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青岛版科学(2017)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地球上的水
19 河流和湖泊
20 海洋和陆地
21 淡水资源
22 防溺水
19 河流和湖泊
【教材分析】
《河流和湖泊》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以河流和湖泊为例,通过对各种水体类型的对比,让学生认识了地球上的各种水体。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家乡的河流和湖泊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并提示学生搜集家乡河流和湖泊的相关资料,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介绍家乡的河流和湖泊,比较河流与湖泊的不同,初步认识地球上的不同水体类型。再观察其他类型水体的特点,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区别;第三部分拓展活动,通过实地考察活动,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好奇心,了解当地的水体情况,以及其对当地的影响。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通过对比活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性。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常见水体的常识已经有较多的认识,能够观察水体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并且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探究任务;但学生对水体没有系统性的认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以激发,而对不同类型的水体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2.能够通过比较的方法发现河流和湖泊的区别。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绘图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能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树立保护家乡水体的意识。
2.愿意采取行动保护水资源。
【教学重难点】
比较河流与湖泊的不同,初步认识地球上的不同水体类型。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家乡水体的资料、图片等。
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PPT 1-2 出示]通过家乡河流与湖泊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介绍家乡的某一条河流与某一个湖泊,引入课题。
2.学生介绍。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板书课题:18.河流和湖泊。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说一说家乡的河流和湖泊
1.[PPT 3 出示]家乡的地图,找到家乡的河流和湖泊。
2.介绍自己认识的河流和湖泊。
活动二:对比、分辨河流和湖泊。
1.[PPT 4-7 出示]河流和湖泊的图片、定义、举例。
2.[PPT 8 出示]开展小组讨论,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PPT 9出示]教师总结:水体是水的集合体。河流和湖泊属于水体。
活动二:认识陆地上的其他水体。
1.[PPT 10 出示]教师出示泉、瀑布、水库、冰川的图片
2.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几种水体的特点。
3. [PPT 11出示]介绍自己了解的其他水体,总结陆地上水体的种类。
三、拓展活动-----实地考察家乡的水体。
1.[PPT 12 出示]教师出示活动内容。
2.引导学生讨论活动要点及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
河流和湖泊
河流 湖泊
特点: 长 湍急 宽阔 平静
其他水体:海洋、冰川、泉、水库等 特点:
考察家乡的水体
20 海洋和陆地
【教材分析】
《海洋和陆地》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节课以海洋和陆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海洋和陆地的面积、观察海洋和陆地的位置,了解地球上海陆分布状况。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地球上的水的分布情况引入本节课的学习;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从认识地球仪开始,通过观察地球仪,比较海洋和陆地的不同,初步认识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再通过观察海陆的位置和大小,并通过数据分析,明确地球上海陆分布的详细特点;第三部分拓展活动,通过制作海洋陆地分布模型的活动,巩固海陆分布情况的认识。
本课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对比活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性。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海洋和陆地,能很好地区分海洋和陆地,但是往往对它们大小的比较没有深入的认识,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探究任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激发,而对海陆分布产生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认识地球仪,认识海洋和陆地。
2. 知道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情况。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够通过数格子活动等方式,比较海洋和陆地的大小。
2. 能用图示符号、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合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
2. 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重 难 点】
对比海洋和陆地的面积、观察海洋和陆地的位置,了解地球上海陆分布状况。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数据、格子纸、彩笔、剪刀、橡皮泥等。
教师准备:课件、地球仪、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PPT 1 出示]通过海洋和陆地的美景,引入课题。
2.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海洋和陆地。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板书课题:19.海洋和陆地。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认识地球仪。
1.[PPT 2 出示]地球仪图片。
2.观察地球仪,介绍自己的发现。
3.[PPT 3 出示]介绍地球仪上的赤道和两极、南北半球等。
活动二:认识海洋和陆地。
1.[PPT 4 出示]地球仪不同颜色标注。
2.[PPT 5 出示]海洋和陆地的定义。
活动三: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1.[PPT 6出示]教师出示南北半球地图,引导学生分析海陆分布状况。
2. [PPT 7出示]教师出示东西半球地图,引导学生分析海陆分布状况。
3. [PPT 8出示]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
4. [PPT 9出示]海洋和陆地面积对比图表。
三、拓展活动-----制作海洋和陆地分布的模型。
1.[PPT 10 出示]教师出示活动内容。
2.引导学生讨论活动要点及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
海洋和陆地
海洋 陆地
分布特点: 71% 29%
制作海洋和陆地分布的模型
21 淡水资源
【教材分析】
《淡水资源》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以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淡水资源的利用、淡水资源的分布等环节,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的现状,进而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学会科学、合理地利用淡水资源。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淡水资源的多少引入本节课的学习;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从认识水是生命之源开始,通过讨论、分析资料和体验活动,初步认识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进而提出和学习节约用水的内容;第三部分拓展活动,通过制作电子报的活动,提升学生对淡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意识。
本课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活动,由浅入深的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性。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淡水资源的用途,但是往往没有深入的了解,认知片面化,碎片化;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探究任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激发,而对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产生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知道淡水资源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
2. 认识地球上淡水资源的现状。
3. 学习节约用水的方法。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用实验学习的方法,动脑动手直观认识地球上淡水资源的现状。
2. 能用图示符号、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中能做到愿意交流、愿意表达和分享,能从他人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2. 愿意采取行动节约淡水资源。
【教学重难点】
学习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的现状,认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学会科学、合理地利用淡水资源。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淡水资源的相关数据、资料、各种大小的容器等。
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PPT 1 出示]播放歌曲《水龙头不哭了》,引入课题。
2.学生介绍歌曲大意,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淡水资源。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板书课题:20.淡水资源。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了解水是生命之源。
1.[PPT 2 出示]生物需要淡水的图片。
2.观察图片,介绍自己的发现。
活动二:了解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1.[PPT 3-5 出示]淡水的其他用途:发电、航运等。
2.[PPT 6 出示]出示淡水资源的定义。
3.[PPT 7-9 出示]了解淡水资源的现状。
4.[PPT 10出示]出示思维导航,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淡水资源活动。
活动三:如何节约用水。
1.[PPT 11出示]教师出示节约用水宣传片。
2.[PPT 12出示]教师出示节约用水方法。
3.引导学生进行节约用水方法的讨论。
三、拓展活动-----制作电子报。当个节约用水的宣传员。
1.[PPT 13 出示]教师出示活动内容。
2.引导学生讨论活动要点及注意事项。
22 防溺水
教学目的:
1. 提高安全意识,学习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
2. 初步了解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 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溺水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给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二、新授
1、游泳中要注意的问题。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专题片《野泳的危害,溺水急救》。学生讨论:在游泳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总结:游泳要严格遵守“四不”: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
地方不去;江溪池塘不去。
2、上网搜索相关溺水事故新闻、图片,组织学生分析事故的原因,教师作总结。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三、教育学生如何预防溺水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四、教育学生遇到他人溺水时如何施救
1、大声呼救。向附近的成人大声呼喊,尽量引起大人注意,请大人开展营救。
2、简明扼要地向施救人员讲清落水人数、地点,便于开展营救工作。
3、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若没有救护器材,可以入水直接救护。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
五、课堂总结
1、同学们小结: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小结: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堂安全教育课,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防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