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1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6 20:1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21.古诗三首
人文主题:家国情怀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
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写书信。
单元主题
语文要素:
习作要求:
边塞景象
1.黄沙百战穿金甲, 。
2.林暗草惊风, 。
3. ,长河落日圆。
不破楼兰终不还
将军夜引弓
大漠孤烟直
朗读诗句
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作者简介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朗读古诗




长征
征途
二胡
胡子
出塞
塞外
秦国
秦始皇
识记生字
但使:只要。
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
飞将:汉朝名将李广,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教:令,使。
胡马: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度:越过。
阴山:位于内蒙古注意中部及河北北部。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诗意: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到如今多少守边御敌、鏖战万里的将士还没回来。
倘若像龙城飞将李广这样的英勇善战的将领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解诗意
感受诗中形象,体验诗中情感
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表达了诗人希望有李广将军在,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边疆战事不断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悲痛。
失望 悲伤
渴望和平
渴望良将
悟诗情
感悟人心之悲
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下,他们的家人在做什么?
白发苍苍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着远方的儿子说:“ ”
勤劳善良的妻子,干完农活,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丈夫说:“ ”
孤苦年幼的孩子,对着远方的父亲喊:“ ”
多么动情的呼唤,多么强烈的期盼,但他们等来的盼来的却依然是“人未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悟诗情
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表达作者对征人的同情。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悟诗情
体会诗人的希望
表达了希望边关能够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
渴望国家安定、统一
渴望良将、渴望和平
资料1: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无数青春生命葬身黄沙大漠,无数家庭破碎凄清。
资料2:西汉时,匈奴犯境,民不聊生。英勇善战的将领参军抗击匈奴。他们舍生忘死,屡建奇功,终于赶跑了匈奴,消除了北方的边患。
资料补充
总结
这首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这首诗气势雄壮,既写出了征人的哀叹,又写出了诗人渴求良将的愿望和报效国家的志向。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边塞诗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边塞诗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边塞诗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边塞诗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