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4.2 水的组成(课件20页)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4.2 水的组成(课件20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1-17 16:34:27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
4.2 水的组成
课堂导入
PART ONE
水的物理性质
PART TWO
通常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4℃时水的密度是1g/cm3。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水的凝固点是0℃。
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度比水小,能浮在水面上。
水的组成
PART three
实验详解
【实验名称】 水的电解实脸
【实验目的】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探究的组成。
【实脸原理】
(1)
(2)根据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实验操作】取水电解器,加入电解用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
(1)通电后,两个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
(2)一段时间后,与电源相连的正极刻度管和负极刻度管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气体检验:等收集较多气体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刻度管中的气体,发现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负极刻度管中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说明是氢气。
【实验结论】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氩气和氧气。
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这说明了水是 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实验分析】
(1)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有时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2)电解水所用电源为直流电。
(3)有时收集到气体量较少时,当检验氢气时,可能只发出爆鸣声,而看不到淡蓝色火焰。
(4)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密度非常小的气体,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到明火可能爆炸
【实验讨论】
理论上与正、负两极相连的刻度管内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应是1:2,但在实脸操作中两刻度管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往往小于1:2。这是为什么
①氧气在水中溶解性比氢气稍大。
②氧气氧化性很强,有时在电极上就与电极发生了氧化反应
1.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两极都产生无色气体;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2.验证实验结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总结
电解水现象的微观解释
PART four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
根据精确的实验测定,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水可以表示为H2O。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关于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可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获得化学信息。
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4)从图中可得出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