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自相矛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 自相矛盾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7 00:0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相矛盾
[教材分析]
《自相矛盾》是一篇文言寓言故事,选自《韩非子.难一》。主要内容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先说他的盾坚固得很,什么东西都不能刺穿,又说他的矛锋利得很,什么东西都能刺穿。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此人无言以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都应该三思而后行,不要前后抵触,自相矛盾。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4、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理解自相矛盾的含义,发挥想象,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成语,导入新课。
1.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知道哪些蕴含寓言故事的成语
(井底之蛙、画蛇添足、指鹿为马、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南辕北辙。)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这样的成语:自相矛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释题: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3.那么这个寓言故事是怎么来得呢?让我们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4.简要介绍作者韩非子。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试着自己借助注音和注释读一读课文,尽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篇课文比较难读,你可以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课文大致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起来读,正音。
3、出示生字:矛、盾、誉、吾
(1)指导书写:
“矛”的第二笔是点、“盾”下面是目、“誉”下面的撇和捺写舒展,与“誊”作比较。
(2)字音:
①“吾”读二声,不要读成三声。
②“弗”读fú不读fó。
③“应”是多音字,在这里读四声。
④“夫”是多音字,在文言文中用于句首或句末表示语气时读二声,文中用在句首,表示将发表议论,因此读二声。
4、字词意思疏通。
(1)誉:称赞。(2)或:有的人。(3)以:用。
(4)弗:不。(5)应:应答。(6)立:存在。
5、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读出句子的语气。
6、学生再次朗读。疏通阅读障碍。
7、谁来说说这个故事的大致意思。
(讲了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在夸耀自己的矛和盾时,理由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8、那么这个人是怎样卖矛和盾的呢?
三、深入文本,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深刻寓意。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他是怎么夸他的盾的?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坚:坚固。陷:刺穿。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这个盾坚固的呀,什么东西都把它刺不破。
我们再次读读这句话,读出他那种夸耀的语气。
2、他又是怎样夸自己的矛的?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利:锋利,锐利。
(我的矛锐利的很,什么东西都能把它刺穿。)
3、大家想象一下他左手拿矛、右手拿盾,在夸耀时那种自吹自擂、得意忘形的模样,谁能模拟他的神态、语气再来读一读这几句话。
4、我们让他穿越到现代社会来,谁能用我们现在话帮他叫卖一下?
(快来看一看,瞧一瞧,我的盾最坚固,什么东西都刺不穿呐!我的矛最锋利呀,什么东西都能给你刺穿呐!快来买我的矛,快来买我的盾!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5、他为什么这么卖力地夸耀自己的矛和盾呢?(他想尽快把自己的矛和盾卖出去。)
6、这个时候,有个冷眼旁观的人,终于发声了,他是怎么说的?(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意思: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7、这个人问话时怎么想的?(你说你的盾最坚固,什么也刺不穿,你又说你的矛最锋利,什么都能刺穿,那用你最锋利的矛去刺一下你最坚固的盾,看看是什么结果?)
8、这下,那个卖矛和盾的人是什么反应呢?
“其人弗能应也。”(这个人哑口无言了。)
9、让学生观看书上插图,旁观者理直气壮地指着卖盾的人反问,而卖盾人的表情非常尴尬,那为什么他不能回应呢?
用文中的话回答:“夫不可陷之矛与无不陷之盾,不可同世而立。”
用我们现在的话回答:(坚不可摧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10、让我们再次读读后面几句话,读出旁观者的从容不迫、理直气壮和卖矛者哑口无言的窘态。
11、那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说话、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做到前后一致,千万不可以自相矛盾、前后抵触。)
12、读了这么多遍,有没有同学能够把这篇寓言故事背下来?
四、总结,拓展。
今天,我们不仅把这则寓言故事读通了,弄懂了,背熟了,而且还明白了其中蕴含的道理。虽然课文只有短短几十个字,但却向我们展示了丰富的内涵,这就是文言文的简洁、精练之美。下去以后我们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个寓言故事讲给小弟弟小妹妹们听。
板书设计:
15自相矛盾
盾(坚)——物莫能陷
矛(利)——于物无不陷
自相矛盾
(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