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弄冰
【教学目标】
1、能联系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
2、感受小孩子弄冰的情趣,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儿童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能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说说《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大意。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首描写童年生活的诗《稚子弄冰》(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理解字词
1.通过课前预习,大家对作者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当时人称“诚斋体”。
2、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把不认识的字圈画出来。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评价。强调生字“晓”和读音和右上不要多写一点。“稚”是翘舌音,右边有四横。
(2)字词理解。
稚子:幼小的孩子。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4.教师范读,划分节奏。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含情诵读,体会情趣。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试着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可以同桌合作。全班汇报交流。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早晨小孩子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丝线穿着当作银钲来打击。
抓住“脱”“穿”这两个动词,感受儿童的天真。
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了(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取冰)的样子。让我们再次抓住这两个动词来读读这两行诗,读出孩子的幼稚可爱。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清脆嘹亮的响声,忽然听到了如玉石落在地上碎裂的声音。
当敲成美妙动听的声音时,孩子心里怎么想?(他可能想,呀!我简直就是个演奏家嘛,敲得这么好听,太有成就感了,哈哈!)当把冰敲碎后落在地上时他又是怎么想的呢?(唉呀!太可惜啦!我的玉磬敲碎了,好难过哦!)
抓住“敲”这个动词,感受儿童的淘气。想象敲“玉磬”的清脆美妙和“玻璃碎地”的惋惜,感受儿童的快乐与失望。
儿童从开始“脱晓冰”“当银钲”的小心谨慎,到“敲玉磬”的得意洋洋,至最后的“忽作玻璃碎地声”的懊恼的心理特征,体会孩子从快乐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让我们带着这种心理变化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每一句所蕴含的感彩及情趣和情感发展变化,读出孩子的天真烂漫。
2.谁能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一下整首诗的意思。
写小孩子的一场嬉戏,大清早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给它穿上彩线,当作银钲来敲打,声音清脆、嘹亮。忽然,冰被敲碎落地,发出像玉石碎裂的声音,表现了孩子的天真无邪烂漫可爱。
四,多形式诵读,背诵积累。
1、用方言读。生读,师读。
2、用快板的形式读。
3、吟唱。
4、试着背诵。指名背,男女生比赛背。全班背。
五、课堂总结
《稚子弄冰》这首诗写了孩子们的一场嬉戏,以“趣”为着眼点,抓住一系列动词,让我们想象有趣的画面和灵动的声音,诗句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喜乐与失望,跃然纸上。大家课后还可以读一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进一步感受少年儿童的快乐和生活的纯真、烂漫。
六、拓展延伸,改写古诗
根据自己的理解,将《稚子弄冰》改编成短文,可以加入自己的合理想象,让这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