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学案
八年级 生物学科 主备人:宋少华
班级 姓名
教师寄语:今天的付出,一定能在明天得到回报,有了信心、决心、恒心,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奋斗,你心中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学习目标: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重点难点:
1、 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影响
2、认同人类学习和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3、探究实验的实施
4、探究实验材料的准备和操作过程
方法指导:
通过阅读、分析、思考,独立完成。
学习过程:
思维导航
人在紧张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异常的行为,比如说:胡言乱语、浑身出汗、手脚不由自主的地战栗等等。人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行为,动物呢?动物的行为很有趣,人类也在不断的研究它们,很早以前,人们并不知道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是什么?只是知道应该是动物身体撒谎你给的一些结构正在默默地承担着这个任务,直到解剖学的诞生,谜团才渐渐地被解开,那么产生行为的生理基础是什么呢?
自学感悟
1、动物 就有的、由 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2、动物的学习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 过程中,通过积累 和“ ”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建立在 行为的基础之上的,学习行为大大增强了动物适应 的外界环境的能力,对动物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3、动物的学习行为主要是由 系统调节的,大脑皮层越发达,则动物的学习能力就越 。
4、一般来说,动物的分类等级越高,它们的 系统和 系统越完善,通过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 ,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就越 。
5、与动物相比,人类的学习行为更加复杂,这不仅使人类更好的 环境,还能
环境,使环境尽可能向适合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
自我检测
1、下列关于动物先天性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有动物都有 B.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
C.是可以遗传的 D.是同种生物之间不同个体之间有不同表现
2、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蜘蛛结网 B.猴子骑车 C.谈虎色变 D.老马识途
3、下列各项属于动物学习行为的是( )
A.黑猩猩通过堆叠箱子摘下悬挂在高处的香蕉
B.狼将捡到的婴儿哺育成狼孩儿
C.蜘蛛结网捕捉昆虫
D.鸟类的筑巢,孵卵和育雏
4、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A.蚂蚁 B.黑猩猩 C.乌鸦 D.蜘蛛
5、动物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公鸡报晓 B.小狗算数 C.候鸟迁徙 D.蜜蜂采蜜
6、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从行为方面分析,主要是因为人类具有最强的( )
A.捕食行为 B.学习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
合作探究
7、当香蕉被挂在高处,黑猩猩徒手拿不到是,它会尝试着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是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黑猩猩的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
(2)刚出生不就的幼猩猩能否完成这种行为? 。
(3)幼猩猩要完成这种行为,需要通过积累 和 而获得。
(4)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通过积累
逐渐建立起来的。
8、阅读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扣求食的金鱼喂它 捕来的昆虫,就像喂养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
资料二: 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属于 行为.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属于 行为。
(2)美国红雀喂鱼得行为是由其体内的 遗传物质 所决定的行为.其他大山雀头和牛奶的行为是在 遗传 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积累 和 而获得的行为。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后一行为比前一行为更能 。
(3)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分析资料一,并说出其中动物通过运动完成 自己行为的两个实例.①
②
展示提升
1、处在繁殖时期的雄性三刺鱼,只会对涂上红色的三刺鱼模型发起进攻。这是因为( )
A.模型的形状与真鱼不相像
B.红颜色是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
C.模型的大小与真鱼不相像
D.模型的大小,形状都与真鱼不相像
2、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蜻蜓点水 B.螳螂捕蝉 C.作茧自缚 D.鹦鹉学舌
3、下列动物行为中,均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猫捉老鼠,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B.狗辩主客,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婴儿吮吸,蜘蛛结网,孔雀开屏
4、一只正在孵蛋的母鸡,如将其所孵的鸡蛋拿掉,换上鸭蛋,它照样孵蛋,这种行为称为( )
A.先天性行为 B.社会行为 C.学习行为 D.节律行为
5、“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锥鸟。对小鸟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 )。
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学习行为③是由遗传因索决定的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饲养员在给猴子喂食物时,一个甜薯不慎掉进水池中。一只小猴子费了好长时间才从水
池中捞出这个甜薯。一段时间后,饲养员发现喂甜薯时,小猴再也不吃沾满泥土的甜薯了。下列有关猴子这种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这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B.这种行为是小猴子一生下来就有的
C.这种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
D.这种行为使猴子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7、有些蛾初羽化时只依靠味觉来找食物,因此不能找到无味的花。但当他采过无味的花后,建立了视觉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后就能采无味的花了,这种行为称为( )。
A.学习行为 B.防御行为 C.领域行为 D.生殖行为
8、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B.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与遗传因素无关。
C.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D.学习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9、印度曾有过“狼孩”的报道:一只失去幼仔的母狼,疯狂闯进了主人不在家的一户农舍,对园里的鸡群大肆捕咬.此时,留在家里的婴儿受到惊吓大声啼哭起来,于是母狼循着哭声越窗进入屋内…闻讯赶回家的主人,正看到衔着婴儿的母狼入山林.
十余年后的一天,人们终于在山林里发现了被母狼哺育长大的孩子:一个赤身裸体,不懂人言,只会嚎叫,追着母狼用四肢爬行且用牙齿撕咬生肉为食的“狼孩”.
试根据这一报道分析:
(1)材料中“母狼循着哭声越窗进入屋内”的动作是由 系统控制和调节,主要由 系统完成,同时还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配合.
(2)材料中的“母狼”并没有将婴儿吃掉,却将他哺育长大,从获得途径可看,这是动物的 行为,这种行为主要受 的影响.
(3)“狼孩”不会说话、不懂人言、只会嚎叫,追着母狼用四肢爬行且用牙齿撕咬生肉为食,这说明了在动物的后天性行为中,生活经验和 对行为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0、螳螂是昼伏夜出的昆虫,科学家把螳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的把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 经过一周后,螳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里出来活动,尽管这时实际上是白天。请分析说明:
(1)螳螂昼伏夜出,说明它具有 行为,受体内的 控制,这是螳螂的先天性行为。
(2)本实验说明,螳螂的这种行为受环境因素中 _因素的影响。
(3)根据螳螂的习性,你认为放毒或捕杀螳螂的最佳时间是 。
训练拓展
11、在动物行为研究时,常用到“迷宫实验”.如果人走迷宫,可以在正确路口做标志,以便下次走得更快些.那么小白鼠会怎样呢?
(1)假设1:小白鼠有学习能力;
假设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作标志,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2)探究过程:①设计如图所示迷宫.②将小白鼠分组编号,实验组正确路口放置彩色纸,对照组不放彩色纸.③将小白鼠逐一放入起点A,并记录其到达终点B的时间.④把数据逐一记入表格(单位:秒):
组别 号别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实验组 1号鼠 69 43 12 25 17
2号鼠 87 49 58 46 41
3号鼠 53 39 15 32 14
对照组 4号鼠 92 32 38 13 19
5号鼠 60 4l 37 66 33
6号鼠 63 19 13 30 12
(3)结论1:小白鼠
;
结论2: 。
(4)小白鼠是动物界中比较高等的哺乳动物,其生殖发育方式是 .
感悟中考:
1、(2013 天津)下列各图中表示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是( )
A. 大山雀学着多喝牛奶 B. 公鸡尝试绕道取食
C. 失去雏鸟的红雀喂鱼 D. 黑猩猩设法摘取香蕉
2、(2013 淄博)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动物的行为从其获得途径上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B. 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D. 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3、(2013 德州)杜鹃将卵产在大山雀的巢内,靠大山雀孵卵和喂养幼鸟.这种现象是( )
A. 杜鹃的繁殖行为 B. 杜鹃的攻击行为 C. 杜鹃的学习行为 D. 杜鹃的社会行为
4、(2013 南京)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会给水池中的金鱼喂食,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对该行为的正确解释是( )
A. 环境因素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B. 遗传物质决定的后天性行为
C. 环境因素决定的后天性行为 D. 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学案
八年级 生物学科 主备人:宋少华
班级 姓名
教师寄语:今天的付出,一定能在明天得到回报,有了信心、决心、恒心,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奋斗,你心中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学习目标: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重点难点:
1、 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影响
2、认同人类学习和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3、探究实验的实施
4、探究实验材料的准备和操作过程
方法指导:
通过阅读、分析、思考,独立完成。
学习过程:
思维导航
人在紧张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异常的行为,比如说:胡言乱语、浑身出汗、手脚不由自主的地战栗等等。人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行为,动物呢?动物的行为很有趣,人类也在不断的研究它们,很早以前,人们并不知道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是什么?只是知道应该是动物身体撒谎你给的一些结构正在默默地承担着这个任务,直到解剖学的诞生,谜团才渐渐地被解开,那么产生行为的生理基础是什么呢?
自学感悟
1、动物 生来 就有的、由 遗传物质 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2、动物的学习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 生活 过程中,通过积累 生活经验 和“ 学习 ”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建立在 先天性 行为的基础之上的,学习行为大大增强了动物适应 复杂多变 的外界环境的能力,对动物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3、动物的学习行为主要是由 神经 系统调节的,大脑皮层越发达,则动物的学习能力就越 强 。
4、一般来说,动物的分类等级越高,它们的 神经 系统和 内分泌 系统越完善,通过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 强 ,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就越 强 。
5、与动物相比,人类的学习行为更加复杂,这不仅使人类更好的 适应 环境,还能
影响 环境,使环境尽可能向适合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
自我检测
1、下列关于动物先天性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所有动物都有 B.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
C.是可以遗传的 D.是同种生物之间不同个体之间有不同表现
2、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 )
A.蜘蛛结网 B.猴子骑车 C.谈虎色变 D.老马识途
3、下列各项属于动物学习行为的是( A )
A.黑猩猩通过堆叠箱子摘下悬挂在高处的香蕉
B.狼将捡到的婴儿哺育成狼孩儿
C.蜘蛛结网捕捉昆虫
D.鸟类的筑巢,孵卵和育雏
4、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B )
A.蚂蚁 B.黑猩猩 C.乌鸦 D.蜘蛛
5、动物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B )
A.公鸡报晓 B.小狗算数 C.候鸟迁徙 D.蜜蜂采蜜
6、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从行为方面分析,主要是因为人类具有最强的( B )
A.捕食行为 B.学习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
合作探究
7、当香蕉被挂在高处,黑猩猩徒手拿不到是,它会尝试着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是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黑猩猩的这种行为属于 学习 行为。
(2)刚出生不就的幼猩猩能否完成这种行为? 不能 。
(3)幼猩猩要完成这种行为,需要通过积累 生活经验 和 学习 而获得。
(4)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遗传物质 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通过积累
生活经验 逐渐建立起来的。
8、阅读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扣求食的金鱼喂它 捕来的昆虫,就像喂养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
资料二: 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属于 先天性 行为.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属于 学习 行为。
(2)美国红雀喂鱼得行为是由其体内的 遗传物质 所决定的行为.其他大山雀头和牛奶的行为是在 遗传 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积累 生活经验 和学习 而获得的行为。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后一行为比前一行为更能 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
(3)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分析资料一,并说出其中动物通过运动完成 自己行为的两个实例.① 美国红雀通过飞行捕虫喂食金鱼
② 金鱼通过游泳到水面取食
展示提升
1、处在繁殖时期的雄性三刺鱼,只会对涂上红色的三刺鱼模型发起进攻。这是因为( B )
A.模型的形状与真鱼不相像
B.红颜色是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
C.模型的大小与真鱼不相像
D.模型的大小,形状都与真鱼不相像
2、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D )
A.蜻蜓点水 B.螳螂捕蝉 C.作茧自缚 D.鹦鹉学舌
3、下列动物行为中,均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D )
A.猫捉老鼠,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B.狗辩主客,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婴儿吮吸,蜘蛛结网,孔雀开屏
4、一只正在孵蛋的母鸡,如将其所孵的鸡蛋拿掉,换上鸭蛋,它照样孵蛋,这种行为称为( A )
A.先天性行为 B.社会行为 C.学习行为 D.节律行为
5、“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锥鸟。对小鸟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学习行为③是由遗传因索决定的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饲养员在给猴子喂食物时,一个甜薯不慎掉进水池中。一只小猴子费了好长时间才从水
池中捞出这个甜薯。一段时间后,饲养员发现喂甜薯时,小猴再也不吃沾满泥土的甜薯了。下列有关猴子这种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这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B.这种行为是小猴子一生下来就有的
C.这种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
D.这种行为使猴子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7、有些蛾初羽化时只依靠味觉来找食物,因此不能找到无味的花。但当他采过无味的花后,建立了视觉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后就能采无味的花了,这种行为称为( A )。
A.学习行为 B.防御行为 C.领域行为 D.生殖行为
8、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B.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与遗传因素无关。
C.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D.学习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9、印度曾有过“狼孩”的报道:一只失去幼仔的母狼,疯狂闯进了主人不在家的一户农舍,对园里的鸡群大肆捕咬.此时,留在家里的婴儿受到惊吓大声啼哭起来,于是母狼循着哭声越窗进入屋内…闻讯赶回家的主人,正看到衔着婴儿的母狼入山林.
十余年后的一天,人们终于在山林里发现了被母狼哺育长大的孩子:一个赤身裸体,不懂人言,只会嚎叫,追着母狼用四肢爬行且用牙齿撕咬生肉为食的“狼孩”.
试根据这一报道分析:
(1)材料中“母狼循着哭声越窗进入屋内”的动作是由 神经 系统控制和调节,主要由 运动 系统完成,同时还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配合.
(2)材料中的“母狼”并没有将婴儿吃掉,却将他哺育长大,从获得途径可看,这是动物的 先天性 行为,这种行为主要受 学习 的影响.
(3)“狼孩”不会说话、不懂人言、只会嚎叫,追着母狼用四肢爬行且用牙齿撕咬生肉为食,这说明了在动物的后天性行为中,生活经验和 学习 对行为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0、螳螂是昼伏夜出的昆虫,科学家把螳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的把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 经过一周后,螳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里出来活动,尽管这时实际上是白天。请分析说明:
(1)螳螂昼伏夜出,说明它具有 先天性 行为,受体内的 遗传物质 控制,这是螳螂的先天性行为。
(2)本实验说明,螳螂的这种行为受环境因素中 光 _因素的影响。
(3)根据螳螂的习性,你认为放毒或捕杀螳螂的最佳时间是 晚上 。
训练拓展
11、在动物行为研究时,常用到“迷宫实验”.如果人走迷宫,可以在正确路口做标志,以便下次走得更快些.那么小白鼠会怎样呢?
(1)假设1:小白鼠有学习能力;
假设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作标志,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2)探究过程:①设计如图所示迷宫.②将小白鼠分组编号,实验组正确路口放置彩色纸,对照组不放彩色纸.③将小白鼠逐一放入起点A,并记录其到达终点B的时间.④把数据逐一记入表格(单位:秒):
组别 号别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实验组 1号鼠 69 43 12 25 17
2号鼠 87 49 58 46 41
3号鼠 53 39 15 32 14
对照组 4号鼠 92 32 38 13 19
5号鼠 60 4l 37 66 33
6号鼠 63 19 13 30 12
(3)结论1:小白鼠
有、有学习能力 ;
结论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作标志, 不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不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
(4)小白鼠是动物界中比较高等的哺乳动物,其生殖发育方式是 胎生、哺乳 .
感悟中考:
1、(2013 天津)下列各图中表示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是( C )
A. 大山雀学着多喝牛奶 B. 公鸡尝试绕道取食
C. 失去雏鸟的红雀喂鱼 D. 黑猩猩设法摘取香蕉
2、(2013 淄博)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 动物的行为从其获得途径上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B. 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D. 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3、(2013 德州)杜鹃将卵产在大山雀的巢内,靠大山雀孵卵和喂养幼鸟.这种现象是( A )
A. 杜鹃的繁殖行为 B. 杜鹃的攻击行为 C. 杜鹃的学习行为 D. 杜鹃的社会行为
4、(2013 南京)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会给水池中的金鱼喂食,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对该行为的正确解释是( D )
A. 环境因素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B. 遗传物质决定的后天性行为
C. 环境因素决定的后天性行为 D. 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