液和胰液,甘油和脂肪酸
变式2:(2022九上·温州期末)联合国8月6日早报消息:明年年初,药品生产商可能会批量生产数千万剂新冠肺炎疫苗,到2021年年底可能会有十亿剂疫苗可用。这类疫苗会对人类共同抗疫起到重大作用。
(1)注射疫苗后人体中会形成抗体,抗体实际上就是一种蛋白质,许多患者想口服抗体, 这种方式不可取,因为它最终会在 X 器官中被消化成 从而失去它的作用。
(2)X 器官不仅把抗体等物质消化,还可以将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主要物质消化成 进入到循环系统再次被人体吸收。
变式3:(2022·杭州模拟)某药品部分说明书如图,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中的脂肪,在________(填写参与消化的消化液)的作用 下,在小肠处最终消化成________进入了血液。
(2)根据营养素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先后顺序,分析该药品“内层包衣”里的酶是________;
(3)该药品嚼碎后服用会影响药效,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
考点三、酶的催化作用
(一)酶
(1)概述:酶是由生物的体细胞合成的,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酶在参与化学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不变,被称为生物催化剂。
(2)命名和分类:消化液中含有的酶叫做消化酶,消化酶的种类很多,一般根据其来源和所催化的物质进行命名。如唾液中含有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的唾液淀粉酶;胰液中存在分别能分解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
(二)探究酶的催化特点
(1)收集唾液:用清水漱口,然后用舌尖抵住上颌或下颌齿根后,微低头,将试管口紧靠下嘴唇,让唾液流入试管中,收集2毫升左右,用蒸馏水按1:1的体积比,稀释唾液。
(2)制备淀粉溶液:称取可溶性淀粉1克,放入烧杯中,加入99毫升蒸馏水,搅拌,缓慢加热,溶解,制成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溶液。
(3)将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溶液2毫升。
(4)向A试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溶液,轻轻振荡;向B试管内加入2毫升蒸馏水,轻轻振荡;向C试管内先加入1毫升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再加入2毫升唾液,轻轻振荡。
(5)同时将3支试管放入盛有37度水的烧杯里,进行水浴(用酒精灯加热以保持温度在37度左右)。
(6)经5~10分钟,取出试管,分别往3支试管内滴加1滴体积分数为0.4%的碘酒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A试管内蓝色消失(淀粉已经被分解);B试管内无变化(仍然为蓝色,因为蒸馏水对淀粉不起作用,淀粉仍然存在);C试管内无变化(盐酸使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
注意:由以上实验可知:唾液中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且酸碱度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也有影响。
(三)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1)高效性:酶能使人体细胞内的化学反应迅速进行,保证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专-性: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学反应。
(3)多样性:人体内有很多种酶,不同的酶催化体内不同的化学反应。
(四)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酶的催化作用易受到温度、酸碱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且不同的酶所需最适外界条件往往有所不同。
(1)温度:酶有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人体内的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是37度。不同生物的体温不同,其体内的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般不同。
(2)酸碱度:不同的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pH不同,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1.8,而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接近7。
典例1:(2022·浙江·舟山市定海区第七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有关分析正确的一共有几项(  )
一、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二、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三、②和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的种类不同
四、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变式1:(2022·浙江金华·九年级期末)在一块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四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所示。将该实验装置放入37℃的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分别在琼脂块四个圆点处滴上1滴碘液,观察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共形成了四组对照实验
B.滴上碘液后只有④处显示蓝色
C.③④圆点对照可以说明唾液能催化分解淀粉
D.②④圆点对照可以说明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
变式2:(2022·浙江宁波·八年级期末)胶囊内窥镜是一种做成胶囊形状的内窥镜,它与普通胶囊药区别不大,但它携带高清摄像头,可用于窥探人体消化道的健康状况。患者吞服后,胶囊随消化道肌肉运动并前行,拍摄图像,再把图像传出来供医生观察诊断。请据此回答:
(1)胶囊内窥镜用于胃部检查时,需要在胃中停留15─30分钟,由此可推测胶囊外壳的成分不可能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下同)
A.淀粉 B.蛋白质
(2)胶囊内窥镜除了用于胃部检查,还可能用于下列什么部位的检查?___________。
A.食道 B.小肠 C.肝脏
变式3:(2022·浙江杭州·九年级期末)为了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小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甲:在①试管中注入2mL淀粉糊,②试管中注入4mL淀粉糊;
乙:在①试管中注入2mL唾液,②试管中注入;
丙:将两支试管充分振荡后放入适宜温度的水中恒温放置10分钟后同时取出;
丁:向两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观察两支试管内液体颜色的变化情况。
(1)补全步骤乙。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乐认为:步骤丙中,两支试管应放入70℃的热水中保温。判断此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丁中,向两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后,实验结果为:①号试管内液体不变蓝色,②号试管内液体变蓝色;分析①号试管内液体不变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的结论是:食物数量过多会引起消化不良。生活中由于饮食过度而导致肠胃消化不良时,医生一般会建议服用多酶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22·浙江杭州·九年级期末)豆浆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A等营养物质,下列能被胃液初步消化的是(  )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A
2.(2022·浙江·松阳县教育局教研室一模)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模拟淀粉的消化过程,“剪刀1”“剪刀2”分别代表两种消化酶,其中“剪刀1”最早出现在消化道的(  )
A.口腔 B.小肠 C.胃 D.大肠
3.(2022·浙江杭州·九年级阶段练习)下列关于人体消化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A.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其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B.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中的消化酶能将脂肪分解
C.小肠内含有的消化液为肠液、胰液、胆汁
D.蛋白质最初消化部位是胃,最终消化部位是小肠
4.(2022·浙江平阳县九年级期末)题图表示的是pH值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题图表示的是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题图中可以知道pH=6左右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达到最大
B.从题图中知道酶C活性会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强
C.从题图中可知若细胞由酸性变成碱性时,淀粉酶活性逐渐升高
D.从题图中可知活性温度的范围最广的酶是B
5.(2022·浙江·舟山市定海区第七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图甲是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一定量的淀粉在少量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分解产生的麦芽糖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图乙描述的反应过程中,在保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前提下改变某一初始条件,则图乙中e点(产生麦芽糖量是最大量)或d点(产生麦芽糖最大量时的时间)的位置可能会发生移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pH=a时,e点下移
B.温度升高时,d点右移
C.淀粉量减少时,e点上移
D.酶的量减少时,d点左移
6.(2022·浙江杭州·二模)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患者将智能胶囊吞下后,它即随着胃肠肌肉的运动节奏依次通过消化道的各个结构,同时对经过的胃肠道进行连续摄像。结合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显微胶囊依次经过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B.显微胶囊进入结构④时,结构④的蠕动属于物理消化
C.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②,②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消化酶
D.显微胶囊进入到结构⑥处时,⑥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7.(2022·浙江·宁波市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甲乙两位同学设计午餐食谱,下图为在人体内消化吸收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中甲设计的食谱比较合理,因其含有蛋白质和脂肪比较高
B.图2中①表示消化过程,其进行的主要场所是胃
C.图2中②表示吸收过程,其进行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D.图2中淀粉、蛋白质的消化终产物a、b分别是葡萄糖和甘油
8.(2022·浙江浙江·中考真题)“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已成为大家共识。人们食用的马铃薯通常长在地下,里面积累了大量的淀粉,是我国的五种主食之一,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马铃薯中的淀粉主要是由叶片的光合作用制造的。由此可知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方向是_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马铃薯中的淀粉需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淀粉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
9.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变化情况,读图并填空:
(1)图中曲线丙表示________的消化。
(2)从图中看,淀粉最终在_________中彻底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10.(2021九上·温州月考)近年来一种号称由几十种水果发酵而成的“酵素”成为人们热购的产品。
(1)“酵素”是部分国家和地区对酶的称呼,酶在生物体内起 作用。
(2)某商家宣称:分解脂肪的酵素(酶)能阻止人体对脂肪的吸收,食用这种酵素可以达到减肥效果,有同学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因为该酵素属于蛋白质,与其它蛋白质一样,食用后在 中开始被消化,最终在小肠内被消化成 而被人体吸收,所以无法达到减肥效果。
11.如图所示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三大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横坐标表示人体消化道的某些部分,纵坐标表示各营养物质中未消化部分所占的百分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D区域代表的消化器官名称是________。
(2)图中甲所指的营养物质名称是________,乙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
(3)在小肠内,胆汁能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从而增加脂肪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这一过程属于________性消化。
12.(2022·浙江丽水·中考真题)为帮助人们设计健康的饮食方案,营养师用多种谷物配制了杂粮粉,并测得每100克小麦粉、玉米粉和杂粮粉的部分营养成分及含量如表。
营养素食品 蛋白质/克 糖类/克 脂肪/克 钙/毫克 膳食纤维/克
小麦粉 9.9 74.6 1.8 38 0.6
玉米粉 12.4 66.7 4.6 120 1.5
杂粮粉 26.9 54.7 2.4 186 6.2
(1)初中生需多吃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素的食物,表中最适合的食品是______。
(2)食物中的糖类(淀粉)消化分解成______后才能被吸收。
13.(2021·宁波模拟)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已经成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小芳学习了这部分内容后,提出了一些问题,请你与她合作讨论,得出结论。
(1)食物中主要含有六大类营养成分,位于“平衡膳食宝塔”的塔基、塔顶的主要成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常用淀粉为原料制成胶囊,将药物颗粒包裹起来,可减少对胃的刺激。原因是________。
(3)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良药,但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原因是________。
(4)如图是脂肪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曲线图。请你在答题卡相应的区域上画出淀粉被消化的程度曲线图。
14.(2022·浙江·金华市第五中学九年级开学考试)为了验证在蛋白质消化过程中胃液所起的作用,实验人员利用铃声刺激空腹的狗可获得纯净的胃液,并选取淀粉糊、蛋清制成的蛋花液、花生油等实验材料,以及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碘酒中合适的材料与试剂,然后进行实验。
试管甲 试管乙
实验材料 2毫升①___________ 2毫升①___________
加入试剂 ②___________ 2毫升蒸馏水
实验条件 水浴温度37℃,保温约20~30分钟
(1)表中甲、乙两试管中应选择的实验材料①为___________。
(2)表中②处应加___________,若出现___________现象,可说明胃液对蛋白质具有消化作用。
(3)若要进五步探究“胃液中起消化作用的物质不是盐酸,而是胃液中的其他成分”,该如何改善实验设计?___________。
15.(2021·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牛奶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具有“返老还童”的功效。奶茶是否也具有类似功效呢?查阅资料:食醋中的酸性物质会使蛋白质凝固和沉淀,某小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盛有100毫升某奶茶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食醋,充分搅拌后过滤、干燥、称量滤渣的质量。②选取4种品牌的纯牛奶各100毫升,分别倒入4个烧杯,重复步骤①所得数据如图所示。
(1)从样品的选取上看,该实验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只能粗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准确检测的方法之一是:先对样品进行氮元素质量的测定,再根据蛋白中氮元素的含量约16%,折算蛋白质的质量,已知牛奶、奶茶中的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等,那么利用这种方法检测牛奶、奶茶中的蛋白质含量,其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
(3)奶茶中的蛋白质经消化吸收进入体内,一部分进入组织细胞经氧化分解供能,该供能的过程属于新陈代谢的___________
16.(2022·浙江杭州·九年级期末)为了探究酸碱性对人体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小金利用蒸馏水、1%淀粉溶液、稀释的人体唾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碘液、3支洁净的试管,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步骤一:取3支洁净的试管标为A、B、C,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2毫升;
步骤二:向A试管加入___________和1毫升唾液;向B试管加入1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1毫升唾液;向C试管加入1毫升蒸馏水和1毫升唾液;
步骤三:将上述3支试管放入___________中恒温处理;
步骤四:10分钟后,往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在表格中。
请设计该实验的记录表格
【实验结论】实验后观察到只有C试管不变蓝,则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
17.(2022·浙江温州·九年级期末)pH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影响如下图。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受pH影响活性下降后是否可恢复,小明用6只试管做了如下表的实验,并记录每只试管淀粉剩余量。
步骤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取1ml唾液淀粉酶溶液,将pH调节为特定值。 4.0 5.0 5.8 6.2 6.8 7.4
2.静置5分钟后,再将6只试管内液体的pH调至X
3.加入2%的淀粉溶液1ml 1ml 1ml 1ml 1ml 1ml 1ml
4.37℃水浴5分钟后,测出试管中淀粉剩余量 100% 0 0 0 0 0
(1)表格中X的值最合理的是________。
(2)分析表格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是:________。
(3)当pH=5.8时,酶的催化能力下降,可能原因是:①部分酶的活性彻底消失;②酶整体活性下降,小明分析实验数据中的淀粉剩余情况认为是原因②,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实验数据说明理由:________。
18.(2022·浙江·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二模)为探究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因素,阳阳小组配制pH=7的乳白色蛋白液和胃蛋白酶液待用,查阅资料发现,乳白色蛋白液中含有不溶于水的物质,该物质可以被胃蛋白酶催化分解为可溶性的氨基酸。阳阳小组按下表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试管编号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乳白色蛋白液 2mL 2mL 2mL /
胃蛋白酶溶液 / ? 1mL / 1mL
恒温水浴温度 0℃ 37℃ 90℃
操作 在各自温度下保温5分钟后,分别将2、4、6中的胃蛋白酶溶液加入1、3、5号试管中,震荡混合均匀后在各自温度下继续保温5分钟
实验现象 1号 3号 5号
浑浊 浑浊 浑浊
(1)本实验研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2号试管中应添加胃蛋白酶溶液____毫升。
(3)实验结束后3号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的“澄清”现象,请指出实验操作上的不足____________。
19.(2022·浙江绍兴·九年级期末)“多酶片”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是经特殊工艺制成的双层药片:外层是糖衣(可溶于胃液)包裹的胃蛋白酶,内层是肠溶衣(不易溶于胃液,可溶于肠液)包裹的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某同学为了验证多酶片中胃蛋白酶的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多酶片,蛋白块,pH=2的缓冲溶液,pH=10的缓冲溶液,蒸馏水,恒温水浴箱,试管,烧杯等。
(实验步骤]
①制备胃蛋白酶溶液:取多酶片放入盛有pH为 ① 的缓冲溶液的烧杯中,几分钟后糖衣溶解,取上层溶液备用;
②在试管A中加入5mL上层溶液,在试管B加入 ② 作为对照:
③分别加入大小相同的蛋白块,在37℃恒温水浴箱中保温30分钟。
[分析讨论]
(1)请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① _____ ;② _____ 。
(2)若看到 _____ 的现象,可得出“多酶片中胃蛋白酶可以催化蛋白质的分解”的结论。
(3)为充分发挥多酶片的作用,多酶片宜 _____(填“嚼碎服用"或“整片吞服" )。
20.(2022·浙江温州·一模)小明用如图实验装置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快慢的影响。先将酶和乳汁分别加入2个试管,然后将两个试管放入同一水浴环境中持续15分钟,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同时放入一颗塑料泡沫颗粒,重新放入水浴中,并开始计时,晃动试管发现泡沫颗粒不动时停止计时。不同温度下多次实验结果如表:
装置 A B C D E F
水浴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凝乳时间(分钟) 不凝固 7.0 4.0 1.5 4.0 不凝固
(1)本实验中判断乳汁凝固结束的标准是______。
(2)分析表格数据,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3)根据本实验研究,验证实验结束后装置F中的酶是否仍有活性的简单方法是______。
21.(2022·浙江·松阳县教育局教研室一模)小明学习了“消化和吸收”后,对“唾液和淀粉经吞咽后进入胃中,在胃酸的影响下,唾液还能继续对淀粉的消化发挥作用吗?”感到困惑。于是他配制了pH为1的盐酸溶液,作出了。“pH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的假设,并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 实验操作内容 试管甲 试管乙 试管丙
① 加唾液淀粉酶溶液 1mL 1mL 不加
② 加pH不同的溶液 2mL蒸馏水 2mL盐酸 2mL 盐酸+1 mL蒸馏水
③ 加等量的淀粉糊 2mL 2mL 2mL
④ 水浴 37°C,10分钟
⑤ 滴加碘液 1滴 1滴 1滴
⑥ 观察实验现象 A B C
请分析回答:
(1)小明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
(2)试管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试管___________ 是对照组。
(3)实验现象A为___________(填“变蓝色”或“不变蓝色”)。
(4)pH为1的盐酸溶液模拟___________。
(5)若实验现象C为变蓝色,B为___________,则假设成立。
22.(2022·浙江嘉兴·九年级期末)酶具有催化作用,但酶的催化效率受温度、激活剂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探究Mg2+是不是唾液淀粉酶的一种激活剂,某同学利用蒸馏水、1%淀粉溶液、稀释的唾液、0.5%硝酸镁溶液、碘液等材料进行实验。(资料:Ⅰ凡是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都称为激活剂;Ⅱ硝酸根离子(NO3-)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无影响。)
【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设计要求
(一)步骤一,取净的试管A、B,各加入1%淀粉液2毫升;再向A试管加入1毫升唾液和1毫升蒸馏水,向B试管加入_______。 设置对照实验
(二)步骤二,将A、B试管同时放入37水中,恒温水浴2分钟。 控制实验条件
(三)步骤三,向A、B试管中滴加________,观察颜色变化。 获取实验证据
【实验结论】若B试管的颜色比A试管的颜色________(选填“深”或“浅”),则说明镁离子是唾液淀粉酶的一种激活剂。
23.(2022·浙江绍兴·九年级期末)胰酶肠溶片是一种助消化药,含多种消化酶,用于胰液缺乏导致的消化不良症。为了不影响疗效,本品需要在4℃左右的低温条件下保存。小明和同学们以胰酶肠溶片和蛋清为原材料,探究“胰酶液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胰酶肠溶片处理后,获得胰酶液备用;
②将蛋清加入沸水搅拌,配成蛋花液,冷却备用:
③取三支试管,分别标为1号、2号、3号,按下表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 1号 2号 3号
加入蛋花液 5毫升 5毫升 5毫升
加入不同液体后摇匀 5毫升清水 5毫升胰酶液 5毫升煮沸过的胰酶液
静置60分钟 37℃ 37℃ 37℃
实验结果 不变 蛋花液消失、澄消 ?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胰酶肠溶片需要在4℃左右的低温条件下保存,是为了___________(选填“抑制”或“促进”)酶的活性。
(2)请补充表格中“?”处的内容:___________。
(3)设置1号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pH也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如图所示为pH对胰蛋白酶催化作用影响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本实验中pH应设定为___________。
24.(2022·浙江衢州·九年级期末)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温度、酸碱度有关,还与离子种类有关,如氯离子(C1-)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铜离子(Cu2+)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钠离子(Na+)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没有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号 1%淀粉溶液 1%稀硫酸 蒸馏水 碘液
1号 2毫升 0 1毫升 2滴
2号 2毫升 1毫升 0 2滴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按表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相应的试管中。
②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1毫升稀释唾液后摇匀。
③将两只试管放入37℃的水浴中加热5分钟,观察并记录现象。
(1)步骤③中37℃的水浴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
(2)小衢认真阅读了小科的实验方案,指出该方案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需作如何改进_______?
(3)如果硫酸根离子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则实验改进后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