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麻雀》 课件 (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麻雀》 课件 (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6 21:3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16 麻 雀
学习目标:
1. 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示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重点)
2.抓住重点词句,能够找出文中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学习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难点)
3.感悟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感悟“母爱”的力量。(重点)
复习导入:
身躯 掩护 幼儿 庞大
sī yǎ zhā shā
愣住 嘶 哑 挓 挲
呆呆地 无可奈何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在________的路上,亲眼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面前奋不顾身地___________,最后,“我”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的故事。
概述主要内容
打猎回来
猎狗想要吃掉小麻雀
老麻雀
猎狗
保护小麻雀
小麻雀
老麻雀
猎狗
保 护
攻击
退缩
起因……经过……结果……
写一件事,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写清楚。
1.默读课文 ,用“ ”画出体现“小麻雀”、“猎狗”、“老麻雀” 特点的句子。思考:这几个角色各有什么特点,用一两个词语形容,在书上标注下来。
2.用“——”画出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读课文,悟特点:
我顺着树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前半部分为“我”看到的。后面是想到的。)
神态描写
外形描写
从小麻雀的动作、外形中体会到小麻雀从鸟巢掉落到地上时的孤独和无助。
(“我”看到小麻雀“呆呆地”,想到的)
想一想,从描写小麻雀神态、动作和外形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可以这样讨论:“呆呆地”意思是/说明了……从中体会到了……
“呆呆地”说明小麻雀吓傻了。
“无可奈何”说明了小麻雀没有任何办法。
刚出生的
可怜的
无助的
小麻雀
我顺着树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动作描写
紧张、
危险、
迫在眉睫、
千钧一发
当猎狗走近小麻雀的时候,谁出现了?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老麻雀来得迅猛,让猎狗意想不到。
用“突然”一词表明了什么
为什么说老麻雀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地?把像一块石头似的落下换成像一团绒球似的落下,行不行?
不行,石头重,绒球轻、慢。老麻雀想拼命拯救自己的孩子,落下得很利落,很干脆。速度快。
老麻雀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这里
“挓挲”是什么样子的?“绝望”是什么意思?你从“绝望地尖叫”中体会到了什么?
“挓挲”:羽毛张开、竖起,一副争斗的样子。 形象地写出了老麻雀临战时的紧张状态。“绝望”的意思是没有希望,老麻雀觉得没有什么胜算可以救小麻雀。
“绝望地尖叫”突出了老麻雀虽然惊恐、害怕,但仍然要面对强敌。说明了老麻雀拼尽全力,不顾自己的安危,只想着救小麻雀。(听到的)
“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老麻雀为什么会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从中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因为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是弱小的,它十分紧张,“浑身发抖”(看到的、想到的)。但是,它又十分地愤怒,表示出绝不畏缩的态度,所以,“发出嘶哑的声音”。(听到的)
当猎狗嗅到小麻雀的味道,准备饱餐一顿时
老麻雀突然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
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当猎狗朝小麻雀越走越近,即使老麻雀已疲惫
至极
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
当老麻雀与可怕的猎狗四目相对时
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老麻雀尽管不知道能否战胜猎狗,但它没有退缩
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它觉得有责任和义务保护自己的孩子,所以
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母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也是沐浴着父母之爱在一天天长大,在你们的成长道路上,也会有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爱的故事。谁来说说你的爱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小练笔:看一看下面的视频,试
着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吧!
学以致用
《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
拓展延伸
动物和人一样有着丰富的情感,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也有描述。
《狼王梦》是一部长篇动物小说,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代表作品,书中呈现出了浓浓的母爱之情。
拓展延伸
课后作业
1.完成小练笔。
2.阅读老师推荐的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