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声现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了解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气体、固体和液体,真空不能传声;了解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发声体的发声现象,能简单地描述发声体的共同特征,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现象、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感知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在声的广袤空间中,声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情感,是人们相互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使学生初步领略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起对声的好奇,激发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声音产生的条件和声音传播的介质。
难点:声波的概念。
三、
教材分析:声音是我们在生活中交流的方式之一,也是最普遍的物理现象之一。这节内容学习声音的第一节,所以非常重要。教材非常注意科学的编排内容,把物理知识融入到生活中,通过示例图片、身边的例子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物理知识讲的通俗易懂,教材还把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第二节物理知识的学习有重要的启下作用。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刚学物理不久,虽然对学习物理有一定的兴趣,但实验、观察、分析、总结等能力还较弱,对科学研究的方法认识还较肤浅,因此本节课将以知识的学习为载体,设计八个实验活动,学生通过“做”、“看”、“感受”、“听”、“思考”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全方位地感知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尝试叙述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方法、转换法、类比法、理想推理法
教学过程:
一、声音的产生
教师演奏口琴:引入新课
学生动手做做看:1)、如何使尺子、纸张、矿泉水瓶、发出声音?
2)、他们发出声音的同时,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本实验物理方法 :转换法(具有放大作用)
3)、演示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吗?
1、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为什么?)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小结:弦乐器的声源:琴弦
鼓乐器的声源:鼓面
管乐器的声源:空气
即学即练:常言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其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_____、 ______、 ______、振动产生的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声波:声音传播的形式。
水波 声波
类比法: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
2、探究实验:声音的传播
思考问题:在月球上人与人之间即使离得很近,相互说话能听得见吗?那宇航员怎样交谈?
观察: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视频)
思考:闹钟的声音如何变化?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实验现象: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小,
实验推理:如果没有空气,最终听不到 声音。
实验结论: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小结: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真空不能传声。
(物理方法:实验推理法)
2) 声音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传播
即学即练
1、有大陨石撞上月球,地球上的人能否听到撞击声?
2、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如图所示,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
A.真空带 B.塑料板
C.木板 D.钢板
三、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四、练习:
五、小结与板书设计
3.1 认识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声波:声音传播的形式。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5、声音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传播。
6、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7、三种物理方法:转换法、类比法、实验推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