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7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7 10:3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语文必修上册2022秋
14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羽扇纶巾
C.樯橹灰飞烟灭
D.一尊还酹江月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       B.铁骑突出刀枪鸣
C.故国神游 D.早生华发
D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 B.樯橹灰飞烟灭
C.卷起千堆雪 D.问君西游何时还
【解析】 C项,“雪”比喻浪花,是比喻用法,其他都是名词
做状语。
C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A.本长安倡女 B.何以解忧
C.感斯人言 D.转徙于江湖间
【解析】 B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为“应笑我多
情”“以何解忧”。A项为省略句。C项为被动句,“被斯人言
感”。D项为状语后置句,“于江湖间转徙”。
B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动词,说,讲)
B.故国神游(名词,已灭亡的国家)
C.早生华发(名词,头发)
D.故垒西边(旧有的,这里指旧时的)
B
6.下列句子中的“故”字,与其他三项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故垒西边 B.故自号曰醉翁也
C.故国神游 D.故人西辞黄鹤楼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B.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不足为外人道也
C.人生如梦/譬如朝露
D.大江东去/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B
A
8.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 B项,“樯橹”是借代,其他三项都是比喻。
B
9.下面对于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
唱。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盛极于宋代,形成了豪放
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
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
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词大部分是分段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不分段的叫单
调,两段的叫双调,三、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C
【解析】 “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表述有误,不是依
内容决定的,而是依词牌的要求决定的。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
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苏轼的一生,宦海沉浮,历经坎坷,由于受到儒、道、
佛等各种思想的影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但他失意时能达观自解,始终保持积极进取、欲有
所为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渗透在他的词作中,②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坎坷经历使苏轼的人生阅历
非常丰富,创作出许多潇洒超脱的词作。纵观他的一生,多
次被贬,频遭陷害,甚至含冤被捕入狱。但他不论贬谪天
他的思想常有出世与入世的矛

成为
旷达词风形成的重要因素
涯,还是任职朝中,都能在一般人难以忍受的逆境中寻得闲
适之趣,随缘自适、超然物外,不为得失、生死所扰,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示出超乎常人的
人格魅力。
处处表现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11.把《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
堆雪”扩展成不少于100字的文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示例:好一番赤壁之景!山水融为一体,赤红的山崖,峻拔陡峭,抬头仰望,如有倾倒之势,水汽盖天而 来,骇人矣!再看那咆哮的河水,水本清澈,只因翻滚的激扬,眼前白茫茫一片,这卷起的哪里是水,分明是雪,但轻扬的雪花又如何得来这如猛虎般的气势,滔滔不绝,向东奔流?置身此景,全然被震撼,被征服,哪里留得半点柔肠?
二、名篇名句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
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勾画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
后,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将
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当年周瑜春风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美人烘托英
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了周瑜作为儒将的便装打
扮,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他
在赤壁之战时的英气勃发。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由过去跌入现实,不免思绪
深沉、顿生感慨,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悲叹,感伤时光易逝、壮志难酬。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6)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感慨人生的短暂,于是会情不自禁地洒
酒祭奠。
人生如梦
一尊
还酹江月
三、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点绛唇·再和送钱公永
〔宋〕苏 轼
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秦山禹甸①。缥缈真奇观。
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孤帆远。我歌君乱②。一送西飞雁。
【注】①秦山禹甸:指会稽。《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上会稽,祭大禹”。②乱:古代乐曲、辞赋的末章。此处作动词,唱和。
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莫唱阳关”,以“莫唱”一词渲染出与友人分别时的眷眷
难舍,显出二人情谊之深厚;词人歌唱着充满离情别绪
的《阳关曲》,更增添了难舍难分的心绪。
B.“风流”二字在此恰切生动,是说钱公永才学超众,英俊
杰出,倜傥不羁而不拘礼法,正与自己的个性意趣相投合。
C.“秦山禹甸。缥缈真奇观”,由于分别在即,眼睛已经为
之湿润了,他不忍心再去看友人的眼睛和面容,而有意把
视线转向了窗外,这两句写词人想象的景象。
C
D.“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孤帆远”,一个“远”字,预示出
友人起身的茫茫旅程,而且是孤独远去,更加令人难分难
舍。
【解析】 C项,“这两句写词人想象的景象”有误,从词中
看,这应为作者看到的眼前景。
14.古人认为这首词下片末三句“超脱(高超脱俗)”,“超脱”体
现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现在意境开阔,情韵高远。“孤帆远”,写出送别情境的开阔辽远,情意的绵长;“我歌君乱”“一送西飞雁”,写作者和钱公永一唱一和,一同目送西飞之雁,表现出二人心意相通,洒脱旷达,使本词的离情别意不流于悲伤,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词。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念奴娇·中秋①
〔宋〕苏 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②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注】①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中秋,当时苏轼被贬黄州。②桂魄:月亮的别称。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凭高远眺,以“见”字领起,写中秋之夜碧空万里、月
光飞动等美景。
B.“我醉”三句,借助动作和想象,抒发词人对月狂歌、酒
饮酣畅的快乐之情。
C.“今夕不知何夕?”表面上赞中秋月夜之美,其实难掩人
生如梦的幽怨郁愤。
D.“水晶”二句,在一声横笛中寄寓了痛苦与欢乐、羁绊与
超脱等复杂的情感。
B
【解析】 B项,“快乐之情”不当,这样写,既使词染上了浓
厚的浪漫色彩,给人一种奇异之感,又真实地展现出他孤
单、凄凉的身影。
16.词的上阕是如何写出中秋月之皎洁的?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使用动词,如“飞”“射”;②以背景烘托,如“长空万里”“云无留迹”;③写视觉感受,如“烟树历历”;④写触觉感受,如“清凉”“冷”。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初到黄州
〔宋〕苏 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①,诗人例作水曹郎②。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③。
【注】①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都员外郎。②水曹郎:水部员外郎。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
代的孟宾子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曹郎。③压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诗人曾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 袋。”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以自嘲的口吻开头,说只能为口腹生计而奔忙。“荒唐”
二字是对过去的自嘲与否定,又含有几分牢骚。
B.颈联用典自况。“为口”而至此,可以说是人生的大不幸
了,诗人在扫兴的“员外置”前加了一个“不妨”,在倒霉的
“水曹郎”前加了一个“例作”,是夸张愤怼之语。
C.最后两句反话正说,如绵里藏针,平和中见锋颖,谈笑诙
谐之际,表明诗人贬官到此,将会破费朝廷许多抵作俸禄
的“压酒囊”,体现出一种幽默之感。
B
D.这首诗语言平实清浅,却深刻地揭示出苏轼初到黄州时复
杂矛盾的心情,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表达技巧。
【解析】 “是夸张愤怼之语”错。苏轼贬谪黄州,所领的官衔
都是虚授之职,并无实权,而且“不得签书公事”,形同流放
的罪人。所以诗人以逐客自命,是自我宽慰,略带牢骚,并
非夸张愤怼之语。
18.请赏析颔联“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示例:①联想、想象丰富(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味觉、嗅觉形象)。诗人初到黄州,见“长江绕郭(城)”“好竹连 山”,顿时产生了“知鱼美”和“觉笋香”的意趣,找到了自己的独得之乐,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②紧扣“初到”的题意,也表露出诗人善于自得其乐、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