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9.3《声声慢》(共6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9.3《声声慢》(共6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6 20:0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3张PPT)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之一。婉约,即婉转含蓄。纵观婉约派“以婉约清丽为宗”的词人作品,数量浩繁而题材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虽其间柳永、李清照等有所开拓,但毕竟难脱桎梏。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




婉约派词人一般都更注重词的形式,视音律上的规则(如“五音”“六律”)为法度,视语言上的清规戒律律 (如“珠圆玉润”“无一字无来处” )为法宝。他们的作品醉心于谐音合律,刻意于雕章凿句,以华丽的形式掩盖其空虚的内容。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写景,铺叙细腻,曲尽其形,且辞藻华美,抒情委婉含蓄。




婉约派在形象的描绘刻画方面有独到之处,尤其是白描手法的运用,能够达到“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这在丰富词的艺术表现方法上是一大贡献,在抒情的委婉含蓄上有成功之处,能造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显得典雅工丽,然失之缠绵悱恻,无昂扬之气。
李清照: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秦观: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江城子》




俞文豹《吹剑录》有一段记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耆卿?”对曰:“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这段话是对婉约派与豪放派不同词风的形象概括和生动说明。
情境导入
这样的闲情会伴随她的一生吗?
这首词语言清新明快,于自然活泼的画面中表现了词人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
词牌名。原名“胜胜慢”,又名
“凤求凰”等。慢,就是慢词,其名
称从慢曲子而来。它指依慢曲所填写
的调长拍缓的词。
声声慢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字漱玉,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又叫“李三瘦”。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二代”。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却偏偏聪慧机敏,才华横溢,喝酒,赌博,改嫁,休夫,我行我素。
她写词,一不小心就成了一代词宗,与李后主、苏轼并肩。她写诗,也是巾帼不让须眉,豪情天纵。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
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
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节选
李清照生平大事记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5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出身名门
不知死于何时何处。
李清照
1101
1127
1129
1132
1151—1155
1084
18


于琴
赵瑟
明和
诚鸣

46岁赵明诚亡

丧夫

49






再讼
嫁而
张离
某之
,。
没有子嗣
,独居终老

44


宋破灭






44


宋破灭






46岁赵明诚亡

丧夫
49






再讼
嫁而
张离
某之
,。
婚变
没有子嗣
,独居终老

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 中经丧乱 晚景凄凉
人生五大挫折:
国家飘摇 丈夫病逝 再婚不幸 金石遗失 晚年无子
少女时期:少女的天真烂漫
词风不同:
南渡前:清丽柔媚 南渡后:凄婉哀怨
少妇时期:闺怨、离别的相思
南渡后:怀旧悼亡(表现思夫、思乡、思国)
闲适幸福的生活,是闲愁,
漂泊凄苦的生活,是深沉凝重之愁
李清照不同时期词作的不同特点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醉花阴 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结尾三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
首先,李清照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
其次,在创作上,李清照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其词善用白描手法,状物抒情,细腻精巧,曲折尽意,语言清新自然,音律谐和优美,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把婉约词推向高峰,对后世影响很大。
词学概况
李清照和“闺怨词”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
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叠词:
叠词是指词和词连起来用,叠词在诗词创作中独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形象性;诗词中叠词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二是确切性。叠词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三是音乐性。叠词可使诗词的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声声慢》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公元1127 年 (宋钦宗靖康二年) 夏五月,徽宗、 钦 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公元 1129 年 (宋高宗建炎三年) 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 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 廷由建康 (今南京市) 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 声声慢 。
教学目标
1.积累基础知识,引领学生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根据课文内容设置问题,有效提问,理清思路,激发学生思考,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 通过抓关键词和意象来品味词的意境意蕴,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 了解李清照词的特点,领略宋词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1.了解李清照南渡前后创作风格的变化。
2.体味《声声慢》的“愁”情。
声声慢
李清照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朗读注意:
1、重起轻落,语调舒缓。
2、通过正确的停顿、拖音来传达词人的感情
字词
戚戚(qī)
乍暖还寒( zhà huán)
将息(jiāng xī)
憔悴(qiáo cuì)
思考:用什么语调读这首词?
字意
戚戚:
乍暖还寒:
将息:
黄花:
敌:
憔悴损:
词义检测
悲愁、哀伤的样子
忽暖忽寒,气候变化无常
养息,休息
菊花
对付、抵挡
枯萎、凋零殆尽。损,在词中相当于“极”,表示程度很深
鉴赏二:解读,通晓“愁”意
有谁堪摘:
独自怎生得黑:
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义检测
有谁能与我共摘?堪:可以,能
一个人怎么挨到天黑。怎生:怎么、怎样
光景、状况
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一)整体感知:
1.翻译诗歌: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翻译全诗。
明确:白话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研读文本:
《声声慢》被称为千古第一悲情之词,写愁写悲写得最深,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来表现“愁”的?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雁过也,正伤心。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找出直接抒发愁情的句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几句包含几层意思?在用语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明确:
(1)这几句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写人的动作神态,似在寻找失去的东西,追索过往的痕迹;第二层,写环境的凄凉、寂寞;第三层,写内心世界的愁苦、哀伤。
(2)巧用七组叠词,很好地统领了全词的内容,展示出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选用叠词,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更显示出感情之强烈。“寻寻觅觅”写动作,写出了寻觅无果,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环境,写出了处境的冷清、心境的清冷;“凄凄惨惨戚戚”写心理,写出了心里的沉痛凄厉。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定下了全词悲苦愁绝的基调。
表达效果:①增加形象性;②表达更确切;③音律和谐,声声悦耳。
(3)这几句直接抒情,表达的感情哀婉凄切,
为全词奠定了凄清的基调。运用叠词增强节
奏感、音乐美,更加突出“我”内心无助、
孤单、凄凉愁苦心情。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即指环境冷清也指心境冷清。
即指心情凄凉,也是“我”一生凄惨命运的总结。用在开头,还奠定全文哀婉凄凉基调。
“我”在寻觅什么?
寻找曾经的美好家园,逝去的美好生活......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环 境
心境
若有所失
寂寞冷清
凄凉惨淡
内容上:奠定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结构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运用叠词,多角度写愁:
诗歌常通过意象表达情感,这首词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她的愁? 这些意象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个,请结合你的积累, 说说你的理解。
除了直接抒情,作者还借助哪些意象来间接抒发愁情?
小组讨论,展示成果
方法指导:抓意象+析手法+细描述+谈效果
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析意象
凄婉、哀怨、愁苦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杜甫《天末怀李白》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唐 · 温庭筠《更漏子》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鹧鸪天》
意象在诗歌中的常用义:
酒:是“愁”的象征。
风:是抒写萧瑟冷凄之感。
过雁:象征离愁。
黄花: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伶仃的晚境。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用“淡酒”反衬(手法)愁浓。
淡”还写出“我”晚年的凄凉惨淡。
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因为“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在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赏析诗歌
“梧桐更兼细雨”中“更兼”表明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明确:
“更兼”表明了词人脆弱不堪的心境。梧桐叶落即已不堪忍受,又加上“细雨”伴唱,秋韵更浓,词人的愁苦也就更深。
“梧桐更兼细雨”中“更兼”表明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明确:
“更兼”表明了词人脆弱不堪的心境。梧桐叶落即已不堪忍受,又加上“细雨”伴唱,秋韵更浓,词人的愁苦也就更深。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反衬:用“淡酒”反衬愁浓。“淡酒”“风急”还写出“我”晚年的凄凉惨淡。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托物寄情:托“大雁”寄沦落之愁、故国之思、丧夫之痛、悼亡之悲。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双关:明写菊花,也是暗写自己,是以花写人。凋零的“黄花”比喻自己衰老憔悴的容颜和孤苦伶仃的晚年。“憔悴损”, 一语双关。既指花枯萎憔悴,也指自己衰老憔悴。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窗,借代家乡、家室。写出“我”孀居之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以动衬静: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听得到的点滴雨声衬托出独居的孤清寂静。雨打梧桐,秋雨滴答,缠缠绵绵,暗示词人内心的痛苦郁闷。
旧雁:物是人非
亡夫之痛
故国之思
淡酒:愁浓
急风:渲染凄凉
人生风雨
命途坎坷
黄花:年华之哀
漂泊之苦
孤独之凄
细雨:愁情绵密
独居之凄
梧桐:牵愁惹恨
亡夫之痛
思考:“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次第”指哪些“次第”?词人为何说“怎一个愁字了得”?
明确:
(1)“次第”意为光景、状况,指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
(2)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
急风
旧雁
黄花
梧桐
雨交
渲染
交融
亡国之恨
亡夫之痛
漂泊之苦
独居之凄
年华之哀
意境:凄清悲凉

身世之悲痛
怎一个愁字了得
以愁情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
愁:丧夫之痛 、孀居之悲 、颠沛之苦、人老之忧、故国之思 、亡国之恨
忽寒忽暖容易致病的天气,淡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满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处处生愁,物物助愁,景景牵愁,作者陷入一个“愁”的世界!
国破、家亡、夫死、流离、再婚、离婚、孀居、无子、年老这是李清照目前的处境。而她经历过年轻时最活泼的少女时光,享受过婚后最甜美的爱情,叫板过传统的妇道节操,目睹了国破家亡,呐喊过积极救国,奔走于抢救金石……幸福与颠沛的分割真是两级分化,天上人间。
那些应该成为亲切怀念的如今成了无法言说的沉痛、哀愁、悲戚,十四字里,岂止是三层深意,是作者一生所有酸甜苦辣辛五味的融合掺杂,而今尝尽愁滋味已不知其味了;是人生的多个维度都坍塌倾覆而来,沉重、沉痛到令人无法呼吸视听,于是作者几乎是呐喊道:“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意境:
思考:这首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
词中的意象组成的画面是:风急欺人,酒淡难敌寒意,仰望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梧桐落叶,细雨霏霏,伤心人更遇凄凉景,涩景苦情交融在一起,词中则营造的是晚风送寒,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意境。
词人形象:
思考:词中塑造了怎样的词人形象?
明确:
这首词始终紧扣悲秋之意,以悲秋入笔,与丈夫在一起和丈夫去世的对比,反衬自己孤独一人的孤寂,离别家园的离别愁苦,以及国家衰落,民不聊生的悲惨.展现了一个的对生活的绝望的落寞孤寂的女词人形象。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眼)
间接抒情
(意象)
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意境)
写法小结
抒情方式
痛愁哀凉
凄苦悲伤
(七)总结艺术特色:
(1)借景抒情:
缘愁选景,将自己伤感,凄苦的愁绪融入到了对淡酒、飞雁、黄花、细雨等这些萧瑟惨淡的意象的描写之中。用哀景引发愁,在哀景中蕴蓄愁,以哀景来烘托愁。充分表现出词人杰出的艺术才华。
(2)直接抒情: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难言之痛,欲说又休,全词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
(3)叠词运用:
(1)开头用七组叠字构成了三句话,奠定了全词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⑵加强了语气,极有层次地表现了词人愁苦的心情。⑶增强了词的音韵效果,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4)巧用意象,托物寄情。
全词通过淡酒、晚风、孤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营造了冷清凄美的意境,传递出孤寂愁苦的心情。
5.运用联想、想象,虚实结合,追忆深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是想象和联想,是虚写,有雁飞过,作者心生感慨,就联想到,这可能是曾经为我们传书的那只鸿雁啊!它曾经见证过我们的美好生活和爱情,而现在看到我这样孤单悲愁憔悴的样子,它会不会也感慨万千呢?
这几句的意境因想象使词作的境界陡然升华。更显得开阔、浪漫。
上阕:
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下阕:
用清冷环境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
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
内容小结
二、以李清照词中的意象为关键词,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写景抒情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不得翻译原词,要自创情境,短文中要出现六个意象的关键词(淡酒、急风、过雁、黄花、细雨、梧桐)。
一、背诵全词。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