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导 入
现代年轻人向往北上广深,而陶渊明却要归隐田园,田园到底有什么吸引陶渊明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来了解一下。
陶渊明
千古隐逸之宗
百世田园之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其三
看图猜文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五柳先生传 》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看图猜文
饮 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了解诗人生平
陶渊明(约 365 年—427 年),字元亮,晚年更名为潜,别(自)号五柳先生,世称(私谥)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他的诗情感真挚,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开创田园诗一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3.了解诗人生平
史料记载:东晋时局动荡,陶渊明从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首次出仕做官,到义熙二年(406年)彻底告别仕途,其间一共十三年,有“五进五出”的经历:
⑴公元393年,29岁出任江州祭酒,不久辞职;⑵公元398年,35岁入荆州刺史兼江州刺史桓玄幕,次年冬以母丧辞职;⑶公元404年,40岁离家,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不久隐居;⑷公元405年,41岁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随刘敬宣离职而离职;⑸同年秋再度出仕,任彭泽县令,81天后辞职归隐。
3.了解诗人生平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
3.了解诗人生平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三岁。
背景
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写了大量田园诗,晚年他写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记并诗》,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了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晋 陶渊明 田园诗派
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
唐 王、孟 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发展脉络
陶诗的“人性之光”
不沉迷物欲,崇尚精神。
不摧眉折腰,坚守节操。
不随波逐流,坚守本性。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jī
zhuō
yìn
ài
fán
《归园田居》其一
适:适应,迎合。
韵:气质,本性。
羁鸟:笼中鸟。
拙:愚拙。
荫:遮盖。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缓慢的上升。
墟:村落。
虚室:静室
樊笼:关鸟兽的笼子。这里指束缚本性的俗世
自然:既可理解为自然界,又可理解为田园生活。
译 诗
从小就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我的性格本来就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啊。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我来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我的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也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荡。
狗在深巷子里叫,鸡在桑树顶上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我,居住空房中有的是空闲时间。
我长久地被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
“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
“归”
《归园田居》 标题有哪些信息?
归
2.为何而归?
1.从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1)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的厌恶。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用夸大的数字,说明误入时间之长、痛苦之深,是作者对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悔恨。
1.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品诗意
尘网、樊笼
官场
比 喻
2.为何而归?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为什么要“守拙”?
品诗意
(1)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2)诗人以“羁鸟”和“池鱼” 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与向往之情。
22
根本原因: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3.归向何处?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诗人的描写角度有何变化?
方宅、草屋
(近景)
村落、炊烟
(远景)
榆柳、桃李
狗吠、鸡鸣
(声音)
宁静、幽雅、和谐、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
白描、以动衬静、远近结合、视听结合、融情于景
静
动
抓住几组意象分析
合作阅读,找寻意象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以动写静,绘声绘色,构成了一幅淳朴宁静而又充满情趣的村居图,同时寄寓了诗人的美好情操和快慰心情。
八句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呢?这些景象营造了什么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方宅
榆柳
桃李
狗吠
鸡鸣
村庄
炊烟
见
听
静
→ 动
衬
白描
手法
}
草屋
近
远
纯朴自然
祥和
宁静
景语
情语
恬淡
闲适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质朴自然
视听结合 远近结合 以动衬静 情景交融 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简笔勾勒,朴实语言,写景叙事,与细节描写相对的艺术手法。平中见奇,淡而有味。
归向何处?
官场:
尘网
樊笼
田园: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黑暗
宁静、优美、和谐
厌、弃
恋、归
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宁静、闲适、喜悦、怡然自得的心情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①田园生活
②怡然自得的心情
返璞归真
归
恋
厌
弃
田园: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官场:
尘网
闲适、幽美
归 园 田 居
恋
归
黑暗
总结并试背课文
总结:樊笼
爱丘山
自然
无尘杂
有余闲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
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
对回归田园的欣喜愉悦
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
品诗情
前面欣赏的诗句已经写尽“田园”,那么在剩下的诗句中陶渊明到底想说什么?
开头两句总领全诗,中间几处照应题旨,最后两句以“久”扣“三十年”,以“樊笼”扣“尘网”,以“复得”应“误落”,以“自然”应“丘山”,互为映带,以结全篇。我们从“尘网中”可读出陶渊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恶之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提 出 问 题
小结发现,分析形象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浩然傲气和鄙弃官场的高洁情怀,这就是陶渊明!他的个性、品格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归隐田园是回归天性
“一方面,陶渊明的归去,并不是因为传统意义上的怀才不遇,如王维的‘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而是因为‘世与我而相违’,纷纷扰扰的世道与他‘守拙’的内心格格不入。他的归隐,是忠于内心做出的选择。另一方面,陶渊明的归去,既非‘渭水钓利、富春钓名’的有利可图,亦不似嵇康之隐,多少带有‘以己为高洁,以世俗为污浊’的自傲自矜。他的归隐,是自然而然、真淳高洁的,正如苏东坡所言:‘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真淳的内心使他不愿苟且逢迎于污浊的官场,于是他翩然走出樊笼,返归田园,让自己久受羁勒的心灵寻找往一个宁静恬淡的栖处。”
你如何看待陶渊明弃官归隐的人生选择?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赞赏?
元好问《论诗绝句》: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花落尽见真淳。
苏轼: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面对困境,屈原选择了投江、
曹操却锐意进取。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你如何看待他们的选择,你是否赞同陶渊明的归隐?
1、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像他一样隐居吗?
2、如果陶渊明生活在当代,他会隐居吗?
(可从社会责任感、个人追求、当时的社会环境等角度思考)
思考文本
悟人生
陶渊明舍弃了……,换得了……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也就意味着舍弃与获得。同学们请你从舍与得的角度探究陶渊明的人生选择。参照句式,小组探究,说说理解。
舍,就是得,不舍,哪有得。放下,便是自在。
陶渊明舍弃了喧嚣繁华,换得了世外桃源;
陶渊明舍弃了功名利禄,换得了潇洒自由;
陶渊明舍弃了碧血丹心,换得了心灵园田。
结合经验,展开讨论
陶渊明的田园到底美不美?
本来是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诗人描写了恬静、幽雅的田园风光,它空阔、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原来是作者“久在樊笼里”的缘故,作者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就觉得处处皆美、其乐无穷了,即使是一草一木,也感到格外亲切而欣慰。
以“我愿意像陶渊明一样”或“我不愿像陶渊明一样”作为开头, 写一段话表达你的人生志向。或写一段话来概括陶渊明给你的生涯规划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在评价陶渊明人生选择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生涯规划之途。
1. 二选一的训练,学生动笔写作
我愿意像陶渊明一样,超越尘俗的纷扰和诱惑,顺应内心的呼唤,忠诚灵魂的选择,在万丈红尘中做一回真实的自己,我的人生我主宰,我命由我不由天,也许“我太难了”,但身与心、灵与肉的结合,永远是执着前行的方向。
我不愿像陶渊明一样,让美好的青春岁月虚掷在名缰利锁之中,腐蚀自我的灵魂,结果用“误落尘网”和愧悔给人生买单。当然,陶渊明还是规划好了自己的人生——放歌田园,纵情自我。不过这只是在东篱、南山之下的悠然,我们要的是格局和视野,从而在时代的大浪淘沙中砥砺出不辜负新时代的大我。
2.展示训练结果,分享写作
品评志士之情
请以“忧与游”为话题,比较《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在表达志士之慨和隐士之情时的不同韵律、节奏和表达技巧。
陶渊明处在老庄哲学思潮抬升的乱世,常常陷于入与出、忧与游的精神纠葛之中。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终老田园。《归园田居》组诗主要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短歌行》的写作背景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在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言语的基础上,《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时间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建安时期以“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代表的作家群,其作品体现了“建安风骨”这一清峻慷慨、刚健有力之文风。曹操的《短歌行》深沉地抒发了心忧天下、渴望一统的豪情壮志,较为典型地体现了“建安风骨”的风格。
标题
2.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都是诞生在社会大动荡的历史时期,但具有不同的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