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六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第 22 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新课导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
类社会的很多方面都发生了
很大变化。人们发明了电子
计算机,构建了计算机网络,
人们的生活方式随之改变。
同时,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在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是如何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广大妇女的社会地位又发生着什么变化?还有哪些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
老师正在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设计
一、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1、计算机问世
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在美国研制成功。它当时由1.8万个电子管组成,是一台又大又笨重的机器,体重达30多吨,占地有两三间教室般大。它当时的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运算。这在当时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中国“天河二号”计算机速度每秒3.39亿亿次
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
2、互联网的普及
诞生
普及
意义
互联网又称因特网1969年,诞生于美国。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1993年,中国有了第一条互联网)
互联网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领域,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现代社会也因互联网的存在而更加丰富多彩。
①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②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
③加利福尼亚大学
④犹他州大学
1969年12月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快捷地了解信息,时刻感受到外部世界的变化,使个人与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电子邮件和即通信工具使人们方便地建立联系,实现沟通,传统的人际交流方式因此而改变。互联网为人类获取知识提供了新途径。网上音乐、视频和游戏,使现代社会的娱乐和休闲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展示自我,参与讨论,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相关史事
孩子们通过互联网学习知识
计算机网络的积极影响: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计算机网络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还对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3、计算机网络的影响
积极
计算机网络的消极影响:虚假信息、网络欺诈、病毒与恶意软件、色情与暴力、网瘾、数据丢失、网络爆红、阴谋论、过于公开、过于商业化、黑客攻击网络,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消极
100 000
75 000
50 000
15 000
0
2013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网民规模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中国 欧盟国家 美国 印度 日本 巴西 俄罗斯
成员国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3年,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同期,世界网民规模为27.3亿,中国网民规模占比达22.6 %,高于人口规模占比的18.9 %。与部分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网民规模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 64.5 %,分别是欧盟国家、美国和日本的 1.6倍、2.3 倍和 5.4倍;在“金砖四国”中,中国网民规模也远超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分别为其的3.2倍、5.9倍和6.3倍。中国网民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为互联网经济提供坚实的发展基础。
相关史事
网络是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二者都不可忽略。
我们要趋利避害。既不能因为它的积极因素而放任不管,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因素而因噎废食。我们应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让网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4、趋利避害,科学利用计算机网络
这两幅漫画有何寓意
?
二、妇女地位的提高
表现
问题
时间 妇女地位的提高的表现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开始获得选举权。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欧美发达国家妇女的独立意识增强。
1979年 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受历史、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妇女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取得与男性完全平等的权利。实现妇女和男性的完全平等,还需要人类社会不断努力。
女性对政治的关注和参与程度有很大提高。她们经常举行活动,表达女性的意见和立场,一些女性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担当重要的角色。在世界范围内,女性政治领导人显著增加。英国、冰岛、印度、韩国、巴西等国纷纷出现女性领导人。
相关史事
英国首相切尔夫人
(1925—2013)
丹麦施密特
巴西总统罗塞夫
德国总理默克尔
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1975年、1980年、1985年、1995年,联合国先后召开了4次世界妇女大会,肯定妇女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会制定世界妇女事业发展战略;倡导提高妇女教育和健康水平;消除性别歧视和妇女贫困;保护和促进妇女人权,为提高妇女地位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相关史事
第二条 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
国家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
禁止歧视、虐待、遗弃、残害妇女。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中国立法保障妇女权利
三、生态与人口问题
1、生态问题
①人类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②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但化学污染破坏了臭氧层,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③污染和浪费也使有限的淡水资源面临短缺危机。
④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⑤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导致热带雨林大片消失,直接影响到全球的生态平衡。
加速融化的南极冰山
根据海温和山地冰川的观测分析,估计由于近百年海温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量约为 2—6 厘米。其中格陵兰冰盖融化已经使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约 2.5 厘米。全球冰川体积平衡的变化,对地球液态水量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假如南极冰盖全部融化,世界海平面将上升60米,地球上绝大部分人类将失去立足之地。
知识拓展
2、人口问题
1950年,世界人口只有约25亿。1987年 7月 11日,世界人口突破50亿。后来,联合国把每年的 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提高人们对人口问题的重视。 2011 年,世界人口达到70亿。
1650 1700 1750 1800 1830 1850 1900 1930 1950 1974 1987 1999 2010 2025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亿(人数)
亿(人数)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世界人口增长图
5.5
6.3
7.3
9
10
12
16.3
20
25.2
40
50
60
70
80
人口过快增长,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另一个严重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
(1)人口增长过快引发的社会问题
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缩影——一家八口
交通 住房
就业 教育
人口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是影响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理论体系,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科学道路,是我们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也是我们面临的紧迫时代课题。
人口的增长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生态与人口等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认真应对。
树立科学的人口发展观
问题思考
为什么说环境恶化也是经济和社会问题
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条件,环境恶化会给人类造成不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最终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爱护地球水土资源
创造人类生存空间
课后活动
通过查找资料或采访长辈,调查你生活的地区在近几十年里人口和环境的变化,想一想:人口和环境的变化对你未来的生活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你将如何应对人口和环境的变化?
①人口变化的影:人口增长过快,会造成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等问题。
②环境变化的影响:极端天气增加、大气污染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公共负担加重等问题。
③如何应对: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应用资源,保护环境。
《寂静的春天》
20世纪中期,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环境保护主义逐渐兴起。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发表著作《寂静的春天》。她在书中证明人类大量使用杀虫剂,对大自然造成了巨大伤害。卡森呼吁大家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寂静的春天》对美国社会造成了巨大影响,促使美国建立起环境保护机构,推动了民间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
知识拓展
(2021·四川成都)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的爆发再次证明:没有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隔绝的孤岛,也没有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大力提倡的是( )
A.利益至上转嫁污染
B.贸易保护抵制外货
C.对外扩张单边主义
D.包容互鉴合作共赢
链接中考
D
(2021·四川遂宁)习近平指出,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唯有团结协作才能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挑战,只要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就--定能够共克时艰,早日战胜疫情,共同护佑世界各国人民的康宁。下列还需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共同应对的问题和挑战有( )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人口过快增长
③淡水资源丰富 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链接中考
C
(2021·湖南怀化)“互联网+”是一个新的发展潮流,“+”可以指各行各业。为“互联网+”提供技术支持的是( )
A.生物工程技术
B.空间技术
C.计算机网络技术
D.原子能技术
链接中考
C
(2021·广东中考)1990年,《纽约时报》一篇关于美国中西部工业的文章说:“有些工厂中发生了好像原子弹爆炸一样的变化,装配生产线在全速运转,并裁减了大部分操作工人。”由此可见( )
A.美苏两国冷战达到新高潮
B.美国推进西部大开发
C.计算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D.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链接中考
C
(2021·内蒙古包头巴彦淖尔)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恶化、人口过快增长、新冠疫情肆虐等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这表明( )
A.贸易保护主义消亡
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全球治理需要变革
D.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
链接中考
C
(2021·江苏盐城)近期日本要将核污水排入太平洋引发热议,有网友创作漫画(图5)讽刺日本的所谓“文明”,观看到把核污水排入大海。此事件提醒人类要关注的问题是( )
A.人口增长过快
B.世界粮食短缺
C.全球气候变暖
D.生态环境恶化
链接中考
图5神奈氚冲浪里(局部)
D
(2021·辽宁抚顺本溪铁岭葫芦岛) 电子邮件和即时通信工具使人们方便地建立联系,实现沟通,传统的人际交流方式因此改变。这种“改变”的关键性技术是( )
A.原子能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计算机网络技术
D.航天技术
链接中考
C
(2021·四川绵阳)绵阳中考考生的答题卷,将经过扫描、网阅、复核等环节。这里涉及的现代技术主要是( )
A.航空航天
B.生物工程
C.交通运输
D.计算机网络
链接中考
D
(2021·黑龙江牡丹江)近年来雾霾天主要是人们在工业化、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大量使用机器排放迅速增加而造成的结果,这种现象告诉我们( )
A.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
B.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C.减少机器使用控制污染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链接中考
B
(2021·广西河池) 近年来,全球人均可用淡水量减少了26%,爬行动物、鸟类和鱼类的数量减少了29%,此外,全球碳排放量和平均气温持续上升,这表明人类在发展中面临着( )
A.恐怖主义问题
B.贫富分化问题
C.环境恶化问题
D.毒品泛滥问题
链接中考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