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2022-202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物理学科期中考试卷(PDF版+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嘉定区2022-202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物理学科期中考试卷(PDF版+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1-17 17:48:17

文档简介

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学科阶段性练习
参考答案及评分要求
题号 答案要点及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12分) 1、A 2、C 3、B 4、C 5、A 6、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7、(1) 质量;(2) 千克每立方米;(3) 小于。 8、(4) 托里拆利;(5) 马德堡半球;(6) 小。 9、(7) 压力为3×103牛;(8) 受力面积;(9) 压力。 10、(10) 连通器;(11) b;(12) 等于。 11、(13) 竖直向上;(14) 变小;(15) 变小。 12、(16) 6;(17) 6;(18) 8。 13、(19) 大于;(20) 变大;(21) 不变。 14、(22) 橡皮膜的鼓起程度;(23) 不正确; (24)由图6(a)、(b)和(c)可知,图中深度、高度都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同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高度关系时,应控制深度相同,改变高度; (或 由图6(c)、(d)和(e)可知,液体深度相同,高度不同,但是液体压强相同,说明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高度无关。)
三、作图题(每题2分 共4分) 15、力的大小1分、方向和作用点1分。
16、力的大小1分、方向和作用点1分。
四、综合题 (共30分) 17、本题4分 V排=V物=1×10-3米3 1分 F浮=ρ液V排g=1.0×103千克/米3×1×10-3米3×9.8牛/千克=9.8牛 3分 (说明:公式1分,代入1分,结果1分)
18、本题8分 ① m甲=ρ水V水=1.0×103千克/米3×2×10-3米3=2千克 3分 (说明:公式1分,代入1分,结果1分) ② p水=ρ水gh水=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1960帕 3分 (说明:公式1分,代入1分,结果1分) ③ △h水=△V水/S=1×10-3米3/1×10-2米2=0.1m △p水=ρ水g△h水=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980帕 2分
19、本题11分 ① ρ=mA/VA=6千克/6×10-3米3=1.0×103千克/米3 3分 (说明:公式1分,代入1分,结果1分) ② FA= GA= mAg =6千克×9.8牛/千克=58.8牛 2分 (说明:公式1分,代入和结果1分) pA= FA/SA=58.8牛/0.06米2=980帕 3分 (说明:公式1分,代入1分,结果1分) ③ c; 1分 2分 (说明:公式推导1分,结果1分。)
20、本题7分(每空1分) ①(1)1与6(或2与7、3与8、4与9)。 ②(2)正确; 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或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 ③(4)相同;(5)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的规律。 ④(6)密度平均值(克/厘米3);(7)1.31。
说明:在计算中,有关单位错写、漏写,总扣 1 分。计算题不重复扣分。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学科阶段性练习
练习时间60分钟,总分70分
注意:
请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练习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12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一张报纸平摊在水平桌面上时,它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 )
A.1帕。 B.10帕。 C.100帕。 D.15000帕。
如图1所示的四个事例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
A.用吸管吸饮料 B.吸盘挂钩 C.热气球 D.脱排油烟机
3.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由密度公式可知,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B.铁的质量可能比泡沫塑料的质量小
C.将某种液体倒掉一半,该液体的密度会变为原先的一半
D.密度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4. 在以下各情况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增大的是 ( )
A.轮船由长江驶入东海 B.浸没在水中的石块继续下沉的过程中
C.跳水运动员入水的过程中 D.轮船在码头卸载货物
5. 将两端开口的长玻璃管下端用轻塑料片托住,插入水中一定深度,发现塑料片不会脱落,如图2所示。若此时塑料片所处深度h为0.2米,以下方案中,可使塑料片脱落的是
(ρ酒精<ρ水<ρ盐水) ( )
(1)在长玻璃管内倒入深度为h的酒精
(2)在长玻璃管内倒入深度为h的盐水
(3)将长玻璃管缓慢抬起,使塑料片所处深度为h
(4)将长玻璃管倾斜至45°
A.(2) B.(1)和(2) C.(3)和(4) D.(2)和(4)
6. 如图3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薄壁柱形容器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分别装有A、B两种密度不同的液体。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实心金属球浸没在两种液体中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与pB相等。将两个金属球取出后(忽略带出的液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ρA>ρB,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量△pA=△pB
B. ρA<ρB,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变化量△p甲=△p乙
C. ρA<ρB,液体A的质量可能大于液体B的质量
D. ρA>ρB,液体A的质量一定小于液体B的质量
二、填空题(共24分)
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密度是指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________。冰的密度为900kg/m3,其单位读作__________。 一块质量为0.9千克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体积_______冰的体积(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
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____________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的值。德国学者奥托
格里克在1654年公开演示了著名的_______________实验,用有趣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确
信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
压强是表示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的物理量。人躺着对床面的压强大约为3×103帕,这个 压强值表示床面每平方米面积上所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当人站立或走路时,对 地面的压强大于这个值,是因为减小___________时,压强会增大。图钉按不进木板中, 可以通过增大___________的方法来增大压强,从而使图钉能戳进木板中。
如图4(a)所示,几个底部相通,上部开口或相通的容器组成了__________。图4(b)、 (c)、(d)中与图4(a)原理相同的是__________(选填“b”、“c”或“d”)。 将图4(a)中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倒入水,待水面静止后,容器底部M、N两点 处所受水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M _______ p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如图5所示,重为8牛的木块A用细线固定在装水的容器中。木块所
受浮力的方向为___________。剪断细绳,木块上浮的过程中,所受的
浮力将___________,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将___________。(后两
空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将重为10牛的实心正方体物块浸没在水中,如图6所示,此时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为4牛,则物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为________牛,物块排开水的
重力大小为________牛。若物体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大小为2牛,则物
体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力大小为________牛。
如图7所示,装有一定量酒精的密闭平底瓶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酒精对平
底的压强为p1。若将其竖直倒置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酒精对瓶盖的压强为
p2,则p2 _________ p1(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倒置后,
平底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将_____________,平底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将
____________。(后两空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4.小王对同种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提出两种猜想:
(1)同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高度有关;
(2)同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深度有关。
于是他对同种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进行研究,在横截面积相同的柱形容器侧壁开口处包
有相同的橡皮膜,注入不同深度的水,容器侧壁开口处与水面的距离从左往右分别为
h1、h2、h3、h4、h5且h1c、d、e橡皮膜鼓起程度相同)。
① 实验中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现象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② 小王观察图6(a)、(b)、(c)的实验现象认为:同种液体,液体内部压强大小随着液体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请你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小王的结论正确与否,并阐述理由(写出一个理由即可)。
小王的结论是___________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图题(共4分)
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必须使用2B铅笔。
15.请用力的图示法在图9中画出重为10牛的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
16.重为4牛的小球漂浮在水面上,请在图10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小球受到的浮力F浮。
综合题(共30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答。
体积为1×10-3米3的金属球浸没在水中,求该金属球所受到浮力的大小F浮。
足够高的薄壁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为1×10-2m2,内装有0.2米深的水。
① 求水的质量m水。
② 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③ 若在容器内再倒入体积为1×10-3m3的水,求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p水。
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长方体A、B,放在足够大的水平桌面上。A的质量为6千克,体
积为6×10-3米3。A和B的长、宽、高,如图11所示。
① 求该材料的密度 ρ。
② 求此时A对地面的压力FA与压强pA。
③ 将A、B按下列方式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上方物体对下方物体的压强为p上,下方物体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下。三种方式中,p上与p下的比值最小的情况是_______(选填“a”、
“b”或“c”),求出该最小比值。
方式(a) 将B竖放在水平桌面上, 再将A侧放在B的上表面。 方式(b) 将A竖放在水平桌面上, 再将B平放在A的上表面。 方式(c) 将B竖放在水平桌面上, 再将A平放在B的上表面。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过程中,根据生活经验,做出了以下猜
想,并将测量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猜想1: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
猜想2: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表一:橡皮 表二:大理石
序号 质量 (克) 体积 (厘米3) 序号 质量 (克) 体积 (厘米3)
1 3.9 3 6 7.7 3
2 5.2 4 7 11.0 4
3 6.3 5 8 13.3 5
4 8.1 6 9 16.5 6
5 10.7 8 10 26.6 10
表三:橡皮
序号 质量(克) 体积 (厘米3) 密度 (克/厘米3) _____
1 3.9 3 1.30 _____
2 5.2 4 1.30
3 6.3 5 1.26
4 8.1 6 1.35
5 10.7 8 1.34
① 为了验证猜想1,小组同学可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
② 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猜想2是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为了更直观地处理实验数据,小组同学建立了m-V图像的坐标系,将表一、表二中记录的每一组m、V值,在坐标系中标出它们所对应的坐标点。然后,观察这些点的位置,用平滑的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如图12所示。在m-V图像中,通过观察两个图像的共同点,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在后续的学习中,小组同学学习了什么是密度,并学会了测定物质的密度。发现与实验
“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相比,两个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的(选填
“相同”或“不相同”),两个实验都需
要进行多次实验,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
积的关系”实验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小组同学想知道橡皮的密度是多少,将之
前有关橡皮的实验数据找了出来。对表格
进行了改进,并进行了计算,请将表格中
的内容填写完整。(计算结果精确到0.01)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学科阶段性练习
物理学科答题纸
19.①求该材料的密度p。
13.(19)
(20)
(21)
准考证号
考号
I
O10O
姓名
14.(22)
(23)


②求此时A对地面的压力F与压强P。



班级
(24)


注意事项:

1.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
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




内。

③三种方式中,p上与p下的比值最小的情况是(选填“a”、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且按正确填
9

9
“b”或“c”),求出该最小比值。
涂方式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
三.作图题(4分)
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

缺考口
一.选择题(12分)
1B
2四
3B@
77777777777777.
4@D
5 O
6 AB]C]D]
图9
图10
二.填空题(24分)
四.综合题(30分)
7.(1)
(2)
(3)
17.求该金属球所受到浮力的大小F浮
8.(4)
(5)
(6)
20.①(1)
18.①求水的质量m水°
②(2)
9.(7)
(8)
(9)
(3)
②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10.(10)
(11)
(12)
③(4)
(5)
11.(13)
(14)
(15)
③求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P水。
④(6)
12.(16)
(17)
(18)
(7)
(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0001
第1页
第2页
第3页2022 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学科阶段性练习
参考答案及评分要求
题号 答案要点及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
(每题 2分 1、A 2、C 3、B 4、C 5、A 6、D
共 12 分)
7、(1) 质量;(2) 千克每立方米;(3) 小于。
8、(4) 托里拆利;(5) 马德堡半球;(6) 小。
9、(7) 压力为 3×103牛;(8) 受力面积;(9) 压力。
10、(10) 连通器;(11) b;(12) 等于。
11、(13) 竖直向上;(14) 变小;(15) 变小。
二、填空题
12、(16) 6;(17) 6;(18) 8。
(每空 1分
共 24 分) 13、(19) 大于;(20) 变大;(21) 不变。
14、(22) 橡皮膜的鼓起程度;(23) 不正确;
(24)由图 6(a)、(b)和(c)可知,图中深度、高度都不同,根据控制变量
法研究同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高度关系时,应控制深度相同,改变高度;
(或 由图 6(c)、(d)和(e)可知,液体深度相同,高度不同,但是液体
压强相同,说明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高度无关。)
三、作图题 15、力的大小 1分、方向和作用点 1分。
(每题 2分
共 4 分) 16、力的大小 1分、方向和作用点 1分。
17、本题 4分
V 排=V 物=1×10-3米 3 1分
F 3 3 -3 3浮=ρ液V 排g=1.0×10 千克/米 ×1×10 米 ×9.8牛/千克=9.8牛 3分
(说明:公式 1分,代入 1分,结果 1分)
18、本题 8分
① m =ρ V =1.0×103千克/米 3×2×10-3米 3甲 水 水 =2千克 3分
(说明:公式 1分,代入 1分,结果 1分)
② p 3 3水=ρ水gh 水=1.0×10 千克/米 ×9.8牛/千克×0.2米=1960帕 3分
(说明:公式 1分,代入 1分,结果 1分)
③ △h 水=△V 水/S=1×10-3米 3/1×10-2米 2=0.1m
△p 水=ρ水g△h 3 3水=1.0×10 千克/米 ×9.8牛/千克×0.1米=980帕 2分
四、综合题
19、本题 11分
(共 30分)
① ρ=mA/VA=6千克/6×10-3米 3=1.0×103千克/米 3 3分
(说明:公式 1分,代入 1分,结果 1分)
② FA= GA= mAg =6千克×9.8牛/千克=58.8牛 2分
(说明:公式 1分,代入和结果 1分)
pA= FA/SA=58.8牛/0.06米 2=980帕 3分
(说明:公式 1分,代入 1分,结果 1分)
③ c; 1分
p上 ρgh A h A 0.1m 0.2 2分
p下 ρgh总 h总 0.1m 0.4m
(说明:公式推导 1分,结果 1分。)
20、本题 7分(每空 1分)
①(1)1与 6(或 2与 7、3与 8、4与 9)。
②(2)正确;
(3)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或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
③(4)相同;(5)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的规律。
④(6)密度平均值(克/厘米 3);(7)1.31。
说明:在计算中,有关单位错写、漏写,总扣 1 分。计算题不重复扣分。2022 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学科阶段性练习
练习时间 60 分钟,总分 70 分
注意:
请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练习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 12 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
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1. 一张报纸平摊在水平桌面上时,它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 )
A.1帕。 B.10帕。 C.100帕。 D.15000帕。
2. 如图 1所示的四个事例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
图 1
A.用吸管吸饮料 B.吸盘挂钩 C.热气球 D.脱排油烟机
3.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由密度公式 m 可知,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V
B.铁的质量可能比泡沫塑料的质量小
C.将某种液体倒掉一半,该液体的密度会变为原先的一半
D.密度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4. 在以下各情况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增大的是 ( )
A.轮船由长江驶入东海 B.浸没在水中的石块继续下沉的过程中
C.跳水运动员入水的过程中 D.轮船在码头卸载货物
5. 将两端开口的长玻璃管下端用轻塑料片托住,插入水中一定深度,发现塑料片不会脱落,
如图 2所示。若此时塑料片所处深度 h 为 0.2米,以下方案中,可使塑料片脱落的是
(ρ 长玻璃管酒精<ρ水<ρ盐水) ( )
(1)在长玻璃管内倒入深度为 h 的酒精
(2)在长玻璃管内倒入深度为 h 的盐水 h
(3 1)将长玻璃管缓慢抬起,使塑料片所处深度为 h
4
(4)将长玻璃管倾斜至 45° 轻塑料片
图 2
A.(2) B.(1)和(2) C.(3)和(4) D.(2)和(4)
6. 如图 3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薄壁柱形容器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分别装有 A、B两
种密度不同的液体。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实心金属球浸没在两种液体中后,液体对容器底
部的压强 pA与 pB相等。将两个金属球取出后(忽略带出的液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
A. ρA>ρB,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量△pA=△pB 甲 乙
B. ρA<ρB,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变化量△p 甲=△p 乙
C. ρA<ρB,液体 A的质量可能大于液体 B的质量
D. ρA>ρB,液体 A的质量一定小于液体 B的质量 液体 A 液体 B
图 3
第 1 页 共 4 页
学校 班级 学号 姓名
…………………………….. 密………………………………..封…………………………..…线………………………………………….…..
二、填空题(共 24 分)
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7. 密度是指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__(__1_)___。冰的密度为 900kg/m3,其单位读作___(__2_)____。
一块质量为 0.9千克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体积__(__3_)__冰的体积(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
8. 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____(__4_)_____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的值。德国学者奥托
格里克在1654年公开演示了著名的_____(__5_)_______实验,用有趣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确
信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_(__6_)____(选填“大”或“小”)。
9. 压强是表示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的物理量。人躺着对床面的压强大约为 3×103帕,这个
压强值表示床面每平方米面积上所受的_______(__7_)__________。当人站立或走路时,对
地面的压强大于这个值,是因为减小___(__8_)_____时,压强会增大。图钉按不进木板中,
可以通过增大___(___9)_____的方法来增大压强,从而使图钉能戳进木板中。
10. 如图 4(a)所示,几个底部相通,上部开口或相通的容器组成了__(__1_0_)____。图 4(b)、
(c)、(d)中与图 4(a)原理相同的是___(__1_1_)___(选填“b”、“c”或“d”)。
将图 4(a)中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倒入水,待水面静止后,容器底部M、N两点
处所受水的压强大小关系是 pM _(__1_2_)__ p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M N
(a) (b)U形管压强计 (c)液体密度计 (d)堤坝底部较厚
图 4
11. 如图 5所示,重为 8牛的木块 A用细线固定在装水的容器中。木块所
受浮力的方向为___(__1_3_)____。剪断细绳,木块上浮的过程中,所受的
浮力将___(__1_4_)____,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将___(__1_5_)____。(后两 图 5
空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2. 将重为 10牛的实心正方体物块浸没在水中,如图 6所示,此时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为 4牛,则物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为__(__1_6_)__牛,物块排开水的
重力大小为_(__1__7)___牛。若物体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大小为 2牛,则物
图 6
体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力大小为_(__1_8_)___牛。
13. 如图 7所示,装有一定量酒精的密闭平底瓶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酒精对平
底的压强为 p1。若将其竖直倒置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酒精对瓶盖的压强为
p2,则 p2 _(__1_9_)____ p1(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倒置后,
平底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将__(__2_0_)_______,平底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将 图 7
___(__2_1_)_____。(后两空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4.小王对同种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提出两种猜想:
(1)同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高度有关;
(2)同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深度有关。
于是他对同种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进行研究,在横截面积相同的柱形容器侧壁开口处包
有相同的橡皮膜,注入不同深度的水,容器侧壁开口处与水面的距离从左往右分别为
h1、h2、h3、h4、h5且 h1c、d、e橡皮膜鼓起程度相同)。
第 2 页 共 4 页
h
h 5
h 43
h2
h1
(a) (b) (c) (d) (e)
图 8
① 实验中是通过观察__(__2_2_)_____现象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② 小王观察图 6(a)、(b)、(c)的实验现象认为:同种液体,液体内部压强大小随
着液体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请你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小王的结论正确与否,并阐述理由(写出一个理由即可)。
小王的结论是___(__2_3_)____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2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图题(共 4 分)
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必须使用 2B 铅笔。
15.请用力的图示法在图 9中画出重为 10牛的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
16.重为 4牛的小球漂浮在水面上,请在图 10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小球受到的浮力 F 浮。
图 9
图 10
四、综合题(共 30 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答。
17. 体积为 1×10-3米 3的金属球浸没在水中,求该金属球所受到浮力的大小 F 浮。
18. 足够高的薄壁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为 1×10-2m2,内装有 0.2米深的水。
① 求水的质量 m 水。
② 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 水。
③ 若在容器内再倒入体积为 1×10-3m3的水,求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p 水。
19. 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长方体 A、B,放在足够大的水平桌面上。A的质量为 6千克,体
积为 6×10-3米 3。A和 B的长、宽、高,如图 11所示。
① 求该材料的密度 ρ。
0.2米
0.1米
0.2米 0.3米
② 求此时 A对地面的压力 FA与压强 pA。 0.3米 0.4米
图 11
③ 将 A、B按下列方式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上方物体对下方物体的压强为 p 上,下方物体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p 下。三种方式中,p 上与 p 下的比值最小的情况是_______(选填“a”、
“b”或“c”),求出该最小比值。
第 3 页 共 4 页
0.2米 0.1米
0.3米
0.1米 0.4米
0.4米 0.4米
0.3米 0.2米 0.3米
0.2米 0.1米 0.2米
方式(a) 方式(b) 方式(c)
将 B竖放在水平桌面上, 将 A竖放在水平桌面上, 将 B竖放在水平桌面上,
再将 A侧放在 B的上表面。 再将 B平放在 A的上表面。 再将 A平放在 B的上表面。
20.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过程中,根据生活经验,做出了以下猜
想,并将测量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猜想 1: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
猜想 2: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表一:橡皮 表二:大理石
序号 质量 体积 序号 质量 体积
(克) (厘米 3) (克) (厘米 3)
1 3.9 3 6 7.7 3
2 5.2 4 7 11.0 4
3 6.3 5 8 13.3 5
4 8.1 6 9 16.5 6 图 12
5 10.7 8 10 26.6 10
① 为了验证猜想 1,小组同学可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1_)______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
② 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猜想 2是__(__2_)___的(选填“正确”或
“错误”)。为了更直观地处理实验数据,小组同学建立了 m-V 图像的坐标系,将表
一、表二中记录的每一组 m、V 值,在坐标系中标出它们所对应的坐标点。然后,观察
这些点的位置,用平滑的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如图 12所示。在 m-V 图像中,通过观察
两个图像的共同点,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在后续的学习中,小组同学学习了什么是密度,并学会了测定物质的密度。发现与实验
“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相比,两个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4_)___的(选填
“相同”或“不相同”),两个实验都需 表三:橡皮
要进行多次实验,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 序号 质量 体积 密度
积的关系”实验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克) (厘米 3) (克/厘米 3) _(__6_)_
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 1 3.9 3 1.30
④ 小组同学想知道橡皮的密度是多少,将之 2 5.2 4 1.30
前有关橡皮的实验数据找了出来。对表格 3 6.3 5 1.26 _(__7_)_
进行了改进,并进行了计算,请将表格中 4 8.1 6 1.35
的内容填写完整。(计算结果精确到 0.01) 5 10.7 8 1.34
第 4 页 共 4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