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8 09:5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微课设计方案
学校名称 执教教师
课程内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学科 语文
一.微课设计思路
首先选择一节适宜的课程,依据学习者特征及教学重难点等、教学目标等做好教学设计,收集相关图文以及音视频素材,制作课程演示文稿,然后采用camtasia工具对演示文稿进行播放录屏,在借用剪辑工具合成音画,添加片头片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抓取奇特的景物描写及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能在品析中去感悟诗歌独特的语言美、意境美。能通过对诗句的品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以“奇”为切入点,把握诗歌的内容;从“情”出发,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鼓励个体感悟、小组合作,体味诗歌优美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情感,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学习作者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而表现出的乐观昂扬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
1.领略岑参的诗歌“好奇”的特点。 2.感悟诗人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概。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一单元对学生有些难度,诗文的思想内涵不容易探究,生字词也不少,因此学习本单元一要引导学生疏通文意,结合以前学过的文言诗文加深理解;二要反复诵读,体会诗文描绘的意境,学习古人强烈的家国情怀;三要把握文章文体和写作特色,关注作者表情达意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
五、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融合了“咏雪”与“送别”两种主题的边塞诗。学习这首古诗,我们不妨透过诗人好奇的双眼,借着想象的翅膀,以“奇”、“情”贯穿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提升。教学中,采用点拨、引导的方法,要求学生不仅善于体会,还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共同构建一个“诗话”的课堂。
六、教学流程与实施思路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新课导入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介绍本节课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
创作背景 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体裁介绍 边塞诗: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边塞诗一般出于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通过对战场的艰辛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在唐代边塞诗中,多以汉朝喻。
诗意解读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卷”“折”: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 “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 “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 “即”: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表明来得突兀,来得意外,形容雪来得急,下得猛。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 “千树万树”:用重叠的形式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散”:承上启下,从帐外写到帐内,着墨于感觉,写出片片雪花轻轻飘落到珠帘帐幕上的景致。 “湿”:描摹出雪花在罗幕慢慢融化的情景。 “狐裘”“锦衾”:本是高级御寒品,却不暖、嫌薄,帐中尚且如此,帐外更不必说。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互文: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既展示了冰天雪地、万里愁云的景象,又自然地引出下文送别的场面,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瀚海阑干百丈冰”:夸张,地上冰雪覆盖的景象,极言奇寒。 “愁云惨淡万里凝”:夸张,描写天上万里愁云的景象。“愁”“惨”具有浓烈的感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设宴饯别,简略而有情味。诗人在中军营里摆下了饯别的酒筵,演奏的是胡琴、琵琶和羌笛等乐器。这就点明了饯行地点、饯行原因、饯行的情形。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拟人、夸张,“掣”字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 色彩:茫茫白雪之中,鲜艳夺目的红旗显得格外突出,并给冷色的基调抹上了一星暖色,反衬严寒。 动态:狂风飞雪,红旗在僵硬地低垂着不能飘动,给人一种沉重、肃穆的感觉,符合此时送别的气氛。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和担忧。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 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诗人无限惆怅的惜别思乡之情。
总结 全诗从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着笔,通过特殊的环境背景描绘,抒发了雪中送友的深挚感情和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烘托出边塞将士和诗人自己的豪迈气概和壮烈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