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 章末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 章末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1-17 09:00:33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章末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简方程+=10的结果是(  )
A.+=1       B.+=1
C.+=1 D.+=1
2、已知圆C1:(x+3)2+y2=1,C2:(x-3)2+y2=9,动圆M同时与圆C1和圆C2相外切,则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为( )
A.x2-=1 B.-y2=1
C.x2-=1(x≤-1) D.x2-=1(x≥1)
3、顶点在原点,且过点P(-2,3)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
A.y2=-x        B.y2=x
C.y2=-x或x2=y D.y2=x或x2=-y
4、已知F1,F2是椭圆C:+=1的两个焦点,点M在C上,则|MF1|·|MF2|的最大值为(  )
A.13    B.12 C.9    D.6
5、若双曲线E:-=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P在双曲线E上,且|PF1|=3,则|PF2|=(  )
A.11            B.9
C.5 D.3
6、若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到直线y=x+1的距离为,则p=(  )
A.1     B.2     C.2     D.4
7、已知F是椭圆+=1的一个焦点,AB为过椭圆中心的一条弦,则△ABF的面积最大值为(  )
A.6 B.15
C.20 D.12
8、已知双曲线C:-=1(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其右支上存在一点M,使得·=0,直线MF2平行于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则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  )
A. B. C.2 D.
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5分,部分选对得2分,有选错得0分.
9、对于曲线C:+=1,下面四个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C不可能是椭圆
B.“1<k<4”是“曲线C是椭圆”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曲线C是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是“3<k<4”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D.“曲线C是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是“1<k<2.5”的充要条件
10、已知椭圆的长轴长为10,其焦点到中心的距离为4,则这个椭圆的标准方程可以为(  )
A.+=1 B.+=1
C.+=1 D.+=1
11、已知双曲线C:-=1(a>0,b>0)的离心率为,右顶点为A,以A为圆心,b为半径作圆A,圆A与双曲线C的一条渐近线交于M、N两点,则(  )
A.渐近线方程为y=±x
B.渐近线方程为y=±x
C.∠MAN=60°
D.∠MAN=120°
12、已知椭圆C:+=1的左、右两个焦点分别为F1,F2,直线y=kx(k≠0)与C交于A,B两点,AE⊥x轴,垂足为E,直线BE与C的另一个交点为P,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四边形AF1BF2为平行四边形
B.∠F1PF2<90°
C.直线BE的斜率为k
D.S四边形AF1BF2∈(0,4]
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动圆过点(1,0),且与直线x=-1相切,则动圆的圆心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
14、已知直线l:y=k(x-1)与椭圆C:+y2=1交于不同的两点A,B,AB中点横坐标为,则k=________.
15、已知F是双曲线C:x2-=1的右焦点,P是C左支上一点,A(0,6),当△APF周长最小时,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_.
16、设F1,F2同时为椭圆C1:+=1(a>b>0)与双曲线C2:-=1)的左、右焦点,设椭圆C1与双曲线C2在第一象限内交于点M,椭圆C1与双曲线C2的离心率分别为e1,e2,O为坐标原点,若=2,则+=_____.
四、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求满足下列各条件的曲线的标准方程:
(1)长轴是短轴的3倍且经过点A(3,0)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2)已知双曲线C:-=1(a>0,b>0)的渐近线方程为y=±x,且其右焦点为(5,0),求双曲线C的标准方程.
(3)与椭圆+=1有相同离心率,且经过点(2,-).
18、如图所示,已知椭圆+=1(a>b>0),F1,F2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A为椭圆的上顶点,直线AF2交椭圆于另一点B.
(1)若∠F1AB=90°,求椭圆的离心率;
(2)若椭圆的焦距为2,且=2,求椭圆的方程.
19、已知双曲线-=1(a>0,b>0)的右焦点为F(c,0).
(1)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x且c=2,求双曲线的方程;
(2)以原点O为圆心,c为半径作圆,该圆与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A,过A作圆的切线,斜率为-,求双曲线的离心率.
20、如图,已知抛物线x2=y,点A,B,抛物线上的点P(x,y).过点B作直线AP的垂线,垂足为Q.
(1)求直线AP斜率的取值范围;
(2)求|PA|·|PQ|的最大值.
21、已知椭圆C:+=1(a>b>0)的左焦点为F(-2,0),离心率为.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设O为坐标原点,T为直线x=-3上一点,过F作TF的垂线交椭圆于P,Q.当四边形OPTQ是平行四边形时,求四边形OPTQ的面积.
22、已知抛物线C:y2=2px过点P(1,1),过点作直线l与抛物线C交于不同的两点M,N,过点M作x轴的垂线分别与直线OP,ON交于点A,B,其中O为原点.
(1)求抛物线C的方程,并求其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2)求证:A为线段BM的中点.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章末测试(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简方程+=10的结果是( C )
A.+=1       B.+=1
C.+=1 D.+=1
2、已知圆C1:(x+3)2+y2=1,C2:(x-3)2+y2=9,动圆M同时与圆C1和圆C2相外切,则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为( C )
A.x2-=1 B.-y2=1
C.x2-=1(x≤-1) D.x2-=1(x≥1)
3、顶点在原点,且过点P(-2,3)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C )
A.y2=-x        B.y2=x
C.y2=-x或x2=y D.y2=x或x2=-y
4、已知F1,F2是椭圆C:+=1的两个焦点,点M在C上,则|MF1|·|MF2|的最大值为( C )
A.13    B.12 C.9    D.6
5、若双曲线E:-=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P在双曲线E上,且|PF1|=3,则|PF2|=( B )
A.11            B.9
C.5 D.3
6、若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到直线y=x+1的距离为,则p=( B )
A.1     B.2     C.2     D.4
7、已知F是椭圆+=1的一个焦点,AB为过椭圆中心的一条弦,则△ABF的面积最大值为( D )
A.6 B.15
C.20 D.12
8、已知双曲线C:-=1(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其右支上存在一点M,使得·=0,直线MF2平行于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则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 D )
A. B. C.2 D.
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5分,部分选对得2分,有选错得0分.
9、对于曲线C:+=1,下面四个说法不正确的是( ABC )
A.曲线C不可能是椭圆
B.“1<k<4”是“曲线C是椭圆”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曲线C是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是“3<k<4”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D.“曲线C是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是“1<k<2.5”的充要条件
10、已知椭圆的长轴长为10,其焦点到中心的距离为4,则这个椭圆的标准方程可以为( BD )
A.+=1 B.+=1
C.+=1 D.+=1
11、已知双曲线C:-=1(a>0,b>0)的离心率为,右顶点为A,以A为圆心,b为半径作圆A,圆A与双曲线C的一条渐近线交于M、N两点,则( BC )
A.渐近线方程为y=±x
B.渐近线方程为y=±x
C.∠MAN=60°
D.∠MAN=120°
12、已知椭圆C:+=1的左、右两个焦点分别为F1,F2,直线y=kx(k≠0)与C交于A,B两点,AE⊥x轴,垂足为E,直线BE与C的另一个交点为P,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BC )
A.四边形AF1BF2为平行四边形
B.∠F1PF2<90°
C.直线BE的斜率为k
D.S四边形AF1BF2∈(0,4]
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动圆过点(1,0),且与直线x=-1相切,则动圆的圆心的轨迹方程为___y2=4x_____.
14、已知直线l:y=k(x-1)与椭圆C:+y2=1交于不同的两点A,B,AB中点横坐标为,则k=____±____.
15、已知F是双曲线C:x2-=1的右焦点,P是C左支上一点,A(0,6),当△APF周长最小时,则点P的坐标为___(-2,2)_____.
16、设F1,F2同时为椭圆C1:+=1(a>b>0)与双曲线C2:-=1)的左、右焦点,设椭圆C1与双曲线C2在第一象限内交于点M,椭圆C1与双曲线C2的离心率分别为e1,e2,O为坐标原点,若=2,则+=__2___.
四、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求满足下列各条件的曲线的标准方程:
(1)长轴是短轴的3倍且经过点A(3,0)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2)已知双曲线C:-=1(a>0,b>0)的渐近线方程为y=±x,且其右焦点为(5,0),求双曲线C的标准方程.
(3)与椭圆+=1有相同离心率,且经过点(2,-).
解 (1)若焦点在x轴上,设方程为+=1(a>b>0),
∵椭圆过点A(3,0),∴=1得a=3,
∵2a=3×2b,∴b=1,∴方程为+y2=1,
若焦点在y轴上,
设方程为+=1(a>b>0),
∵椭圆过点A(3,0),∴=1得b=3,
又2a=3×2b,∴a=9,∴方程为+=1.
综上所述,椭圆方程为+y2=1或+=1.
(2)由题意得=,c2=a2+b2=25,所以a=4,b=3,所以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
(3)椭圆+=1的离心率是e=,
当焦点在x轴上时,
设所求椭圆的方程是+=1(a>b>0),
∴解得
∴所求椭圆方程为+=1.
当焦点在y轴上时,设所求椭圆的方程为+=1(a>b>0),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故所求椭圆标准方程为+=1或+=1.
18、如图所示,已知椭圆+=1(a>b>0),F1,F2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A为椭圆的上顶点,直线AF2交椭圆于另一点B.
(1)若∠F1AB=90°,求椭圆的离心率;
(2)若椭圆的焦距为2,且=2,求椭圆的方程.
解 (1)∵|AF1|=|AF2|=a,
且∠F1AF2=90°,|F1F2|=2c,
∴2a2=4c2,∴a=c,∴e==.
(2)由题知A(0,b),F2(1,0),设B(x,y),
由=2,解得x=,y=-,
代入+=1,得+=1,
即+=1,解得a2=3,
∴b2=a2-c2=2.
所以椭圆方程为+=1.
19、已知双曲线-=1(a>0,b>0)的右焦点为F(c,0).
(1)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x且c=2,求双曲线的方程;
(2)以原点O为圆心,c为半径作圆,该圆与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A,过A作圆的切线,斜率为-,求双曲线的离心率.
解 (1)因为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x,所以a=b,
所以c2=a2+b2=2a2=4,所以a2=b2=2,
所以双曲线方程为-=1.
(2)设点A的坐标为(x0,y0),
所以直线AO的斜率满足·(-)=-1,
所以x0=y0,①
依题意,圆的方程为x2+y2=c2,
将①代入圆的方程得3y+y=c2,
即y0=c,所以x0=c,
所以点A的坐标为,
代入双曲线方程得-=1,
即b2c2-a2c2=a2b2,②
又因为a2+b2=c2,
所以将b2=c2-a2代入②式,整理得
c4-2a2c2+a4=0,
所以3-8+4=0,
所以(3e2-2)(e2-2)=0,
因为e>1,所以e=,
所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20、如图,已知抛物线x2=y,点A,B,抛物线上的点P(x,y).过点B作直线AP的垂线,垂足为Q.
(1)求直线AP斜率的取值范围;
(2)求|PA|·|PQ|的最大值.
解 (1)设直线AP的斜率为k,
k==x-,因为-<x<,
所以直线AP斜率的取值范围是(-1,1).
(2)联立直线AP与BQ的方程
解得点Q的横坐标是xQ=.
因为|PA|==(k+1),
|PQ|=(xQ-x)
=-,
所以|PA|·|PQ|=-(k-1)(k+1)3.
令f(k)=-(k-1)(k+1)3,
因为f′(k)=-(4k-2)(k+1)2,
所以f(k)在区间上单调递增,上单调递减,
因此当k=时,|PA|·|PQ|取得最大值.
21、已知椭圆C:+=1(a>b>0)的左焦点为F(-2,0),离心率为.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设O为坐标原点,T为直线x=-3上一点,过F作TF的垂线交椭圆于P,Q.当四边形OPTQ是平行四边形时,求四边形OPTQ的面积.
解 (1)由已知可得,=,c=2,
所以a=.
又由a2=b2+c2,解得b=,所以椭圆C的标准方程是+=1.
(2)设T点的坐标为(-3,m),则直线TF的斜率kTF==-m.
当m≠0时,直线PQ的斜率kPQ=,直线PQ的方程是x=my-2.
当m=0时,直线PQ的方程是x=-2,也符合x=my-2的形式.
设P(x1,y1),Q(x2,y2),将直线PQ的方程与椭圆C的方程联立,得消去x,得(m2+3)y2-4my-2=0,
其判别式Δ=16m2+8(m2+3)>0.
所以y1+y2=,y1y2=,
x1+x2=m(y1+y2)-4=.
因为四边形OPTQ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即(x1,y1)=(-3-x2,m-y2).
所以解得m=±1.
此时,四边形OPTQ的面积
SOPTQ=2S△OPQ=2×·|OF|·|y1-y2|
=2=2.
k=时,|PA|·|PQ|取得最大值.
22、已知抛物线C:y2=2px过点P(1,1),过点作直线l与抛物线C交于不同的两点M,N,过点M作x轴的垂线分别与直线OP,ON交于点A,B,其中O为原点.
(1)求抛物线C的方程,并求其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2)求证:A为线段BM的中点.
(1)解 把P(1,1)代入y2=2px得p=,
∴抛物线C的方程为y2=x,
焦点坐标为,准线方程为x=-.
(2)证明 ∵BM⊥x轴,
∴设M(x1,y1),N(x2,y2),A(x1,yA),B(x1,yB),
根据题意显然有x1≠0.
若要证A为BM的中点,
只需证2yA=yB+y1即可,
左右同除以x1有=+,
即只需证明2kOA=kOB+kOM成立,其中kOA=kOP=1,kOB=kON.
当直线MN斜率不存在或斜率为零时,显然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不满足题意,所以直线MN斜率存在且不为零.
设直线MN:y=kx+(k≠0),
联立消y得,k2x2+(k-1)x+=0,
考虑Δ=(k-1)2-4××k2=1-2k,
由题可知有两交点,所以判别式大于零,所以k<.
由根与系数关系可知:x1+x2=,①
x1x2=.②
kOB+kOM=kON+kOM=+=+=2k+.
将①②代入上式,有2k+=2k+=2k+2(1-k)=2,
即kON+kOM=kOB+kOM=2=2kOA,
∴2yA=yB+y1恒成立,
∴A为BM的中点,得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